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桐說科技
-
2 # 學習資料管家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小孩子剛步入校園,重點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而是應該儘快促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良好學習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針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家長應著重幫助孩子培養以下幾個方面:
一、聽的習慣。當前中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緻。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我們可以算一筆小賬:從小學到高中一共12年,假如一天上6節課的話,除掉節假日,12年至少要聽兩萬多節課。可以說,學生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就是聽課。如果上課走神,不專心聽講,後果可想而知。因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聽課”教育,使其充分認識“聽課”的重要性,培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二、講的習慣。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中國教育學家段力佩早在50年代就提倡學生“讀讀、議議、練練”,最後落實到“講講”上的“八字教學法”。家長應該注重孩子“講話”能力的培養。在家時應該為孩子多創造一些說話的機會,不僅鼓勵孩子多說話,多表達,最好制定出專門和孩子交流的固定而具體的時間。千萬不能拒絕孩子,尤其是孩子想和你說話的時候,不管大人多忙,都要停下手頭的工作,認真聽孩子說。這也是鼓勵孩子“講”的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看的習慣。這裡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我曾對某小學一年新生進行識字情況調查,最少的學生也認識300多個漢字。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複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心理特點的圖文並茂的讀物,比如童話故事、科學畫報等。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間接地培養學習興趣。
四、做的習慣。儘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透過作業,可以及時瞭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不能養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聽音樂或者吃東西的壞毛病。作業要乾淨整潔,字跡要清晰工整。孩子作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家長切忌不要替孩子檢查,而是引導孩子自查,及時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思的習慣。“思”就是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學習中一定要啟發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鼓勵孩子追根問底。遇事兒多讓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畢竟是孩子“思”的結果。
當然,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家長耐心的配合、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學習是件很輕鬆的事情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1.語文:現在孩子應該再上就是一年級下學期了,一年級語文主要就是讓孩子對字、詞的理解,正確朗讀生字,寫準拼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書寫習慣,假如孩子課本已經發了,建議先把課本的生字詞學紮實。
2.數學:一般就是認識基本圖形,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等,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儘量陪孩子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