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木星辰
-
2 # 和易以思
從現象來看,似乎的確如此。
如果僅僅從橫向上來觀察,問題聚焦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普遍愛玩遊戲,所以問題既然出在孩子身上就應該是孩子的問題,不是嗎?
但是真地可以這樣認為嗎?
如果從孩子的“天性”來說,孩子不僅不是不愛學習,相反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並且孩子的探索慾望隨著環境不斷豐富多彩的刺激而增強,也就是說周圍的一切都對孩子充滿吸引力,讓孩子感覺很神奇,所以孩子不斷地嘗試,首先是手,然後是腳等等。
並且從孩子的發展成長角度來看,遊戲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就是說孩子在其幼小階段包括幼兒園階段都是透過遊戲來進行學習的,換句話說遊戲學習是孩子自身學習力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孩子在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的發展,可以透過不同的遊戲來得到實現。一方面透過不同的遊戲,孩子在遊戲中已經在“演繹”成人社會的舞臺,另一方面透過遊戲規則的遵守,孩子日後可以培養起遵紀守法的習慣,同時在遊戲中孩子全方位的使自己得到鍛鍊,尤其是動作的協調、動作是熟練和眼手的協調等,這樣孩子的感覺統合得到很好的發展,這為孩子日後的學習奠定了現實地和大腦基礎。
透過問題的表述,“不愛學習,愛玩遊戲”,可以看出我們腦海中時至今日還是把學習與遊戲給對立開來了。也就是學習和遊戲是水火不容的,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
站在這種“非黑即白”的簡單的兩元對立的認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就把問題簡單化了,同樣也就把孩子學習和孩子玩遊戲的問題給粗暴地簡單地對待了。
下面從幾個方面簡要地談談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1.我們只看到很多的孩子愛玩遊戲,但是我們卻沒有關注孩子為何會愛玩遊戲。透過學習研究及與不同的學生的指導中發現愛玩遊戲的孩子除了表面看的“自控力差”等表現外,內在的卻是愛玩遊戲的孩子在其現實成長的環境中曾經內心找不到安全感,缺乏有效入心的陪伴和理解,因此才一接觸遊戲就立即被吸引了。原因就是遊戲可以讓孩子更放鬆、內心更自由、讓孩子感覺自己還有價值等等。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帶孩子的人,一直沒有有效的陪伴,而是讓孩子自己玩,並且為了避免孩子打擾自己的心情等,動不動就給孩子看手機、玩遊戲,那麼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情感依附期遊戲取代了父母等成為孩子唯一的陪伴“好友”,孩子能不喜歡玩遊戲嗎?
反過來,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多些家庭中的親子活動、親子游戲,包括親子閱讀等等,這樣孩子情感得到發展、融合家庭並且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自由快樂的成長,這種情況下,孩子內心不會缺乏安全感,自然不必從外尋找情感寄託。這種情形下孩子對遊戲等就不會有那麼痴迷、依戀。因為現實中有比遊戲更讓他在乎的人和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多愛玩遊戲的孩子背後是眾多父母責任缺失的家長們。現在只要注意觀察也會發現很小的孩子就常常拿著手機玩和看,並且家長就在孩子身邊,因為這樣孩子就“安靜”了。
一開始家長“畏難”,為了輕鬆,而用讓孩子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安靜”以讓自己心安,隨著孩子長大,家長反過來要求孩子不要玩遊戲而是“好好學習”,大家感覺這會有效嗎?孩子會配合家長嗎?
孩子習慣養成和情感依附的關鍵期,家長缺位導致孩子這些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與發展,反而讓孩子在這關鍵期與“遊戲”為伴,讓孩子天天面對“機器”,沒有了情感溝通、沒有了理解等等,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電子產品。
所以這個問題的出現應該是個導火索,讓我們反思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影響孩子養成這種習慣的家庭環境與家庭教養方式。
2.孩子一開始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是充滿想象和好奇的,對孩子而言,周圍的一切都很新鮮。但是由於陌生,孩子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是不敢去嘗試和探索的,只有在孩子感到安全的情形下,孩子才會主動自發的去嘗試去探索。
這個情形下,如果家長給予孩子內在的支援與情感的關愛,讓孩子感到安全,孩子的大腦就會越來越靈活,同樣孩子也就越來越愛動手,閒不住,喜愛找事情做。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力和自己對自身的掌控力也越來越好,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但是這個時候由於孩子年齡較小,容易出現失誤並且由於動作各方面不熟練,很容易弄壞東西,所以不少家長就出面控制孩子動手,不讓孩子做這個,不讓孩子做那個,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慾望和學習慾望就慢慢喪失,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內向”,更適應“被動做事”,而不會“主動出擊”了。
這個時候家長讓孩子什麼都不做,而孩子又閒不住,所以這個時候“遊戲”就成了孩子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是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和現實案例證明遊戲力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孩子,現在成人也一樣,不也是透過各種遊戲來提升或治癒自身嗎?
所謂的“體驗學習”等,不就是透過設定不同的場景,讓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體驗,然後分享、感悟等嗎?
一個缺乏遊戲力的孩子對日後的學習和成長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大,比如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或多或少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究其原因大都與“感統失調”有關,除了先天身體等因素外,更多是孩子後天成長環境導致的。
換句話說,為何家長不能透過學習瞭解遊戲的真正作用,進而真正科學地對待遊戲,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透過遊戲可能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渠道,同時遊戲本身也是可以促進學習的,而未必一定是與學習對立的了。
正如治水一樣“不能採取圍堵”的方式,而應該是“疏通”的方式,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自身的尊重。
孩子對“學習”的逃避就由這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家長割裂學習與遊戲的關係,讓孩子成長的鏈條斷裂了;一是環境又沒有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學習,並且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人格尊嚴被打壓,因此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脆弱的尊嚴沒有人維護,這樣孩子受到的傷害就是心靈上的、人格上的,而不僅僅只是“學習”本身上。
3.家長不愛學習,沒有為孩子樹立愛學習的榜樣,卻要求孩子愛學習,效果會好嗎?孩子的眼睛不瞎,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斷,他會思考。
《卡爾· 威特的教育》中曾經就講了這樣一個例子:老卡爾為自己的孩子數學不好而煩憂,他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收效甚微,於是就請教一個數學家。這個數學家只問了他一個問題,就是:“你喜愛數學嗎?”這讓老卡爾意識到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自己身上。因為他自己是討厭數學的。自己討厭數學卻讓孩子喜歡數學,不是強人所難嗎?自己都沒有發現數學吸引人的地方,如何能讓別人發現數學之美呢?從那後老卡爾和孩子一起學習數學,孩子也從那之後數學好起來了。
孩子愛玩遊戲?不妨反思下,這些愛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家長是否也是愛玩遊戲,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孩子玩遊戲?
孩子不愛學習?不妨調查下,這些愛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家長是否愛學習,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是否有堅持學習的習慣。
實事求是地說,孩子即便愛玩遊戲,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孩子也是受害者,因為他沒有自主權,只能“被接受”、“被規定”、“被要求”,不是嗎?
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家庭環境中能夠得到滿足,孩子還需要寄託在遊戲中嗎?
孩子迴歸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家長迴歸家庭,把心真正放在“家”身上!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出發點和落腳地就是導致孩子養成如今這個習慣的家庭身上,也就是家長!
只有家長的教養方式進行調整,孩子的這個行為也就喪失了條件和基礎,自然而然也就會消失了。
但是家長意識不到“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堅定地認為是孩子的問題,進而高壓對待孩子,情況只能更糟糕,家庭親子關係也會更加惡化,這才是最讓人擔心的!
-
3 # louxi315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的觀念原因。
有些家長把遊戲當毒蛇猛獸,總覺得玩遊戲不好,耽誤學習。每次孩子一玩手機就跟孩子講道理,或遇到別人就向別人吐槽孩子愛玩遊戲的行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特別反感,越不讓玩越想玩!也是越得不到的越覺得好!
還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玩遊戲就很焦慮,就很煩躁,就會不斷的提醒孩子注意時間,不斷的打斷孩子的注意,還把時間點煞掐得剛剛好,一分也不可以多玩,這種中途被打斷的感覺讓孩子心裡特別想玩,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追劇一樣,會上癮的!
第二:遊戲本身的原因。
1、遊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新鮮感。在沒有接觸遊戲之前,我們的日常生活比較枯燥重複,而遊戲卻以低廉的成本給我們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滿足了很多孩子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以及他們的好奇心及冒險情結。
2、遊戲給孩子們帶來成就感。現在生活中孩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可能伴隨著很多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比如學習,既需要我們去刻意記憶學過的內容,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去鞏固所學知識,更何況即便如此也不一定會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但是遊戲不同,每局遊戲都伴隨一個時間的限制,可能是幾分鐘,也可能是幾十分鐘,但是這個時間相對較短,獲得成就感的體驗非常簡單,即便是輸了,那麼接受的沉沒成本也無非是十幾分鍾而已。
3.在玩遊戲過程中能夠及時的得到反饋,有明確的闖關成功後的獎勵。比如裝備升級,比如功能更多樣化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獎勵擺在那裡,不會因為流言蜚語與人爭執不休,但是現實考試中沒有那麼多即時性的考試,也沒有那麼多人來關心你、權威的給你提高自己給予認可。
-
4 # 最少喝半斤
不知道是您的孩子這樣還是您的學生這樣,反正可以肯定的說100%的孩子都愛玩,100%的孩子都不愛學習,您那剩下的5%也是被威逼利誘假裝愛學習的孩子。但我也知道所有的孩子其實都是愛學習的,他們愛學的全是自己覺得有趣的、能帶來歡樂的或者是覺得新奇的事物,而且大部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說有笑地學是最理想的氛圍,說白了就是在玩耍的同時學東西,這樣的狀態才能學進去東西。不信您可以回想一下孩子的成長規律,學走路學說話學穿衣,這些事兒就不用九年義務制,學看電視聽音樂玩遊戲學用電腦手機,兩三次就會了,而且還能把您教他的基本使用技能進一步昇華,一兩年後您不會用的功能孩子全會用還能教給您怎麼用呢,怎麼一到學校裡就傻了50%呢?幾乎無一例外吧!你想知道的答案就在這段話裡,這是我個人的親身感受,也是我對我孩子上學前和上學後不同狀態的總結,也許咱說不出專家級理論,但說的全是現實情況,讓孩子主動學習就兩點:氛圍和新奇感。
-
5 # 早媽媽聽故事
這個問題我覺得能很簡單的解釋:孩子的“屬性”就是愛玩啊,所以愛玩遊戲當然是多數孩子的表現,這不是很正常的嘛!!(當然我這裡說的是普通孩子,不是說的“沉迷網路”,因為那個已經是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需要及早治療)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總是評價老師和外面報機構的時候,總是評價這個“有趣味性”,這不也是我們家長一直在追求的嘛?有一本書叫做“遊戲力”,它說的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去收穫,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書呆子吧
所以這個問題不是要探討和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愛遊戲不愛學習?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如果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只有符合孩子“屬性”的前提下,興趣才是動力,才能持之以恆!
-
6 # 標峰理論評
我覺得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自身原因: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自己,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歡玩,而不是喜歡枯燥的學習,所以我對我的孩子就是做完老師的作業,其他什麼都不幹,我一定會陪孩子玩,但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陪著,可是不要發表任何意見,等孩子全部寫完後在給孩子總結有點或者缺點。而且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先寫作業的好習慣,其實培養孩子的養成習慣是最重要的,對他一生都受用的。
第二、教育體制的問題:
現在的應試教育的體制,束縛了孩子創造性的思想,孩子必須要跟著課本,跟著老師,自己很多發散性的思維不能發揮,所以在孩子看來,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同時,過重的學習負擔,佔用了孩子大部分的玩的時間,造成孩子厭學。其實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從思想上願意學習,對知識有一種渴望,我們改變不了教育體制,可是在孩子和家長接觸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多引導,遇到問題讓孩子自己動手解決,我一直告訴我的女兒:“不要問我怎麼做,可以問我這樣做對不對。”
第三、社會原因
現在的社會,包括媒體,電視等,總是透露出讀書無用論,現在可以拼爹,拼家庭,甚至可以拼同學,所以造成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認為沒有用。這個原因是我們阻止不了的,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等孩子大了,自己內心不浮躁,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靜心的時候,就不需要我們在做什麼了,記住:心境決定處境。
孩子們95%以上都不愛學習,但是95%都愛玩遊戲。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是人類的天性嗎?還是遊戲的短時間內給了孩子巨大的成就感?那我們有沒有辦法或者系統改變這種情況,讓孩子更愛學習?
回覆列表
1.遊戲好玩,放鬆。
2.遊戲有反饋,比如過關了會得到獎勵,比如會有成就感。
這說明了玩遊戲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
相比於玩遊戲的開心,學習就負能量滿滿了。
學習
1.學習超級累,還特別枯燥,不開心。
2.學習是長期的過程,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果,而且一旦犯錯就會受到很大打擊。
所以說孩子會對學習很抗拒也就情有可原了。
同樣的理由也可以應用於成人。只要把學習換成工作或者加班,大家的表情就變成這個了……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答案就是……
興趣這種情感很重要,而且涵蓋生活方方面面。小到養花養草綠化環境促進和諧社會,大到航空航天關係到人類命運走向。只有產生了興趣做事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讓自己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無法自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直以來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往往能讓孩子自主學習,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方法不得要領,有牴觸情緒。對於解決問題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主觀學習的慾望。而對於學習興趣旺盛的孩子而言,學習的過程往往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做到無師自通自我完善的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讓孩子燃起學習的興趣呢?
培養孩子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學習不單單是書本上的內容,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好奇心的培養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為什麼月亮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彎的”“水龍頭裡的水是怎樣流到樓上的”“為什麼坐飛機耳朵會非常難受”等等。當孩子對周圍事物產生了好奇心,求知的情緒就提高了,興趣的前提條件自然而然就達成了。培養孩子對待身邊事物的態度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長期的過程,端正態度其實也是培養孩子的耐性和毅力。而積極的情緒和端正的態度將促成孩子對興趣本身的培養。給予孩子短期的目標並適當回饋這裡的目標不單單指考試方面,還包括生活上的目標。比如幫家裡完成一件事啦,比如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啦……一般是讓孩子感受到完成目標本身的成就感,並且建立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自信心。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當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後,讓孩子持續保持學習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嘗試讓孩子自主去完成一些既定的短期目標,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這樣在有了興趣的前提下孩子還能自己去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當然要想具體實現這些目標是需要進行系統性學習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門科學,而科學講究正確的方法。今後我們還將提供更多科學的教育方法,讓教育成為一件幸福的事,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廣大家長擺脫教育問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