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安醉
-
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話說朱棣靖難開始之後,由於朱元璋晚年誅殺了不少良將,導致惠帝手下缺乏將才可用,朱允炆派了66歲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佩大將軍印,號稱30萬人。耿炳文軍13萬人在八月到達真定,徐凱率兵駐河間,潘忠、楊松率兵駐鄚州(今河北任丘),以先鋒9000人據守雄縣。燕軍趁中秋之夜突襲雄縣,又擊敗了援兵,潘忠、楊松被執,燕軍攻陷鄚州。
耿炳文在移動部隊渡過滹沱河時被燕軍攻擊,部將李堅、甯忠、顧成被執,斬首3萬餘級。耿炳文與殘軍10萬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堅守不出。耿炳文拙於攻略,長於守城,故能固守長興達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
耿炳文戰敗的訊息傳到南京,朱允炆開始擔憂戰事,考慮換將。黃子澄說曹國公李景隆是名將李文忠之子,建議他接任;齊泰反對,但惠帝不聽。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為大將軍,誓師出征,並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為大本營,調集各路兵馬包括耿炳文敗兵,增兵至五十萬人,九月十一日進至河間。
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趙括之失必然重演,燕軍必勝。並提出李景隆之五敗:
一、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二、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三、不量險易,深入趨利。四、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五、部曲喧譁,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初一日,李景隆約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合軍60萬人自德州分兵兩路,大舉北伐,兩軍會戰於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正當中央軍即將得勝時,一股旋風颳起,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中央軍頓時大亂。
朱棣抓住機會,繞到李景隆後方放火,中央軍大敗。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輜重全部扔下,投降十萬餘人。李景隆將璽書斧鉞全都放棄,撤回德州。燕軍再克德州。李景隆退守濟南。九月,以盛庸代李景隆。李景隆兵敗還京,黃子澄憤怒,在朝廷上抓住李景隆,請求將他處死以謝天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師自瓜洲渡江,建文帝更加慌亂,方孝孺請求誅殺李景隆,建文帝不聽。之後,派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軍,割地請和。十三日,燕軍直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燕。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朱棣即位後,封李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朝廷每有大事,李景隆仍然班列眾臣之首主持議論,靖難功臣都憤憤不平。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發李景隆建文年間在府邸收受賄賂之事,刑部尚書鄭賜等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明成祖下詔不予追究。
之後,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與文武群臣,當廷彈劾李景隆及其弟李增枝謀逆有證,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再次彈劾。明成祖下詔削去勳號,停止朝見,以公爵身份返回府邸,奉曹國長公主祀。
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又說:“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守門人跪地通報姓名,如同君臣之禮一般,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明成祖於是褫奪其爵位,與弟李增枝、妻兒等數十名家人一起被軟禁家中,被抄家。李景隆絕食十日不死,直到永樂末年逝世。
-
3 # 弈語
歷史上的李景隆長得不錯,史料記載:眉目疏秀,舉止雍容。就連太祖朱元璋都不時會望他幾眼,太祖數目屬之,所以說無論哪個時代,顏值就是正義啊,太祖還讓李景隆出去練兵,掌左軍都督府,相當於現在大戰區司令。
建文一朝其實武將已經凋零,朝中職位最高的兩個武官就是李景隆和徐輝祖,他們一個是徐達的兒子,一個是李文忠的兒子,父輩都是頂尖名將,兩人都在朱元璋時期就坐上左軍都督府長官,那麼李景隆的統兵資格其實就是太祖給予的。
建文帝一開始任命的是老將耿炳文,但這位老將敗的非常快,而且他帶去的大部分指戰員都被俘虜了,建文那邊損失了一大批優秀武將。這個時候建文帝能選的只剩下李景隆和徐輝祖,但是徐輝祖不行,因為他姐姐是朱棣王妃,雖然後來證明他是建文帝的忠臣,但是他的弟弟徐增壽實在太反骨了。徐輝祖沒當統帥,徐增壽都能洩露大量軍事機密給朱棣,徐輝祖當了統帥那說不定就直接送了。雖然建文帝信任徐輝祖,但是最終統帥一職還是給了李景隆。
李景隆一上場就繞開朱棣主力,直搗北平,用一招圍魏救趙,但是他錯誤的估計了北平的防衛,低估了朱棣行軍的速度,大軍沒有及時撤離,最終結局就是兩面夾擊被包了餃子。這一次的失敗之後建文帝沒有怪罪,反而認為是不是軍中老臣不服李景隆,導致他放不開手腳於是乎就再一次放寬權利捧高李景隆,其實從盛庸被破格提拔,鐵鉉文臣武用來看,建文用人還是挺不拘一格、用人不疑的。但是關鍵就是李景隆實在對不起建文帝的信任,導致建文帝這個統兵決策變成笑話。
北平失利之後的第二年,李景隆再次大顯神威,在白溝河繼續自己常敗將軍的神話,這一次建文帝相當於把全國精銳都抽調過來支援李景隆,四月九日,燕王和李景隆在白溝河爆發了一場激戰,這次大戰徹底葬送了南軍的精銳主力部隊,這次大敗導致軍隊折損,軍心大亂,李景隆直接一人孤身逃往南京,幸好有個守城天才鐵鉉收集殘兵死守濟南,不然朱棣一統江山的時間就提早了。
按照道理這個時候的李景隆肯定是必死之人了,可是建文帝不知怎麼的仍舊讓李景隆守衛京師金川門,真是你縱使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最終李景隆一聽朱棣大軍殺到立馬開城門投降,朱棣也完成了靖難之役在南京稱帝。
後世評價李景隆是朱棣臥底,第一實在是李景隆的戰場水平太水了,多次給朱棣送人頭,硬生生的把南軍敗光,以一己之力敗光建文帝家當實在太豪橫。第二就是朱棣對於李景隆的封賞,據《奉天刑賞錄》中記載,明成祖封賞靖難有功之臣,“公爵加祿受賞者一人”,即李景隆,他受到的封賞最為隆重。
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加事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其賞白金失敗兩,文綺四十表裡,鈔四千貫。
李景隆儼然成為永樂朝前期的眾臣之首。惹得“諸功臣鹹不平”!在《明史紀事本末》中有一段話可以做為引證,裡面說明成祖“曹國公李景隆有默相事機之功”,所以才對他賞賜特別優厚。
-
4 # 淺安醉
喜讀兵書,舉止雍容,襲爵曹國公。奉旨出京練軍,授左軍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參與削藩行動。靖難之役時,拜大將軍,征討燕王朱棣,先後在鄭村壩,輸了50萬大軍,
白溝河兵敗失利,導致攻守形勢逆轉,坐罪奪職,召回朝中。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致使南京失守。明成祖繼位後,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增加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
5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話說朱棣靖難開始之後,由於朱元璋晚年誅殺了不少良將,導致惠帝手下缺乏將才可用,朱允炆派了66歲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佩大將軍印,號稱30萬人。耿炳文軍13萬人在八月到達真定,徐凱率兵駐河間,潘忠、楊松率兵駐鄚州(今河北任丘),以先鋒9000人據守雄縣。燕軍趁中秋之夜突襲雄縣,又擊敗了援兵,潘忠、楊松被執,燕軍攻陷鄚州。
耿炳文在移動部隊渡過滹沱河時被燕軍攻擊,部將李堅、甯忠、顧成被執,斬首3萬餘級。耿炳文與殘軍10萬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堅守不出。耿炳文拙於攻略,長於守城,故能固守長興達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
耿炳文戰敗的訊息傳到南京,朱允炆開始擔憂戰事,考慮換將。黃子澄說曹國公李景隆是名將李文忠之子,建議他接任;齊泰反對,但惠帝不聽。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為大將軍,誓師出征,並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為大本營,調集各路兵馬包括耿炳文敗兵,增兵至五十萬人,九月十一日進至河間。
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趙括之失必然重演,燕軍必勝。並提出李景隆之五敗:
一、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二、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三、不量險易,深入趨利。四、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五、部曲喧譁,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初一日,李景隆約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合軍60萬人自德州分兵兩路,大舉北伐,兩軍會戰於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正當中央軍即將得勝時,一股旋風颳起,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中央軍頓時大亂。
朱棣抓住機會,繞到李景隆後方放火,中央軍大敗。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輜重全部扔下,投降十萬餘人。李景隆將璽書斧鉞全都放棄,撤回德州。燕軍再克德州。李景隆退守濟南。九月,以盛庸代李景隆。李景隆兵敗還京,黃子澄憤怒,在朝廷上抓住李景隆,請求將他處死以謝天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師自瓜洲渡江,建文帝更加慌亂,方孝孺請求誅殺李景隆,建文帝不聽。之後,派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軍,割地請和。十三日,燕軍直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燕。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朱棣即位後,封李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朝廷每有大事,李景隆仍然班列眾臣之首主持議論,靖難功臣都憤憤不平。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發李景隆建文年間在府邸收受賄賂之事,刑部尚書鄭賜等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明成祖下詔不予追究。
之後,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與文武群臣,當廷彈劾李景隆及其弟李增枝謀逆有證,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再次彈劾。明成祖下詔削去勳號,停止朝見,以公爵身份返回府邸,奉曹國長公主祀。
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又說:“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守門人跪地通報姓名,如同君臣之禮一般,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明成祖於是褫奪其爵位,與弟李增枝、妻兒等數十名家人一起被軟禁家中,被抄家。李景隆絕食十日不死,直到永樂末年逝世。
回覆列表
喜讀兵書,舉止雍容,襲爵曹國公。奉旨出京練軍,授左軍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參與削藩行動。靖難之役時,拜大將軍,征討燕王朱棣,先後在鄭村壩,輸了50萬大軍,
白溝河兵敗失利,導致攻守形勢逆轉,坐罪奪職,召回朝中。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致使南京失守。明成祖繼位後,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增加歲祿,列於群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