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木推書
-
2 # 返鄉培哥
借用魯迅的一句話,“酒桌本來就沒有文化,喝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文化”。
其實不論是大西北還是哪裡的酒桌,文化都體現在“”服從”二字。
新人要給老人敬酒,下屬要給領導敬酒,銷售要給客戶敬酒,其實都是測試服從性而已,說白了就是拿身體“納投名狀”。所以“喝不了酒,吃藥著呢”這些理由不如不說。就是因為喝酒有害,才讓你喝,要是鮑魚,領導會夾給你嘛。如果你連喝酒這種小小的傷害都不願做,領導怎麼才能相信以後提拔了你會有好處,客戶怎能相信下了訂單會有回扣。內在邏輯就是“”服從性測試”。
至於朋友間不存在服從性關係的,隨意就行,或者行個酒令玩個色子,純屬娛樂放鬆。那種非想喝死你不可的,所謂交心酒,實質還“服從性測試”。不把你喝大套點話或者出個醜,雙方互相掌握點秘密,又怎麼放心交往呢?
所以古人說的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的交往從來都是平平淡淡的,不存在利益和利用。
勸大家還是多近君子,遠小人。
-
3 # 阿亮文娛
來來來劃兩拳,說到酒,大夥兒頓時精神來了,做為一個西北人咱還是有發言權滴。俗話說的好"無酒不成席",有朋自遠方來備幾桌豐盛佳餚,上幾斤珍藏好酒,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待客文化。
中國是酒的發源地,有幾千年的歷史,傳說中酒是杜康所造,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其中的杜康說的就是酒。
酒不但可以助興,還可以排憂。唐朝詩人李白非常喜歡喝酒,另一位唐代詩人杜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其中就有關於李白喝酒的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一看就是酒喝高興了。李白的《月下獨酌》則表現了煩悶時喝酒的狀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歷史上關於酒的詩詞典故太多,都說明了酒的功能性。
在全中國範圍內都有喝酒的文化,但若說到哪裡喝酒厲害非我大西北莫屬。西北雖不是產酒大省,但因其獨特地理位置及民風,酒的人均飲用量絕對全國第一,不但男人喝,女人也喝。說這話有其它省的可能不服,那就來看看酒桌上怎麼喝的吧。
西北雖然面積很大,但幾個省喝酒的風俗差不多,就以我甘肅省說一說吧。甘肅酒桌上講究"過關","過關"的意思就是桌上不論幾人有一人先要跟其他人單獨論輸贏喝酒,全部有結果才換下一人,以此類推。怎麼論輸贏呢?方法很多本省基本就是划拳,也就是猜拳,猜拳習慣全國各地都有。然後劃幾拳呢,一般6拳,也有時12拳。那麼喝多少酒呢?一般是6杯為一臺,也就是這6杯酒你跟對方劃完6拳按勝負多少來喝酒,酒杯一般是小酒杯能裝3錢到5錢。正式場合不會用太大的杯,娛樂場合酒杯會選大一些的。通常划拳的時候那可是聲音很大,這也是西北人豪爽的一種表現。所以如果過關之人拳術不精,一關下來酒是喝不少的,桌上每人都過完關之後就可以"自由戀愛"了,這個指可以隨意找對手划拳切磋,比如某人拳很好,就會有其他人找他分個高下。除了划拳喝酒之外西北人最喜歡用撲克論輸贏喝酒了,不管白酒還是啤酒,撲克遊戲的種類實在太多,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最常玩的有"收羊皮","夢幻",具體玩法就不說了,總之一句話:喝就完事了。
其實上面說的這些關於西北的酒桌文化也只是一部分,西北由於氣候較寒冷,歷史上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民風豪爽又純樸,喝酒是自然而產生的一種喜好。最後想說酒雖好但多喝確實對身體不好,還是勸諸君莫貪杯。
-
4 # 小能手en112
酒桌文化,是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酒桌上的社交文化
勸酒
以多為榮
勢利
虛偽
動機複雜
-
5 # 楠叔的尾巴
#為伊力特喝彩#
酒文化是傳承最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在這個文化大同裡,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酒文化就有了自身獨特的魅力。
據說,酒比人類歷史更悠久。在猴子還沒有變成人之前,山上有片果林。秋雨來臨,北風把果子吹落在一個平石上,這個石頭正好有個窩,聚集了一小堆果實。這樣過了些日子,一群猴子來採食。猴子們跳到樹上吃得過癮,感到口渴,便喝那石上的積水-已經發酵的果酒,這一喝不要緊,哇塞猴間美味呀!一群猴子就這麼醉醺醺躺了一個下午。於是有經驗的老猴子就撿些果子回家泡水喝,釀酒術就這麼被髮明瞭。
猴子變成人以後,有了罈子。於是把果子放在罈子裡,以木棍攪動制酒。“酉”是個象形字,罈子裡放了果子,兩根棍子攪攪,再蓋上蓋子發酵。只不過後來倉頡造字,體現酒是水的形態,給加了三點水,成為今天的“酒”。
所以新疆人常把本地葡萄酒叫葡萄汁。客人要是說不喝酒,他會很熱情的說,家裡葡萄長多了吃不完,放盆裡爛掉了,剩點汁給你喝別嫌棄啥。如果你有一群“酒森口”朋友,那是你老道,是個兒子娃娃。
新疆還有一種非常出名的啤酒叫烏蘇。特別是紅標的那種,來過新疆的人都記住了它的全名“奪命大烏蘇”。包裝也很有些意思,人家的商標是中文字大英文字小,烏蘇卻是大大的“WUSU”,其中有個奧秘。只要酒瓶倒過來,就成了“NSNM”-弄死你們。不論外來人酒量大小,第一次喝的皆被弄得死去活來。
在平日的朋友小聚裡,大家都是先一人一瓶小老窖,戲稱這是聚會的門票,先買票,才能吃飯,流量差點的人,頭一回就倒在了門票上!
-
6 # 竇先生DSM
#為伊力特喝彩# 新疆人慣豪飲,飲酒時少杯盞,常以茶杯、海碗飲酒。飲酒時不分時間和場合,三兩人聚攏,便酣暢痛飲起來。常常可以看到三兩個人,倚著商店的櫃檯,要上一瓶酒,你抿一口,我抿一口,邊說邊飲,煞是悠閒自在。或者,坐在烤肉攤前,邊飲邊嚼。酒香肉嫩,飽享口福,視酒為飲食中之必需,其重要性僅次於鹽和水。
久居新疆的漢族人,受當地民俗風情的影響,少了一分文雅之氣,多了一分粗獷豪情。每逢朋友相聚,好友造訪,必是要把酒 言歡,一醉方休,不撂倒一兩個人就顯不出盛情。我想,大多數來客也是從中領略到新疆人的熱情豪爽的。酒在這裡已經成為 不同民族的人們之間溝通友誼的媒介,理解信任的橋樑。酒是人們交流、溝通和助興的媒介。
-
7 # 趙日金141
這個問題很有趣,什麼事兒都套“文化”二字。其實,酒桌上喝酒的人,大字不識幾個沒什麼文化的人多的是。
不過,酒桌上的確有“文化”,那就是行酒令,不過,不是文化人詩詞歌賦那些深奧的東西,而是划拳。
拳有大拳、小拳。
大拳,雙方伸或不伸手指湊數,誰湊準了誰贏,輸者喝酒。一心敬,哥倆好,三桃園,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巧七,八匹馬,快喝酒(九),全來到(十),各地叫法略有差異,都是湊最多十個數。雙方同時喊和伸手,甲喊哥倆好,伸一個手指,乙方喊一心敬,握拳不伸手指,甲就輸了。還有雙方都不伸手指,喊包拳一對的一方就贏了。
小拳,不出聲,雙方只伸手指,姆指壓食指,食指壓中指,中指壓無名指,無名指壓小指,小指壓姆指。五迴圈,有點類似古文化的五行相生相剋。
還有更簡捷的,雙方敲筷子,喊槓子,老虎,雞,蟲。槓子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蛀扛子,一物降一物,四迴圈,比五行相生相剋少一行。
回覆列表
酒桌文化,無論是生意還是家常都喜歡在酒桌上談,因為可以事半功倍,這就形成了酒桌文化。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是自古以來的名言,一直流傳到現在。而喝酒又是快速增進感情的好方法,感情好,好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