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光璀燦
-
2 # 西西心理吧
在家待久了想出去,出去了又想回家是一種什麼心理?
在家裡待久了想出去,可以理解為在家裡待“膩”了,待煩了才想出去,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心理。
餓了的時候去廚房,廚房裡的廚具是短期內不會改變的
為什麼在家待久了就想出去呢?我們待在家裡的D一天是這樣的:因為自己的家裡是固定的場所。我們居住的房子是長久不變的;提供娛樂活動的電視、沙發和櫃子是短期內固定不變的;餓了的時候去廚房,廚房裡的廚具是短期內不會改變的;到天黑了就睡覺的床和被子也是短期內固定不變的。
D二天,我們還是面對的昨天的沙發、櫃子、廚具、床這些。第三天,還是老樣子,昨天面對的,今天絲毫沒有改變。第四天,第五天,天天如此,直到N天。
在這麼久的日子裡,我們的房子傢俱基本是沒有改變的,我們的生活流程也是沒有改變的,每天如一日的吃飯,娛樂,睡覺。
我們的生活流程也是沒有改變的,每天如一日的吃飯,娛樂,睡覺。
天天如此,天天面對,沒有一絲新鮮勁,沒有一點外界的新情況。這時,我們的心裡真的感到膩了,煩了,渴望去外面看看。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走出去,心裡可能還會有那麼點小厭,感覺到我們的房子就是一老鼠洞,我們就是那隻鼠。及時的走出去,是很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哪怕是J短的一次旅程也好。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飽和狀態。人類的心理也一樣,在家裡待久了,心理也會產生飽和狀態,也叫飽和心理。飽和,簡單的理解就是在密閉的房間裡,讓水一直沸騰一直變成水蒸氣,但是慢慢地水蒸氣又變成了水,這時候,就是水蒸氣達到飽和了才變成了水。
假如把我們的心理比作一個籃子,每天給這個心理籃子裝一件家裡的東西,心理籃子總有被裝滿的時候。當心理籃子被裝滿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心理達到飽和狀態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考慮把東西裝到籃子以外的容器裡面。
及時的走出去,是很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哪怕是J短的一次旅程也好。
如果你還覺得心理飽和不容易理解的話,你就直接理解為“物JI必反”吧!意思是事物發展到頂部狀態的時候,勢必就要向它的反方向發展。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用飽和狀態或物JI必反的發展規律來看在家待久了想出去的心裡,是很正常的。事物也正是這樣發展的,這才有了走出去的心理。
但是出去了又想回家,這是因為,地上的老鼠和黃鼠都有個屬於自己的洞洞;天上的鳥鳥都知道給自己銜個枝枝做個窩窩,颳風下雨的時候也有個避險的地方。人類更是有著自己的家。
在人們累了,不安或不穩定的時候,都是選擇渴望回家來規避的。
畢竟家裡的溫度不冷不熱,暖身暖心,從出生到終老,每個人都是在家裡走完自己的人生。
祝願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也祝願每個人都能在家和去外面的切換中活得瀟灑,漂亮!
-
3 # 大元人生
其實這很正常的,出門的時候周圍的一切事物環境都是陌生的,人們的本能反應就是自我保護,而家,就是人們心中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女生而言,想家是在正常不過的了。解決辦法麼……試著融入你身邊的環境,別拒絕,別牴觸,慢慢就好了,心態放平。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覆列表
這種心裡,既有人的原始本性本能本質使然,也有太過於安靜無事可做,又無聊沒意思沒有活力導致造成心裡煩躁引起更有按捺不住的急躁坐立不安寂寞孤寂有直接關係促使!畢竟久宅對好動愛熱鬧,紅火聊天,玩耍,喜歡轉等等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