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畜禽養殖學堂

    肉鵝的痛風多發生在小鵝身上,而且更容易發生在肥胖的鵝身上。原因是腎功能出現問題,形態顯現腫大,對體內的廢棄物,毒素不能排出體外,導致尿酸鹽沉積。小鵝常表現為內臟痛風,而青年或成年鵝多表現關節痛風,都對養殖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在這裡我們做一個總結。

    小鵝痛風的表現症狀

    從外表來看,鵝呈現病態,消瘦、有溼眼圈、縮頸弓背,嚴重者可出現死亡,解剖能看到包心、包肝症狀。

    青年或成年鵝,患病鵝病肢關節腫大,摸起來較硬實,有時見兩肢的關節均出現腫脹,嚴重者癱瘓,內因是關節疼風嚴重;而小鵝呈現的內臟痛風,主要見於一週齡以內的幼鵝,患病鵝精神萎頓,常食慾廢絕,兩肢無力行走搖晃,衰弱,常在1-2天內死亡。

    引起小鵝痛風的原因

    營養過剩、蛋白質含量過高:集約化養殖,盲目追求高體重,飼料配方能值高,蛋白質含量也高,體內蛋白質代謝的尿酸不能很好的排出體外;然後小鵝本就容易過胖,導致小鵝肝功能不好,又不能很好的排出體內毒素。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會加劇小鵝痛風:缺乏維生素a會促進小鵝痛風。在缺乏青綠飼料的季節更容易發生;平時的管理不到位,比如飲水量不夠,溫溼度控制不好,導致小鵝免疫力差,導致後續疾病。

    治療方法

    多喂青綠飼料,充足飲水中加入5%的食用鹼或適量的高錳酸鉀,促進尿酸鹽的排出。停止使用肉用雛雞料。調整日糧中的鈣磷比例,增加日糧中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的含量)。使用加維素500g兌水500斤,連用兩天即可控制死亡率。並且建議從小鵝第二天起就用保肝藥物。

  • 2 # 小農莊

    與鵝為伍17年的時間間,小鵝唯一發生過的一次痛風至今記憶猶新,剛養鵝那會兒,對鵝的問題一問三不知,什麼也不懂。那時候養鵝的還比較少,說起來,也可以算作是我們這兒規模養鵝的先行者啦。

    記得那批小鵝的膘情和長勢都非常的好,但在第12天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第11天晚上給它們上過料和水休息的時候還是挺好的,結果到了第12天早上再去小鵝棚時,發現一部分小鵝趴在網床上不願意動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小鵝拿在手裡感覺就像沒有骨頭一樣,網床上和網床下拉的糞便全是像石灰水一樣,拿到縣城獸醫店找了幾個獸醫都說不知道什麼病,有的直接就說沒有看過鵝,弄不了。說句實在話,那個時候在我們北方懂鵝的還真不多,也難怪這些獸醫們搞不懂了。

    還是另外想辦法吧,好在那年一年兩次參加河南的鵝業研討會,也認識了一些養鵝的專家們,急忙找來電話號碼和鵝業研討會的發起人之一的河南牧專的鵝病專家李教授聯絡,把這些情況告訴他,李教授又詢問了一下喂料的情況,當時的結論是痛風。

    當時就懵了,痛風,這種營養過剩的“富貴病”居然在鵝身上也能發生。

    原來小鵝是因為連續餵了12天的肉雞育雛料,青綠飼料又非常短缺,造成了小鵝攝入體內的蛋白過量造成的。

    李教授當時建議說,現在養鵝懂鵝的人還不多,特別是北方的獸醫是非常缺乏的,還是要自己弄懂一些養鵝的知識,想要在這個行業裡發展,還是要從瞭解鵝開始,建議去當地的新華書店買一些有關養鵝的書籍,對鵝的基本習性和基本的養鵝知識作一個大概的瞭解。

    最後他給說趕快調整飼料,將肉雞飼料的蛋白含量透過新增麥麩或碎玉米的方式降到15%左右,同時儘可能多的投餵青綠飼料,在有放牧條件的情況下,趕到野外進行放牧,同時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3%的小蘇打,以促進小鵝體內尿酸鹽沉積物的排出。

    再者就是對棚舍的環境要認真的打掃清理,儘快從育棚中將小鵝移到新鮮乾淨的環境裡,避免現有的潮溼以及氨氣等有害氣體的侵害。

    在遵從李教授一系列的指導下,小鵝3天后真的轉危為安。

    此後,一有時間便拿著養鵝的書,對照鵝的實際情況,開始研究鵝的行為習性和生理習性,慢慢的越來越懂得鵝每個階段的行為變化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做到防患於未然。

    一、餵鵝飼料。鵝的飼料蛋白一定不能高於15%,飼料蛋白過量是誘發鵝痛風的罪魁禍首。

    二、青綠飼料。鵝是食草性動物,光喂青草也不會餓死鵝,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理解種草養鵝的真正意義,實際上在鵝被獸醫們判定痛風的同時,還有很多的維生素缺乏症的病鵝混入其中。這些維生素缺乏症的病鵝和痛風的症狀是很難區分的。而青綠飼料恰恰可以解決這些病症的發生。

    三、注意環境引發的痛風現象。小鵝除了由於飼料的蛋白過量和青綠飼料的投入不足能夠引起痛風的發生外,缺水、育雛棚過度潮溼、有黴變現象、氨氣味過重等情況也會誘發鵝痛風的發生。

    所以養好鵝,必須要處理好能夠引起鵝痛風發生的這幾個方面的關係,才能有效的防止小鵝痛風的發生。

  • 3 # 常小牧

      鵝痛風也稱之為尿酸鹽沉積症,主要是由於採食大量的高蛋白質飼料以及代謝紊亂、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洩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鵝關節囊以及臟器表面,從面導致鵝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影響了鵝生長髮育,甚至死亡的代謝性疾病。隨著集約化肉鵝養殖的發展,鵝痛風頻頻發生,給養鵝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一、及時用牧匠“肝腎通”治療,二、在飲水中新增5%的碳酸氫鈉,促進體內尿酸鹽排出。三、在日糧中補充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可提高療效。

    合理的飼料配方是科學飼養鵝的一個重要環節。飼料配方既要考慮鵝的營養需要及生理特點,又要合理地利用各種飼料資源,才能成本低,獲得佳的飼養效果和經濟效益。所以,要按飼料標準配制飼料,不能隨意增加蛋白質、鈣等。一定注意飼料質量,不使用發黴、變質和劣質飼料。多餵給新鮮的青綠飼料,供給清潔的飲水,給予富含維生素A或含胡蘿蔔素。

  • 4 # 方本天成

    痛風可謂是養鵝業的一大危害,這幾年來發病率逐漸增高,而且還越來越難以控制,具有發病早、發病急的特點,往往令養殖朋友措手不及,而且死亡率還相當的高,容易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

    典型症狀為關節腫大,關節有尿酸鹽沉積。死胚增多。腎臟腫脹,有大量的白色尿酸鹽。肝臟、腎臟、輸卵管有尿酸鹽或結石。

    成因有以下幾點

    一、小鵝痛風是往往發生在集約化生產的鵝場,空間有限,運動量少,鵝的體質本來就想對比較差。

    二、人工精養,為了追求速長,過量投入高蛋白質的飼料,導致鵝腸胃無法消化,大量食物殘渣不能及時排出,從而影響到鵝的排瀉系統,堆積於體內形成結石。

    用藥方案:

    投肝腎康4天,晚上用千分之三小蘇打通腎,飼料裡面加青菜。同時在喂水時,用車前草煎水給予服用。

    防控方案:

    做好育雛準備工作,合理溫度、溼度、密度和通風,建議小群體育雛,飲水器要充足,水源要清潔,棚膜育雛上蓋草簾或毯布,避免晝夜溫差過大,水汽凝結成滴,打溼雛鵝羽毛引發啄毛;降蛋飼料蛋白含量,用肝腎康飲水四天。

  • 5 # 禽快人

    最近2、3年,雛鵝痛風在全國肉鵝養殖中普遍流行,從兩廣到東北,都難獨善其身;尤其是養殖密度較大的山東、江蘇、安徽、遼寧等地區。該病危害較大,死亡率高,最早可見1日齡小鵝,在15-20日齡發病最多。傷亡在10%-70%之間,造成經濟損失巨大。

    現在,大家比較公認的原因是星狀病毒感染後,在一些不良因素刺激下,導致雛鵝出現內臟、關節痛風。

    星狀病毒

    星狀病毒感染是痛風最主要的誘因。在痛風雛鵝體內可以分離到星狀病毒,同時在實驗室用星狀病毒給雛鵝攻毒,也會出現痛風的症狀。該病毒可垂直、水平傳播,造成雛鵝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引發代謝障礙,出現痛風。

    管理因素

    管理上的失誤,會加速痛風的發生,出現更大比例發病和死亡。包括孵化場消毒不到位,雛鵝一出生就感染其他疾病,從而繼發痛風;育雛溫度太低,導致卵黃吸收不良,抵抗力下降;育雛溫度太高,造成雛鵝脫水;育雛雛過程中,墊料發黴,雛鵝感染麴黴菌病;飼料蛋白含量高;開口藥選擇不合適,對腎臟損害較大;隨意加大藥物劑量或延長投藥時間等等因素。

    所以,對於已經得了鵝痛風的雛鵝,應採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

    注射鵝痛風抗體

    減少飼料蛋白含量,增加青、粗飼料

    提供充足的飲水

    增加室外運動

    飼餵提高抵抗力藥物

    然而,透過目前一系列臨床資料來看,雛鵝一旦發生痛風,治療難度極大,只能說盡可能減少死亡,不能完全杜絕死淘。因此,建議對於雛鵝痛風病應以前期的預防為主。

    具體措施包括:

    1日齡和7日齡分別注射痛風抗體

    加強舍內消毒

    保證乾淨、充足的飲水

    防止著涼或者受熱

    減少高蛋白飼料飼餵,以飼餵青、粗飼料為主

    注意藥物的合理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動畫《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