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蹦媽媽育兒日記
-
2 # 育兒媽媽快樂寶寶
每次新玩具買回來,孩子都是滿腔熱情,但是三分鐘熱度過去,他很快就對新玩具沒有了興趣。孩子上課注意力老是不集中,總是走神發呆,不能專心聽講,經常東張西望,小動作也多,容易受干擾,老是東摸摸西碰碰;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一做玩一玩。周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能引起他的興趣。但是他對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很難獨立完成一件事情。
面對孩子的三分鐘熱度,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
做事持之以恆是孩子可貴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做事持之以恆的習慣可以透過父母積極的引導得到培養。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專注力,也就是我們說的注意力,專注力和其他後天能力一樣,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專注力。
1.激發孩子的興趣
家長學會引導孩子的興趣,透過讓孩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逐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叮噹很喜歡玩拼圖,他會一個人獨自完成拼圖後再拆了重新拼,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拼得快,他特別高興。然後會要求我們買難度更大的拼圖,難度加大,他完成一次拼圖花的時間更多,但是他樂此不疲。
2.不要一次提供太多給孩子選擇的玩具
父母買給孩子的玩具,花再多錢也不心疼。然而突然間看到這麼多的新玩具,孩子很容易玩一下就失去了興趣,久而久之,養成對每樣新事物都淺嘗即止的習慣。父母不妨將更換新玩具的頻率放慢,不要一次提供太多新玩具,留給孩子認識、把玩新事物更多的時間,培養他的專注力。
3.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要同時做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如果非做不可,一件一件完成,先做完這件事情,再去做下一件事。父母從小要教育孩子,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只有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4.減少環境中的干擾因素
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在做著一件事情會跑去做另一件事情呢?原因很可能是受到了干擾。比如孩子在畫畫,因為聽到電視動畫片的聲音,便放下畫筆,拿起遙控器開始看電視了。有時候父母也可能成為孩子正常活動的干擾源。父母出於關心,不分時間、場合經常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比如孩子在畫畫,媽媽時不時地問“要不要喝水”。孩子畫畫的過程不斷被打斷,他的注意力也就沒法集中了。
要改變這一情況,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儘量減少干擾的產生。
5.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專注力。
每天安排時間讓孩子大聲地朗讀,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因此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堅持下去,孩子的專注力會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也會增強。
-
3 # 親子成長手冊
最近剛剛看了一本《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裡面剛剛有一個章節是講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一章,拿來和爸爸媽媽一同分享:
1、透過簡單明瞭的實驗,讓他知道什麼是專注,專注有什麼作用
解決孩子為什麼的問題,這樣他們才明白為何要專注,作者用了放大鏡的例子,並且要孩子親自實驗,只有專注才可以把柴火點著哦,這樣孩子就明白了,要辦一件事情需要專注力,有專注力才可以辦的更好哦。
2、讓他做幾件有趣的事情,讓他能從中體驗到專注的樂趣
讓孩子觀察螞蟻,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觀察並且做記錄,利用卡片完成問題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感受專注力帶來的樂趣。這樣孩子有成就感就願意堅持,也肯堅持。感覺觀察一天的螞蟻還會覺得很有意思的感覺。平時孩子沒有建立起專注力,是我們沒有讓他們感覺到樂趣。
3、讓他專注於求知,並且在生活中不斷的重複
既然讓孩子們感覺到了樂趣,就不斷的堅持和重複,一種品質的形成就是需要反覆不斷的重複,比如閱讀的時候剛開始可以專注閱讀15分鐘,逐漸的增加時間,慢慢孩子就會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需要家長有耐心,並且告訴孩子步驟,和孩子一起實踐。
-
4 # 速讀G先生
要想提高專注力,最基本的你要知道你為什麼不專注,也就是了解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和分心的原因。是因為沒睡好太困,還是因為想著某件事而走神了,或者被不必要的東西吸引或干擾了......只有認識到自己為什麼不專心,才能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具體看我下面的整理:
因為沒有目標,漫無目的的做事而導致的注意力渙散。為了能專心致志,明確目標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具體明確的目標可以產生具體結果,也就是說目標具有結果導向性。我們只有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我們大腦才會提前做好準備,調整好狀態、心態去面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目標要儘量明確、細化)
因為外界的干擾或吸引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你學習或工作的地方很嘈雜,或者你身邊有吸引你注意力的東西,那麼就換一個地方,找一個相對安靜、沒有影響你注意力的場所。
如果你因為一些具體的小事影(幾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響你的注意力的時候,就立即去把它解決。比如困了、瞌睡,就起來動一下、洗把臉或者泡杯咖啡;餓了,腦袋裡一直想著吃點東西,那麼就立即去吃一點。
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解決辦法①聽課要有準備,最好是課前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注意力會更集中。②參與交流和互動,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可以邊聽邊做筆記,眼、腦、手、耳全部動起來,易於抑制疲勞,集中注意力,增強記憶能力。④自己做個小調整,比如課上實在困得不行,就打個報告:站起來聽講或者出去洗把臉、動動跳跳,你會發現再次集中注意力會更容易。
注意力的一些訓練最常見的可能就是舒爾特表了,另外還有很多,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靜心調息、無聲看圖(無聲思考)、整體感知、舒爾特表、焦點移動、閃讀訓練、點選數字等等,這些練習對訓練集中注意力都有非常好的幫助。同時,訓練本身也有其他好處,比如:閱讀能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有需要、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具體瞭解學習。
睡眠不足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設定一個最晚上床睡覺的時間,比如晚上11點(可以做一張表出來,放在顯眼的地方,完成一項就打√,沒完成就打x),然後在睡前至少30分鐘關閉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早上給自己設一個鬧鐘(如果你是那種會關了鬧鐘繼續睡的人,就把鬧鐘放的遠遠的),你應該嘗試至少7-8小時的睡眠;如果早上必須早起,晚上就要把睡覺時間提早一點。
午睡也很重要,午睡可以保證你下午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午睡的時間一般保證在10-30分鐘即可。
-
5 # 超級數學建模
工作效率與專注力息息相關
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專注於工作。
人是有生理節律的,心臟會一張一縮,肌肉會一緊一鬆,只有有規律地不斷消耗能量、補充能量,我們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有研究人員鼓勵在緊張工作90分鐘後稍事休息以恢復能量,並建議少食多餐。
實際上人的精力一直都是有限的,我們沒辦法總是集中注意力,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先天個性,血糖狀態,身體健康水平,工作習慣,心理狀態等。但是在工作時,我們還是能透過一些措施來提升專注力。來看看《哈弗商業評論》怎麼說:
影響工作效率的最大阻礙是,人們對自己要辦的事情缺乏切實的把握。他們既沒有明確工作事項,也沒有具體落實。事情就一直縈繞在人們的心頭,既耗費精力,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實際上,大腦的主要功能是思考,而不是記事。所以,把想法從腦子裡全部倒出來,列出一份清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大腦清空後,接下來需要把大任務分解成一個個較小的“下一步行動”,然後集中精力逐項落實。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在創造人們做事的動機:我看到我想要的結果,我相信我能做到,也知道怎麼做。
建立一套積極的程式,有意識地修正自己的行為。比如,他會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一早就做,因為這個時候人休息得最充分,注意力也最集中。而90%的人一上班就查收電子郵件,這等於把工作安排的主動權交給了別人。人們之所以對查收電郵上癮,原因是這不費勁,回覆郵件讓人覺得短時間內做了不少事情。而且,能收到郵件說明別人需要你,被需要的感覺挺不錯。
在受到新郵件干擾問題上,人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不能肯定自己每隔24小時清空了郵箱。大多數人從不整理郵箱,因此總擔心還有未處理的郵件,並任由郵件來干擾他們。所以,定期清空郵箱很重要。
每個人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們都需要一套系統,幫助自己明智地安排工作任務。
在《專注力》這本書裡,作者建議從發現容易讓自己分心的工作模式入手:比如我總是抱怨工作不好、我總是與同事爭吵、我總是習慣看社交平臺耽誤工作、處理事情太隨性、我總是在很困時也不休息,但是工作效率任然很低等等,這些一直讓我們分神的“小習慣”實際上讓我們損失了大量時間。
解決辦法是,我們嘗試自我觀察(或者觀察比較同事),並把這些行為記錄下來,並且制定每天的工作計劃,當我們出現這些不好的“小習慣”(或者有這個趨勢時),我們便按照計劃繼續工作。這樣能挽救我們因不好習慣而分神浪費的時間。
限時完成也是個辦法
限時完成任務對於工作專注度的影響有好有壞。一個存在於意識中的時限能使你忘記瑣碎的小事從而提升你的工作速度。時限也會令你陷入無法按時完成工作的焦慮而難以專心於手頭實際的工作,所以建議只在這些情況下為自己設定時限:
任務時間有限。如果你需要在一天內完成一個可能花費幾周時間的工作,就該為任務劃分成塊,分別設定時限,如此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重要部分。
當你遇上那些非常容易擴充套件伸延的任務。如果你的任務很容易延伸擴展出其他的要求並不斷產生子任務,時限可以使你更好地控制進度而不至於東奔西走陷入混亂。
避免拖延和耽擱。當你擔心自己的困怠是否會耽誤任務進度時,設定一個時限就是為自己安排了一個監工。
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是被其他事情影響而散失的。比如在上課的時候刷刷微博朋友圈,查資料的時候點開推薦系統彈出的購物廣告(剁手黨怎麼看),工作的時候被同事的遲到打斷並且參與說笑,比較嚴重的時候演變成手機控等。實際上這都是自控缺失的體現。
自控來自意志力。
我們總是覺得自控能力來自家庭素質教育(或者環境薰陶),並認為這是一種良好的品質。然而有實驗研究指出,意志力同樣是一種生理機能,過度消耗會讓人疲勞——意志力需要補充。(參考鮑邁斯特的《意志力》)
另一群學者發現:維持意志力的能源之一來自血糖!
實際上低血糖患者有很大機率脾氣暴躁,並且意志薄弱。一些型別糖尿病患者也因為糖轉化能力低而自控力下降。
所以感覺要支援不住的時候,吃點東西能緩解疲勞,喝點咖啡提升神經興奮也是不錯的選擇。這裡也印證了小食多餐的理論。
另外,做過多的決策和冒險也讓人感到疲勞。假如你總是在做重要決定,你會很快覺得難以決定,我們的自律意識隨之下降,注意力更加容易轉移(放學下班時更喜歡刷朋友圈),這被稱為決策疲勞。另外,如果你雄心勃勃地想去創業冒險,你會發現很多人過了沒多久很多人就放棄了,是疲勞讓人感到疲勞並且越來越不關注於“創業”中。
多喝水和保持通風也很重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耗氧占人體的四分之一,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保證良好的注意力。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環境中的空氣質量。
人的大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質是水,當人的大腦在思考、學習時,所有的資訊是由大腦的細胞一個接一個地傳送,傳送是以電流的形式進行,而水便是電流傳送的主要媒介。所以,在讀書或工作前,先飲一至二杯清水,有助於大腦的運作。
做點提升意志力的事情吧
我們的老師總是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說的有一定道理,這是一種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培養我們的素質,
一種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做些不常做的事情並嘗試做好。
可以從改掉壞習慣或者做些有益的嘗試開始。比如嘗試用多使用左手、嘗試坐公交不看手機、吃飯的的時候少說話、讓自己學好一門外語、每天早起或者堅持長跑等等,這類事情可以在業餘時間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而且或許有益於自己的生活。
提升自控能力能間接改善心理健康,提升情商,並且讓工作更有效率。
這些有益的事情本質上是一些能讓自己集中注意力或者需要堅持的事情,一開始會有點難,不妨約上家人或者同事一起做這些事,這樣比獨自開始要容易多,而且更利於堅持。
這樣做的目的是,透過鍛鍊意志力改善自控能力,減少分神的機會達到習慣專注與工作的效果。
好的精神狀態是基礎
有了上面的方法,我們仍需要充足的睡眠!
睡眠在消除體力、腦力的疲勞,增強免疫力、維護心理健康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極為重要的作用。睡眠時,大腦生產著思維所必要的生化物質,合成著生長所需要的生長激素。經常開夜車的人不同程度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的問題,而且容易感覺疲倦(打遊戲的時候可能不累),也容易發脾氣(老闆經常發脾氣也有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
除非你是智商爆棚的人,否則你還是早點睡吧。
另外喝太多咖啡;釅飲濃食;攝入過多能量,這些都會影響你集中注意的能力。請戒絕其中某個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專心能力。
-
6 # 小魚Person
最近我和小夥伴把學習的週日計劃變成課程,踐行“以教為學”的原則,嘗試透過實踐和答疑進行自洽。昨天參加課程的妹紙在日回顧裡提到了自己一個問題:“人事變動分散了注意力。” 於是,我根據她這句話劃出了一個表格,嘗試去理清這句話的潛在邏輯。
請看圖片中最左邊的一列,她認為因為人事變動,導致了自己注意力分散,於是得出“我專注力不足”的結論。 現在,請看圖片中的第二列。人事變動若是他人原因(即客觀原因)導致,便屬於日計劃實施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導致的臨時任務。若像妹紙一樣,把一個不可控的臨時任務歸因為“我的專注力不足”,這時她便認定自己存在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當然還有可能存在圖片第三列的情況,妹紙確實是存在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你會發現圖片裡提到一個例子,即“妹紙自己一邊工作一邊閒聊”,可能在閒聊過程中導致人事變動。那為什麼這種情況就可以歸因為“專注力不足”?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專注力不足進行界定。 專注力不足有一個表現,即在做一件事情時,容易被其他事情分心。 當我之前在實踐週日計劃的過程中,我會有些焦慮。為什麼?因為我每天釋出的計劃並沒有辦法準時完成,於是我進行反思。但是在反思過程中,我曾經發生或“歸因錯誤”的情況,便導致自我評價較低。所以,當我看到妹紙的問題時,我覺得有必要將自己曾經掉過的坑跟她分享。·
-
7 # 好運成長書屋
我是個全職媽媽,但是總是不想因為孩子放棄所有的東西。想利用僅有的一點空餘時間學學習,碼碼字,賺點零用錢。
看起來是挺容易,但我真正實施起來,卻發現很多時候兩週都看不完一本書,好幾天都寫不完一篇文章。
某天晚上孩子沒在家,得空兩個多小時,我以為我會利用這兩個小時乾點什麼,或者放鬆休息一下,然而我只是靜靜地在沙發上刷了兩個小時手機。一連幾天一直是這種狀態,我既沒有行動起來學到點什麼,也沒有在這個過程當中體會到休閒的喜悅,反而在關上手機的一刻覺得心裡空蕩蕩的。
《深度工作》中強調:我們想要少工作,在吊床上悠閒地過上更多的時間。但是契克森米哈賴的經驗抽樣法研究揭示,大多數人都想錯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工作其實比休閒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因為工作類似於心流活動,有其內在目標、反饋規則和挑戰,所有這些都鼓勵個人都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專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裡。休閒時光則組織鬆散,需要很大努力才能創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有休閒時光,我也難以從中得到享受。
《深度工作》的作者是卡爾·紐波特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他尖銳的戳破了一個真相,那就是知識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時間都花在處理浮現事務上,而這些工作不僅產出的價值有限,還會永久性的損害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
書中一開始幫我們定義了兩個概念:
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從神經學、心理學、哲學等角度闡述了深度工作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則告訴我們記憶的實施策略。
深度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深度思考”,在這段時間裡他會遠離世事(通常是湖邊小屋),讀書思考大局。《哈利·波特》的作者,我們喜愛的J·K羅琳在寫作《哈利·波特》小說期間會遠離社交媒體。甚至她的工作人員幫她開設了推特賬戶後的一年半里,她只發布了一條推特訊息:“這是我的實名賬戶,但恐怕我不會經常發聲,因為當前紙筆仍是我的最愛。”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大部分是在紐約庫阿里農場的一間小屋裡完成,當時他在那裡消夏。吐溫的書房離主要房屋區太遠,他的家人不得不吹號來叫他吃飯。
我們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但這些成功人士卻能意識到: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知識工作者,深度工作就是核心貨幣,也是我們想要在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核心技能。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覺得在不被打擾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就如上文中我提到的,我覺得無法集中注意力是因為我沒有時間。我知道它對我有益,只要我獲得足夠的動力,就可以瞬間轉變自己散亂的工作生活,變得專注起來。但事實上即使我有足夠的時間上班、或是下班之後不被打擾,我依然沒有做到專注起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專注,是有難度的。
《深度工作》一書中詳細闡述了我們進行深度工作的方法,幫助我們訓練我們的大腦、轉變工作習慣。這其中包括工作要深入、擁抱無聊、遠離社交媒體、摒棄膚淺等準則。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拿了很長的篇幅來闡述了遠離社交媒體的方法和重要性。
書中列舉了兩個使用社交網路的私人目標:與一群對我來說重要的朋友維持親密而又有益的友誼(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目標)。
支援該目標的主要活動:
1、經常花時間與對我重要的人保持有意義的聯絡。(例如,遠足、吃飯、公共活動)
2、為我重要的人做犧牲。(例如,做出不平凡的的奉獻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社交網路帶來的無法辯駁的真實益處,如與一般朋友保持淺度交往、瞭解許久不見的某個人的動態、跟蹤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但是這些益處沒有一點對我們列出的兩個關鍵活動有顯著積極的影響,因為這兩個活動都需要我們線下進行並且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
這裡我們就能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社交網站當然會為我們的社交生活帶來益處,但是這些對我們的社交生活來說都還沒有重要到將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其中的程度!
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法,比如明確個人職業和私人生活中的高層次目標;比如思考你當前正在使用的網路工具等,作者都對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大家可以去書裡尋找。
正如維妮弗蕾德·加拉格爾說的: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
8 # 啟睿寶嬰幼兒成長測評
專注力指的是能夠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保持精神意志高度集中的能力。嬰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成熟,這種專注度也會逐漸上升。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年齡相同,孩子之間的專注力水平還是有差異的。那麼,我們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
以下介紹幾種能夠幫助0-3歲孩子提高專注力的方法。
一、透過語言學習,培養嬰幼兒專注力。
嬰幼兒的語言尚處於萌芽期,對語言的學習是嬰幼兒最初的意識培養,也就是我們說的專注力的培養。像“爸爸”“媽媽”這些名詞的學習(名詞是最簡單的指代詞,具有直觀的意義,也最能夠培養專注力)。比如,爸爸在教孩子“爸爸”這個詞的時候,要一邊清晰的發音,一邊指向名詞所指向的物件實體。也就是說,爸爸在發音“baba”的時候,同時要指向自己,讓孩子能夠將詞語與實體聯絡在一起。這個過程需要多次重複,這可以強化孩子的記憶和條件反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形成了簡單的專注現象。
二、透過音樂與孩子的互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音樂可以刺激嬰幼兒的右腦,進而提高專注力。家長可以給孩子播放簡單的兒歌,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讓孩子玩具自己探索聲音。同時也可以給孩子播放模擬不同事物的聲音,讓孩子區分,在這過程中也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聽覺專注力。
三、在“動作任務”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對於外向好動的孩子,可以採用運動刺激的方法。比如,然嬰幼兒用一些繩子穿玩具,把積木擺放、拆開,拿筷子夾起玩具,把繫好的帶子解開。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嬰幼兒,可以做 更加複雜的動作,如迷宮、魔方、切分食物等。
四、其他注意事項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還需要有良好的環境。我們需要在相對安靜舒適的環境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同時,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回覆列表
專注力就是指在某一時間內專心只做一件事情。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關注當下,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專注吃飯,一口一口嚼,能吃的出米飯的味道,吃得出菜的味道。專注力不僅僅是孩子需要,其實我們大人也同樣需要。
孩子的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是可以注意培養和練習的。一般孩子會坐能獨立活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觀察他,當他一個人在玩玩具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去打擾他,讓他忘我專心的玩。這個時候就是孩子最初專注力的形成時期。我們很多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在孩子玩了一會的時候,生怕餓著啦,渴著了,時不時來一句"寶貝,來喝口水。" 又或者"寶貝,來媽媽餵你一口蘋果。" 我們想想,這些都是我們常做的呢? 當你看到這篇分享的時候,請你只要在旁邊陪著孩子就好,一時不吃不喝,孩子是不會餓著渴著的。如果孩子玩耍時,經常被打擾,讓他靜不下來定不下來的話,以後再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需要花十倍的時間和精力了。
如果對六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刻意練習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或者注意力。注意力分為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聽覺注意力訓練方法:聽聲辯物
敲各種不同東西,發出不同聲音,先讓孩子聽了並記住是敲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再讓孩子聽了猜,記錄能猜出幾種。
能力參考值:
3週歲,能猜3種
4週歲,能猜4種
5週歲,能猜5種
6-9週歲,能猜6種
9-12週歲,能猜8種
視覺注意力的訓練方法:使用舒爾特表,眼睛距表30~35釐米,按數字順序依次用手邊指邊讀,直到找完所有數字,並記錄時間;眼睛稍做休息,繼續練習第二次,要求每天練習10次。
參考值:
3週歲 3*3 60秒及格
4週歲 4*4 90秒及格
5週歲 4*4 60秒及格
6週歲 5*5 60秒及格
7—12 週歲 5*5 42秒及格, 26秒優秀,50秒注意力偏弱。
還有很多加強注意力的精細運動:如翻書,串珠子,用筷子夾玻珠;大運動:如對牆推球,定點拍球,定人拍球。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每天的練習,每個孩子都能變得更優秀,優秀是訓練出來的。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