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靈之音的情感空間
-
2 # 心夥伴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破鏡難圓,一旦夫妻之間產生了隔閡,想要再度維持夫妻關係非常困難,因為現實與生活的無奈,大部分夫妻並不會離婚,但他們本身已經變成了非常冷漠的路人關係。想要重建信任,首先你需要找到夫妻雙方關係冷淡的根本原因,並且對這個原因進行解決。但實際上,往往導致你們關係破裂的並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或者說這個原因只不過是一根導火索,把你們之中已經積蓄了很久的火藥給引爆了。
夫妻雙方在一起長達很多年,雙方對彼此的理解都是很深的,大家的日常生活關係與方式也都是形成了一個固定形式的。
在日常生活中,雙方原本就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隔閡,並且經常會有一些小規模的矛盾,也許你自己認為這可能不打緊,但實際上這正是導致夫妻關係破裂的深層原因。而如果你能對這種日常進行一定的改變,讓雙方變得更加和諧,則有可能從根本上恢復夫妻雙方的感情。夫妻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因為你們擁有自己的孩子與家庭,從很大一方面程度來說,你們雙方是不分你我的,只有當你任何時候都全心全意支援自己另一半,讓對方產生一種你永遠不會放棄他的心理與感覺,那麼雙方的關係才能夠長久。
並且這種感覺是相互的,對方同樣也會對你產生類似的依戀與依賴心理,總之,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個將心比心的道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
-
3 # i愛會看見
很多人問,我們婚姻有了第三者,雖然老公迴歸了家庭,婚姻看似完整,表面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彼此的內心裡都是波瀾起伏,因為昔日的信任沒有了,只要稍微出現點風吹草動,兩人的信任就崩塌了,該怎麼辦?
確實婚姻出現問題後,即使兩人重歸於好,信任也很難建立,因為你們建立信任可能花了幾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只需要輕輕一推就毀掉了,重新對另一個人信任不容易,更何況這個人還傷害過你。
但如果婚姻還要繼續,該怎麼辦呢?
首先,無論大小事情,只要承諾就一定要做到
婚姻的經營都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如果你答應迴歸家庭,那麼在小事上就一定要重視,因為生活裡的大事並不多,而且大事人人都會很注意,小事可能不放在心上,但恰恰是這些小事,才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時機。
比如你答應每週有3天回家吃飯,那麼即使沒有工作,得罪客戶,你也要做到,除非你沒要好好過,只是為了做個樣子。
再比如說好的手機可以給她看,那就大方自然,不要支支吾吾,更容易引起誤會。
其次,多點時間和耐心
很多人說你不知道我回歸家庭後,老婆對我像防範什麼一樣,動不動就問我,我都沒問題了,好幾個月沒有做對不起她的事了,這日子還有完沒完。
想想多年的信任哪裡那麼好建立的呢?才花了幾天,幾個月你就不耐煩了,誰讓你當初不小心破壞了呢?
而且真心愛她,你就不會覺得她的要求過分,甚至還會主動配合,這應該是你長期的任務,而不是幾天,幾小時就夠的。
最後,接納她的情緒
重新建立信任,是一個質疑,解釋,觀察到信任的過程,她可以隨時質疑你,生氣,但你必須對此做出解釋,而不是你怎麼又這樣,或者是我都說了我沒有,你要接納她的情緒,保證自己態度端正,她對於你的言行作出判斷,你是否欺騙她,如果多次下來都是實話,那麼她對你的信任又會重新回來。
所以這可能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其實建立信任本就很難,如果是毀壞之後,重新建立,會比之前更加困難,雙方都要有心理準備,同時做好一起面對困難的決心,才可能將失去的信任重新建立,否則不過是新一輪的折磨,最後還是分開。
-
4 # 驪山語話
婚姻就像是一棟大廈。
倒塌之後,相對來說,重建很難。
因為大家都有了心理牴觸,而且之前發生的不愉快,會像單曲迴圈一樣,在彼此間播放。
那麼,如果重建信任呢?
就需要雙方能夠開誠佈公的敞開心扉去談談,不要去迴避問題。
而是真正的談開了,說透了,才能化解心結,
雙方才能放下重負。
回覆列表
你好,我之前聽過範登讀書講過一本書《親密關係》,其實親密關係真的會反應出我們在童年期和父母相處的模式,這本書裡講過,當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關注的時候,會出現四種偏差行為:
1.引起注意,2.權力鬥爭,3.報復心理,4.自我放逐。
那現在夫妻之間經歷了危機之後,可能就是有權力鬥爭和報復心理在的,他們都是無意識地在透過這種傷害彼此的方式,來試圖不讓他們回憶起早年見在父母那裡受到的傷害。
所以如果想重建信任,首先得好好療愈好自己內心的小孩,如果不是原則問題的話,其實也好解決,如果是原則問題的話,比如外遇,家暴等等,那就得看看是否離婚才是更好的選擇。
畢竟兩個人在一起是為了幸福,而不是互相傷害對不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開始孤獨地來,最後孤獨地走,那重要的是在活著的時候,如何與他人建立健康積極的關係,樊登說過,快樂最重要的是與他人產生真實的聯結。
當你不斷地向外散發美好和善意,你自己也會越來越過得快樂。
所以需要調整好自己內在,然後去不斷地愛對方,這樣你也會體會到來自對方愛意的迴流。
我說這些,也只是拋磚引玉,其實更多更復雜的親密關係問題,最好還是找一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去聊聊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