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羨記

    偽娘現象

    觀點1:平時都是男裝,只有在空閒的時候才會變裝,我並不覺得這是變態還是什麼,只能全是一種愛好吧。可能是由於小時候的影響,媽媽老是把我打扮成女孩子,所以這種習慣自己就保留下來了。

      還有一點可能是我有點人格分裂吧,因為我男裝的時候很陽剛的,到變裝之後就完全融入了女性角色。

      現在社會這麼開放,我覺得遲早有一天大家會理解偽孃的!

      觀點2:首先,偽娘和現今社會的女權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我本身就是其中之一,偽孃的產生比較複雜,有先天和後天,有真偽娘(想成為女孩子的),有假偽娘(異裝癖,戀物癖,打著幌子廟會,引起關注),較早的思想成熟以及性別定位是讓一個男孩變成女孩最大的功臣,後來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西方自由文化的衝擊才讓這個群體讓更多人有了認識,另外,情感的缺失也會讓一部分人漸漸的走進這個群體,現在而言,高昂的房價和結婚成本造成的單身男性越來越多,有的男孩甚至有過一次戀愛之後就對再次戀愛徹底絕望(既然找不到女朋友那就自己扮),二次元文化對現實社會的影響也是功不可沒,有很多東西我無法表達出來,不要在自己的認知中增加偽娘是變態的感覺,因為沒有變態的一面,如果你覺得偽娘不應該存在,我想你應該多讀讀書,多看看歷史方面的,偽娘沒有搶你飯碗,沒有搶你女朋友,沒有送你綠帽子,如果你用平常心看待,你會發現,你認為的偽娘在很多方面都是能手,你不會做的,你認識的那些偽娘她們都會做,當然,你可以愚昧的看待任何事物,我也無權干涉個人意志,我是偽娘我驕傲,我是偽娘我自豪。

      觀點3:歷史上也有偽娘,男風盛行的時代。一是魏晉時期,二就是宋代,都是亂世終結之後的一段和平時期,而且外患很多,許多其他民族和國家對中華虎視眈眈。男人描眉撲粉,穿裙帶金,許多富貴人家以圈養孌童的多少容貌的豔麗來互相攀比,奢靡之風日益嚴重,最終釀成整個華夏民族幾近滅絕的大禍!少部分的人群熱愛這些異裝打扮,無可厚非,對社會沒有任何危害,但是一旦形成潮流,形成大範圍的流行,那這個國家和民族離滅亡為期不遠了,以史為鑑知興替,偽娘這東西不新鮮。

      觀點4:那是因為女性的衣服太漂亮太多樣化了,好比各種地毯活動男的都清一色西裝女的各種裙子。雖然現在男的服裝也不少啦但不排除他們有特殊癖好,想試試穿裙子的感覺。加上現在男生越來越比女生白腿胳膊越來越比女生細聲音越來越像女生的原因。導致可以透過網路來對男性騙錢之類。

      觀點5:人從幼兒時期潛意識就有了區分自己的性別的能力,女孩愛玩布娃娃,男孩愛玩槍炮類的,家長也潛意識地充當孩子性別裁判者的角色,給男孩買槍炮類玩具,給女孩買布娃娃類玩具,教育方式也不一樣,父親在教育男孩子要多一些,注入他陽剛之氣,母親教育女孩子要多一些,注入她陰柔之美,這些不是特意的教育,而是家長與孩子潛意識的配合。任何一方出現錯亂,孩子對自己性別選擇上也容易出現錯亂,但現在家庭恰恰是媽媽充當漢子的角色,爸爸充當娘子的角色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女少了,做小姐的、眼光高的剩女、同志的,這些加起來數量不少,娶個媳婦不容易,第二,現在結婚成本太高,而且都男方拿的多,離婚對男方來說損失太大了,第三,結婚了,寶寶出生了,由於家庭矛盾,女方給你尥蹶子,你男方能照顧孩子嗎?男方有淚就得往肚子裡咽,不像過去,封建思想約束女人,現在女人結婚後來點脾氣,你就得忍氣吞聲,否則夠你受!所以男人就得溫柔,女人有了資本,就變得強勢。

      觀點6:偽娘可說是一個新生事物,我這麼看。只要不防礙別人,想怎麼打扮都是自己的事,也別看不慣,生長的條件不一樣,很多男人喜歡女人的柔美,自身條件又好,把自己打扮一下無可厚非,如今第一,二產業不行,適合女性的第三產業工作機會較多些,轉廠轉行進入第三產業的男性較多,相對接觸女性的機會更多,被身邊美女吸引,羨慕都是有的,相處多了造成人格的一些變異,這樣男人一般不會有什麼暴為,更象女孩子個性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今天看了八十的奶奶打扮新潮,其實都是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只要和諧就行,沒必要天天用異樣目光去看他們。

      觀點7:泰國的文化傳到中國了!不知是喜是憂!以後的以後,是不是會有很多窮苦出身的男孩兒為了長大作為娘而從小開始吃激素,使其身體提現女性特徵呢?泰國有這樣的文化和事實現狀,中國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嗎?其實中國偽孃的存在甚至都延伸為一種文化,我覺得有一部分社會生存壓力的原因,也有來自於女性崇拜的一種心裡!什麼是女性崇拜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女性的性別優勢在生活、社交、工作之中都有明顯的表現,而這些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很多男性太多的性別優勢暗示!因此男性更加傾向於認為女性性別這一角色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

    二.女漢子走紅現象

    有一群姑娘,她們自稱“女漢子”。她們有著女性的外表,但不撒嬌賣萌、惹人憐愛;她們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她們工作幹練果斷,氣場蓋過男人……透視“女漢子”走紅現象,歡樂調侃之外,社會應反思該如何更好地尊重、關愛女性。

    “女漢子”走紅

    “女漢子”主要用來形容那些性格如同“純爺們”的姑娘。“我們行為舉止不拘小節,我們性格開朗直爽,我們心態樂觀,我們能扛起責任,我們在生活中比較有氣場,我們得體大方優雅,我們不失溫柔細心體貼,在工作中我們果斷、冷靜、邏輯清楚,跟男人一樣去戰鬥,甚至氣場蓋過男人,生活中我們能將工作中的一面收放自如……”這是豆瓣網“女漢子集中營”小組的簡介。

    網上流傳的二十條“女漢子”標準,“超過10個是‘準女漢子’,超過15個是‘標準女漢子’,如果20個習慣你都有……那麼,請允許我喊你一聲哥!”這引來無數女性朋友對號入座,彷彿被冠名為“女漢子”是一件非常光榮而自豪的事情。

    只有“漢子”才能生存?

    “女漢子”在網路、現實生活中走紅的速度遠遠超乎了想象。“女漢子”是怎樣煉成的,是否只有“漢子”才能生存?

    武漢康德同濟心理諮詢專家、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沈夢說,在快節奏的社會里,競爭激烈、壓力大,女性在男女競爭中多處於劣勢地位,為了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女性不得不把自己培養成獨立、自主、強悍的“女漢子”形象。 

    “‘女漢子’的形成也跟個人家庭教養有關,不少家長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女孩子獨立、自強的特質。婚前財產公證等社會政策也在倒逼著女性‘像漢子一樣去奮鬥’,而不能完全依賴男性。”。

    專家分析,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多出生於獨生子女家庭,不少男孩子從小被過於保護,長大後男子漢氣概不足。在男女互動的過程中,比如情侶、同事關係中,許多“女漢子”其實是在互動過程中被動變成了“野蠻女友”、“辦公室女漢子”。

    “女漢子”要去哪兒?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蕭洪恩說,“漢子”在中國文化裡主要是特指“男人”而言的,而且專指所謂“真正”的男人,是對男性的一種心理、文化上的認同標準。 “老人兒童化、兒童成人化、男人女人化、女人男人化……”這是個人彰顯自我的一種表達方式,反映出現代人的一種主體自覺。

    沈夢表示,從女性心理學角度上講,“女漢子”不管表現得多麼強,內心真正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依託,“女漢子”也需要有人疼,有人愛。“單身女漢子”應該有這個自我認識。

    “女漢子”現象的長期蔓延、走紅並非好事。面對“女漢子”的走紅,我們的社會應該反思該如何更好地尊重、關愛女性,不能讓社會形成一種只有“漢子”才能生存的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氣二本院校女生該考研還是考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