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新視角觀歷史
-
2 # 陽陽32099
朱祁鈺對朱祁鎮心軟。朱祁鎮卻對,朱祁鈺手黑。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迎回明朝,朱祁鈺卻並沒有對朱祁鎮痛下殺手,只是將他囚禁在南宮尊為太上皇。但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主要問題出在大臣對於繼承人以及太上皇的態度上。
朱祁鈺自然是看不上他哥哥朱祁鎮的,因為朱祁鎮的存在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朱祁鈺畢竟還是沒有痛下殺手,我覺得主要是顧念兄弟之情,以及顧念歷史的評價不忍同室操戈。但朱祁鎮卻正好相反,不斷髮發生了,多門之變還將死後的弟弟肆意抹黑,一貶再貶。
歷史的好笑在於,誰也不知道最後的勝利者會是誰,很明顯在這一次上朱祁鎮,因為臉皮厚,堅持到了最後,而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
3 # Mer86
朱祁鈺確實對朱祁鎮監視的十分嚴密,但是犯得著要殺他嗎?
根據《明史》和《明實錄》以及一些野史的記載,明英宗被關押的七年時間,一共生了九個兒女。分別是:
第五女淳安公主、第五子朱見澍、第六女崇德公主、第七女廣德公主、第八女(早夭)、第九女宜興公主、第六子朱見澤、第十女隆慶公主、第七子朱見浚。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特別是明英宗還復位了,代宗時期的歷史怎麼寫,還不都是由他說了算。英宗說代宗對他很不好,但是英宗在軟禁期間還是生了那麼多孩子。事實是不會騙人的!
這像是一個連食物供給都不夠,必須要靠老婆做手工活換錢的生活狀態嗎?
明朝被軟禁的宗室又何止明英宗一人?別的藩王又豈有自由之身?況且,英宗的身份更特殊---遜位的皇帝。
朱祁鈺已經是事實的皇帝,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比如,怕失去皇權,怕主動禪讓遭到英宗的報復,代宗都必須軟禁英宗。但是這種軟禁,只是代宗的一種自衛手段。並不能說代宗軟禁英宗,就是刻意的要謀害他。
朱祁鈺的後世評價是呈現兩極化的,凡是跟英宗有關係的人,對他的評價都不好。凡是跟朱明皇室沒關係的,對他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能有這種兩極化的評價,說明朱祁鈺對大臣比較尊重。文官寫史的時候對他很客氣,算是一種相互肯定。
代宗時期的朝廷大臣,基本都是英宗時期的老人。代宗又很給他們面子,屬於一個性格偏軟的守成之君。朝廷大事基本都是內閣說了算,自己很少有較勁的時候。
景泰時期的金刀案,代宗倒是想趁勝追擊,用政治名份置英宗父子於死地,但被內閣和親信阻止。從這一點來看,代宗即使有這個心,他也不敢惹怒滿朝的大臣。
這樣一個性格的人,會是一個不顧滿朝大臣反對,殺掉自己哥哥的人嗎?
況且,英宗的生母孫太后還活著。大明以孝治天下,代宗以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應付滿朝文武和老太后?
對於明英宗和明代宗哥倆,我始終認為:
一個皇帝一輩子,殺兩位數以下的人就說明他還有點人性,並非暴劣之人。一場宮廷政變,死的人這麼少足以說英宗和代宗兄弟,是很善良了。不能拿普通人的道德去約束皇帝,權力就是海洛因,上癮了就會讓人慾罷不能。
-
4 # 歷史風雲天下
土木堡之變,一下子改變了朝堂的格局,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而弟弟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在於謙的力主之下這才有了北京保衛戰的序幕,自此之後,大明的主宰者是景泰帝,主政八載,而兄弟的關係也因為皇權而變得生疏而冷漠。
話說在歷經一年的俘虜生涯之後,朱祁鎮被放了回來,而聽到這個訊息時,朱祁鈺並不是高興的,相反一年的時間,已經讓他嚐到了皇權高高在上的無限風光,而此時正統繼位的朱祁鎮回來了,這無形之中就是一種威脅,雖然朱祁鈺並沒有派人暗殺哥哥,可這也並不能說明他就沒有這樣的想法,至於原因我歸納了幾條。
第一,景泰帝的政權經過一年的時間已經穩定了,而且在朱祁鎮回來的時候,于謙也已經表明了立場,告訴他大位已定,無需擔心,而於謙作為朝堂的兵部尚書,定海神針,有了他的擁護,景泰帝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第二,如果暗殺了朱祁鎮,那麼矛頭也必定指向他朱祁鈺,如此會落下殺兄的罪名,被青史所銘記,他如今已經是皇帝了,更在乎的是名聲。
第三,他成為皇帝也算是陰差陽錯,運氣使然,朱祁鎮本來就是正統,而今被軟禁了,日子過得也算艱辛,畢竟是兄弟,哥哥落得如此下場,皇位都丟了,朱祁鈺畢竟年輕,難免對兄弟之情難以割捨,也覺得自己的確是佔了哥哥的便宜,如果再趕盡殺絕,當真是下不了手,就讓他在南宮之中自生自滅吧!
第四,朱祁鈺時刻派人盯著朱祁鎮的一舉一動,如此都在其掌控之中,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大事了,而後期只不過是因為朱祁鈺重病在床,自覺不久於人世,也就沒有心思去對付朱祁鎮了,而再加上于謙的坐視不管,也就有了後期的奪門之變。
朱祁鈺沒有剪除朱祁鎮,而留下了最終的禍患,有人說他不能做到心狠手辣,是政治家的忌諱,畢竟年輕識淺,他註定以失敗而告終,對此不知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呢?
-
5 # 穿山甲780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刺軍所俘之後被作為人質要挾明朝政府,作為應對之計,英宗之母孫太后立朱祁鈺為新君,朱祁鎮成了太上皇,失去了價值,于謙領導了北京保衛戰,升任兵部尚書,成了景泰帝朱祁鈺的股肱之臣。於景泰帝而言,繼位為帝只是權宜之計,他夲不願為帝,但歷史選擇了他,繼位後,那種萬人朝拜的感覺實在太美好,他對權利沉迷,並廢了英宗之子的皇太子之位,立己子為太子,可惜他兒子很快死掉,太子位虛空,他本不願朱祁鎮回來,瓦剌人卻偏放了回來,這就尷尬了,大明王朝第一次出現活著的太上皇,朱祁鈺表面熱情,兄弟情深,實則對朱祁鎮極為忌憚,軟禁其於南宮,派人監視,砍盡樹木,但礙於孫太后之面與天下群臣之口,加之自身性格弱點,沒有痛下殺手,從心裡應該認為皇位夲不是自己的,兒子的死更被他認為是天意,有立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之意,但有期盼自己生下兒子,猶豫不定,越無親子就越認為天意,英宗殺不得,以至奪門之變時,沒有應對措施,掌兵權的心腹大臣于謙也沒有堅持殺掉英宗,奪門之變時,于謙子曾建議帶兵殺至宮中平叛被於喝止錯失良機。不殺朱祁鎮有太后、大臣、與景泰帝多種原因。
-
6 # 陽陽32099
朱祁鈺對朱祁鎮心軟。朱祁鎮卻對,朱祁鈺手黑。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迎回明朝,朱祁鈺卻並沒有對朱祁鎮痛下殺手,只是將他囚禁在南宮尊為太上皇。但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主要問題出在大臣對於繼承人以及太上皇的態度上。
朱祁鈺自然是看不上他哥哥朱祁鎮的,因為朱祁鎮的存在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朱祁鈺畢竟還是沒有痛下殺手,我覺得主要是顧念兄弟之情,以及顧念歷史的評價不忍同室操戈。但朱祁鎮卻正好相反,不斷髮發生了,多門之變還將死後的弟弟肆意抹黑,一貶再貶。
歷史的好笑在於,誰也不知道最後的勝利者會是誰,很明顯在這一次上朱祁鎮,因為臉皮厚,堅持到了最後,而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
7 # Mer86
朱祁鈺確實對朱祁鎮監視的十分嚴密,但是犯得著要殺他嗎?
根據《明史》和《明實錄》以及一些野史的記載,明英宗被關押的七年時間,一共生了九個兒女。分別是:
第五女淳安公主、第五子朱見澍、第六女崇德公主、第七女廣德公主、第八女(早夭)、第九女宜興公主、第六子朱見澤、第十女隆慶公主、第七子朱見浚。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特別是明英宗還復位了,代宗時期的歷史怎麼寫,還不都是由他說了算。英宗說代宗對他很不好,但是英宗在軟禁期間還是生了那麼多孩子。事實是不會騙人的!
這像是一個連食物供給都不夠,必須要靠老婆做手工活換錢的生活狀態嗎?
明朝被軟禁的宗室又何止明英宗一人?別的藩王又豈有自由之身?況且,英宗的身份更特殊---遜位的皇帝。
朱祁鈺已經是事實的皇帝,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比如,怕失去皇權,怕主動禪讓遭到英宗的報復,代宗都必須軟禁英宗。但是這種軟禁,只是代宗的一種自衛手段。並不能說代宗軟禁英宗,就是刻意的要謀害他。
朱祁鈺的後世評價是呈現兩極化的,凡是跟英宗有關係的人,對他的評價都不好。凡是跟朱明皇室沒關係的,對他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能有這種兩極化的評價,說明朱祁鈺對大臣比較尊重。文官寫史的時候對他很客氣,算是一種相互肯定。
代宗時期的朝廷大臣,基本都是英宗時期的老人。代宗又很給他們面子,屬於一個性格偏軟的守成之君。朝廷大事基本都是內閣說了算,自己很少有較勁的時候。
景泰時期的金刀案,代宗倒是想趁勝追擊,用政治名份置英宗父子於死地,但被內閣和親信阻止。從這一點來看,代宗即使有這個心,他也不敢惹怒滿朝的大臣。
這樣一個性格的人,會是一個不顧滿朝大臣反對,殺掉自己哥哥的人嗎?
況且,英宗的生母孫太后還活著。大明以孝治天下,代宗以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應付滿朝文武和老太后?
對於明英宗和明代宗哥倆,我始終認為:
一個皇帝一輩子,殺兩位數以下的人就說明他還有點人性,並非暴劣之人。一場宮廷政變,死的人這麼少足以說英宗和代宗兄弟,是很善良了。不能拿普通人的道德去約束皇帝,權力就是海洛因,上癮了就會讓人慾罷不能。
-
8 # 歷史風雲天下
土木堡之變,一下子改變了朝堂的格局,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而弟弟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在於謙的力主之下這才有了北京保衛戰的序幕,自此之後,大明的主宰者是景泰帝,主政八載,而兄弟的關係也因為皇權而變得生疏而冷漠。
話說在歷經一年的俘虜生涯之後,朱祁鎮被放了回來,而聽到這個訊息時,朱祁鈺並不是高興的,相反一年的時間,已經讓他嚐到了皇權高高在上的無限風光,而此時正統繼位的朱祁鎮回來了,這無形之中就是一種威脅,雖然朱祁鈺並沒有派人暗殺哥哥,可這也並不能說明他就沒有這樣的想法,至於原因我歸納了幾條。
第一,景泰帝的政權經過一年的時間已經穩定了,而且在朱祁鎮回來的時候,于謙也已經表明了立場,告訴他大位已定,無需擔心,而於謙作為朝堂的兵部尚書,定海神針,有了他的擁護,景泰帝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第二,如果暗殺了朱祁鎮,那麼矛頭也必定指向他朱祁鈺,如此會落下殺兄的罪名,被青史所銘記,他如今已經是皇帝了,更在乎的是名聲。
第三,他成為皇帝也算是陰差陽錯,運氣使然,朱祁鎮本來就是正統,而今被軟禁了,日子過得也算艱辛,畢竟是兄弟,哥哥落得如此下場,皇位都丟了,朱祁鈺畢竟年輕,難免對兄弟之情難以割捨,也覺得自己的確是佔了哥哥的便宜,如果再趕盡殺絕,當真是下不了手,就讓他在南宮之中自生自滅吧!
第四,朱祁鈺時刻派人盯著朱祁鎮的一舉一動,如此都在其掌控之中,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大事了,而後期只不過是因為朱祁鈺重病在床,自覺不久於人世,也就沒有心思去對付朱祁鎮了,而再加上于謙的坐視不管,也就有了後期的奪門之變。
朱祁鈺沒有剪除朱祁鎮,而留下了最終的禍患,有人說他不能做到心狠手辣,是政治家的忌諱,畢竟年輕識淺,他註定以失敗而告終,對此不知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呢?
-
9 # 穿山甲780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刺軍所俘之後被作為人質要挾明朝政府,作為應對之計,英宗之母孫太后立朱祁鈺為新君,朱祁鎮成了太上皇,失去了價值,于謙領導了北京保衛戰,升任兵部尚書,成了景泰帝朱祁鈺的股肱之臣。於景泰帝而言,繼位為帝只是權宜之計,他夲不願為帝,但歷史選擇了他,繼位後,那種萬人朝拜的感覺實在太美好,他對權利沉迷,並廢了英宗之子的皇太子之位,立己子為太子,可惜他兒子很快死掉,太子位虛空,他本不願朱祁鎮回來,瓦剌人卻偏放了回來,這就尷尬了,大明王朝第一次出現活著的太上皇,朱祁鈺表面熱情,兄弟情深,實則對朱祁鎮極為忌憚,軟禁其於南宮,派人監視,砍盡樹木,但礙於孫太后之面與天下群臣之口,加之自身性格弱點,沒有痛下殺手,從心裡應該認為皇位夲不是自己的,兒子的死更被他認為是天意,有立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之意,但有期盼自己生下兒子,猶豫不定,越無親子就越認為天意,英宗殺不得,以至奪門之變時,沒有應對措施,掌兵權的心腹大臣于謙也沒有堅持殺掉英宗,奪門之變時,于謙子曾建議帶兵殺至宮中平叛被於喝止錯失良機。不殺朱祁鎮有太后、大臣、與景泰帝多種原因。
回覆列表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是什麼讓他們反目成仇?又是什麼讓朱祁鈺對朱祁鎮沒有痛下殺手呢?這乃是權力與親情的碰撞。
一、兄弟之情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人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子嗣。
其中,朱祁鎮出生於宣德二年,當時他的母親還是孫嬪,後晉為貴妃,位至皇后。其母后被追封為孝恭章皇后。
而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朱祁鈺被封郕王。
朱祁鈺和朱祁鎮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倆,可謂是手足情深。然而,為什麼兩人會反目成仇呢?乃是皇權的誘惑。
二、弟繼兄位
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因此王振得以大權獨攬、為禍朝廷。
當時,北方瓦剌日漸強大,時常派兵入侵明朝,掠奪金帛和子女。而瓦剌的太師也先,借朝貢、通商之名,背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原來,明朝為了體現自己天朝大國的地位,經常賞賜物品。也先於是帶著三千多人入關,以求賞賜。這引起了王振的不滿。
王振為了體現天朝大國的威儀,於是下令減少對也先的賞賜。這也滿足了王振的虛榮。可不料,也先這下師出有名,直逼大同,威脅京師。王振也是來了興趣,慫恿朱祁鎮親征,想建立功勳,名垂千古。
結果不懂軍事的皇帝和太監就這樣出征了,帶走了京城所有的精銳。誰曾料到,在土木堡,皇上被俘虜,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這就是屈辱的土木堡之變。
明朝沒了皇帝,大臣們憂心如焚。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在此危難之時。於是,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頒佈詔令,下令鎮守邊關的將領們嚴守城池,不得懈怠,使得瓦剌試圖借朱祁鎮騙取錢財、奪占城池的陰謀落空了。
也先知道這個訊息後,極為憤怒。於是出兵直逼北京,威脅京師。于謙時任兵部尚書,力挺主戰,肅清內部、統領三軍,還號召天下各路將領勤王。就這樣,京城保衛戰獲得了勝利,使得大明朝保住了半壁江山。
朱祁鈺原來和朱祁鎮是好兄弟,可是到做了皇帝之後,朱祁鈺變了。他開始迷戀皇帝的至高無上和宮中的榮華富貴,從不想接他的兄長朱祁鎮回來。
三、南宮囚禁
自從經歷了失敗,也先老實了很多,知道明朝是不好惹的,於是希望把朱祁鎮送回大明。可是明朝那邊始終杳無音信。原來,大臣們總是勸說迎接太上皇回來,但是朱祁鈺就是不同意,生怕哥哥回來奪了自己的皇位。
在於謙建議和保證朱祁鈺的皇帝地位後,朱祁鈺勉強同意,於是隨便派了兩個人出使瓦剌。沒成想,把朱祁鎮接回來了。朱祁鈺以最低的禮節把哥哥接進了京城,隨後就囚禁在南宮。這一過就是七年。
皇權的誘惑讓朱祁鈺欲罷不能。他罔顧親情,一步步把自己的哥哥逼上絕路。砍伐南宮的所有樹木,以防有人和朱祁鎮聯絡。換掉了太子,換成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就是朱祁鎮贈送禮物給太監,這個太監也要被殺死。就這樣,在朱祁鈺眼裡,皇權是他的唯一,而親情卻早已斷絕。但朱祁鈺始終沒有痛下殺手,只因心中懷念過去和兄長一起度過的時光。
朱祁鎮和朱祁鈺,原本是兄弟,卻因皇權分道揚鑣、兄弟反目,是必然但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