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地有正氣
-
2 # 葉舞芭蕾時
幼稚無知,一方面或許是慣的,負重滿足不知感恩孩子的貪慾之心,一旦得不到滿足即萌生怨恨!另一方面或許虛榮心強受教不夠,不努力不奮鬥指望天降餡餅又怕看不起。
孩子是父母的感情結晶,自然有父母的遺傳基因。倘若父母沒有虐待孩子未犯法,報復父母就是報復自己。因為孩子走到哪裡,性格及自身都會帶有父母的影子。
不要盲目與人攀比。受環境所致,淌河必光腳。不念出生感恩父母,是每個孩子應有的教養!兒不嫌母醜,不因出身論英雄。有能耐學本事,立足天下走人生。與自己父母較什麼勁!
-
3 #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以前的時代縱使千百年,社會形態,百姓生活沒有太大變化,相對固化穩定,聽從父母之命是最佳的生活生存選擇!就算父母做的說的不對,也不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多大影響♥♥♥!!!
現在不同了,日新月異的!
思維僵化或被生活工作佔據大量精力的父母,比不上孩子吸收新鮮事物的速度,容易造成巨大偏差的溝通效果!甚至對孩子的一生,形成不可改變的影響。
孩子能選擇聽從父母,能沒有怨言,能心甘情願嗎?
以前的子女們,也不是沒有對抗報復父母的想法,這是人的天性,有壓迫必然反擊!
只是以前那種一潭死水的生活環境,無的放矢而已。
也沒有現在獨立自主,相互尊重,人人平等的思想。
-
4 # 浪裡金帆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總想報復父母?甚至自殺讓父母痛苦一生?很高興你看得起我。我是傳統養生的愛好者,很希望回答你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不是說那一個問題。而普遍家庭存在的問題。這是教育體系出現了問題。是家的大人教育體系出現了問題。你把他們當孩子看。你把他當祖宗供養。換來的只有是奴隸或者是威脅。在這個社會上失敗了。不可怕。在家大人的教育下。在家大人的管子下。他從來沒有失敗過。因為他把他家人當做奴隸。走進社會了。別人不會慣著你的孩子。挫折太多。承受不了壓力。想的也只有自殺吧。你能滿足他一時的願望。你不能滿足他一生的願望。這就是東西方出現文化的衝突和區別。西方18歲以後就不再管了。生活自理。你愛哪哪去?而我們東方呢?那是一個沒成長的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拿著當寶。他自己是誰知道嗎?是這些人的主人。主人哪有那感恩的心呢?孩子沒有感恩的心。就沒有回報。換來的只是索取。好好學中國傳統知識吧。那你告訴你,讓你一個孩子怎麼樣成長?教育的孩子不是現在這麼教育的。華人已經把傳統文化丟失的太多太多。我希望網友和家人們把那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撿回來。我的學歷並不高。只是初中生畢業混下來的。大家可以想想,所以傳統文化有多麼難。點關注不迷路吧,謝謝大家!也謝謝你看得起我。在這說聲謝謝。
-
5 # 綠薔薇姐姐
孩子的教育要從幼時開始,很多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溺,他要什麼給什麼,想怎樣都隨他。甚至我聽過有人說:孩子6歲之前不能管,他想做什麼就依著他,否則影響孩子的成長!我不曉得這是他們自己的育子理論,還是哪個沒生過孩子的狗屁專家的理論?反正我聽了挺無語的。
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別說6歲,三歲之前就是習慣行為的養成了,你瞪眼看著這棵小苗越長越歪,不去扶正,反而說讓它任其發展,隨便長?等它徹底長成一棵歪脖樹了再去修正還有多大效果?
你今天給了他特殊的待遇,輕而易舉的滿足了他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明天等發現問題時想再去挽救,制止,他就會又哭又鬧,尋死上吊,以此威脅以此達到他的滿足。
溺愛,是抹殺孩子最快的利器,一個懂得適度疼愛孩子,有分寸的滿足孩子的家長才是最合格的家長。因為幼年時期對孩子沒有分寸的溺愛,讓孩子偏離了正確發展的軌道,這本身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將這種錯誤轉嫁給了孩子,家長卻不自知。放眼望去,所有那些讓孩子任其發展的家長,最後都是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讓一個孩子從無限滿足到無法滿足,對他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考驗,他會感到自己被逼到了生活的前沿,渴望自立又無法真正自立,渴望與人平等又缺少具備平等的條件,不想被約束但又不得不被約束,於是想方設法掙脫束縛,衝破限制。因此,開始公然反抗。一旦他以為自己有能力對抗家長的時候,就會以他們以為可以制服家長的方式進行他們那蠢蠢欲動許久的報復方案:離家出走,自殺,跟父母武力相對…
面對這樣的孩子,此時以強制強顯然不是明智之舉,針對孩子的特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適時的鼓勵,適度的牽制。
-
6 # 星空下的蛐蛐
孩子有這樣的心裡想法,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父母給予或者想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只是這種愛透過孩子後的感受是恨意。沒有愛就沒有恨。兩個萍水相逢的人是沒有恨意的,因為只是相逢而已,談不上有愛的付出。在動物世界裡,比如母獅與小獅子,母獅可以為了保護幼獅而與強大的雄獅決一雌雄,母獅不會要求幼獅與自己一起捕獵,但是會做出示範給幼獅看,會捕捉小的動物而不殺死,供幼獅練習捕殺。而高智慧的人類往往犯想當然的教育錯誤。會用過多的說教代替示範,用成人的認識規範孩子的言行。成人可以隨心所欲的玩手機,卻對孩子嚴格限制;成人可以厭惡書籍,卻對孩子列出長長的書單。最關鍵的,成人可以自由的安排生活,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接受父母的評判。父母常說,不管怎麼行?其實,離開父母就生活不下去豈不是更加可悲?嚴格管教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但對於孩子的心智來說,未來對父母是重要的,滿足當下的心願才是超過一切的。
在居家防疫的當下,給孩子自己安排生活的體驗吧,更多的用示範提醒孩子去安排作息、生活、學習,單純的陪孩子聊她的話題,也許少了學習時間,但平復了孩子焦躁的內心。其實家庭不是學習知識的主要空間,培養親情更重要,不要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要贏在終點線上。
要學會放手,給孩子適當自由的空間。
回覆列表
孩子總想著報復父母,極有可能是逆反心理嚴重,認為父母的管束讓他失去了自由。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每一個人,不求上進就會落於人後。為人父母的,又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逼著孩子努力學習並參加各種培訓,於是便站在了孩子內心的對立面。父母即使關愛孩子,也往往是管束式的關愛,不被孩子接受。
如果孩子想到以自殺的方式報復父母,那麼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必須先“鬆綁”再解決。解決的方式:一是轉變相處方式,二是用更科學的方式溝通,三是尋求親戚朋友甚至心理治療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