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左修電動車宋太宗原名趙匡義,因避兄太祖趙匤胤名諱改名趙光義。開寶九年(976年)登基,於至道三年(997年)去世,終年五十九歲,葬在永熙陵,共在位21年。我在此談談個人的評價:一,在軍事方面的成就與不足。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但在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毛澤東有評價說:“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在位期間對契丹遼國發動過高梁河之戰、滿城之戰、雁門之戰、瓦橋關之戰、雍熙北伐、君子館之戰等等一系列戰役,最後以失敗告終,徹底變為弱勢一方,從此宋軍處於守勢。究其原因任用一些庸碌之徒如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這些人臨陣懼敵,使前線將領束手朿腳。加上軍糧徵調地域較廣,輸送難度大,限制了宋軍軍事行動,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兩次北伐的失敗。因北伐軍糧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負,後期又爆發王小波和李順發動的農民起義(淳化四年993年),起義軍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到至道二年(996年)才被瓦解。總結:軍事指揮才能一般,用人不當,遏制了開疆闢土,迫使施政轉為重內虛外。二,政治方面。鼓勵墾荒,發展了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官員考察、選拔,限制節度使權力,確定文官政治,為宋朝穩定作出重要貢獻。唐代每榜取進士為三十人,五代取十餘名,宋太祖時每榜取十三人,而太宗即位次年的第一科錄取進士一百零九人,諸科二百零七人,後來覺得太少增至五百人,宋太宗在位期間共錄取進士達一干四百八十七人,是五代時和太祖時每榜進士的十多倍。殿試都實行糊名制,就是密封姓名與籍貫,防止閱卷官打人情分,並設立考課院與審官院來考察與選拔,使許多有才華之人入仕。總結:政治方面為穩定國家做出了一定貢獻。三,文化方面。太宗的文采方面是很利害的,善長草、隸、行、篆、八分、飛百六種字型,親書過貨幣“淳元元寶"。開創了昇平詩歌,成為宋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在位期間還修編書籍《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四,外交方面,北伐失敗後又經過幾次戰爭,逐步改變了對遼策略,從戰略進攻完全轉為戰略防禦,並採取了較多的有效的防禦措施,並積扱主動的謀求對遼和平。五,繁榮了佛教。因他奉佛,天竺僧人法天、施護、天息災都曾在太宗開設的東京譯經院從事佛經翻譯活動,而且御派了漢地僧人法進、常謹、清沼等充任筆役,協同譯經。在五臺山修建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秘密、靈境、大賢等佛寺,鑄金銅文殊像於真容寺。在峨眉山令白水寺高僧茂真重修集雲、臥雲、歸雲、黑水、白水諸寺,造62噸普賢菩薩銅像供奉於白水寺(今萬年寺)。六,幹古謎案巜燭影斧聲》與《金匱之盟》。有人認為宋太祖或被暗殺,或因急病猝死,因而沒有遺詔,就連巜實錄》、巜國史》、《長編》、《宋史》的宋代書籍中都沒有太祖的傳位遺詔。有學者認為趙光義是謀殺兄長纂位,也有說是猝死,與太宗無關,因為猝死才沒有遺詔,即位屬於自立。出現爭議根源是兄終弟即而且子承父業,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自立為帝,難免受人揣測,而且“金匱之盟"幾年後才出現,真實性很受質疑,有欲蓋彌彰的說法,使繼位撲朔迷離。其在位時多位親人離奇死亡,如趙德昭、趙德芳、趙延美,於是又有趙光義是用毒高手的傳聞。彙總:拋開因繼位等爭議問題,宋太宗作為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完成宋太祖的統一大業後文治定國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改變了武官當政的局面,奠定北宋文官政治的基調,進一步削弱節度使的權利,擴大了科舉取士規模,開荒興農,軍事上重內虛外,穩定了政局,鞏固了帝位,尤其詩賦、奉佛等文化領域得到了繁榮與發展。
-
2 # 五里歸元俗人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去世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歷史上稱宋太宗。
(一 )趙匡胤為什麼選擇趙光義做繼承大位的人?
他考慮的是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當時處於五代十國年代,經歷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這五個朝代在位平均時間不足20年,可以說都是在第二代手上滅亡的,一般是開國皇帝有勇有謀、能征善戰、千辛萬苦建立了國家。但第一代皇帝一旦去世後,繼承人不爭氣,導致國家政權在那一段時間內不斷的被更換。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江山其實也是從年幼的周朝7歲皇帝那裡搶奪過來的。而周朝皇帝柴榮死後留下弱小的孤兒及寡母,這就導致了國家的滅亡,而趙匡胤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因為國家改朝換代實在是太頻繁了,好不容易建立的政權,不久就被別的人推翻。而自己的兒子趙德昭又是年幼,而且懦弱無能,趙匡胤是一直不太待見,故遲遲不立太子,也沒有給兒子封王。
趙匡胤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在當時是比較看好的,從給他封晉王就可以看出來。並且讓趙光義成為開封府尹,成為大宋王城的守衛者。所以說趙匡胤在生前還是有意傳位於趙光義的。
(二 )對宋太宗的評價
元代有人評價宋太宗,說他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平定天下、整頓吏治、廣開言路、提倡節儉、潔身自好。
在宋太宗在位期間,他的對外戰爭可以說是給國庫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戰爭的結果是慘敗的,屢屢敗仗、死傷無數,失城丟地節節敗退。
宋太宗是宋朝第二位皇帝,有極其高明的政客手段;猜忌對他的皇帝位置有威脅的人,冷酷無情地對待家人,逼死了自己的兩個侄子和弟弟。宋太宗對武將嚴格控制並且剝弱了他們的權利,重文抑武;大量招選進士,建立了新的文官制度。
毛澤東評價趙光義:不擇手段,急於登臺。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趙匡義小人之言。
宋太宗雖勤於政事但效果不明顯,對少數民族的戰爭一直無法取得勝利。有人曾經稱宋朝為"積貧積弱",其中"積弱"的很大一部分應該歸功於宋太宗;因為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掏空了國庫卻沒有一點收穫,評價他的成績,過大於功。
毫無疑問,宋太宗在位時也做了一些出色的事情,他進一步完善了各項制度,如重用文官壓制武將,這對於維持統治非常關鍵,他還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這也是維持政權統治特別重要的環節。
趙光義數次征討失敗,完全敗光宋太祖趙匡胤給他留下的精兵強將。宋太宗也沒有容人之量,因詩文而猜疑向宋朝投降的南唐後主李煜,最後還是下毒害死了李煜等人。
宋太宗失德強行臨幸小周後,還讓畫師畫下淫歡場面;這件事被記載了下來,亦為後人所恥笑。
回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