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胡林平a

    當然,我在編志過程,整理了一些民間故事,分享給大家:

    石船村石船的故事

    胡林平

    蜿蜒石船溪,自三道埂甕坑閘口,經老農會(汪家院子,石船三組)越二道埂。一路向北,流至龍匣子,龍匣子乃一長方形狹窄巨型石頭,形如棺材(當地人把長而窄的棺材稱為匣匣),石匣中間有些空隙,水性好的人,可自由出入。龍匣子向下20多米,河床上有條形巨石(長約7米,寬一米多,中間寬,兩頭尖),極像一隻側翻的船,船尖與跳墩石相接,縱向側翻在河床上,名曰石船。這裡河水很深,終年未見乾涸。有人曾目睹一隻體型碩大的烏龜,藏身於此。

    經石船來到跳墩石(未修一道埂前,行人過溪,走跳墩石,石墩露出水面,石間距不大,便於過溪擱腳)。跳墩石下流方向, 20多米,為便於兩岸農民過溪方便和防洪發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築一道堤,長約10米,寬3米多,高於溪底6米餘。下面曾修一小型水電站,為打米磨面的加工房,至今溝槽清晰可見。石船溪流過一道埂,在其下游6米左右,有直徑3米多的圓形巨石,高高露出水面,石面光滑,狀如鼓,名曰石鼓。

    石鼓下面鯉魚凼,有一懸崖,突兀而出,其下方有塊平整大石頭,高出溪面半米許,崖與石兩者高度者差有2米餘,人可站立行走其間,猶如一座天然的石屋,上有懸崖擋住炎炎烈日,石下有潺潺溪流緩緩流淌,是夏季乘涼的絕佳去處,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船隔跳墩石、一道埂,與下游石鼓相對,相距不過30來米。石鼓長期露出水面。原本一眼可見的龍匣子、石船,由於修築了一道埂,周邊水位變深,平時難得一見,秋冬之際,素流綠潭,水落石出,或可一睹尊容。

    傳言明末清初張獻忠曾藏寶於此,民諺曰:“石船對石鼓,黃金二萬五,誰人能識破,買斷重慶府。”據說石船原本浮於水面,後因一落第秀才取走寶物,才側翻。話說一落魄秀才,屢試不第,窮愁潦倒,心情鬱悶之極,常到渠河畔散心,被這裡山青水秀的風光所吸引,流連於此,累了他時常坐在石鼓上歇歇腳。偶聽民諺後,他心中不停的在琢磨,經過長期的冥思苦想,一日,他突然頓悟式的參破其中玄機。他心急火燎等待時機,時間如蝸牛爬,好不容易才捱到日落西山,是夜月黑風高,他找來一把鋤頭,躡手躡腳摸至龍匣子與石船之間岸邊的土地廟,一陣狂挖,終於挖到了一個硬東西,擦去泥巴,結果大喜過望,原來是閃閃發光的寶物,他按捺住狂跳的心,迫不及待取走土地神龕下的寶貝。沒有寶物的庇護,石船頓時轟然沉入水中,便呈現出今天側翻形態的石船。

    龍匣子,石船,石鼓,鯉魚凼均在石船二組。石船溪過石鼓不遠,就匯入了煙波浩渺的渠江。

    銀頂村銀頂寨的由來

    胡林平

    從前,銀頂村當地有李、鄭兩家大姓。兩個家族為壓制對方,搶風水,出現了家族之爭。李家族人用重金請陰陽先生出謀,陰陽先生透過看羅盤、測風水,提議修一座川祖廟來壓倒鄭家。李家族人立馬行動,承頭化公果,觀閣周邊的廟宇及商會都出資,嘉慶十四年(1809)修成了現在川祖廟(廟址現在銀頂村七組,廟房、序言、公果碑尚存,字模糊不清)。廟宇內供王母、雷公等大大小小六十多尊菩薩,廟裡設有一口吊鐘,正對鄭家祖墳——波絲墳(波絲,方言指蜘蛛,此地中高四低,形如波絲,在銀頂村二組,上面長有一片小樹林)。早、中、晚日擊鐘三次,每次擊鐘彷彿敲打波絲揹包,波絲不堪忍受逃走,鄭家族人開始衰敗。

    鄭家族人自然不甘心,也用重金請風水先生指點迷津。風水先生實地觀測後,授意在川祖廟後龍脈脊上修建銀頂寨,來壓制李家。鄭家族人也風風火火,化公果修寨。寨有東西兩門。東門似血盆獅口,正對李家老墳方向的鯉魚田(田形似鯉魚,現在銀頂村一組)。寓意獅嘴咬鯉魚。東門口附近有龍門,離鋰魚田較遠,也暗喻鋰魚永這難以跳龍門。李家族人聞訊後,又用重金請高師點化,忙修了一座圈子(下有底座,長三四米,形似長矛)以襯獅嘴,再修一座空碑(中空石碑,兩米多高,碑裡面可以站人避風雨,有碑文)予以化解風水。

    現在銀頂寨子、圍子、空碑均已毀壞,銀頂、空碑的地名尚存,空碑原址處現有一棵黃桷樹。

    賽金村汪家場的故事

    胡林平

    汪家場位於賽金村五組,座落在今觀閣鎮至廣興鎮公路旁。現在,仍有一間穿逗結構的排列瓦房,孤零零列在公路邊,附近原來還有幾間,依稀可見半邊街的模樣。汪家寨舊時處在觀閣鎮至廣興鎮,白市鎮過渠河至廟壩鄉、大竹縣驛道交匯的樞杻上。明末清初,有一汪姓大戶,花重金打造了一個簡單的農貿市場,還擬在附近群豬市壩,用於生豬交易。據說,汪家場竣工後,大宴賓客。請當時同族的地方長官汪縣令捧場,汪縣令盛情難卻,百忙中抽時間乘轎蒞臨了開場慶功宴。汪縣令身為全縣父母官,德高望重,場主提議他坐首席。汪縣令見席間有不少長輩,連說“不敢、不敢。”,就謝絕場主的美意。“敢”與“趕”諧音,“汪家場——不趕的”歇後語,由此而生。

    另傳聞“汪家場——不趕”,與一場蹊蹺的火災有關。據說汪家場建起不久,有道人路過此地,他手拿一根生包穀,一路上連聲自言自語:“我要燒,我要燒。”沿街住戶卻無人理睬,只有一位老太婆見道人風塵僕僕,心生同情,對道人說:“你要燒,我偏不燒,燒有灰;你要吃包穀,我幫你煮。”話剛落音,道人倏然消失,據說是神仙化身。道人一語成讖,當晚莫名其妙發生了一場大火。汪家場頓時化為了一片火海,眼看整個場鎮要化為灰燼,突然天降滂沱大雨,只有老太婆居住的幾間房屋倖免於難。

    其實,汪家場未形成集市,與當地處山脊樑,選址不好關係密切。汪家場位置較高,按理可居高臨下,可事實上視野受限,向上看不見市場情況,向下看不見四面八方的過往行人,不便於招徠生意。加之此地人口分散,常住人口太少,對周邊輻射功能弱,水源又不好。諸多原因註定了此地不能形成規模集市,更不能和觀閣場相提並論。汪家場建集市時間比古興場(觀閣前身)更早,但它有名無實,日漸衰落,後便有古興場的興起。

    銀頂村高灘河的傳說和變遷

    胡林平

    高灘河位於龍灘河中游,因水流落差達十多米而得名,建有小型發電站。南岸屬龍灘鎮青槓村三組,北岸是觀閣鎮銀頂村五組,和賽金村一組交界一帶。灘的上游,利用跳墩石攔壩,有一深潭,河流緩慢,水平如鏡,名曰上譚,河水自上而下,地勢陡降,形成一道瀑布,注入到如盆的下潭。下潭碧波盪漾,深不見底,是各種魚類匯聚的河段。此地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二百年前,龍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水落差,在下潭旁建加工房,磨製香炳,(用碗口大的仔柏樹鋸成一米五的短節,安放在固定的磨槽架上,由河水衝著轉動把柏樹磨成漿,漿流進下方水池內沉澱,後取出曬乾,呈圓形,名叫香炳),是一種名貴的秘製香料,有“一斗香炳,一斗金”的說法,遠銷成都、湖北等地,可用於做大紅香,也能放入棺材防腐。龍家有錢後,染上了鴉片,很快家業敗盡,萬般無奈下把香坊賣給蔣全忠、蔣全澤兩兄弟。

    蔣氏兄弟在制香炳磨槽的下游新建了油房(稱下加工房,己廢棄多年),利用水流作動力,推動石磨,碾芽子,碾油枯,用油榨榨菜子油,但從不榨桐子做桐油(大概是桐油不能食用)。油榨,其下面終年有青油燈供奉,吸日精月華,日久修煉成龍。清光緒十九年(1896)丙申歲秋八月初三,天降滂沱三天三夜。“易漲易落山溪水”,龍灘河水猛漲,洪峰過包家橋時,把兩岸房屋、店鋪全部沖走。洪峰到了高灘河把油榨也捲入了河中,奇怪的是油榨遲遲不動,似乎不肯離去,洪峰猛漲。一個油工忙中出錯,手忙腳亂中把撞杆丟入河中,結果歪打正著,油榨與撞杆瞬間合龍。頓時電閃雷鳴,一條蛟龍順著洪峰往下游走,洪水也隨之消退。洪峰到達望溪街時,天已快亮,有人見河中有一雙燈籠光芒四射,據傳是龍眼,望溪拱橋是魯班仙師所造,蛟龍不敢往橋洞透過,只能從橋上巨浪中游走,一時水浪滔天。

    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4)甲辰歲,榮祿鄉(觀音閣當時的行政機構名稱)周邊百里,開春120天未下一滴雨,田地龜裂,顆粒無收。為了求雨,觀音閣禁宰殺、抬禹王菩薩遊街。龍灘河斷流,只有高灘河下潭才有水,農曆5月20日是龍王生日,地方官員組織民眾,在高灘河邊架起13架筒車和13架水車,取水三天三夜,以解決百姓飲水之需。所捕魚蝦全用籮鬥裝著,不敢食用,怕龍王不高興。23日中午,烈日如火,酷暑難當,河中突然浮出一隻米篩大的團魚,圍繞河潭遊了三圈,遊至河潭出口處,伸出頭,朝東方點頭三下,正東方天際突然出現一團米篩大的黑雲,並飛速飄向高灘河的上空,頓時烏雲翻滾,晝午如黑夜,大雨傾盆,水流如注,河水猛漲,一會兒就沖走了包括筒車、水車在內的所有抗旱工具和裝魚的籮鬥,旱情得以緩解。從此,高灘河有團魚精的故事就不脛而走。說來也怪,高灘河還有一個奇特現象,每逢天氣變化河水都要發出萬馬奔騰的吼聲,方圓幾十裡都能聽到。還傳言下潭中有一暗洞,可直通十里外的觀音閣場的豬市樑子,洞盡頭隱約可聞豬的嚎叫。洞裡有石桌和石凳,窮人辦喜事前,先在洞口燒紙,可向龍王借。龍王同意後,河水瞬時會分開,閃現出一條陸路來,水神便把桌凳呈上,定期歸還,屢試不爽。後來有人背信棄義,只借不還,得罪了龍王,龍王生氣就不再施恩借物了。

    民國十八年(1929)蔣氏兄弟把高灘河以四千塊銀元賣給周永茂。周永茂頭腦靈活,把油坊改成了水磨坊,利用河水動力代替牛拉磨,麵粉沒有了牛毛,變得衛生乾淨。年輕的周永茂還到重慶拜師,學做機器面,成為觀閣機器面的鼻祖,極大的改進了做面的工藝,提高了麵粉、麵條的質量和產量。解放後,周家與觀閣供銷社合作,建起了新油坊,用水作動力,結束了牛拉碾的歷史,榨油工藝也大大提高,產油量有了很大的增長。

    高灘河於1957年在周家上加工房,修小型水電站,1958年大年初一正式發電,電送往觀閣場鎮,開啟了觀閣鎮水利發電的歷史,方便了居民用電照明。1959年還成功安裝了觀閣鎮第一臺二號打米機,結束了碾子碾米的傳統加工方式,周邊十里很多農民,挑著穀子來打米。後來由於年久失修,加工房停止了發電,在其對岸於1995年又重新挖渠攔壩修建了高灘河水電站,使用到今,仍在發電。

    前些年由於龍灘鎮開煤礦和沿河有幾家養豬牛、養雞鴨的養殖場,礦場廢水和動物糞便隨意排入河中,河水發黑發臭,沿河村民深受其害。近年關閉了煤礦和養殖場,高灘河又恢復了昔日的綠波盪漾,清澈見底,魚蝦穿行。

    捻口村雙山子的故事

    胡林平

    傳說魯班仙師準備在流碑灘修橋,其間,肩挑兩筐沙石,途徑捻口村、偏巖村、大壩村交界一帶。地勢陡然由高到低,由於天雨路滑,魯班仙師在此摔了過四腳朝天。扁擔一下子彈飛到渠江對岸,形成了一座山,名曰扁擔山。沙石落地成山,兩山對峙,一山在南,叫大山子;一座居北,叫小山子;後人稱之為雙山子。雙山子地址在堰口村四社,是兩座較四周高三四十米的山丘。列於公路兩旁,上面柏樹成林,郁郁青青。魯班仙師跌到後,腳一蹓,梭成一條溝,就形成了現在的劉家寨溝(在大壩村九組);屁股一坐,落地成圓坑,就形成了現在的團大丘(圓形水田,有50挑谷面積,在大壩村五組);腿一伸,腳一登,靴子觸地留痕,就形成了現在的靴子丘(長方形水田,狀如靴子,面積50挑谷,在大壩村九組)。

  • 2 # 造就

    而這些年來滋養我靈魂的,恰恰是那些所謂的沒有文化的人。

    遊吟詩人、心靈導師

    《小王子》譯者

    中國新銳十大作家

    《小王子》的作者有一句重要的話:這個世界真正最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

    說來也巧,我就是《小王子》的譯者。

    那我再接著說一句話:最重要的聲音,也是耳朵聽不見的。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曾經聽見過心靈深處的召喚嗎?聽見過那個用耳朵聽不到的聲音嗎?

    這種召喚在宗教當中叫「 calling 」,而在我們內心深處,這是一種祖先的召喚。華人是一個祖先崇拜的民族,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們家族的「傳家寶」,是一個關於召喚的故事。

    源自內心深處的迴響

    抗戰時期,我的爺爺在鄭州做《兩河日報》的總編,我的老家在河南太行山區,一個叫林縣的地方,就是後來建紅旗渠的那個地方。

    有一天,我的爺爺從鄭州回到老家,回去一看,原來人丁興旺的一個村落,突然間荒無人煙。

    因為日本飛機來了,所有的村民都逃到太行山深處,去躲轟炸了。原來的村落變成了一座荒村,我爺爺半夜回來,一個村民也沒看到,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爺爺就聽到了一個腳步聲在前面引路,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爺爺就跟著這個腳步聲翻山越嶺。一直走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在太行山深處的山谷裡面看見一間亮燈的茅草屋,推門進去一看,我的奶奶、父親和姑姑,就在油燈下等著他,我們一家人就這樣幸福團圓了。

    我小時候就聽過這個故事,但我一直覺得這不真實,像是個神話。

    直到在2000年1月份,我來到義大利的龐貝古城,我也聽到了一個只有心靈才能聽見的召喚。我這才理解了爺爺當年聽見的是什麼——就是在我們內心深處,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祖先呼喚我們的聲音。

    我當時和一個義大利朋友來到龐貝,在這片廢墟當中,我聽到了一個故事。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兩萬多人和整座城整體被掩埋。

    △ 電影鏡頭中的龐貝災難

    而關於這次災難所有的文獻資料,是一個叫小比利牛斯的人,給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寫的兩封信。

    在這個兩封信中,他詳細記錄了火山噴發的樣子——像一個煙柱散開,把這個城市埋沒。當時他親眼目睹了災難發生的場景。

    龐貝古城裡有那麼多非常完整的文物,而文字記錄就只有這兩封信,現在成為了義大利的國寶。

    當朋友把這兩封信翻譯給我聽的時候,就在這一剎那,我聽見了一個聲音說:

    “這裡被火埋,那裡被水淹,你快回去,快回去。”

    我當時就很震驚,這是什麼聲音?仔細一想,我的老家在南京,我是一個喝長江水長大的人。從2000年開始長江三峽要建大壩,水位要抬高,要把一百多萬人的家都淹沒,數百個古鎮即將沉入江底。

    “這裡被火埋,那裡被水淹,你快回去,快回去。”

    我一下子聽懂了這個聲音的意思,也就是說,我要去記錄這個即將消失的家園。

    在聽見這個聲音之後,我就默默地祈禱:祖先並沒有忘記我,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赴湯蹈火也要完成,我要去!

    用心傾聽故事的人

    在2001年,我第一次出發去了長江三峽的淹沒區,到2017年,整整17年。我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記錄三峽淹沒區的歷史文化上。

    這些年我就沿著長江開始採風,變成了一個當代的古人。我戴個破帽子,留著鬍子,但我不是故意要這樣的,這就是我真實的心理的狀態。雖然活在當代,但我心理年齡已經一兩千歲了。

    我每走一個地方,就記錄一個地方的傳說,記錄像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傳說,像《詩經》一樣的歌謠。

    我以前一直不理解《紅樓夢》中講的兩個字,叫「通靈」。這時候我才理解,一個人怎麼叫通靈呢,當他和他的祖先靈魂相通,這就叫通靈。

    比如說在長江邊,一個老船伕站在船頭唱歌。

    “小小魚兒紅了鰓,上河又在下河來,上河去把靈芝採,下河去吃土青苔。”

    我問還有什麼歌?

    “父母養兒一尺五,送進學校把書讀,讀書又怕打屁股,丟了書本跑江湖,說江湖,道江湖,哪州哪縣我不熟,彭水大族出苞谷,豐都出的是豆腐乳。”

    大家看,這個是奉節白帝城的一位盲眼歌手。拍攝這張照片是2002年的冬天,如今這個有著2300年曆史的奉節古鎮,已經沉入江底了。

    在當時奉節的人民廣場,我聽到了這位盲眼歌手的歌聲。大家都知道,古希臘神話傳說源自於《荷馬史詩》,而荷馬這個人恰巧也是一個盲眼詩人,還是個民間歌手。他唱著他們民族的歷史,唱著祖先史詩般的光輝業績。

    奉節的這位盲人歌手,他唱了很多關於三峽的歷史,長江的歷史。可是我們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都在忙著寫論文、評職稱,沒有一個坐在當代的荷馬面前,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傾聽他們的歌聲。

    我有幸聽到這樣的歌聲,有幸見到這樣的老人,他們握著我的手說:“很久以來,我們一直在找你這樣的一個人,從來沒有找到過。”

    我是什麼人?我無非是一個用心傾聽他們的人,我無非是一個尋找家園,找到以後就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的人。

    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沒有人做,所以我做了17年以後,我願意把我採風蒐集到的最好的故事拿來跟大家分享。

    滋養靈魂的傳說

    我從重慶講起,重慶到宜昌這段路程,我來來回回走了17年。

    這17年我在長江邊,聽老人們講各種各樣的故事。

    涪陵楊柳街

    相傳明末清初的時候,張獻忠的部隊殺進四川,見人就殺。有一天,他們殺到一個街口,看到一個母親揹著個孩子,還牽著一個孩子,從巷口走出來。但奇怪的是,這個母親背上背的,是一個大點的孩子,手裡牽著的反而是個小點的孩子。

    將軍就納悶,走過去問:“你這婦人為何違反常理,把大的揹著,小的牽在手裡呢?”這位母親就說:“因為這個大的是我哥哥家的孩子,而小的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我的哥哥已經戰死在疆場。”

    這個將軍就被感動了,他隨手摘了一根楊柳枝遞給她,說:“你這個婦人還蠻講仁義的嘛,你回去把這根楊柳枝插在自家門前,這樣我們大部隊殺過來的時候,看見誰家門前插著楊柳枝,我們就不殺這家人了。”將軍說完就走了。

    沒過多久,大隊人馬就殺到了街口,只見家家戶戶門前都插滿了楊柳枝,所以這些部隊就像潮水一般地退去了。而這些楊柳枝日後就長成了柳樹,這條街就叫楊柳街。

    重慶木洞

    相傳在這個山裡面有一個洞,當年魯班要造房子的時候,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洞裡面抽出來木頭,所以這裡就叫木洞。但自從人們把木洞的禹王宮給拆掉了,這個木洞就再也抽不出木頭來了。

    這個就是木洞碼頭,現在已經被淹沒了。大家看這個篷篷就是人們住的地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篷篷呢?

    因為長江的水是活的,每年七八九月份是漲水季節,到時候這些地方全都會被淹沒,但到了枯水季,這片退出來的地不能夠浪費,所以人們就在這裡搭了簡易的篷篷,在這裡做一點小買賣。那些上下船的旅客,就可以在這裡吃飯、喝啤酒 、看風景和聊天。

    到七八九月的時候,這個房子就拆掉了。因為這個房子每年都要拆,所以不需要建得太好,搭了拆,拆了搭,這是三峽當地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但這種方式在長江漲水之後,再也沒有了。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形態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那是什麼流傳下來了呢?流傳下來的是詩歌,是傳說,是故事。

    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祖先,我們只有得到了祖先的祝福,領會了祖先的精神,我們才能成為一個「通靈者」,我們這個民族才有希望,我們個人才有家可回、有故鄉可以棲居,否則我們都是漂泊者,都無家可歸。

    家在哪裡?

    國在哪裡?

    君在哪裡?

    父在哪裡?

    這是我們華人時時刻刻面臨的一個問題,特別讓我感慨的是,這些年來滋養我的靈魂的,都是那些所謂的沒有文化的人,他們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們記得祖先留給他們的傳說故事。

    小fu灘的故事

    我去重慶萬州新田採風的時候,有一個老人家聽說我來了,就叫我去。他說:“我不行了,我快要死了,我死不瞑目。有一件事情你要幫我去做。”

    他說:“我們新田碼頭上,有一個灘,人稱‘小狐灘’。小狐灘的‘狐’字現在全寫錯了,有的人寫成了湖水的‘湖’,有的人寫成了涪陵的‘涪’,實際上應該是狐狸的‘狐’。因為四川話裡面這三個字都念‘Fu’。”

    原來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有很多狐狸出沒。有一天,有群獵人來打獵,他們一看老狐狸都出去覓食了,就剩下一窩小狐狸,獵人就把這一窩小狐狸裝到袋子裡揹走了。

    等老狐狸回來一看,自己的孩子都不見了,它們就看著跟著獵人的腳印,聞著獵人的味道,一直追到長江邊,最後眼睜睜看著幾個獵人帶著小狐狸登船過江。這群老狐狸沒有辦法,氣急敗壞之下就跳江自殺了。這群老狐狸陰魂不散,從此就在江底興風作浪,千百年後在長江邊形成了一道著名的險灘,叫「小狐灘」。所以一定是狐狸的「狐」。

    這個故事給我非常大的啟發,原來我們每一個漢字,都是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我曾寫過的一篇小文章就提到,文物在文不在物,物是文的載體,文是物的靈魂,我們要緊的是這個記憶。

    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告訴給我的同胞。你們儘管把這個故事到處去講,就是為了讓它不要失傳。

    蝴蝶、蝴蝶,你是哪位老人家?

    在萬州新田,還生活著文天祥的後代,他叫文素涵,這是我的好兄弟。我是怎麼知道他是文天祥的後代呢?

    他把他父親手寫的一本遺作送給我。書本已經破破爛爛,前後都缺頁了,我一看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裡面不但記錄著許多當地的傳說,還清清楚楚地寫著他家是文天祥的後代,文天祥的家譜從哪一輩到哪一輩,字輩怎麼排,都記錄在上面。

    我跟文素涵在一起喝酒的時候,我喝醉了,眼睛裡出現了重影,我看他一會兒是文天祥,一會兒是他的父親。

    於是我就給他的父親文潤昆老先生,去給他上墳。我就按照當地的習俗,寫了袱子——袱子就是紙錢上包著的信封,就寫給陰間的信封。

    “今逢追念之期。前奉冥紙一包。關津渡口。水陸放行。奉恩師文潤昆老大人正性收用,學生王以培跪拜。”

    寫了袱子,燒了紙錢,點了紅燭,我給老先生磕頭跪拜。

    就在當天半夜時分,屋外白水溪嘩嘩的流動,我就聽見了先知的聲音,於是就這樣開始寫詩——完全是在做聽寫,不是我在寫。

    “月圓之夜/白水溪把月亮疊成一隻紙船。”

    我隨便就寫成了這樣的詩句,而我正在寫的時候,窗外飛進來一隻大蝴蝶。我後來才知道,這是傳說當中的蝴蝶之王——金斑蝶。我一看大蝴蝶飛進來了,我就把它捧著,放在我的枕邊。

    到第二天它飛走了,我就跑去問當地的老人,我說昨天發生奇事了,我給文老先生上了墳,蝴蝶就飛進來,我下筆如有神。

    所以「梁祝化蝶」那不是一個傳說,是真實的。

    △ 民間剪紙藝術記錄的梁祝化蝶

    那最後呢,我給大家念一首法語詩歌。這是我翻譯的法國詩人、「通靈者」阿爾圖爾·蘭波寫的一首詩,叫《感覺》。

    夏日藍色的夜晚,我將踏上小徑,

    撥開尖尖麥芒,穿越青青草地:

    夢想者,我從腳底感受到陣陣清新。

    我的頭頂涼風習習。

    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想:

    無盡的愛卻永入我的靈魂,

    我將遠去,到很遠的地方,

    就像波西米亞人,

    順從自然——快樂得如同身邊有位女郎。

    我現在就聽從著心靈的召喚,踏上我新的旅途,再見朋友。

    文字丨穎仔

    校對丨其奇

  • 3 # 賈牧

    河北省文安縣新鎮鄉路東村北,京九鐵路、106國道旁有一個大池塘。令人驚訝的是,在池塘的西邊,有一個高高的土臺延伸到池塘中,池塘被切割成月牙形。每當夏天來臨,我都會看到池北北部綠油油的荷葉,幾乎覆蓋了水面,美麗的荷花散發著芬芳。再往南看池塘,每條肥鯉都不時跳出水面,讓池水碧藍如鏡,盪漾一圈圈,是人們難得的嬉戲垂釣之地。

    根據老一輩人的說法,它曾經是一隻海眼。不管多幹,池塘裡的水從來沒有幹過。至於它有多深,從來沒有人測量過。人們從來沒有把它綁在最深的地方。說到它的起源,還有一個有趣的新華故事:

    據說在乾隆年間,這裡沒有池塘,但有一個叫玉村的村莊。滾滾大清河流經村子,大堤旁住著一家酒館人家。這位老人叫劉,忠誠善良,沒有孩子。他和妻子單獨住在一起。因為老兩口熱情,村裡和附近的人都很高興在這裡喝酒聊天,因為他們經常讓人喝茶、吃豆子。劉老漢常說:“這筆錢雖然是好事,但帶不走,沒帶也拿不走,但多了可能是災難,我開這個酒吧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方便大塊頭,開心。”

    這一年,文安窪地經歷了乾旱,天空看起來像火一樣,地面直冒著煙。此外,蝗蟲嘈雜,成熟的麥粒沒有收穫。眼看大秋種不了晚田,沒有希望了,老百姓呼喚上帝。夏至剛過,東南風驟然颳了三天,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大雨,清代江水暴漲,氾濫如脫節的馬匹,似乎就要漫過河岸。為了保護家園,人們不分性別、老少,紛紛來到堤防護堤搶救。

    當天中午,劉琦老人剛給守堤群眾送水回來。突然,他發現河裡有一個人在洗澡,大聲喊道:“嘿,我說河裡的那個人,快上來!現在有這麼多水可不是開玩笑的。”“謝謝您的關注。”河裡的那個人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留著鬍子的老人。我看到他對水很在行。當他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中踏上水面時,他半個身子探出水面,向他打招呼,然後游上岸。走進酒館,他點了一壺酒和一打鹹鴨蛋,邊喝邊和劉琦聊天。說他是外華人,從這裡到西部探親訪友。

    要說老人的酒量大得出奇,功夫也不大,喝了三兩壺酒,還一再讓他加酒加菜,看著一罈酒喝個精光。他也喝醉了,不省人事。

    劉琦心裡想:這個人年紀大了出去不容易。忙和他的妻子把老人放在後面的房間裡,讓他躺在炕上休息。當劉琦向其他客人打招呼,拿著一壺水走到後面的房間時,他嚇了一跳。原來,老人露出了本來面目,是一條比圓筐還大的龜魚。劉琦下定決心,不僅保持安靜,還拉起被子蓋上,然後上門照看其他客人,若無其事。

    等了兩個小時後,烏龜醒來後恢復了人形,並找到劉琦送上一份深情的禮物,他說:“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老實說,我姓王皓,是千百年得來的龜魚精華。因為你們村裡有人用燕肉打魚,傷害了我的很多後人,所以我今晚是奉東海龍王的意願來這裡破堤發水的。我本打算讓你毀了這裡的村莊,但你的好意感動了我說出了真相,並洩露了秘密。??。

    劉琦夫婦聽了都很著急。他們跪在地上乞求道:“求老神發發慈悲,救救我們一家人和這邊的人民吧!”烏龜精猶豫了一下,說:“看來守不住你的村子,但我有辦法守住你的院落和這邊人的姓,不過記得照我說的去做。”劉琦和他的妻子再次尖叫起來,Sa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的你離婚後負債,都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