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理科堂
-
2 # 只愛潘多拉
關於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女兒的事情,太有戲劇化了,我一向是傾向於不太相信的。如果從知道“歷史”的角度來說的話,像這樣隱秘的事情,武則天不說,誰會知道呢?但武則天不說,後人可以“寫”。某種意義上來講,歷史還真人“創造”的,但也不是隨便亂編。以武則天殺女的事情來說,大概可以這樣理解:
一、其實這個事情在《舊唐書》中是沒有記載的,第一次出現在正史中,是歐陽修寫的《新唐書》,後來司馬光編《資治通鑑》時又把這個故事編了進去,歐陽修和司馬光在書中把這個事情說得有板有眼的,歐陽修說當時還是昭儀的武則天暗中用被子捂死了自己的女兒,然後故意誘導唐高宗去懷疑是王皇后乾的,引起唐高宗的大怒。司馬光乾脆就說武則天自己殺了女兒,然後嫁禍給王皇后,導致王皇后被廢。
這個段子太有戲劇性了,所以被後來的電視劇反覆演繹,但是要注意的是,歐陽修和司馬光都是北宋中後期的人了,離武則天時代已經過了400年,他們這麼說,不過是為了增加武則天的罪行罷了,因為他們兩個人都不喜歡武則天。
二、儘管這個武則天殺女兒的故事不是真的,但是要說這個故事完全是歐陽修和司馬光他們兩個編出來的,也不完全對。因為它事實上反映了歷史上某些時期的社會輿論傾向。因為這個故事可能從武則天時代開始就在民間流傳了很多年了。因為唐代的史書裡面,確實記載著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女兒夭折了的事情,這個女兒叫做“安定公主”。小孩夭折在古代是很正常的現象,但這個小孩的夭折可能真的幫了武則天的大忙。
因為安定公主的意外死亡,最終引起唐高宗對宮庭中后妃們的“鬥法”有了警惕,古代皇宮中最流行的宮鬥術就是“厭勝”,類似今天的折個紙人來打小人之類的法術,當時就有人揭發失寵的王皇后可能經常幹這個事情,但是沒有證據,安定公主的死,使武則天誘導唐高宗認為王皇后的厭勝術真的起了作用,導致高宗對王皇后的不滿增加,不過還是沒有證據,但這種神秘主義的法術的事情,其實是說不清楚的,王皇后只能吃啞巴虧。
這個事情可能從宮庭傳到了民間,經過加工改造,就變成了武則天先殺了自己的女兒,再嫁禍給王皇后。當然,這樣的花邊新聞,在唐代根本不能算“歷史”,但歐陽修、司馬光把他們寫進了《新唐書》、《資治通鑑》這樣的正史,它就成了“歷史”了。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武則天掐死自己長女安定思公主的事情,記載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成書更早的《舊唐書》及《唐會要》則沒有記載。
(武則天劇照)
事情說的是武則天當時和王皇后、蕭淑妃爭寵爭得很厲害,大家都在李治面前互相說對方的壞話,李治不聽。當時,武則天生下長女剛滿月不久,王皇后來看孩子,喜歡地逗弄了一陣。王皇后走後,武則天便親手把自己女兒掐死,並用被子蓋住。不久,李治來了。李治來後,武則天便揭開被子讓李治看自己的女兒,發現女兒已死。於是就大聲痛哭,並問宮女是怎麼回事?宮女說,是王皇后來過。李治大怒,讓王皇后解釋。王皇后則解釋不清楚,於是李治便有了廢黜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想法。
很多人評價這段歷史,認為不可能是真的。理由有這些——
一是這個記載出現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面,成書更早的《舊唐書》及《唐會要》則只是說安定思公主“暴卒”。一般來說,《舊唐書》及《唐會要》成書更早,更容易掌握到第一手資料。尤其是《舊唐書》,成書於後晉前。由於契丹人入侵滅亡後晉,並四處燒殺搶劫,宮廷資料大量喪失。因此,《舊唐書》所記載的,應該更加接近於歷史真相。
二是《資治通鑑》和《新唐書》是北宋大學者司馬光、歐陽修等人編撰的,其編纂的目的,正像《資治通鑑》書名錶示的意思那樣,是為了幫助統治者治理國家。既然如此,自然要有意貶責篡奪李唐江山的武則天,表現她心狠手辣及李治不明不察的一面。
(武則天與李治)
三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因為接觸的原始資料不多,武則天殺女的事,更多的來自於民間傳說、野史資料,再加上個人推斷。顯然,民間傳說、野史資料及個人推斷都是無法作為確切歷史的。
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武則天殺女的事,很可能是真的。
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舊唐書》及《唐會要》這兩本書,其實並沒有說安定思公主不是武則天殺死的,而是說“暴卒”。只是闡述結果,並沒有說過程。因此,並不能根據這兩本書,就判斷《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說的不對。《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肯定是一種推斷的結果,但一定是推斷得合情合理,才會把這件事記載下來。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是怎麼推斷的呢?現在我們已經無從知道。我這裡也來做點分析。
有一個情況可能大家沒有注意,王皇后去看武則天女兒的時候,武則天在嗎?皇后去看,武則天肯定不可能不在。既然武則天在,王皇后就沒有作案的可能。因此,這一點基本上可以斷定,安定思公主不是王皇后殺死的。
武則天的女兒不是王皇后殺死的,會不會是因為蓋被子沒注意,被悶死的呢?也不太可能。為什麼呢?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看見女兒已死,大聲哭鬧,問宮女剛才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宮女說,王皇后來過。我們必須注意到宮女的回答。武則天問的是自己女兒怎麼回事?也就是要問女兒死因。宮女回答的是,王皇后來過。這意思,顯然是說王皇后殺了武則天的女兒。要知道,這是一個宮女,就是借她一千個膽,她也不敢說是皇后乾的。就算是照顧不好捂死的,她可以推給別人,都不敢推在皇后身上。唯有一種可能,就是武則天和這個宮女事先串通好,讓她那麼說的。
由此便可斷定,武則天的這個女兒,確實是她自己殺死的。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唐會要》《資治通鑑》)
-
4 # 布夫舟
其實武則天這個女兒未必是存在的,很有可能是編造出來的。
歷史這東西是客觀的,但是描述歷史確實主觀的,所以才有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種說法。原因很簡單,比如說我們知道歷史上的確有鴻門宴,西楚霸王項羽邀請劉邦過去吃飯,當然肯定沒安好心。中間樊噲闖進來,怎麼喝酒,怎麼吃肉都有具體的描述。試問寫歷史的司馬遷是怎麼知道這些具體細節的?畢竟項羽也沒請他過去,他也不可能看到,是不是?
所以讀歷史最好就是多看看不同的資料,結合具體的情況具體去分析。比如說武則天掐死女兒這件事情,其實歷史上就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個就是唐高宗所想的,畢竟虎毒還不食子,所以武則天的女兒是王皇后所殺的。唐高宗的分析有沒有問題,我個人覺得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第二個就是《唐會要》的記載,武則天的女兒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可能是自然死亡,畢竟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很多孩子容易夭折。然後,武則天當然抓住時機,利用了這次機會坑了王皇后一把。
第三個就是《新唐書》的記載,也是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是武則天策劃了整個事情,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然後嫁禍給了王皇后。
從這三種說法來看,是不是都一定的道理,都說得通。但是具體寫書的人是怎麼知道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很難,但是考證出是不是假的,還是有可能的。比如說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是永徽五年時候發生的事情。這個女嬰應該是武則天長子李弘之妹,次子李賢的姐姐。所以搞清楚李弘、李賢的出生年月,就有可能證明這個女嬰的不存在。
比如說李弘立為代王的時候是他一歲的時候,而按照李弘在永徽六年正月立為代王的時間來算,他應該是永徽五年正月的時候生的。他弟弟李賢是永徽五年十二月生的。根據懷胎十月來看,李賢和李弘出生時間都是正常的。
可是如果中間還有被武則天掐死的那個女兒,那問題就來了,武則天是如何做到一年之內生三個孩子?所以這個女嬰是有可能不存在的,那麼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自然就是編造的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5 # 月光侃歷史
安定公主死的事是先記載在《唐會要》中的,但並沒有提及是武則天殺死的小公主。裡面是這麼記載的:“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武則天的小公主突然死亡,但是沒有說是怎麼死的,所以武則天就奏給唐高宗說是王皇后殺死的,所以皇帝想要廢后。
之後的《新唐書。后妃列傳》和《資治通鑑》則寫了是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女兒,武則天生了女兒之後,王皇后照例去探望,很快就離開了,武則天則不在,而武則天回來以後發現安定公主死了。
據記載,武則天是後來王皇后走了以後,又偷偷回去,用被子捂死了安定公主,偷偷離開等著皇帝到來,皇帝來以後,武則天跟著皇帝來到屋子裡,掀開被子發現小公主已經死了,武則天就問誰來過,公主怎麼會死呢,宮女則是說皇后來過。武則天隨即說了一定是皇后殺死了我的女兒。
因為之前王皇后和蕭淑妃經常在李治面前說武則天壞話,就知道她們對武則天不滿,而今沒想到這麼狠毒,恨屋及烏,竟然對孩子下手。所以李治覺得也是王皇后殺死了小公主。但是這兩本史書是出自宋代,也有宋人的推測,根據野史筆記來寫。
但是據有的史學家推測不是王皇后殺死了孩子,而是武則天嫁禍王皇后,以達到她想衝擊後位的動機。
首先,王皇后性格是比較沉穩成熟的,即使殺,也應該殺李弘,因為他才是和李忠搶太子之位的最大對手。
其次,公主不是我們這種普通人,父母上個廁所啊,出個門啊無人照料。作為李治非常寵愛的女兒,肯定有宮女二十四小時照料,而王皇后去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奶媽或者宮女照料?再者說,一個小孩短時間猝死,可能性也很小。
再次,這件事對武則天是有利的,公主死亡時間正好在王皇后,蕭淑妃和武則天爭寵的白熱化階段,正好這個時間小公主死了,對武則天嫁禍給她是有利的。王皇后去看公主,武則天不可能不在,所以王皇后也沒機會動手。
-
6 # 路衛兵
武則天殺女後人也只是猜測,因為既無目擊證人也無實質證據。但根據案發現場的情境看,武則天應列入重點嫌疑物件。
此事在成書較早的《舊唐書》中並無記載,宋人所撰《新唐書》說武則天“潛斃兒衾下”,《資治通鑑》說“潛扼殺之,覆之以被”。宋人寫唐史自然有主觀性和侷限性,生動的細節缺乏證據支撐,但也並非毫無根據的臆斷。
理論上說,案發現場的所有人——包括武則天本人、“左右”侍女,以及曾經到場逗過孩子的王皇后,都應列為嫌疑人。“左右”可以排除——那是小說家的興趣點,王皇后在耳目環伺中殺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無法確保不出聲音,也無法確保不被人發現。武則天不存在這方面問題,孩子的任何異動都可以母親的身份掩護。
當然,這也並不能斷言兇手就是武則天,孩子也可能是自然死亡。《唐會要》中說女嬰是“暴卒”,之後才被武則天利用,與王皇后的探視存在時間差。《新唐書》將兩件事揉在一起就變複雜了。
題主提到的胡適名言,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認為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真理。化妝打扮只能虛掩,遲早會現原型。說歷史除了人名都是假的就更狹隘,果真如此,那未來如何界定這句話呢。
-
7 # 魏青衣
關於武則天掐死女兒這件事情,《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中均有記載,古代史官一般都是編寫嚴謹,既然這三本史書都有記載,那麼這個事情應該是屬實了。
《舊唐書》載:史臣曰:“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舊唐書》成書於後唐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由於當時社會上紛紛傳言武則天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才得以上位,所以用“史臣曰”來委婉的表示同意這個觀點。
《新唐書》就更為直接了,連細節都寫出來了:“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武則天的女兒的確是在王皇后探望離開後,被武則天掐死,又進讒言誤使盛怒之下的高宗信以為真,認定王皇后即是殺死小公主的兇手,然後結合王皇后“往與妃相讒媢”事件才起了廢后之心。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對於此事記載的更為詳細了:“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司馬光的史書向來講究細節,而且作為編年體史書,對於史料記載是慎之又慎的,既然司馬光將細節寫的這麼詳細,那麼一定是發生過這件事情無疑了。
關於武則天為什麼要掐死自己的女兒,無非是想要進一步上位,通過後來武則天的登基,我們就可以推斷,她是為了能夠成功而不擇手段的人,任何人阻擋在她的前面,她都要想辦法將其除去。
而當時的皇后恰好是她的絆腳石,因為國家只能有一個皇后,她想要上位就必須除掉皇后,正巧皇后先前有“往與妃相讒媢”事件,這次再加上害死了武則天的女兒——也是皇帝的女兒,皇帝震怒之下,肯定是要廢后的。
所以不管後人對武則天有多推崇,但是武則天有這麼一個黑歷史,就足以讓世人對她的印象改變了,她是一個在成功路上,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能禍害的女人,即便成就再高,在人性上也低到了塵埃。
總有人說,武則天有多厲害,為國家做了多少的貢獻,但是虎毒尚且不食子,而武則天居然能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下得去手,再厲害,貢獻再大,又有什麼意思呢?
-
8 # 薛白袍
歷史這東西,前人一句話,後人就可能腦洞大開繁衍出精彩紛呈的故事來。
所以歷史往往有兩個,一個是真實發生的歷史,由於種種原因這部分歷史被塵封在歷史深處,沒有人知道其真面目是怎樣的。
比方說像霸王別姬這個故事,在司馬遷筆下只有寥寥數語,寫楚霸王被圍垓,半夜睡不著起來,陪他的有個叫虞的美人,霸王唱起那首有名的詩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但是到了後人筆下,這個故事多了很多悲涼的成分,霸王和虞姬喝完酒後,虞姬就拔出霸王的寶劍自殺,英雄美人,窮途末路的故事,總是讓人唏噓和同情的。
而到了宮廷故事這兒,畫風一轉又變成了另外的模樣。
比方說武則天掐死親生女後,陷害王皇后,導致王皇后被廢,自己順利上位,這故事在史書中記載的明明白白,好像史官們就在武則天身邊親眼所見一樣。
事實上,武則天如果真的這麼做過,也不會到處去傳播,去給自己打廣告吧:
我是這麼登上皇后皇位的,我那年生了個女兒,有一天王皇后去看我的寶貝女兒了,我看到了王皇后,想到了一條計策,王皇后前腳走,我偷偷進屋,猶豫再三,把手伸到女兒的脖項間,我的心在滴血,我在心裡說,女兒啊,別怪媽狠心,我要用你的命其去換為孃的榮華富貴。
武則天瘋了?滿世界去宣傳,還讓人記在了史書上。他沒說人們怎麼知道的?還言之鑿鑿。
這個故事很好玩,有個遞進的過程,《舊唐書》中只在史臣曰中提了一句: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
這個史臣曰,類似於司馬遷的太史公曰或者蒲松齡的異氏士曰,就是聽說過這麼一個事兒但是寫史書的人也拿不準,不敢記在正史裡,在附錄裡記一筆。
但是到了歐陽修他們編纂《新唐書》時,這個點被放大了,寫的活靈活現的,說王皇后來看武則天生的女兒,武則天躲在一邊,待王皇后走後,武則天昭儀潛斃兒衾下,進屋用被子把孩子捂死了。
不過到了司馬光等人編著《資治通鑑》時,這個故事被進一步完善,有了對比,王皇后看孩子時很喜歡後憐而弄之,武則天窺見王皇后走了,武則天則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在這裡司馬光加了一句話,武則天親手掐死了孩子,再細心的給她蓋好被子。
王皇后的憐而弄之和昭儀潛扼殺之,多鮮明的對比,武則天野心家的形象躍然紙上。
不過從一句猜測,到有動機有行動,作案細節如作者親臨現場,親眼目睹了武則天作案的全過程,武則天就這樣被釘在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恥辱柱上。
這個故事有幾個結果是真實的,所以才顯的可信,第一王皇后被廢,武則天上位。王皇后是世家大族,臨死前依舊錶示了自己對武則天的輕蔑:陛下萬年,昭儀承恩,吾死分也。
致死還在噁心武則天:我是皇后,你是昭儀,我曾經穩壓你一頭。
而安定公主的死,一般有三個猜測:
第一個猜測就是安定公主真的幼年去世,關於她的死,有幾個猜測,一個就是武則天弄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一個真是王皇后弄死的,以王皇后對武則天的恨意之濃,她也許會幹出這種事。
第三個猜測就是安定公主是病死的。在唐朝那個年代,孩子出生後很容易夭折,甚至一個小感冒就要了孩子的命,即使到了清朝這個情況都沒有得到太多改善,康熙皇帝之所以會登基,得益於他小時候就得過天花了,這個病很要命,但是得過以後終身免疫,康熙得過天花,證明了這孩子能成活的機率是很大的。
清朝時尚且如此,唐朝醫療條件肯定趕不上清朝,所以安定公主得病夭折的機率也是很大。
編故事的人,把王皇后被廢,武則天上位,以及安定公主去世這幾件事聯絡到一起,有點腦洞就能寫出很好的權力鬥爭的故事,至於真假,唐朝人當傳說記了一筆,宋朝人言之鑿鑿的寫出了這事兒的很多細節,這些細節大約武則天自己都未必知道。
要黑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把有的沒的故事都往他身上堆積,如戲臺上唱戲,大白臉一畫人們自然就知道這是壞人。
==================
-
9 # 偉大的選擇
現在的人就是吃飽閒的。古人的皇家秘密還能暴露給天下人知道。對於歷史,第一,朝代是真的。大人物是真的。他們都死了是真的。至於什麼皇宮密史全假的。我們連現代史都撲朔迷離真假難辨。還歷史事件。有榜有眼。
回覆列表
歷史是過去的人和事的記錄,在不久的一前我們還口口相傳,書信通話,兩地傳個信近了一兩天,遠了傳個信不知道要多久。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中國古代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二》,原意指城裡本沒有老虎,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經多人重複述說,就能使聽者信以為真。
歷史是後人看資料經聽說聽道寫成的,現在的人通訊裝置這麼發達聽到看到的事還不全是真的。何況過去幾百上千年的事。無風不浪有人說的事肯定是有,有沒有考大有沒有水分答案是肯定有水分,有這事但不全是真。大家說是吧,就拿現在抗日神劇來說,離真實事件剛剛70多年,現在的小學生和再往後的人們看了這些抗日神劇後,又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不知道。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人們且信就行了,真實性無可考證,不信也不行,誰讓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她所經理的一切都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