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接觸電子電腦比較早,十幾歲就開始找機會研究,所以在說起電腦的時候,往往跟大我是來歲的人能說到一塊去,最早:
第一臺,是蹭用,父母廠裡的PC-1500,3.5K記憶體,沒外部儲存,後來專門弄了一個錄音機做外部儲存器。
這應該是最早的一體機了:鍵盤、顯示器、印表機一體,甚至還有電池。
第二臺是laser310 ,8K記憶體,可外接磁帶機儲存,這也是蹭的,最後蹭成自己的了。
第三臺是蘋果II,高配的,32K記憶體的版本,5.25寸軟碟機做外部儲存,也有錄音機介面。
第四臺,是一臺286,當年中環電子生產的,當時配置巨高:128K記憶體20M硬碟,後來擴充到512K40M。
再後來,工作了,能夠完全自主購機,已經是486了,攢的機器:486DX40,1M記憶體,40M硬碟,配上了外接9.6K調變解調器,在DOS下用telnet上網,玩DOOM、仙劍,很快裝上了windows3.1,也換成56K的調變解調器了。
然後就跟著英特爾、AMD和英偉達的擠牙膏步伐,兩代升級一次,三四代換一臺機器。。。。。
直到前五六年,終於停住了升級的腳步,配置定格在了I5,不再追求效能了,處理圖片、寫寫程式碼夠用了。(嘿嘿,硬碟夠大,256SSD/機械1Tx2/NAS10T+)
這是我現在正在敲字的機器的配置:
當時接觸電子電腦比較早,十幾歲就開始找機會研究,所以在說起電腦的時候,往往跟大我是來歲的人能說到一塊去,最早:
第一臺,是蹭用,父母廠裡的PC-1500,3.5K記憶體,沒外部儲存,後來專門弄了一個錄音機做外部儲存器。
這應該是最早的一體機了:鍵盤、顯示器、印表機一體,甚至還有電池。
第二臺是laser310 ,8K記憶體,可外接磁帶機儲存,這也是蹭的,最後蹭成自己的了。
第三臺是蘋果II,高配的,32K記憶體的版本,5.25寸軟碟機做外部儲存,也有錄音機介面。
第四臺,是一臺286,當年中環電子生產的,當時配置巨高:128K記憶體20M硬碟,後來擴充到512K40M。
再後來,工作了,能夠完全自主購機,已經是486了,攢的機器:486DX40,1M記憶體,40M硬碟,配上了外接9.6K調變解調器,在DOS下用telnet上網,玩DOOM、仙劍,很快裝上了windows3.1,也換成56K的調變解調器了。
然後就跟著英特爾、AMD和英偉達的擠牙膏步伐,兩代升級一次,三四代換一臺機器。。。。。
直到前五六年,終於停住了升級的腳步,配置定格在了I5,不再追求效能了,處理圖片、寫寫程式碼夠用了。(嘿嘿,硬碟夠大,256SSD/機械1Tx2/NAS10T+)
這是我現在正在敲字的機器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