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倌倌2
-
2 # 文字裡的檸檬記
孩子今年九月份才上幼兒園!不過這個月幼兒園有個自願的三週體驗班!8月7號第一天上課!第一次第一天和孩子一起上學放學!回家路上聽到一些媽媽或者奶奶問:你今天吃什麼了?老師對你好不好?你今天開不開心?明天還要去幼兒園嗎?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拉著孩子,我趕緊加快速度逃離他們的聊天範圍!我覺得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最好不要問,或者說換一種方式問也許更好!對於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幼兒園充滿了新鮮和好奇!我們那些太多的問題給孩子的內心會造成一種無形的負擔!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簡單,他們不會有那麼多複雜的想法!反而是我們家長的各種焦慮,極容易傳染給孩子不好的情緒!
昨天第一天上課,我沒有立刻問孩子太多問題!反而我的不問卻贏來了小驚喜!孩子主動跟我說:媽媽,幼兒園太好玩了!我要天天去幼兒園!我找到了好朋友,老師教我們唱歌和遊戲,媽媽我把歌唱給你聽吧!
晚上她爸爸回來,她爸是這樣問女兒的:過來,和爸爸說說今天你在幼兒園最開心的事是什麼?孩子也開心地湊過去和爸爸聊天了!還跟爸爸說:爸爸,我知道了自己的小標記,每個小朋友都不一樣!明天你送我上學我告訴你我的杯子、毛巾、書包的位置好不好!
其實今天聽群裡媽媽們說有的孩子哭,有的小朋友起了爭執!而在我看來,這些不愉快都是正常的,我們不必問,讓孩子記住的是開心和美好不是更好嗎?
願我們都站孩子的角度,聽一聽他們的內心,靜待花開~
-
3 # 我家兒女初長成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專家都有講過。什麼能問,什麼不能問。
我不是專家。我只有兩個孩子。老二正在上幼兒園,我的原則是,不愉快的,負面的儘量不要問。比如
“你在幼兒受欺負了嗎?”
“你在幼兒園,老師打人嗎?你有沒有挨說啊?”
“你在幼兒園吃飽了沒有啊”“包子吃了幾個,加餐吃了多少啊?”
“室外活動,脫外套了沒有啊?”“老師有沒有給你喝水啊?”
“吃東西前洗 手了沒有啊?”
“睡覺蓋被子了沒,屋裡冷不冷啊?”
"你喜歡老師嗎?“”老師喜歡哪個小朋友啊?“
等等,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說,孩子 一上幼兒園,家長就變成了問題寶寶。一個一個的問題,恨不得,把幼兒裡發生的點點滴滴都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並不是這些問題家長不需要了解。我們可以透過很多渠道去了解,跟老師溝通,跟其他家長了解,還有跟小同學們一起互動,自然表露出來的。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判斷。
也可以換個方式跟孩子瞭解情況比如
“今天幼兒園很快樂吧”
“我來聽聽寶寶肚子都有啥啊?有青椒,有粥”(在說的過程當中,孩子會自然反應裡面有什麼吃了多少?)
“聽說寶寶又交到了一個好朋友,是誰呀“”寶寶有好多好多好朋友了了?”
“寶寶的小手真乾淨,”(一般幼兒園,放學的時候都會,洗 手洗 臉。”
“老師給寶寶梳的頭髮真好看”
“寶寶畫的畫,有太陽唄,哦,那下面的是兔子嗎?”(儘管可能不是那麼的好看,大人看清主題,即使不太象,家長也要一起看,哪裡畫的好哪裡畫的不好)
我們儘可能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心理生活,即使剛去的時候,孩子吃的不飽,餐量不夠,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慢慢習慣就好,哪怕是大人剛換了個工作,前兩天還要適應一下呢。何況他們是孩子,吃不飽太正常了。但請相信,孩子是餓不著的,三餐兩點,多少吃點也不會餓壞的。我們給孩子一定是幼兒園裡美好生活,每天都是嚮往的,開心的。積極向上的。
如果你的關注焦點變了,孩子的自然也不會把那些事情放在心上。會一天天好起來的。關注每天的小細節,哪怕一點點也要發現並讚美到實處。希望對樓主有所啟發!
-
4 # 億童學前教育
幼兒園每年的開學季,我們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教室裡的孩子哭成一片,有的高聲喊叫,有的輕聲啜泣,有的甚至在地上滾爬、耍賴等,孩子的種種表現反映出他們對幼兒園這個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在開學不到一週的時間裡,不少家長強烈感受到送孩子上幼兒園必定是一場持久戰。那麼,如何讓新入園的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以下這“八個問題”千萬別問孩子,保證孩子輕鬆快樂上學去。
一不問
別問 “今天表現好不好?”
改問 “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呀?”
孩子剛入園,家長對孩子的一舉一動牽腸掛肚,怕因孩子調皮搗蛋、表現不佳,被老師批評。因此,孩子放學後,家長總是很急切地問孩子:“你今天表現好不好?”、“你今天乖不乖?”
建議:孩子對自己的表現不一定有準確的判斷,當孩子面對這樣籠統的問題,通常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很有可能被動敷衍地答道:“好”、“乖”。
家長可以問孩子,如“今天最讓你開心的事是什麼?” 強化幼兒園是一個讓他有快樂和愉悅體驗的地方,用積極的情緒引導孩子愛上幼兒園。
二不問
別問 “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
改問 “今天認識了幾個新夥伴?”
孩子剛上幼兒園,因為缺乏和同伴交往的經驗,避免不了發生衝突。看到孩子回家後沮喪的小臉,家長心中難免各種猜測,總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受到了欺負,忍不住問:“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
建議:什麼叫欺負?是和小朋友爭一個玩具,還是不小心被小朋友絆倒了?“欺負” 這個詞,把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放在了對立面上,孩子有可能在你的提醒下,想起不愉快的事,學會了推卸責任、心胸狹窄、小肚雞腸。
事實上,孩子間偶爾的摩擦和爭執,有助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可多問孩子 “今天認識了幾個新夥伴”,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促進孩子和同伴良好地交往。
三不問
別問 “今天在幼兒園裡學了什麼?”
改問 “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天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他希望享受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寵愛。而家長一見面就問他“你今天學到什麼”,會讓孩子倍感壓力。其實,這也是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提問高度抽象,答案高度概括,完全超出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即便是大人,被問到了,也無法馬上回答的。
建議:“今天在幼兒園玩了什麼?” 是個親切的問題,對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其實就是玩兒。回答“好玩的事”,不需要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讓孩子毫無壓力、毫不牴觸。孩子很容易運用他熟悉的 “列舉” 的方法,把這一天中自己印象深刻的趣事,一件一件地講給爸爸媽媽聽。
四不問
別問 “今天你哭了嗎?”
改說 “今天只哭了一小會,比昨天有進步啦!”
幼兒園的生活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老師接過孩子後,孩子的情緒通常會逐漸好轉,但離園時孩子哭鬧的樣子常常令家長一天都坐立不安,見到孩子後往往會問:“你今天哭了嗎?”有的孩子會馬上表現出委屈,甚至立刻開始哭鬧起來。
建議:這樣問是一種心理暗示,暗示著只要哭鬧家長就會心軟、妥協,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請家長正面積極地面對,說到哭的問題,可以誇獎孩子:“今天只哭了一小會兒,已經很有進步了。” 讓孩子逐步擺脫愛哭泣的習慣。
五不問
別問 “老師表揚你了嗎?”
改成和老師及時溝通,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師喜歡和關注的物件,於是想透過套孩子的話,如“老師表揚了你了嗎?”來了解孩子受關注的程度。
建議:如果孩子發現老師並沒有表揚自己,會打擊自信心,減弱上幼兒園的興趣。這樣提問的背後,也體現了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
其實,幼兒園教師都接受過專業的教育,會負責地呵護孩子的成長,只有家長充分信任老師,有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幫助孩子成長,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
六不問
別問 “你最喜歡哪個老師?”
改成鼓勵孩子主動和每一個老師接觸、互動。
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第一次把孩子交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沒有家人的照顧,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和老師的關係,比如:孩子能否喜歡老師,能否對老師產生依戀關係等。
建議:孩子剛入園,對幼兒園的環境處在適應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一直強調孩子喜歡哪個老師,那就是暗示她要更多地跟喜歡的老師在一起,孩子就不願和其他的老師接觸,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鼓勵孩子和每個老師多接觸,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需求,讓孩子知道每個老師都愛自己,會隨時幫助自己。
七不問
別問 “你在幼兒園吃飽了?”
改成和孩子聊聊今天吃了什麼,將營養、衛生的知識自然傳遞給孩子。
有的家長和幼兒園還未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擔心孩子在沒有家人的幫助下不能獨立進餐,老師又不能將每個孩子都照顧周到,於是會問:“你在幼兒園吃飽了嗎?”
建議:剛入園的孩子難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從而影響食慾。家長這樣問會加重孩子這種不適應感,從而在心理上反感上幼兒園。
事實上,老師會幫助孩子學會獨立、適應集體生活,也會在用餐時間仔細觀察每個孩子,更會適當地幫助孩子進餐。家長不如和孩子聊聊吃了什麼,將營養、衛生方面的知識自然地傳遞給孩子。
八不問
別問 “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改成多和孩子說說幼兒園的好處,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嚮往。
不僅孩子離開家長時有分離焦慮,家長離開孩子時也會產生分離焦慮。孩子上幼兒園沒多久,家長就急著問:“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建議:由於孩子還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很可能對幼兒園有消極印象,這樣的提問只會加重這種情緒。家長不如多向孩子講述幼兒園好的方面,如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大型滑滑梯、很多圖書等,幫助孩子愛上幼兒園的生活。
不同的聊天技巧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相信只要家長和老師用愛心、細心、耐心呵護好每位孩子,那麼,回報我們的將是一張張天真燦爛的笑臉和一個個活潑可愛、茁壯成長的棟樑之材。
-
5 # 小莉育兒
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是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溝通的恰當,孩子會很願意和父母說話,把一天的見聞都詳細的告訴父母,父母也可以很好的瞭解孩子的動向。
但是,在和孩子聊天當中有些問題最好不要問。比如老師有沒有打你,小朋友有沒有打你,有沒有人欺負你,有沒有拿你的東西,有沒有餓著肚子等等,本來孩子離開家到幼兒園去生活,就缺乏安全感,如果再問這些問題的話,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不適感,讓他越來越討厭去幼兒園。
那麼哪些問題可以問呢?我認為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問孩子,比如今天和誰交了好朋友,今天老師有沒有表揚你?今天有什麼高興的事兒?有沒有在學校講故事?有沒有看到有趣的事情等等。透過問問題,孩子來回答問題,讓他重現在幼兒園歡樂的時光,加深對幼兒園的好感。
-
6 # 坨坨和憨憨的媽咪
寶貝剛上幼兒園,作為媽媽有太多的擔心。每次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會有很多問題想問他,總想知道他在學校過的好不好。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寶貝慢慢的變得不願意回答。
之前老是問他在學校吃什麼,開始的時候他還能說出一二。但後來他會說不知道,我們換個別的問題吧。慢慢的,我發現可能寶貝有的菜確實是不認識,或者他覺得我每天都回答重複的問題很無聊不想說了。
所以說,要儘量迴避寶貝不知道而又無傷大雅的問題,沒有必要提醒他時刻不會來打消他的積極性。再就是不要老是逼他回答重複性的問題。
另外放學路上寶貝突然對你說:“媽媽,明天我不想上學了。”這時候你千萬不要這樣問:“是不是因為老師不喜歡你啊。”最好不要給他這種負面的心理提示。而應該跟他說:“幼兒園的老師可喜歡你啦,如果你不去上學,老師會想你的。”
-
7 # 明月清風555
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大問題!三歲了孩子上幼兒園了,白天爸爸媽媽可以輕鬆一些了,每天接孩子放學你都會問些什麼問題呢?哪些問題不要問呢?遵循這個原則就好,要開心不問哭鬧,問具體不問籠統!
不要問:
1、今天在幼兒園吃什麼啦?大人有時也記不清楚一天都吃了什麼,更何況是孩子,孩子記不住不知道怎麼回答,會讓孩子很有挫敗感,也不願繼續跟你交談下去。每天幼兒園老師都會發孩子吃了什麼,大人可以根據那些食物問,如今天吃西紅柿沒?孩子便會告訴你是否吃了,是否好吃!
2、不要問孩子今天誰欺負你了?有人打你嗎?如果真有人打他欺負他,原本已經恢復的情緒又開始回憶被打時的不開心。如果孩子願意他會自己告訴你的,家長不必太過擔心,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些,以後才能更好的處理這些與人交往中的不愉快!
3、不要問老師喜歡你嗎?原本孩子就是做自己,總是這樣問會讓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喜歡而取悅老師,慢慢地讓孩子開始在乎別人的看法沒有信心而失去自我。
-
8 # 宋少衛
孩子在3-6歲階段正是剛剛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黃金階段,語言基本定型,行為方式也基本成型,在這個階段大部分孩子更多的是在幼兒園渡過,更深一步的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加深對世界的探索、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也更加完善。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詢問孩子什麼樣的問題不是最重要的方面,而家長詢問這些問題的態度則會對孩子產生更重要的影響。
首先,在這個年齡段間,孩子們的模仿性佔據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長的一些習慣性行為和話語以及視角特別容易被孩子們模仿下來,孩子們是什麼敏感的,對於許多事情他們也許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概念,但是父母對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和情緒變化他們是十分容易發現的。其次,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完善的思維能力,他們的思維方向更多的是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進行。在這個階段家長朋友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許多事情上具有誇大的趨向,這並非他們有意為之,而是他們的年齡階段上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使得他們更多的關注於自我事情,因此家長朋友需要有明確的辨別能力。
我建議,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適當的與孩子進行一些積極正面的交談。例如你今天過的開心嗎?幼兒園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老師給你講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嗎?等等。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將視角轉向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同時還需要注意孩子在話語中出現的一些異樣的地方,然後引導孩子更真實的進行表達。
祝願每一位孩子都能夠茁壯成長。
-
9 # 沛澤媽讀心理
大寶上幼兒園那會,我經常去接他,經常聽到家長從幼兒園接回來時的一些談話,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你今天吃得什麼呀?吃飽了嗎?
2、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
3、老師有沒有批評你呀?
4、你今天午睡了嗎?
5、幼兒園好玩嗎?明天還來不來?
6、你今天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嗎?
……
這種問話大多發生在小班,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到了中班、大班,這種問話就少說了,這是因為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不放心,急於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問題確實不該問。
比如,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有沒有兇你?吃得飽嗎?你有沒有想媽媽,孩子剛上幼兒園,原本就有些緊張,問這些問題會讓寶寶覺得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不然爸爸媽媽怎麼會問這些問題,孩子能從家長的問話中感受到父母的緊張焦慮,從而加重孩子的緊張焦慮。
所以,我們不防輕鬆地問問寶寶:今天幼兒園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啊?你今天交了幾個好朋友?這樣的問題會讓孩子記住幼兒園的美好,更加喜歡幼兒園,讓他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
10 # 靜心育兒mm
你好,一般情況上幼兒園的寶寶們年齡已經在三歲以上了,可以和父母交流了,每天接送寶寶去幼兒園對忙碌的爸爸媽媽來說是很好的親子時間了。
對於你從幼兒園接回寶寶了,哪些問題不要問。我感覺你很在意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父母肯定想知道孩子都經歷了什麼,據我的經驗如果有問題老師會及時和家長聯絡了。在和孩子相處時,我覺得沒有不能問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換一種讓孩子接受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問就好。爸爸媽媽最好不要選擇負面的問題問孩子。我認為家長問的問題會誘導孩子對某些事情上的關注反而對孩子成長不好。
我有兩個寶寶,她們的性格不同,一個活潑一個內斂。大寶是個活潑的孩子、平時話多得說個不停,可是小時候去幼兒園的路上就變成了文靜的小公主,一句話都不說,一到接回家的路上她就會不停地說一路,沒有我插嘴的空,我想問的問題她也都自己都說出來了。我家小寶比較文靜,剛去幼兒園時不哭不鬧在幼兒園一天也不說一句話,幼兒園老師也很著急怕孩子憋壞了,在接她回家路上我會給她放她喜歡聽的兒歌或者音樂,雖然我也很想問她幼兒園一天的情況,因為孩子不願說,我就選擇跟老師瞭解她的情況,我和她聊的都是她感興趣的話題,讓她多說多表達。
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爸爸媽媽要耐心,在育兒的同時也育己,與孩子共同成長溫暖前行。
-
11 # 正直反迷你
我的兒子今年四歲了,自從上幼兒園後,每天放學還沒等我問什麼,小嘴巴就說個沒完,一會講講他的老師,一會又說說小朋友,或者做了什麼遊戲,學了什麼知識。嘮叨的我都懶得問什麼了。
其實,我覺得既然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就要相信老師。經常與老師多溝通,共同照顧好孩子,就是最明智的方法。如果家長心裡總是存著疑惑,唯恐寶寶在幼兒園裡受到委屈,一見到孩子就問有沒有被欺負之類的問題。對孩子是有害無利的,會使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警惕起來,不能無憂無慮的開心成長。再者如果寶寶真受到了委屈,相信不用媽媽問,自己也會訴說委屈的。
-
12 # 我不是佛系媽媽
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離開媽媽的懷抱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是一個新的開始,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個需要適應的過程,很多家長對孩子有各種不放心各種擔憂。一部分家長更是會把自己不好的情緒表達出來,比如說一接到孩子就問個不停。
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要不要問問題,需要觀察孩子的具體狀態而定。如果孩子狀態不好,就不要問任何關於幼兒園的問題,想辦法用其他她喜歡的話題來來分散她的注意力,然後等著孩子主動給你分享幼兒園的事情;如果孩子狀態還不錯,那就可以適當問問題嘍。
當然,問問題不是說可以隨便問,是有一定技巧的,問不對了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一般家長會問:你今天都吃了什麼?吃飽了嗎?
你在幼兒園開不開心?
老師好不好啊?
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聰明的家長這樣問:你在幼兒園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了?
今天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啊?
今天有沒有幫助別人啊?
今天又增加了什麼新本領?
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總之,不管問什麼問題,只問正能量正情緒的,避開負能量負情緒! -
13 # 格格巫育兒
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路上,什麼話不能對孩子說呢?
1.如果孩子主動講述自己在幼兒園沒做好的事情時,斥責孩子的話不要說。
如孩子尿褲子了,或者不小心把衣服弄髒了。
要鼓勵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孩子做的不好的一筆帶過,下次注意就行了,或者教孩子方法如何避免犯錯誤。
2. 當老師的作法與家長的喜好有衝突時,不要表現出對老師的不信任。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壞話。
這樣極有可能會影響到老師的權威性,孩子可能以後就不會聽老師的話了,不會好好和老師合作了。
老師做的對的部分還是要配合的不是嗎?
但是如果你和孩子發洩不滿,除了自己爽以外,根本起不到啥實質作用,也解決不了問題啊。
你說呢?
-
14 # 媽媽超全能
我是一名從業十年的幼兒教師。根據我的經驗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問題是不該問孩子的。供參考。
1 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
欺負這個詞一下就把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放到了對立的位置。孩子們之間會有一些爭執磨合,但不會記仇,更稱不上“欺負”二字。這些問題還是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解決。
2 今天哭了嗎?
其實爸爸媽媽們離開後,大部分孩子都表現很好,豐富的集體活動佔據了孩子的注意力,也逐漸幫孩子適應分離焦慮。 但媽媽的話就是一種暗示,孩子會覺得,只要哭鬧媽媽就會心軟。這樣孩子就不願意上幼兒園了。
3 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家長這樣問很容易讓孩子有負擔,缺乏自信,應該鼓勵孩子和老師多交流。
4 你今天表現好不好啊?
這樣的問題比較籠統,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表現。經常對家長的回答就是:好,乖。家長應多問孩子一些具體的問題,讓孩子有話可說。
5 有小朋友搶你玩具嗎?
小朋友之間互相爭搶玩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通常他們都會在老師的調解下完美解決。所以這個問題對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沒一點作用。
6 今天在幼兒園學什麼了?
幼兒園的孩子其實很難回答清楚這個問題。不要去挑戰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不要給孩子壓力。最好具體的問今天學什麼兒歌了,老師講了什麼故事之類的。
7 老師喜歡你嗎?
幼兒園的孩子對喜歡的概念也還不太懂,有怎麼辨別呢?家長要給與充分信任,才能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
15 # 芝士啟蒙
想從聊天中瞭解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種心理完全能夠理解。有些問題不能問,或者是不能這樣去問的。因為,這些問題可能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直接或間接造成孩子透過哭鬧等方式,拒絕去幼兒園。
1.今天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有小朋友搶你的玩具嗎?
“欺負“這個詞會把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放到對立的位置。初入幼兒園的孩子,缺少和同齡人交往的經驗,發生衝突很正常,他們不會記仇的。可這句話卻會加深孩印象。
2.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上一句話將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擺在了對立面上,這句話則是將老師和孩子擺在了對立位置。也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缺乏自信。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多和老師交流,你只要做一名熱情的聽眾就好了。
3.今天哭了嗎?
剛開學時孩子用哭鬧等方式抗拒上幼兒園,也實屬多見。其實,家長們離開後寶貝的表現都非常好。豐富的集體活動會佔據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逐漸適應。而“今天哭了嗎?”則是一種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只要哭鬧媽媽就會心軟”。這樣一來,孩子就找到“武器”了。 類似的問題還包括“你喜歡上幼兒園嗎?”這類文化,也容易暗示孩子,如果不喜歡就可以不去了。
4.你今天表現好不好呀?乖不乖?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那麼小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更不清楚該怎樣衡量自己的表現。聽到之後容易讓孩子感覺壓力山大。
5.今天在幼兒園學什麼了?
對於剛滿3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問題超綱啦!太難啦!請家長不要去挑戰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這種問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會影響自信。
6.老師喜歡你嗎?老師今天表揚你了嗎?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其實不太懂什麼是“喜歡”。這個問題中,包含著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或不放心。這個問題傳遞的價值觀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在幼兒園的表現的。
7.你喜歡哪個老師呀?哪個老師帶你玩了?
如果家長一直強調他喜歡哪個老師,等同於暗示孩子,要更多的跟喜歡的老師在一起。容易造成孩子不願和其他老師接觸的情況。
回覆列表
幼兒園放學了,孩子見到家長肯定都很開心,家長見到孩子也是滿心歡喜,就開始噓寒問暖,問東問西,殊不知有些問題問了一點用都沒有,還有反效果。1.不要問:今天你學了什麼?家長總是望子成龍,總喜歡問你學了什麼啊?老師教了什麼?你學會了沒有?這樣的問題。孩子這麼小,有時候組織不好語言,不要給他那麼大的壓力,會讓他厭學,懷疑自己的。
2.不要問: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老師批評你了嗎?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難免會擔心,但這樣的問題會讓孩子無法正確認識幼兒園和人的交流,比如小朋友間的相處,和老師的關係等。
3.要多問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來回答。可以很自然和孩子聊天,比如問問他:今天開心嗎?玩了有趣的遊戲吧,然後根據孩子的回答和他聊天,聊聊一天的生活,如果孩子不願意說也不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