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本針筋
-
2 # 半窗春雨
運動神經元病從現代醫學來看,是脊髓前角損害,橋腦和顱腦運動神經殼,椎體束損傷,慢性進行性疾病,以上、下神經元損害,病人出現呼吸困難、肌肉痿軟、吞嚥和語言困難、無力行走和無力呼吸出現呼衰的表現,多見於重症肌無力、強直性脊椎炎等相類似病,治療很困難。這種病中醫屬痿症範疇,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學就對此病有認識,早於現代醫學對此病的認識。《黃帝內經》中對痿症有相關的病因病理、症候、治療的闡述,它認為:痿症又稱痿蹙、肉痾。五臟虛損,肺虛則營衛氣虧,肺氣虛則津液精微物質不能輸布皮毛肌膚與全身,多以肺氣、陰二虛為主,同時,心主血脈,濡運經脈,心氣熱則陰血不足,經脈失養,關節不利則痿。肝膽熱盛, 耗傷肝血則筋膜不利,脾胃為後天之品,氣血生化之源,蘊熱則脾輸化水谷精微物質不足,肌肉痿縮,足不行走。腎主骨生髓,先天不足,遺傳相關,腎精腎氣虧損則足痿不用。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的經旨,治痿第一原則獨取"陽明",補後天脾胃不足以生氣血,扶先天腎不足壯骨堅髓為要,第二兼擬實則清肺熱、祛溼熱,虛則調補脾胃肝腎、久擬養陰為是。
證型多有:肺熱傷津:初起類似上感發熱、咽痛症狀,或熱退口苦、咽乾心煩、四肢無力軟弱、咳嗽,脈細數,舌紅苔黃,用桑菊飲合沙參麥冬東加杏仁、前胡治療。
溼熱內蘊:四肢痿軟、肢體無力而困重、下肢更甚,足脛熱感、胸脘痞悶,或發熱,舌紅苔黃膩,用二妙散合薏苡仁湯治療。
以上等症型慎用或不用祛風藥,痿症後期重補肝脾腎。
脾胃虧虛:肢體痿軟加重,不能行走,飲食減少,便溏、面黃,舌胖淡苔薄,脈沉,用健脾丸加鎖陽、鹿筋。
肝腎兩虧:久病不愈、大腿肉削瘦、不能行走,站立困難、遺精耳嗚、眩暈,月經不調。脈細或細數。舌紅少苔,用虎潛丸。(注虎骨用耗牛骨代替)。
-
3 # 醫學正宗
中醫不需要辨別什麼運動神經元病!中醫只需要看人陰陽失調與否,健康與否!陰陽失調包含了西醫口中的所有“疾病”,西醫口中的病,只是中醫眼中的症,現象,結果。中醫口中的病——陰陽失調,是原因!西醫口中的病,都是原因不明!
-
4 # 無憂草2775
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辨證理論。運動神經元是現代醫學語言,在中醫理論是以陽氣之說。心主神,其中意為心包絡,心陽盛,則運氣行血,神清身健有力。心陽衰則目暗神淡,身體四肢癱軟。肝主筋,肝不鬱結則筋骨不拘。腎主骨,腎陽盛則骨強壯。脾主肌,脾健則肌肉強勁飽滿,司昇華五穀精華,促生陽氣以壯心陽,強肺臟。肺取天地之氣以宣華陽氣精血。腎陽盛,陽可生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則不失眠,神經方可強壯,腎司命門,通調水道。臟腑經絡理論與神經元息息相關,各個臟腑各施其職,又相輔相成。
中醫治療神經衰弱,仰鬱症,精神錯亂,失眠,癱瘓,肌萎縮及肝風上動,可依此辨證。
中醫所指,引藥歸經之用,是某種藥物,對相應器官的,神經未梢有特殊感應。如:肺通大腸經,治療肺部炎症疾病,必須先排大腸積毒,使其熱毒不得上竄燻肺,下行損腎,才能發揮藥効。就得選用黃芩作為君藥,也作為使藥,黃芩入大腸經,能刺激腸壁神經未梢,使之蠕動,排出積毒,才能有効治療肺部炎症。
祖國中醫理論精華,是從臨床實踐中得到,其見解超過現代醫學。只是看現代人如何學習。
謹供參考。
-
5 # 瑤池小醫
我見過因溼熱引起的,因肝腎真陰虧損引起的,目前來說後面這個原因比較常見,在西醫看來是疑難雜病。中醫治療效果不錯。
-
6 # 純鈞LHGR
運動神經元病,屬痿症,風痱,大氣下陷,肉痿等範疇。
中醫認為,運動神經元病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如勞倦過度,飲食不節,久病失治等因素損傷脾胃肝腎,其發病多與肝脾腎三髒有關,致氣血生化乏源或精血虧耗,則筋脈肌肉失之儒養,肌萎肉削,發為本病,治療多采用補益氣血,活血化瘀,化痰清熱,健脾益腎,養血柔肝,補腎填精為主。
運動神經元病臨床之三大表現,肌肉萎縮、肢體無力、肌束震顫,主要是從中醫臟腑學說的脾、腎、肝三髒考慮。常無外感溫熱之邪,灼肺傷律的過程,大多一旦出現症狀,便主要表現為虛損之象。因此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如勞倦過度,飲食不節,久病失治等因素損傷脾胃肝腎,致氣血生化乏源或精血虧耗,則筋脈肌肉失之儒養,肌萎肉削。
正如以上所說,運動神經元病多歸於中醫之痿證。在中醫來講,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醫痿證,其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先天稟賦不足,精虧血少不能營養肌肉筋骨,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同時,脾胃為後天之本,化生氣血,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則肌肉萎縮、肌肉無力等。
本病不單純是虛,往往有虛實夾雜的情況。尤其在南方,肝腎陰虛溼熱型的患者不少。因南方氣候潮溼,若久處溼地,或冒雨露,浸淫經脈,使營衛執行受阻,鬱而生熱,久則氣血執行不利,筋脈肌肉失卻濡養而弛縱不收,乃至肌肉萎縮。
-
7 # 飲食有方
內經裡有一篇專門介紹痿論篇,以“肺熱葉焦”
進行了論述,個人認為這種不單純理解溼熱,而是偏於一種燥氣,熱焦津涸,筋脈失濡則痿,溼熱屬於有津有熱(溼理解為一種不純的津液),筋脈有濡,卻筋脈失養,但筋脈不涸。肝雖主筋,主要是受肺金克木之禍。這種情況下腎精不足是比較容易理解,肺為腎之母,母累及子而已。
-
8 # 半壺紅湯
中醫都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先有症狀、證候,綜合脈象、望診、問診進行辨別再來論治。古人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同病異治的理念。不是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來治病的!以病名來論治更不是中醫的治病方式,那叫掛羊頭賣狗肉。
-
9 # 中醫蘇義傑
不要拿一個西醫的病名問中醫怎麼治,中醫治的是證,不是病名。複雜的病,但是證不一定複雜,抽絲剝繭的理清楚就好了,還有一部分怪病,得上祝由。人的血液是有磁性的,磁場出問題了血液流動也會出問題的,這時候得用祝由調解這些東西了
回覆列表
運動神經元病在中醫學裡稱“痿症”。
痿症是以肢體筋脈遲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症。臨床上以下肢痿弱較為多見,故稱“痿躄”。“痿”指肢體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軟弱無力,不能步履之意。本病主要見於西醫學的運動神經元病、周圍神經損傷、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腦癱、外傷性截癱等。
中醫學認為痿證與外邪侵襲(溼熱毒邪)、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外感溼熱毒邪,或高熱不退,或病後餘熱燔灼,傷津耗氣,使肺熱葉焦,不能輸布津液;坐臥溼地或冒雨、涉水、溼邪浸淫,鬱而化熱,溼熱阻閉經絡;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氣血津液生化不足;或久病體虛,或勞傷過度,精血虧虛均可使經絡阻滯,筋脈功能失調,筋肉失於氣血津液的濡養而成痿證。
那麼我們痿證都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以肢體軟弱無力、筋脈弛緩,甚則癱瘓或肌肉萎縮為主症。
CT、肌電圖、腰椎X光片等檢查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哪些臟腑疾病可以引起痿症呢?
1、肺熱傷津:發熱多汗,熱退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心煩口渴,小便短黃。
2、溼熱浸淫:肢體逐漸痿軟無力,下肢為重,微腫而麻木不仁,或足脛熱感,小便赤澀。
3、脾胃虛弱:肢體痿軟無力日久,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不華,神疲乏力。
4、肝腎虧虛:起病緩慢,下肢痿軟無力,腰脊痠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甚至步履全廢,腿脛肌肉萎縮嚴重。
臨床上的治療方法是:
1、治則:肺熱傷津、溼熱浸淫者,清熱祛邪、通行氣血,只針不灸,瀉法;脾胃虛弱、肝腎虧虛者,補益氣血、濡養筋脈,針灸並用,補法。
2、處方:以手、足陽明經穴和夾脊穴為主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關、頸、胸夾脊
下肢:髀關、伏兔、足三里、豐隆、風市、陽陵泉、三陰交、腰夾脊
陽明經多氣多血,主潤宗筋。選上、下肢陽明經穴位,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取“治痿獨取陽明”之意;夾脊穴位於督脈之旁,又與膀胱經第一側線的臟腑背俞穴相通,可調理臟腑陰陽,通行氣血;外關、風市分屬手、足少陽經輔佐陽明經通行氣血;陽陵泉乃筋之會穴,能通調諸筋;三陰交可健脾、補肝、益腎,以達強筋、壯骨、起痿之目的。
加減:肺熱津傷加魚際、尺澤、肺俞清肺潤燥;溼熱浸淫加陰陵泉、中極利溼清熱;脾胃虛弱加脾俞、胃俞、章門、中脘補益脾胃;肝腎虧虛加肝俞、腎俞、太沖、太溪補益肝腎。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