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向來注重名分,孔子曰: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
所以很多事情上面都要編造一個合理的、被眾人信服的理由。
封建王朝時期,無論是繼承還是篡位,取得天下者,為了避免別人再奪取自己的天下,都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具有合法性的藉口,表示自己當皇帝是上天的意思,所以封禪的典禮就產生了。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合起來就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時祭祀天地。
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該詞時,對其意思進行了擴充套件延伸。
唐代張守節對《史記》進行鑽研,得出封禪的目的是:
對天“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對地“築方壇以報地之功”。
由於封禪是皇家的一項重大事件,對封禪的地點也要精挑細選。
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君王一向是登上泰山築壇祭天,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他們之所以選擇在泰山封禪,是由於在戰國時期,齊魯之地的一些儒家子弟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離天最近,那麼人間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祭拜上天。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
《五經通義》就記敘道: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意思是說改姓稱王者,為了使天下太平,必須到泰山祭天,到梁父山拜地,那麼上天就會把統治人世的皇權交給他,讓他治理天下蒼生,或者是向上天通報天下太平,報答天神的功勞。
《白虎通》中有詳細的記載:
“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
意思是說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於地下。
不過,每個朝代皇帝的做法是不一樣的。比如漢武帝封禪,他先到梁父山禮祠“地主”神舉行封祀禮,就是在山下東方建高九尺的封壇,下面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再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從岱陰山那邊下山,實施祭后土的禮儀,最後封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還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不承認泰山封禪的稱號,取消了封禪活動,把封禪改為了祭祀。清朝也延續了明朝的做法。
秦始皇封禪泰山,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漢武帝封禪泰山,具有雄才大略,掃除邊患;
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且一改封禪誥文秘而不傳的規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
華人向來注重名分,孔子曰: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
所以很多事情上面都要編造一個合理的、被眾人信服的理由。
封建王朝時期,無論是繼承還是篡位,取得天下者,為了避免別人再奪取自己的天下,都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具有合法性的藉口,表示自己當皇帝是上天的意思,所以封禪的典禮就產生了。
何謂封禪呢?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合起來就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時祭祀天地。
“封禪”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管子·封禪篇》中。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該詞時,對其意思進行了擴充套件延伸。
唐代張守節對《史記》進行鑽研,得出封禪的目的是:
對天“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對地“築方壇以報地之功”。
由於封禪是皇家的一項重大事件,對封禪的地點也要精挑細選。
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君王一向是登上泰山築壇祭天,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他們之所以選擇在泰山封禪,是由於在戰國時期,齊魯之地的一些儒家子弟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離天最近,那麼人間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祭拜上天。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
《五經通義》就記敘道: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意思是說改姓稱王者,為了使天下太平,必須到泰山祭天,到梁父山拜地,那麼上天就會把統治人世的皇權交給他,讓他治理天下蒼生,或者是向上天通報天下太平,報答天神的功勞。
封禪的儀式是怎樣的呢?《白虎通》中有詳細的記載:
“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
意思是說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於地下。
不過,每個朝代皇帝的做法是不一樣的。比如漢武帝封禪,他先到梁父山禮祠“地主”神舉行封祀禮,就是在山下東方建高九尺的封壇,下面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再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從岱陰山那邊下山,實施祭后土的禮儀,最後封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還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不承認泰山封禪的稱號,取消了封禪活動,把封禪改為了祭祀。清朝也延續了明朝的做法。
趣味連結:古代帝王著名的封禪活動秦始皇封禪泰山,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漢武帝封禪泰山,具有雄才大略,掃除邊患;
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且一改封禪誥文秘而不傳的規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