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國曹
-
2 # 字字之名
詩言志歌詠言,發之於心而出口成章;故養浩然正氣成千古文章。觀文章而見作者躍然紙上。所以孟浩然詩歌風格的形成肯定是和他的經歷息息相關的。
孟浩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
在孟浩然這裡,山水詩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簡單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採用了表現手法,將山水形象的刻劃與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氣質的展現合而為一,因而使其山水詩中形象的刻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詩中的形象提升為藝術形象的一種高階形態亦即‘意象’。可以說在孟浩然之前,還沒有哪位詩人在山水詩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氣質的個性印記。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長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詩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這主要表現在: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經七里灘》)他的詩經常寫到漫遊於南國水鄉所見的優美景色和由此引發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在《略談孟浩然詩風的清與淡》一文中指出:“縱觀孟詩,其詩風之淡,大致有三:一為思想感情的淡,沒有激切的情緒的流露;二為詩意表現的淡,沒有濃烈的詩意的展示;三為語言色彩的淡,沒有絢麗色彩的描繪。
出入古近的體格饒有灑脫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詩創造性的表現之一。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通篇侃侃敘來,似說家常,和陶淵明的《飲酒》等詩風格相近,但陶寫的是古體,這首詩卻是近體。“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詩體的運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讀來別有滋味。例如《舟中曉望》詩,平仄聲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兩聯不作駢偶,似古似律。胡應麟《詩藪》認為此類詩“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又如《夜歸鹿門山歌》,這是一首歌行體的詩,但通篇只是把夜歸的行程一路寫下來,不事鋪張。其篇制規模類似近體,並吸收了近體詩語言簡約的特點,而突出歌行體的蟬聯句法,讀來頗有行雲流水之妙
孟浩然生於盛唐之時,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碼字不易,感謝關注。
-
3 # 鹿鹿哥
孟浩然詩歌風格的形成,和他的經歷有關嗎?為什麼?
孟浩然詩歌風格的形成,肯定是和他的經歷是密切相關的。
唐永昌元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陽城裡的一個書香世家,從小熱愛讀書。去鹿門山遊玩,有感作詩,詩風獨特。
23歲的時候,孟浩然和他的摯友張子容隱居在鹿門山。第二年,張子容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孟浩然即開始遠行。
唐開元十五年,孟浩然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沒中,經受了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唐開元十七年,孟浩然離開長安。輾轉於襄陽、洛陽,遊吳越時認識的曹三御史,非常欣賞孟浩然的才華,想向朝廷推薦孟浩然,孟浩然作詩婉拒,繼續遊玩。
唐開元二十二年,孟浩然再去長安謀求仕途,但是依然無果,即就回家。
唐開元二十三年,襄州刺史韓朝宗因為欣賞孟浩然的才華,就向朝廷舉薦,但是孟浩然認為那麼多次舉薦都沒什麼結果,可能這次也不會例外,故連長安都未去,人生至此,孟浩然對做官已經釋然,就又去到處遊玩了。
孟浩然喜歡遊玩,投入大自然,一花一鳥、一丘一壑,自然景物的薰陶,於觀賞中發現奧妙,找到美麗,獲得一種審美感悟,孟浩然詩歌風格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
《夏日南亭懷辛大》雲:“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選擇了“山光”、“池月”、“荷風”、“香氣”、“竹露”、“清響”描述這些自然景物,使人感到清幽雅淡,黃昏時節,山光西落,池月東上,有了一些光輝,又不是那麼明亮,多少帶一些朦朧。這種環境,使人感到清幽,散發清涼,心情恬淡。可以嗅到清淡的荷花香氣,可以聽到細微竹葉上露珠的下滴聲,自然多美,景色多美,人更美!
大自然的美麗、平淡、瀟灑,對於初唐的華美藻飾,是一種創新,一種新的追求。加上孟浩然很高的藝術技巧,很高的藝術造詣,獲得了許多人的讚美和追捧。
孟浩然以樸素自然之筆,以樸實打動人,感受真切的日常氣息,喚起真正的生活體現,淡泊的生活,普通的景物,生動逼真。
孟浩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他遊山玩水、心境淡泊、心如止水、熱愛生活、崇尚自然,緊緊相連,密不可分!
-
4 # 踏浪的青牛
孟浩然——那個成就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男人
孟浩然的詩讀的多了,自然就會發現孟派田園詩相對簡單,多以五言短篇示人。這種乾脆明瞭的簡單和他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簡直是相輔相成不謀而合呀,哈哈。來讀兩首感受一下。
孩子們脫口而出的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再讀個人比較喜歡的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裡,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雲度綠溪陰。坐聽閒猿嘯,彌清塵外心。
《初春漢中漾舟》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孟公這個人有著和歷史上大多出名文人相同的經歷,一句話概括太有文采但不適合從政。多少文人墨客,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一腔熱血奔仕途,結果都是被殘酷現實的政治環境所打敗。好在孟浩然這個人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態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性愛山水,更喜泛舟。這種生活是多少現代人所向往的生活啊。
-
5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孟浩然的詩歌風格與他的一生經離有很大的關係。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長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詩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這主要表現在:詩中情和景的關係,不僅是彼此襯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詩的意境,由於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諧調的成分,而顯得更加單純明淨;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愛水行,如他自己所說:“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他的詩經常寫到漫遊於南國水鄉所見的優美景色和由此引發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先生在《略談孟浩然詩風的清與淡》一文中指出:“縱觀孟詩,其詩風之淡,大致有三:一為思想感情的淡,沒有激切的情緒的流露;二為詩意表現的淡,沒有濃烈的詩意的展示;三為語言色彩的淡,沒有絢麗色彩的描繪。
-
6 # 冷月秋風968
一.孟浩然詩歌的風格。
孟浩然擅長寫五言詩,內容以描寫田園山水隱逸生活為多,具有樸實優雅、清疏簡淡的風格。有些詩也流露出抑鬱不得志的傷感情緒。他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以孟浩然幾篇著名詩作為例很容易看出其樸實優雅、清疏簡淡的風格。
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短短四句,展現了春天早晨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現了珍惜美好事物的心情。"花落知多少"含蓄,耐人尋味。
2.《過故人山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節,還來就菊花。以樸實的語言,清簡的場景反映出農村恬靜的風貌及與故人深厚的友誼。
二.孟浩然詩歌風格的形成,和孟浩然一生的經歷是有著密切的關糸。因為人的一生都有著主要的生活經歷,這種經歷都有著某些特定的環境。而環境能造就人做事的風格,能改變人生的價值觀、生存觀。再來看看孟浩然的的人生經是怎樣的。
三.孟浩然的人生經歷。
孟浩然(689——740年),今湖北襄陽人,一生除四十多歲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在北方作過一次旅行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故鄉鹿門山隱居,或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一生懷才不遇,仕途失意,一度做過地方小官。(晚年張九齡作荊州長史,召他為從事,即張九齡私自召的僚屬)。
結語
孟浩然一生經歷是,仕途失意,隱居,小範圍內短時間漫遊(曾做過一次短時間的地方小官)。使其詩風成功地表現了生活的某些方面,但極少反映廣闊的社會面貌,侷限於田園山水、隱逸生活,形成了"樸實優雅、清疏簡淡"的風格。 -
7 # 秋閣一憑欄
孟浩然有一個叫王迥的同鄉好友集中有關他的詩很多,《全唐詩》卷二百十五收錄了這人一首叫《同孟浩然宴賦》的詩,字首小傳說"王㢠,家鹿門,號白雲先生,與孟浩然善。"這幾句話都是從孟詩中鉤稽出來的。據孟《白雲先生王迥見訪》"歸閒曰無事,雲臥晝不起,有客款柴扉,自雲巢居孑。。居閒好花木,採藥來城市。家在鹿門山,常遊澗澤水"又《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夕陽開晚照,中坐興非一。南望鹿門山,歸來恨相失"可見王迥"家在鹿門山"而孟浩然卻並不住在鹿門山。
原來孟家本宅叫澗南園,在襄陽郭外"敝廬在郭外,素業惟田園,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巜澗南園即事貽皎上人》),澗在屋之北,所以稱北澗。屋在澗之南,所以叫澗南園,這北澗可行船。他常乘船經此到各處遊賞"北澗流恆滿,浮舟觸處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澗泛舟》)他的《上已曰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說"搖艇候明發,花源弄晚春,在山懷綺季,臨漢憶荀陳。"這王山人當是王迥。"他家在鹿門山"故有"在山懷綺季"語這王迵在鹿門山偶因賣藥入城,便到郭外澗南園訪孟,故有這詩中"居閒"四句一
由於受還境影響和王㢠的交往甚密所以經常寫田源詩比較多
他的故事很多,沒法寫完不寫了。
-
8 # 執著的河
淺論孟浩然和他的詩意人生
第一,孟浩然的詩歌風格山水田園派的領軍人物,與王維並稱“王孟”。孟浩然的詩歌藝術雖不如王維的詩歌境界廣闊,但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藝術造旨:不事雕飾,清談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撲面而來,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孟浩然的詩歌大多為五言短詩,以山水田園,隱逸,遊覽旅途感聞情懷等。例如: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這是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田園詩:作品特點簡樸自然,口語表達,毫不修飾,不表露雕飾痕跡。就此詩而言,簡約質樸的口語描述,正適合田園風光和一派田園景象!該詩歌形式簡約,即大道至簡,內容自然,就是恰到好處,不越粗俗半步!讓田園詩歌大放異彩的是,簡約質樸而不簡陋,文彩適中而不奢糜。進而讓該作品登上了田園詩的頂峰,成為田園詩的光輝之作,也即登上了田園詩作領域的榜首,這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田園詩的“狀元”作品,至今仍熠熠生輝!後人迄今為止仍無人超越。
第二,孟浩然的個人經歷,即他的"求仕"之路遭遇了"關門",他被誰關閉了他的“通天之門”?唐朝的當權者——唐玄宗?還是那些體制的缺失?事實是他與仕途無緣,與體制,與所謂的“龍門”失之交臂,或者說是被體制拒之門外,也被權貴們拒之門外,令人唏噓之餘,似乎聽見了歷史的遺憾之聲!孟浩然,襄陽人,姓名不詳,只留下字號:浩然。後人只好稱其“孟襄陽"。
其實,如果放大孟浩然的生平簡介,已不難發現,沒有名字,是不是沒有“體制”的身份,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已可想而知,所謂"名落孫山”是否在這裡已經體現了,沒有身份地位,只能留一個“浩然"!在原野,在田園!而社會和人類歷史也是公正的,稱其“孟襄陽",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孟浩然,四十歲到長安應試,夲來已結交了當朝宰相,張九齡,按理來說,這應該算是有點門路了,並且還和王維是好友,這樣看來,他的落榜不是太容易理解。但要回頭看一下相關聯的主要人物的資料,似乎發現了問題癥結所在。唐朝體制的最高當權者——唐玄宗,即面試主管有個特點,即特別欣賞張九齡,因此,他的錄取標準是以張九齡為標杆,能達到標準的上崗,趕不上張九齡的一律不用,即每當面對被推薦人,即問:“風度得如九齡否"?而張九齡其人,舉止優雅,風度不凡。這僅是一方面,這也不足以說明,當時的孟浩然是風度方面的因素。
但有一個歷史事實要說明,張九齡擔任宰相期間,不避利害,敢於諫爭,為中國封建盛唐——開元盛世的到來,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卻被李林甫的讒言擊中,終被罷相,黜為荊州長史。這樣看來,孟浩然到長安應試之際,是否張九齡已被罷相這個時間節點,筆者已無法考究,因而無法定論。但從另一個環節上也獲取一些參考資訊,以便於理解。
孟浩然的前半生,主要是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娛。四十歲後方遊京師長安,參加應試考試卻遭淘汰。他的詩中曾有云“不才明主棄”的感嘆發聲,而恰巧被面試絕對主管——唐玄宗看見了,隨即寫下批示:"卿自不求仕,朕未嘗喬一卿,奈何誣我?”從這裡看出,唐玄宗與孟浩然各執一詞,道理究竟是在哪一方呢?反正,唐玄宗擁有絕對生殺大權和絕對話話權,怎樣說都有說的道理,看來,孟浩然的落榜真的有自己的因素?事實是幸運之神沒有光顧他,仕途的大門最終還是無情的關閉了,他站在了大門之外!
綜述,名落孫山外,從京師長安,返鄉襄陽,是悲焉?敢問路在何方?他無奈地走向了遼闊的大地,走向了美麗的山水風光,走向了田園!中國詩歌史上迎接了這位光芒萬丈的田園詩人——孟襄陽!辯證法告訴我們,好事多磨,壞事也許會變成好事。結局是,唐玄宗主宰了孟浩然的命運,但他卻主宰不了大唐榮耀的衰老。反之,卻成就了田園詩派的誕生與崛起,中國詩歌史上,又升起一道亮麗彩虹寄情山水田園,託物言志於心間。歸隱山林田園,既有無奈,又有悲情,事必影響著他的心靈遠方,他的風景,乏著酸楚,還有憤懣。在這仕途被拒之後,他的作品與思想有什麼表現和反應呢?下面且看他的這首詩: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
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
還掩故園扉。
就這樣,在四處求助無果的情況下,詩人只好悻悻然地返回"江東”——襄陽,進入下半生的歸隱山水田園的詩意人生!在上面《留別王維》這首詩中,很顯然是告別好友的那種心緒表白和銘志宣言。詩中“寂寞",即清靜無為,《莊子.天道》有“夫虛靜恬淡,寂漠(莫)無為者,萬物之夲也"句。而作品不僅表達他的依依別離情愁,更有憤懣與無奈!宣告他的求仕之夢,是水中撈月,竹藍打水一場空!既然求助無門,那出路在何方呢?
結論:經歷仕途被拒即落榜之痛,另一扇門被“上帝"開啟,“欲尋芳草去",昂首走向田園,尋覓芳草地,即為偉大的田園詩派誕生的成因。定位了盛唐詩歌百花園裡又一片耀眼的景象!孟浩然一生存留二百多首詩篇,與王維齊名,同為盛唐田園詩派的領軍人物,被後人譽為“王孟”。就是他一生的這種經歷,成就了田園詩——盛唐的田園詩派,也形成了他的質樸簡約的詩歌藝術風格。
回覆列表
中國的詩歌同音樂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二者關係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從“以樂從詩”、“采詩入樂”和“倚聲填詞”三個階段。“倚聲填詞”是詩與樂各自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進行的一種更為高階的形態的結合。後來的詞和散曲都是沿著“倚聲填詞”的途徑發展過來的。詞,原被稱為“曲”、“曲子”,或“曲子詞”,是一種音樂化的文學樣式。詞起源於民間,盛唐以後,文人才士填詞漸成風氣。五代時,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問世。到宋代,詞這一特殊的文學樣式,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歡迎。宋代藝術家在詞中“言詩之所不能言”(王國維《人間詞話》),表達其“動於中而不能抑”的歡愉愁怨情緒(陳子龍語,沈雄《古今詞話·詞品》捲上),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統一。宋代的詞,達到了可以和唐詩並列的中國文學的另一座高峰,出現了一批大詩人,如蘇軾等。南宋後期,詞逐漸失去了和樂的能力。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樂曲不斷傳進中原地區,帶來了“壯偉狠戾”(徐渭《南詞敘錄》)的粗獷的格調,引起了人們的新的興趣。這種“胡樂”結合北方民間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語言,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散曲。散曲和傳統詩歌的顯著區別,就在於它大量地吸收民間的方言俚語。散曲作品具有濃厚的市民通俗文學的色彩,大量的散曲作品還具有以往詩歌中所少見的詼諧和幽默,這給詩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的發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興盛的體裁之一。當宋詞、元曲在文壇上居於主導地位的同時,傳統的詩歌仍創作有大量作品。宋、元、明、清的詩,其數量十分巨大,並有自身的特色,但從總的成就上說,沒有超過唐代。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背,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讚歎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杜甫說他、"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又讚歎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皮日休則稱:"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幹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澹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溼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於毫釐也。"(《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之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清代王士碌推衍嚴氏緒論,標舉"神韻說",宗尚王孟,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範本,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餘話》) 盛唐田園山水詩,在繼承陶、謝的基礎上,有著新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詩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輩最長,開風氣之先,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以清曠衝澹為基調,但"衝澹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籤》引《吟譜》語)。如"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聯,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並列,成為摹寫洞庭壯觀的名句。清代潘德輿曾指出:"襄陽詩如"東旭早光芒,浦禽已驚聒。臥聞魚浦口,橈聲暗相撥,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養一齋詩話》)然而這在孟詩中畢竟不多見,不能代表其風格的主要方面。總的說來,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於篇幅。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陳師道《後山詩話》引),是頗為中肯的。
孟襄陽雖為唐山水詩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卻居王維下,何也?一 因其才氣不殆,二因其詩意常未若王維高遠。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發之於詩,令其詩每有寒儉處。而王摩詰一生出仕入仕,幾 經周折,於世情之變體味頗深,此情發之於詩,則往往意趣清遠,無跡 可尋。
雖則,孟詩亦自有其過人處。其詩之淡遠處,既上繼陶潛餘緒,又 不減王維。如"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謂"清空自在,淡然有餘",不愧山水詩中之佳制也。
天寶四載(745)宜城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得218首,其書已佚。現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較王本多45首,其中竄入有別人的作品。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