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宸寶的雜貨鋪
-
2 # 遠方老師在美國
父母帶孩子旅行會讓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鍛鍊能力,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意義非常重大。
說一說我的親身經歷吧。 我的大女兒五歲時,我帶她離開了中國,我的小女兒三歲時,我帶她回祖國探親。
我是教師,近些年經常利用暑假的時候帶著孩子們回國,除了住在東北的家鄉外,我還帶女兒們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去西安、成都、九寨溝等著名城市和景區,甚至去過偏遠的農村,我還帶著兩個小傢伙探親訪友,孩子們感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差異,對兩邊的生活都能很快地適應。最重要的是,回國探親旅行是保持和提高孩子中文水平的最佳辦法。
在美國,每年冬天的聖誕節期間和夏天的暑假,是我們一家四口人出門旅行的時間,我們到過美國的很多地方,東部去過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西邊去過洛杉磯,北邊去過芝加哥南邊去過亞特蘭大、邁阿密、新奧爾良等等。
(2017年聖誕節我們是在美國南部城市新奧爾良度過的)
美國的國土面積很大,各地氣候和風俗也有差異,旅行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我們不僅看當地的風景,還要去那裡的博物館參觀。我們外出很少花時間去購物,而是讓孩子們在旅行有限的時間裡去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與歷史的知識。
帶孩子旅行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但是收穫更大。
我的大女兒現在讀大學,她在上大學的這幾年,利用學校提供的資助去了英國、中國和約旦,每一次的收穫都對她的學業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這兩個在美國長大的孩子中文說得都很流利,這也是每次回國之行帶來的收穫吧。所以,為人父母,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應該多帶孩子們出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不同的風情,對孩子的成長一定是有益處的。
-
3 # 山水1320
現在的孩子確實幸福,除了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每年的假期也會有幸隨著家人外出旅行。特別是每年的暑假,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塞上高原,江湖海岸,總是能看到眾多的兒童少年身影。
當然做為家長來說,不僅僅是帶著孩子出門逛逛。應該是有所目的,一定要做足功課,就是要透過旅遊,使孩子增長知識。那就是到了每個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給孩子講清當地的人文歷史,古今往來,以及來龍去脈。如果孩子俱備書寫能力,每天要求寫寫日記,更是日後受益非淺的記憶。且不可只走馬觀花,只知遊山玩水,而無所作為。
-
4 # 武廣義
帶孩子出去旅遊,是讓孩子開闊眼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孩子出去看大海讓孩子懂得人生如大海,潮起潮落瞬息萬變,讓孩子適應所在環境,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學會自己要有海的胸懷包容一切。帶孩子去草原讓孩子看看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學習牧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他從小就學著,遠離分爭,讓自己的心像草原廣闊。帶孩子進山去旅遊是讓孩子段煉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學會有擔當有愛心,愛護山上一草一木的愛護家人和朋友,在段煉身體同時讓身體棒棒的,山裡食物短缺,學會不挑食,在旅行過程中增長知識慢慢長大,融入社會。
-
5 # 紅星閃閃耀秦川
今天西安下雨,淅淅瀝瀝地下,狠狠地衝洗這這個世界,窗玻璃上拉出一道道水,象“蚯蚓”一樣,屋內舒適而溫馨,空氣中有周筆暢的歌曲《歲月神偷》,看到這個題目,竟有了點感觸,說說,嘮叨嘮叨。
您的孩子提出了旅遊的要求,這是一個明確的訊號——他開始對外界產生好奇感了,也就是說,探索的能力漸漸成長起來了,這是孩子開始懂事和“開竅”的標誌。
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這時候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的願望。通俗地講,就是不要輕易答應孩子,但最終要實現孩子的願望。也就是說,把旅行當成一個獎勵,對孩子某方面有一個要求,定的不要太高,讓孩子能認真而輕鬆的完成。這時候,當孩子實現你們達成的考核要求時,孩子就有了成就感,就會有“這次旅行是我努力而來”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會上癮的,從潛意識裡,孩子也會明白“任何事情都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其次,把旅行變成一種有極強“儀式感”的事情。儀式感,可以規整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當旅行成為一件“正式而嚴肅的事情”時,孩子就會珍惜旅行中的一切,自己的生活,行為,語言都會變的極為謹慎。這點很重要,它會直接奠定整個旅行的基礎和調子。這讓我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妙玉關於喝茶的論述——是“品茗”還是“牛飲”的道理。我們的旅行是“嗨”還是“品”,是“吃喝”還是“體味”都由能否給“旅行”本身加持儀式感有關。
再次,旅行的型別選擇和路線規劃。人文旅行和自然旅行是兩個大類,人文旅行在於仔細探索人文因素並以此得到感悟,透過這種感悟來影響甚至糾正我們及孩子的行為。自然旅行在於觀賞自然美景及奇觀,在欣賞及讚歎大自然的同時,我們遠離了社會,迴歸了自然性,心靈得到淨化和沉澱。這兩種旅行型別,第一種適合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史基礎,在現實中看到自己大概熟悉的知識,就馬上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興奮感,實際再體驗一下,就會對這些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影響世界觀。第二種適合年齡小一些的,這些孩子的文史及地理知識還沒建立起來,他們對自然的認識是自然的和本能的,這種本能的感觸往往在旅行的途中就會迸發出來,加上旅途中的喜怒哀樂,就會使孩子自理能力迅速得到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得到拓展。
最後,是旅行過程的控制和目的把握。幹工作要有目標,寫文章也緊緊圍繞主題,那麼旅行其實就是在“寫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最關鍵的!旅行的每一天,都應該合理規劃,這個規劃不僅僅是吃、住、行,更有對孩子的要求。我們出去時,可以讓孩子準備一個本子,一個沒有用的手機,手機用來拍照,一個個景點的拍。然後寫旅行日記,每天都寫,哪怕是幾十個字呢都必須做到。最好讓孩子寫一些內心的感受,也可以記一些景點的介紹或者自己不知道的後來又查到的景點知識。回到家後,把孩子的照片複製到電腦裡,一個資料夾一個地方的照片,一個大資料夾一天的照片。這樣下來,孩子就會把旅行當成一種正式的工作去做,會珍惜每一個細節。從生活上,也要給孩子一些任務——一定記住一點,孩子是非常樂意你把他當一個大人對待的,在出行的生活上給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比如,背水壺,背上自己的行李包,給大家照合影,這時候,孩子發自本性的一種責任感就會被激發,認同感就會產生。您可以試試,孩子的表現絕對會讓您刮目相看。
最後,回到家,做好旅行總結。旅途的結束,是新的開始。拉著孩子,一起坐到桌子前,認真的總結一下旅行所得,所感。好的,壞的,難過的,快樂的,都總結一下,各種滋味會出現,滿滿的感動,滿滿的對未來的憧憬,生活會充滿信心,工作會充滿動力。這時候長長出一口氣,一件事情,善始善終地被你們完成,這對孩子又是一種積極的暗示。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我們不在缺衣少食,需要的是靈魂上的滿足。怎麼滿足,離開就是滿足,學習也是滿足,經歷更是滿足,和自己的孩子,隨著自己的親人,一起去走走,去看看外邊的世界,感受一下“外邊那一池子水”是什麼樣子,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活著的,並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和糾正我們的行為和想法,我想這應該是旅行的根本目的。不要讓旅行變成一種膚淺的吃喝玩樂,這是最低要求;讓旅行成為一種學習的過程這是基本要求;讓旅行成為一種淨化靈魂休整人生的有效手段,這是最高要求。
所以,建議您帶著孩子去旅行,但一定要有目的和意義,過程一定要可控。雨還在下著,音樂還在響著,看看時間,竟然一口氣寫了23分鐘,時間很快,一眨眼就過去了。仔細想想,這麼多年又何嘗不是這樣,歲月的神偷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一切,改變一切,當你回過神時才發現一切都變了,這時候,內心是空空的,是恐懼的。所以,背起行囊,用腳試著丈量一下生命吧。
-
6 # 奮鬥青年大餘
如果有時間真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玩!
總結幾點帶孩子出去旅行的意義
1、可以鍛鍊孩子的勇氣。在準備旅遊之前,總要頂著一些壓力:去面對新的事物和挑戰,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讓家人和孩子有更大的勇氣去探索即將到來的未知,不論最終得到什麼結果,面對了參與了,勇氣就得到了鍛鍊!
2、讓孩子換個角度審視世界。周圍三點一線的生活,熟悉的環境讓人太過安逸,孩子的眼界也受到限制。去觀察不同的環境,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去享受大自然帶來的視覺和感覺的衝擊。
3、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建立多元的價值觀。獨立自主很好理解,而多元的價值觀正是因為孩子從不同的環境中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再多字面上的意義也比不上一次真正的感受。
4、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建立多元的價值觀。獨立自主很好理解,而多元的價值觀正是因為孩子從不同的環境中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再多字面上的意義也比不上一次真正的感受。
5、讓孩子認識到家的美好。為眼睛經歷了不同的饕餮盛宴才會更加理解家的珍貴,會更珍惜。在遠處旅遊時會時不時想起自己美麗的家鄉,在看待的風土人情時總會與自己的家鄉比較。當回到家的那一刻,才知道最溫馨的是自己的家。孩子會更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
6、孩子建立新的人生觀。旅行,讓人生命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人擁有不一樣的活法。必定有好的、壞的、神奇的,也有平庸的。它可能是美麗,也可能是醜陋。就像人一樣,有很多優點,也會有缺點。
-
7 # 豬豬俠
從我小孩還沒上小學就經常帶他去各種不同的地方了,多數也是徒步爬山,一天走20公里很正常,去的地方多到我都記不清了,主要是帶他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段練他的意志和自信心什麼的。有時間還是多點戶外活動好。
-
8 # 艽野陳夢
旅行分不同的年紀階段,帶給孩子們也是截然不同的感悟和認知,12歲以前更多是新奇感,12歲到18歲除了視覺衝擊還有就或多或少帶給孩子們心理上的一些印象,看到不同於自己當前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潛移默化的能刺激到他今後對生活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另外旅行也能豐富一個人的閱歷和見識,豐盈的內心世界有助於他們成長路上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
9 # 旅樂音
怎麼那麼多家長不辭辛苦也要帶孩子出去旅遊?
我們有時候會在旅途中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有的家長抱著不會走的孩子,也要帶去旅遊。
有些家長帶著己經懂事有記憶的孩子在旅途中,一路上說說笑笑,非常的開心 。
帶著孩子出來遊玩,肯定是不可能盡興的,畢竟要時刻留意孩子照顧孩子。
有些人就問:怎麼那麼多家長不辭辛苦也要帶孩子出去旅遊?
帶孩子去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1
首先我也不是非常贊同那些家長帶那些嗷嗷待哺還不會走的孩子出遊。孩子太小不會照顧自己,也不會有旅遊的記憶。
帶太小的孩子出遊,不僅家長累,而且有可能還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是太有好處 。
正如有些人帶著不會走路嗷嗷待哺的孩子上飛機出去旅遊,由於孩子還小,很多器官其實都是發育不全的,而飛機上升下降時候對耳朵造成的耳鳴,有時候連大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那些器官還沒有長好的孩子?對他們來說其實也算是一種傷害 。
而且有些家長帶著孩子出來旅行,作息時間非常的不穩定,這樣子對一個連路都不會走的孩子來說,其實是有一定的傷害。
孩子小時候最好讓他們的作息時間規律。當然了,有些家長說自己想去旅遊,但苦於孩子沒有人照顧,只能帶在身邊這。這行為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2
一般四歲以下的孩子,我不太建議大家帶出來玩,畢竟他們還小,其實也沒有什麼記憶。但如果你是帶八歲以上的孩子出去旅遊的話,會有下面這些積極作用。
帶孩子出來旅遊,可以增長見聞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很多時候都是要出來走走,充充電的。特別是對那些喜歡出來旅遊的人,更加應該出去旅遊,放鬆一下自己 。
帶孩子出來旅遊,不僅自己可以享受到旅遊的樂趣,孩子也能出來見見世界,增加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膽量。
到外面旅遊見聞越多的孩子,很多時候在學校裡會呈現出膽子比較大且自信的表現。
帶孩子出來旅遊,增進彼此的感情
很多家長平時忙於賺錢生活,有些時候反而忽略了和孩子們的溝通交流,所以如果有空帶孩子出來旅遊的話,在旅遊途中,可以讓彼此更加熟悉對方,增進彼此的感情,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親子活動。
而且在旅遊途中,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等等的一些行為。
如果孩子歲數比較大,還可以在旅遊之前拜託孩子做導遊,讓孩子在網上查一些景點攻略,到時候讓孩子做導遊,在景點那裡跟家長分享他的成果,不僅讓孩子對這些知識更加深有深刻印象,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
家長帶孩子出去旅遊有那麼多好處,所以在寒暑假,你都會看到不少家長非常樂意帶孩子出去旅遊。
回覆列表
我們第一次帶孩子出遠門是他不到4歲時去了澳洲,13天。之前爺爺奶奶覺得沒必要帶小孩出去,又記不住又花錢,大人小孩都累。
但我想說開闊孩子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和與不同人溝通的能力是多少錢都買不來了。所謂節點節點就是說讓長長的日子上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點,可以明顯區分跟別的時間不一樣,可以被清除記住的特殊日子。現在孩子6歲,2年過去了,有太多太多美好回憶還在他腦子裡,很多細節記得比我們還清楚。
他記得自己衝著海鷗大喊“小寶貝,快回來”;記得踩在白沙灘上,沙子從腳趾縫裡冒出來還伴隨嘎吱嘎吱的響聲;記得晚上坐在海灘上看小企鵝一搖一擺地上岸(有些細節比我都還清楚);記得坐蒸汽小火車時煤灰掉進眼裡;記得大洋路上看見樹懶抱著桉樹睡覺;還記得有次上車時幾隻袋鼠想跟他一起上車,其中一隻袋鼠媽媽育兒袋裡還有隻小寶寶......
看不一樣的風景,接觸不同膚色和文化背景的人。雖然有語言障礙,但有時候溝通並不只侷限於語言,讓他知道世界上並不只是他每天看到的那些東西。每天會告訴他我們當天的計劃是什麼,但有計劃自然也會有變化,試著讓他理解有些變化我們是迫不得已,只能接受另做安排。此行由於時間關係,唯一沒有去到的目的地是吉百利的巧克力工廠。雖然他哭著說想去,但我們告訴他對不起,寶貝,我們也不想這樣,但現在結果已經這樣,我們也沒辦法改變,但可以做其他調整。
說起旅遊時,他油然而生的自信感和話題豐富感也許就是這次旅行的全部意義。而且現在跟他解釋什麼叫時差,為什麼南北半球季節不同時,他非常快就能理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