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Samy老師

    誇孩子是很有講究的!需要記住下面4點!

    1:誇孩子請誇具體!

    2:誇努力而不是誇聰明!

    3:誇在事情之後,不是事情之前。

    4:多誇信任少比較、少奚落。

    一些平常孩子可以用的誇獎例句

    1:我喜歡你的想法,非常獨特!

    2:你是第一舉起手的小朋友,真有勇氣!

    3:我喜歡你這幅作品的顏色,非常清新/濃烈/溫暖....

    4:我很欣賞你今天的選擇,你是有透過思考的噢!

    5:你今天幫助小妹妹搬玩具,你真是個小男子漢!

    6:沒關係啊,我們再試一次,剛才那樣不行,我們試試xxx的方法,我相信你可以完成他的!

    7:你剛才去安慰哭了的小弟弟,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小朋友!

    8:我喜歡你剛才沒有放棄拼圖的樣子,雖然很難,但是你還是堅持拼完了,真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9:wow,寶寶今天給自己搭配的這身衣服真好看,顏色很搭哦!

    10:你今天打針的時候我看到你忍著沒有哭出來,媽媽覺得你真勇敢!

    誇孩子可以誇獎很多方面,誇獎態度、細節、創意、勇氣、領導力、責任心、信用都可以.....希望大家可以在脫口而出的誇獎前暫停幾秒,想想怎麼誇可以讓孩子更清楚自己好在哪裡,可以透過什麼努力做的更好,需要家長們一些思考。

  • 2 # 水亦田

    記住這4句話,誇獎孩子會有神奇的變化:

    1、誇結果;

    2、誇原因和細節;

    3、夸人格特質;

    4、在孩子面前,多談自己的感受。

    因為:

    1、孩子有被“看見”的需求;

    2、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3、表達時心懷著不帶誘惑的深情。

  • 3 # 四葉花開保全老師

    誇獎孩子正確的開啟姿勢:

    1.描述事實經過【越詳細越好】

    2.表達自己的感受;

    3.表達對孩子行為和努力的認可;

    4.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

    這樣誇獎的好處有幾點:

    第一誇努力的過程,不誇結果。孩子才不會想贏怕輸,輸不起。只有家長不那麼功利,不那麼在意結果,而在乎孩子努力的程度。孩子才不會害怕失敗,才願意去面對錯誤。很多想贏怕輸,輸不起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錯誤的誇獎方式造成的。

    第二,真實表達感受,能夠學會讓孩子關注情感,讓真情真愛在誇獎和鼓勵中流動。

    第三,家長對努力的認可,會讓孩子重視和關注自己是否努力了,只要努力了,哪怕結果不好,依然能夠為問心無愧。

    第四,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相信相信的力量,對孩子來講是無窮的動力。

  • 4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每當孩子完成一件他認為的大事件時,一句“寶貝好棒呀!好厲害呀!”無疑是孩子最希望聽到的“最美的語言”,因為這是對他努力和結果的充分肯定。 正如我們家小盆友,每當拿著“如意金箍棒”大喊一聲:孩兒們,操練起來!然後耍一氣,問:媽媽,厲不厲害~ “嗯,真棒。”

    但,沒有結束,我會崇拜地問他,怎麼想到的那個動作……等等,其他也是如此,他拿著他亂塗亂畫的大作給我看時,除了“真好看”,我還會問他一些,引導他說一下~更多的是傾聽他的思想~

    這樣語言的獎勵的效果就會更充分~也讓孩子有個梳理~ 另外,在誇獎孩子時,要具體到事、到點,不要每次無論什麼情景都是一句“好棒”~ 要為他的認真、努力,想辦法、不放棄點贊~ 誇獎,也不僅僅侷限於語言上的讚美,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一個擊掌,一個讚許的目光、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不可思議的驚訝表情,不僅表達我們的誇獎之情,更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滿足,比單純的語言上的誇獎更有力 誇獎,也可以化作一個個小勳章,給孩子更大的動力。就像看的動畫片——奇奇妙妙一樣,每到最後結尾,獎勵給你一個勳章……

    當我們誇獎孩子的越多,那孩子就會覺得更被認可,打心裡眼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那孩子就更容易繼續保持下去,朝著粑粑麻麻誇獎的方向去努力,最終變成更優秀的人。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5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可以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這些年來我們的教育在不斷的進步。很多新觀念,好方法,透過網際網路都很快的得到了廣泛傳播。

    我們以前的教育,一般以嚴格要求為主,對孩子內心的訴求關注比較少。近些年,大家開始有意識的誇獎孩子,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但是,我們也漸漸地發現了一個問題,有時候我們即便是誇獎孩子,也還是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書中介紹的方法,經驗,似乎別人用就效果驚人,自己用則幾乎無效。這一點一直在困擾著大家。

    女兒沒有學過畫畫,都是自己靠想象力在畫,或者對著畫面模仿。她畫好了一張,我湊過去一看,問她:“這是城堡嗎?”她說:“不,這是一個幼兒園。”她喜歡看的動畫片裡面,有很多城堡。然後不等我問,她就繼續往下說:“這個幼兒園,像城堡一樣美,你看....”(省略上百字)

    我說:“這個幼兒園好多好玩的東西,老師也特別好,同學們也都特別友好,在一起玩一定很棒!真的好好玩喲!”

    她說:“對呀,我弟弟以後也要到這個幼兒園上學。”

    我想,孩子一定是有溝通的需要的。但是他們不需要空洞的誇獎,而是你確實在關心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孩子不需要太多的“你真棒,你好棒!”的誇讚,而是需要具體、真誠的溝通。

    甚至,我們其實要減少誇獎,而更多的是以事實性的描述為主。經常被誇獎的人容易緊張,因為害怕失去。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小學時經常過得很緊張,儘管我都考第一名,經常獲得老師的誇獎。不得不說,每次考試之後等待學習成績的那段時間,是我最緊張難受的時間。

    誇獎過多的另一個壞處是:孩子太在意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如果要想讓孩子全心全意地做事,最好的方式是跟孩子交流過程,淡化結果。

    而且,孩子大多數情況對事物有自己的感覺。如果孩子感覺自己做得不好,而成人一味地跟孩子說你做得很棒,孩子也不會因此而認可自己,反而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有些孩子甚至還會深深地自卑,認為父母是安慰自己。

    大多數情況下,跟孩子溝通事實往往對孩子成長更有利。直接描述事實,去掉情緒,能夠幫助孩子擺脫情緒上的困擾。

    例如:

    今天的計算題,正確率比以前要提高很多了。說明你細心地慢慢思考,計算就會更準確。

    這次寫的字,清晰了很多,讓我讀起來非常地舒服。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我看到都心動了。

    今天你寫的這篇日記,讓我感覺到了這個沙灘真的非常好玩,我都忍不住想再去一次啊!

    另外,在平時和孩子的溝透過程中,我們還得非常注意,不要用與人“比較”的評價。在這一點上,既要減少說孩子比不過某個孩子,也儘量不要說孩子比誰厲害。專注於事物本身,能夠讓孩子的潛力更加穩定地發展。

    孩子真的需要不斷誇獎嗎?需要,但是不需要太多。比起誇獎,孩子更需要地是你真心地在意他正在做的事情。當你坦誠地面對孩子,他也就會更加開放地跟你溝通。當一個無障礙的溝通模式開啟之後,誇獎其實只是一個調味劑而已。

  • 6 # 企鵝爸爸

    “寶寶真棒、寶寶真厲害、寶寶真漂亮~”寶爸寶媽們,你們是這樣誇獎孩子的嗎?

    雖說這樣比老人家張口閉口“笨死了”、“被你愁死了”溫暖了許多,但這種有些敷衍的”正面激勵“卻不是最科學的誇獎方式。

    下面我們來看幾組誇獎方式,聰明如你就會很快明白,怎樣誇獎孩子才是最合適的:

    新時代爸媽應該怎樣表揚孩子呢?

    1、誇具體不誇全部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就像你在工作中,如果領導告訴你:“這樣沒有感覺,要更有衝擊力一點。”你是不會想揍他!

    2、誇努力不誇聰明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被誇聰明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一個人的素質和智力是一成不變的,就會害怕失敗和挑戰。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

    被誇努力的孩子心裡則種下這樣的種子:我可以透過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智力。

    3、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

    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後 · 臺 · 回 · 復:益智遊戲

    立 · 刻 · 領 · 取2019年陪娃攻略、遊戲乾貨!包括35本兒童動手書、100+迷宮遊戲、1000例寶寶遊戲書、美國兒童數學遊戲全套(6冊)……

  • 7 # 極客數學幫

    一位育兒專家說過:“與其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上進;與其誇孩子全部,不如誇孩子具體;與其誇孩子人格,不如誇孩子事實。”

    多誇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最有效的表揚是看到孩子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僅僅是結果,更不是天賦。如果只是單純地表揚他的聰明,他會以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從而忽略了他在過程中應付出的。

    同時,要多表揚孩子的態度而不是事情本身。建議家長多用“寶貝,你把積木搭得很好,我看到你很努力”“你吃飯時很專注,做得很好”代替“你太聰明瞭”“真棒”。不信,你試試看。

    多誇具體細節而不是籠統抽象

    為何要表揚孩子?我想大部分是為了肯定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以後變得更好。那麼,有細節和具體行為的誇讚帶來的效果會更好。

    比如,孩子學會了拿筷子、穿衣服,相比於“你真棒”“好厲害呀”這種簡單的、判斷式的表揚,“你筷子拿得很好,我發現你學習能力很強”“你會自己穿衣服了,你越來越自立了”等,是不是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太多家長只會判斷式表揚,甚至成了口頭禪。長此以往,會滋生孩子的驕傲心理,以為“我做什麼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過分在意外在的認可,內心做事的熱情並沒有得到激發。建議家長減少“很棒”“厲害”之類的口頭禪。

    其實較起真來,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表揚孩子,因為鼓勵給孩子帶來的支援和幫助更大。有人就提倡“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多具體,少抽象”。

    以下句式可作為實際生活中的參考:我看到你很努力;儘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放棄;你自己穿衣服的態度不錯;你鞋子穿得越來越順利了;你的方法很有新意;你把玩具收拾得很整齊;你一點都不怕打針,你很勇敢;我相信你,因為你做得到;你很樂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這點做得很好……

  • 8 # 福林媽咪

    曾在一個早教班看見一個家長,5分鐘之內說了3、4次“寶貝真棒!”,而事實上他的孩子很調皮。他媽媽的這種誇獎或許本意是一種鼓勵,但孩子並沒有表現出被誇獎的高興和得意。

    雖然越來越多的父母認可“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我認為誇獎也是要有原則的,要適度適時的。

    濫用誇獎表揚對孩子不僅起不了積極的作用,反而會給年幼的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於0-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那麼,濫用誇獎表揚對孩子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呢?

    1、氾濫而又輕易的表揚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我有一個朋友的婆婆,就特別喜歡誇自己的孫子聰明,不管這孩子說了啥、做了啥,只要跑過來說:“奶奶,奶奶,你看我棒不棒?”,他奶奶總會回答:“太棒了,我孫子最聰明!”。

    而這些孩子本來就會或者輕易就能學會到達的結果,在他奶奶眼裡都成了“聰明”的變現,這樣誇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

    2、會讓孩子變得愛慕虛榮。

    家裡爺爺奶奶關注,爸爸媽媽鼓勵著,孩子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就是“你真棒”“真聰明”之類的表揚,放到幼兒園或者一些孩子的集體活動中,孩子特別容易變得愛慕虛榮。

    3、會讓孩子缺乏抗挫折能力,容易導致心理失衡。

    從小就在誇獎、讚美不斷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認可和讚美,往往承受不了表現不好或者失敗等帶來的落差,接受不了別的小朋友比自己棒,比自己優秀。

    這就是孩子缺乏抗挫折能力,心理失衡的表現。

    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正確的誇獎孩子呢?

    首先,誇獎孩子要具體,不含糊。

    十句“寶貝,你真棒!”比不上一句“寶貝,今天你畫的這幅畫五顏六色的,媽媽好喜歡,用色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真棒!”來的有有鼓勵性。

    誇獎孩子不僅要具體,而且要多用描述性的語句,這樣不僅鼓勵和認可了孩子,而且還給了孩子努力進步成長的方向。

    其次,誇孩子自己透過努力獲得的成就,不誇先天優勢。

    身邊聽到最多的就是誇:“你家孩子長得真帥啊!”“你家閨女長得真漂亮!”這類話,尤其是朋友見面或者鄰居之間的談資。

    孩子長得帥氣,長得漂亮那是先天父母遺傳的結果,與孩子後天的成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種表揚和誇獎起不到激勵孩子成長的作用。

    我們要誇孩子努力的結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旦孩子做的事情受到誇獎和肯定,會為之高興,更會繼續努力。

    再次,誇獎孩子的時候不要和別人比。

    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與別人的孩子之間並沒有太強的可比性,多與自己比較,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要知道,孩子不是活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別人的眼裡和生活裡。、

    什麼“我們彤彤都會自己騎腳踏車了,你看領居家比你還大一歲的哥哥都還不敢自己騎呢,彤彤真棒!”這類比較實在毫無意義。

    注意:不要誇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好,比別人的孩子聰明;也不要誇獎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最後,誇獎孩子一定要用心。

    誇孩子的時候一定說要用心的誇,而不是嘴上說說,要加以行動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真心誇獎她,真心愛她的。

    在誇獎孩子的同時撫摸孩子,或者親吻、擁抱孩子,實在沒空的話也要給孩子一個肯定眼神,或者微笑,這樣才能增加誇獎的效果。

    育兒育己,父母先行。愛孩子,誇獎孩子是一門學問,更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 9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孩子小的時候,與我們接觸的時間最長,我們的每一個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影響。

    老一輩的人都習慣於對我們的批評和打壓,到了我們這一代,深知被打壓的感受,於是對自己的孩子開始轉為誇獎。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句話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

    但是,我們到底會不會誇獎孩子?

    我們的誇獎,是否會讓孩子越來越獨立和自信?

    ——這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當孩子做得非常好的時候

    如果孩子在做對了一件事、比賽贏了、考試分數很高時,我們誇讚孩子的言辭就如同滔滔江水,綿延不絕。這時的誇獎就是相對輕鬆的事情。

    很多詞語,父母們都會信手拈來。

    寶貝,你真棒!不虧是我的好兒子!

    孩子,你真是太聰明瞭!做得好!

    比賽贏了?媽媽太開心啦,走,媽媽請你吃大餐去/買玩具去!

    其實,這些話偶爾說一說,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孩子在那個當下也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的,對父母的話也許不會太在意。

    誇孩子這種空泛的誇獎,不會幫助孩子建立多強的自信力。反而會讓孩子生出一些擔心!

    比如,如果我們經常誇獎孩子“聰明”,那麼有可能會讓孩子懼怕冒險。

    因為一旦失敗了,他就會認為“聰明”這個優點就不保了!所以,經常認為自己智商很高,被誇獎很聰明的人,可能面對比較難的挑戰時,會有些擔憂和忐忑。如果同時有不那麼難的另一個選擇,他也許會選擇相對簡單的、容易成功的,以保住“聰明”的帽子。

    網路圖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告訴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做得好,是好孩子;那麼,失敗的時候呢?難道是壞孩子嗎?

    如果孩子每次都做得很好,很成功,孩子每次都會開心的接受你如此的稱讚。

    可是,沒有一個人會一直處於勝利的位置而不變。一旦孩子遭遇失敗,孩子會不會在心裡擔憂:“我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媽媽會不會不高興?”

    此時,我們可以這樣與孩子溝通:

    看到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媽媽真的為你高興!媽媽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值得擁有這樣的成績。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也同時加強孩子對努力的正向認識。如此溝通過後,孩子依然會繼續努力。)

    孩子,這次比賽勝利,你覺得是因為自己哪裡做得比較好呢?

    (引發孩子思考,每分析出一個利於自己勝利的因素,都會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強化”。孩子在以後也會繼續正向的能夠幫助自己變得更好的行為。)

    此外,誇獎孩子,還要注意要誇在細節

    這一點很多父母都已經注意到了。

    寶貝,你真棒!

    這道題是一道附加題,難度很大,你都做對了,你真棒!

    這兩句的誇獎,第二句給到孩子的力量感會強很多。

    像第一句那樣的話,如果說多了,就像“你好”一樣,不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點什麼。

    網路圖

    (二)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

    當孩子弄壞了家裡的東西、當孩子聽寫有很多錯誤、當孩子考試分數很低、當孩子又被老師點名批評的時候……

    這些時刻,家長是非常難以說出誇獎的話。

    這時,我們可以用鼓勵的語言。

    誇獎,只可以用在孩子們做得好的時候;而鼓勵,可以用在任何時候,激發孩子內心的力量。

    這裡,我透過一個例子給大家直觀的說一說,如何在孩子遇到失敗時,去鼓勵孩子向上的力量。

    案例:孩子考試分數很低。

    大多數家長會批評、指責甚至打罵孩子,用這種方式來鞭策孩子學習。孩子確實會因為父母的打罵而心生恐懼,努力學習,以逃避下一次的批評和打罵。

    但這種學習的動力是恐懼,當孩子年齡越來越大,不害怕父母的時候,你的打罵就失去了效果。孩子那時不想學習的時候,父母無能為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初中生輟學,父母沒有任何辦法的原因。

    因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用打罵的方式將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都打擊沒了。

    所以,我沒不能用批評打罵的方式對待失敗的孩子。

    同時,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成功,他們面對失敗的時候,自己心裡已經很難過了。我們就別再在傷口上撒鹽了。

    此刻,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鼓勵和支援

    網路圖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考到這個分數,你是不是很難過?(同理心溝通)媽媽知道你也很想考到一個好分數。有需要媽媽幫忙的地方嗎?”

    “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個試卷吧,看看丟分的地方都是因為什麼原因。也許找到了原因,我們就能找到改善的方法。媽媽很願意和你一起面對難關,我們一起想辦法吧,好不好?(給予支援)”

    如果看到因為粗心算錯的題,別隻知道去批評孩子“怎麼又馬虎了!怎麼總是那麼粗心!”這樣的批評,每說一次,都是給孩子的一次負面暗示。

    此時,我們可以這樣說:

    “看,這道題不是因為你不會,這道題你有能力做對,真好!那麼總分又可以加上2分啦!”

    “你看,這些題我們都有能力做對的,那麼總分應該加上9分!在媽媽看來,這就是一張92分的卷子!剩下那8分才是真正需要我們努力提高的地方,是嗎?那我們接下來看看這8分,以後可以透過什麼方法提高一下呢?”

    “這些有能力做對的題,我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們在做題的時候更仔細一些呢?”

    這些問題都是啟發孩子自己思考改善問題的辦法。

    網路圖

    正面管教中說: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孩子每一次考試成績不高,都是我們引導孩子反思與進步的好時刻。

    用以上這種鼓勵和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孩子自己思考改善辦法,幫助孩子在後面的時間執行下去,當孩子下一次考試有進步時,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力量,是自己思考和努力之下,得到的進步!

    這就是一個正向引導的過程,一個激發孩子內心力量的過程!

    如果,這麼說你感覺有些把握不好,不得要領,那麼你至少可以做到將你的負面語言改為正向表述方式。

    比如:

    “你怎麼總是這麼馬虎?!”可以換成“你可以再仔細一些!”

    前者是負面暗示,孩子聽到的重點就是“馬虎”!

    而後者是正面提醒,孩子關注的重點就是“仔細”。

    這兩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相反的效果。

    如果你不信,可以試著跟著我做個小實驗

    我對你說:“你不要想紅色的蘋果。”

    現在,你的腦海中想的是什麼?是紅色的蘋果,對不對?

    負面暗示就是這個作用。

    不要馬虎!——孩子聽到的是馬虎。

    不要磨磨蹭蹭的!——孩子聽到的是磨磨蹭蹭。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 10 # 豌豆媽媽育兒

    我們都知道誇獎孩子,鼓勵孩子很重要,但是很少有父母知道具體怎樣來誇獎孩子!很多父母說的最多的就是:寶寶好棒,說的次數多了,自己估計都乏味了!

    我覺得誇獎孩子的最終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為了肯定孩子,其二,是為了鼓勵孩子。最終父母肯定都希望透過誇獎鼓勵孩子進步。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誇獎孩子的方式。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故事,女孩子長得特別漂亮,朋友見了都會誇獎,而她的父親卻對孩子說,美貌和智力都來自於基因遺傳,所以這些東西都是父母給你的,並不是你自己的,所以你聽了這些讚美的語言不要有驕傲之心!

    同樣的道理,對於誇獎孩子,父母遵循以下原則:

    誇獎要具體,不要籠統。比如很多父母總是會說你做的很棒,做的很好,這樣並不能起到鼓勵的作用,相反我們應該誇獎到孩子的具體行為,比如你今天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了小夥伴,這樣做很對,帶給了別人快樂,還能讓自己交上新朋友!

    要誇獎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孩子取得了進步,我們要看到他是怎樣進步的,而不是一上來就誇獎孩子這次做的很好,沒有任何意義。

    要多誇孩子努力而不是聰明。有一種說法是誇孩子聰明,其實就是在害孩子。如果誇獎孩子聰明是父母的口頭禪的話。孩子就會不斷的去詢問父母,這樣做是不是很好呀?媽媽,你看我棒不棒呀?

    我們誇獎孩子是為了鼓勵孩子這樣直接的去說你很棒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鼓勵作用的。

    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的話,雖然沒有做好父母可以肯定孩子努力的行為的話,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肯定會鼓勵到他。會讓孩子更加有自信心去做好下一次。

    誇獎孩子多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而非成人的心理感受。我們可以肯定孩子的行為,比如說,我以為你做不完了,但是你竟然還做完了,我覺得你這次做的很好,雖然時間慢了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要區分誇獎和表揚的區別。誇獎更注重於孩子行為努力的過程。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結果。經常受到表揚的孩子,他會經常問你媽媽,我做的好嗎?你看我這樣是不是很棒?孩子在進行詢問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這個結果。

    這個時候孩子關注的往往不是自己本身,而是父母的肯定與態度。父母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孩子趨利避害。

    所以說,正確的誇獎孩子,其實是誇獎孩子的行為過程更具體的一些事情。錯誤的誇獎方式就是表揚打非鼓勵!

  • 11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用表揚來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過於表揚會讓孩子產生驕傲和聽不進批評的壞毛病,那怎樣才是正確的表揚孩子呢?

    一、打電話時表揚

    父母在和遠方的親人通電話時,不可避免地會說到孩子,這時在電話裡面表揚孩子,孩子聽到了表揚,下次會做的更好。

    二、來客人時表揚

    當家裡來客人時,父母可以藉此機會在客人面前表揚一下孩子,比如拿出孩子的畫或者其他作品讓客人看,客人看到了會表揚孩子,孩子受到表揚後,下次更加努力,從而讓父母拿出來炫耀。

    三、多讓孩子參加比賽

    父母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競技比賽,就算孩子沒有拿到名次,父母也要誇獎孩子做的好的一面,讓孩子透過行動證明自己行。

    四、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給孩子買東西時,要儘量讓孩子做選擇,當自己的意見得到認同時,也是自信的開始。

  • 12 # 壹父母

    如何正確誇讚孩子也是一門學問,受到肯定的孩子,行為上會比較容易呈現正向、樂觀的行為。

    三要:

    在誇讚孩子時,不妨多描述一些細節,指出他到底是因為哪裡做得好,才會讓你覺得他“很聰明,很棒”。有針對性的表揚,才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自己到底是什麼事情做得好。

    要多多肯定孩子的努力,這樣可以向孩子灌輸了一種理念:想得到認可,就需要持續努力,去強化特定行為和品質。同樣,你可以肯定他的努力、堅持、態度、勇氣、創意、條理性等。例如:“試了好幾次,你終於自己站起來了!繼續加油!”“你竟然用積木搭了一個房屋?真有創意!”

    讚美要發自內心,別言過其實。例如“你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寶寶!”,這樣的話最好說,容易造成孩子盲目自信。

    四不要:

    不要“好話壞說,明褒暗貶”。例如:“你今天終於沒有做錯,了不起!”這樣的表揚中隱含著批評,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感覺父母並不信任自己,自己做錯了才是父母意料之中的結果。

    不要說“你得獎了,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這樣的話,因為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包袱”,給孩子心理壓力。

    不要以偏概全,只是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進行評價,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結果作為對“整個人”的評價。

    不要過多地誇讚孩子的外表或有天賦,一個有成就的人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努力上。

  • 13 # 奔跑的米婭

    現在的育兒書都會告訴我們,要多誇獎和鼓勵孩子。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也在踐行這樣的理念。我的孩子一歲半,我會盡可能地抓住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誇獎他,比如孩子把牛奶喝完了,自己上臺階等各種小細節。我的誇獎詞是寶寶真棒,寶寶真聰明。而遇到最多的情況,就是孩子摔倒了,我會說寶寶真棒,自己爬起來,然後孩子會自己站起來。慢慢地我發現孩子會期待誇獎,摔倒了之後趴在地上,等我們誇獎之後才爬來。這樣的誇獎方式是不是有問題?《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裡提出,用成長型思維方式教育孩子。誇獎孩子應該是注重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要去評價給孩子的能力和才智,比如很聰明,很有天分之類的誇獎詞。簡而言之,就是誇努力而不是誇聰明。

  • 14 # 柯柯是我的毛孩子

    作為父母的話,誇獎孩子要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情進行誇獎,例如孩子今天幫助了老奶奶過馬路,那麼我們要說“你今天幫助了別人,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就是說要有針對性的誇獎,然後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並且適當的給施行個積分制之類的,攢夠積分給買禮物的這種,讓孩子有一個自己所做的事有一個好的反饋的感覺。

  • 15 # 童童樹

    人都需要誇獎和表揚的,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鼓勵和表揚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對孩子的心理建設也非常重要。 很多家長擔心誇了孩子以後孩子心裡就飄飄然了,下次就不會那麼努力的去做事。對孩子的進步、優秀表現出漠視,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對自我產生懷疑。其實不是的,關鍵在於父母怎麼“誇”。

    一、正確誇獎的重要性

    1.增加孩子的自信

    孩子受到誇獎以後,會認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肯定,會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做任何事也比較容易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不會被困難打倒。

    2.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其實孩子最希望得到的誇獎,就是來自父母的誇獎。因為父母作為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心裡的地位也更高一些,會更加認同父母的話,更在乎家庭和親情的感受。

    3.影響孩子的動力

    經常被誇獎的孩子更加敢於冒險、嘗試新鮮的事物,在學習上會比較主動。如果孩子常被否定、責罵很容易影響孩子對一件事的看法,打消孩子對新鮮事物的積極性。

    二、如何正確誇獎孩子?

    1.誇努力,而不誇聰明

    看到很多學霸為了保住自己第一的頭銜,拼了命的學習,生怕別人超過他而跌落“神壇”遭到眾人嘲笑。經常誇獎孩子聰明,很有可能讓孩子懼怕冒險,面對挑戰的時候會露出膽怯和擔憂,如果此時有更加保險的選擇,孩子會選擇相對簡單的、易成功的去做,以保住自己第一的頭銜,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感受眾人的仰望。

    2.孩子做的好要鼓勵

    不管孩子做的事是大是小,只要進步了就給孩子應有的表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有在關心自己的成長和成就。欣賞孩子的成就和努力,鼓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春後抓出來的怎麼都是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