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陳年老瓷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明代洪武年間的陶瓷龍紋傳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蘇南京明故宮(微博)出土的洪武白釉紅彩龍紋盤。其龍紋的造型基本上保持著元代龍紋的形狀:頭小,頸細,身細長,鱗狀龍紋,周圍襯托以火焰紋,如意頭狀朵雲;頭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僅三四條而已;龍爪五趾,改變了元代時三四趾的現象,而且這時的五趾相靠較近。

    永樂、宣德時期的龍紋,改變了前朝那種身細、頭小的幼稚龍形態,變得形體粗壯肥大,威武兇猛,形象高大。龍首比元代變大,上下顎較長,上顎比下顎長而高高突起,有張口和閉嘴之分,張口的伸舌(早期較長如戟狀,後期略短微微上翹),閉嘴的上唇似如意狀,鼻的兩側有對稱的長曲須,下顎多有兩束或三束的疏須,頭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發少,後期發多。發曲而向上衝,有怒髮衝冠之勢,顯得很有神威,龍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內彎,顯得鋒利剛勁。人們稱明代的龍爪為鷹爪。這時的龍紋,周圍襯托以海濤、纏枝花、火焰、朵雲等等。

    這時的朵雲與元代完全不一樣。元代的是一頭一尾,而永宣時是一頭三尾或四尾;元代的雲尾顯得瘦而長,永宣時的雲尾顯得肥而短。所以,在鑑定時略加留意,就不難分辨清楚了。

    永宣時的龍紋,從造型到描畫,都是成功的藝術佳作;龍的身體“左盤右蹙如驚電”,這是兇猛、神威的體現。到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龍紋又有所不同。永宣時的張牙舞爪、威猛的龍少見了,常見一種閉嘴龍,多在花間、蓮池、海水中出現,或者是彩雲龍紋。除了閉嘴龍,也有少量張口龍、螭龍。 這時龍紋的特徵是:閉嘴的龍首呈扁長方形,上唇鼻處凸起,呈如意狀,鼻端和眼眉有對稱毛上豎著,頭毛束成疏發或成蓬狀,也向上衝,幾乎和首垂直成90°,下唇須三條一束向前上衝,兩眼並列,圓睜平視。龍爪五趾緊靠成風車狀。身上的鱗片,早期繪工精細,後期簡單粗糙。

    這時期,還出現一種螭龍,也叫草尾龍。身似獸體,腳有似獸足或鳥足兩種,張口伸舌,上顎長於下顎,上顎高高上翹且前卷,略似象鼻。龍尾多開叉,似春草紋,口銜折枝蓮花一枝。這種龍紋以後較為少見,僅見清康熙時有仿製品。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龍紋形式多樣,以游龍為多。有相對而舞的,有正面張牙舞爪的,有兩龍爭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龍鳳對舞的;有的行於花間,有的舞於彩雲,有的遊於海濤之中。此時的龍紋,分張口和閉嘴龍。

    這時的龍紋已大不如前期,畫工簡單草率,有的龍鱗畫成簡單的網格紋,神氣也差;有的顯得瘦弱,似失去了龍沖天入地、駕雲行海叱吒風雲的神威。 這時龍紋的特徵是:龍的頭部略圓,比前朝顯細,鬃毛成蓬(過去是疏發),毛有向上衝或向後斜上衝之勢。上下顎較長,特別是上顎端肉發達,高高突起,呈如意狀,形如豬嘴,所以人稱“豬嘴龍”。鼻翼的兩側長出對稱的長鬚,向上衝或向前衝。兩眼並列,圓睜視前,眉毛繪成鋸齒狀或是並列對稱成束,像匕首狀前衝。張口龍往往伸舌,舌短直成匕首狀,有的舌端微上彎。龍爪五趾,像前朝繪成“風車”狀,往往是形似而無力。

    晚明的龍紋,正如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衰退一樣,顯得蒼老、無力。我們從崇禎五彩龍紋盤中可以看出,崇禎時的龍紋臉瘦尖,長鬍須,蓬頭散發,爪似蟹爪,顯肚凹腰,恰似一條垂死的老龍。所以說,龍紋的藝術表現,也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情況的反映。

    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盤心)

    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青花龍穿蓮花梅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大量時間和金錢搞社交,遠不如靜下心來多讀點書,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