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維無邊

    很簡單的問題,當技術層次達到可以將飛船速度提升到99.9%光速的時候也肯定會有相應的能量罩保護裝置的、武器系統、相應的能量提供裝置、配套的自動化系統、冷凍休眠系統等來確保飛船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的。

  • 2 # 魔龍之心冰甲的考林

    題目不成立,星際飛船不可能以光速99飛行,如果人類某天科技都能達到這個了,那免受撞擊這都是小問題了,就不用考慮了。辯證的邏輯關係

  • 3 # 立春長島冰茶

    看過一個武器測試影片一發炮彈穿透幾米厚的混凝土牆飛出它的彈體還是完整的,而牆被它擊的粉碎,只要你夠快就算是紙也能穿透牆。

  • 4 # 傲翔鷹999

    謝謝邀請。越接近光速,物體質量越大。接近99.9%光速的物體質量已經快要無窮大了,撞擊一下的能量估計能摧毀悉星系。所以直接的防護想都不用想了。就算有強度無限大的屏障,撞擊能量也足夠傳導摧毀。就像用巴雷特打鋼板防彈衣,雖然打不穿,但是傳導的能量足夠讓穿防彈衣的人骨骼與內臟碎裂。還是曲率、蟲洞等低速航行靠譜。只要飛船周圍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低,有強互作用力物質那樣的屏障或者能量場,還是能保證飛船內部安全的。當然,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即便在地球本身,各種探測、戰鬥都在無人化,未來的宇宙航行無比兇險,讓人類親自進行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所以無人化航行的可能性大。飛船不用做成空心,做成實體的防護能力更強。例如,如果我們俘獲了奧陌陌,切開來,肯定不會看到任何類似我們現在技術造出的零件,只會看到高密度物質。而物質內部結構,就不是我們能理解的了。

  • 5 # 物理看世界老木同學

    前面加一個尖形,硬度超高的尖端,遇到什麼物體都穿透它。側面加一些類似刺蝟的刺,防止側面撞擊力太大,滿身帶刺。

    當然前面防禦手段比較低階,如果能有技術達到以99.9%光速飛行,可以裝鐳射炮,根據計算機計算,直接消滅有威脅的碎片。因為釋放雷達訊號和飛行器相對靜止,釋放和收到訊號之後還是有時間做應對的。如果平和一點,微調一下軌道也是可以躲開的。

    也許過些年會研究出保護罩,類似小說裡的氣功,身邊有真氣罩,可能是類似向外高壓噴射空氣或者物質,最理想的是能形成迴圈,邊放邊收,在這個迴圈過程中(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液體),如果流速夠快,是有很強的吸能的能力。

  • 6 # 天文線上

    這個問題看上去令人生畏,但其實是存在著可行,並且十分簡單的解決方案的。 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近光速飛行就無法實現,星際旅行將極大受限,深空航行也幾無可能。

    這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叫做“即時旅行式”,它與牛頓在330年前在下落蘋果上運用的理論相同。

    用在蘋果上的這種想法既非常適合去街角的商店,也適合去到月球,甚至也可能適合所有星際間旅行。等到離開太陽系,並將人類定居在不同恆星系的星球上成了我們面前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的那天,我們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方式。這種旅行方式至少需要達到99.9%的光速才能遨遊宇宙,而除此外,也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旅行方式。

    利用自然現象和當下科技(而非牛頓的蘋果創意),是可以讓太空飛船在空間世界持續保持穩定,並在我們之外的空間世界持續飛行的。雖然這樣不會減少撞擊,但是它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從而令飛行更加安全可靠。科幻小說裡的自然現象和電子技術中的科學都無法控制太空旅行的環境,因其並不存在於當今的學術範圍內,所以我們對這一類現象的出現不予理會。

    利用自然現象的關鍵是從我們的空間世界(三維時空)中移除太空飛船。大自然不允許任何物體(無論是物質形態還是非物質形態)離開宇宙,但是會讓這些物質在其他地方不斷出現。物理學博士湯姆·比爾登(Tom Bearden)認為:

    “對於沒有學過群論和高階物理的你們(或我們)來說,比爾登提出的是利用高維理論在其他物質之間進行能量轉換(因而在理論上成為可能存在的物質)——不經過空間域——而是時域讓其在其他地方持續出現。” 《神秘的科學和秘密太空專案》第26頁

    如果科學界開始研究非物質領域的現象,這一個世紀的進步絕對會更超越過去所有的記錄。─尼古拉•特斯拉

    如何保護以99.9%的光速行進的星際飛船免受碎片衝擊?

    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很簡單,順便說一句,這肯定是真實的。如果沒有解決方案,近光速旅行就不可能存在;對星際空間旅行的嚴格限制,使深空旅行幾乎不存在。

    這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即時旅行方式”,而非330年前的經典力學中任何牛頓式的蘋果下落的想法(牛頓經典力學的時空觀)。這個想法很適合去街角的商店,甚至是月球,可能還適用於所有星際間的旅行。但當我們認真考慮要離開這個太陽系,把人類送到不同恆星系統的行星上時,我們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方式。至少,它需要以99.9%的光速旅行,才能到達任何地方,而且不僅僅是這一點。

    99.9%光速行進下解決碎片撞擊的簡易方案

  • 7 # 時空通訊

    如何保護以99.9%光速行進的星際飛船免受碎片撞擊?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因為現在人類與這個速度還相差很遠。

    現在人類飛行器最快的就是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現在它在太陽迄今最近的距離對太陽進行探測,速度為每秒約100千米。到了2024年12月,它將最後一次最近距離接近太陽,屆時距離太陽表面只有約600萬千米,以每秒約200千米的速度掠過太陽日冕層,接受1400℃的高溫炙烤,成為人類最近距離撫摸太陽這隻“老虎”屁股的探測器。

    即便是這個速度,也只有光速的萬分之六多點,這與光速99.9%就不止是差十萬八千里了,而是每秒差約56萬里。

    不要說光速99.9%的速度受到宇宙碎片撞擊,就是帕克號受到一個雞蛋的撞擊,也會粉身碎骨成為齏粉,即便旅行者1號每秒17千米的速度也會被一個雞蛋撞得粉碎。我們可以想象每秒才30米速度的汽車,你撞上一個石頭看看,不要這個石頭有速度,只要用一根線掉在路中間,被汽車撞上也是車毀人亡。

    所以我們現在奢談什麼接近光速被物體撞上都是扯淡。誰能夠說出解決辦法那就是大神,這種大神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坑蒙拐騙,騙你沒商量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1、人類未來航天速度瓶頸的突破,很可能不是依靠速度,而是依靠愛因斯坦引力場論,尋找蟲洞走捷徑或者依靠曲率航行的縮地功。這兩種移動方式都不是速度的突破,而是知道了時空的規律後,透過走時空捷徑和扭曲時空的方法前行。

    2、人類航天傳統速度肯定是要提升的,比如達到光速的幾分之一或者一半光速等等,現在NASA已經啟動的百年星艦計劃,設計的星艦就是朝著能達到12%光速目標奮鬥的;霍金在生時啟動的突破攝星計劃,設計理念是用鐳射催動光帆,帶著微型探測器前往半人馬座a星,目標速度是達到光速的20%。

    如果技術真的達到了這種程度,那就會同時考量如何規避撞擊發生的設計。在科Phantom視中,一般採用的都是防護盾技術,就是用能量場或者磁場在飛船周圍形成一種防護罩,避免一些撞擊和攻擊。

    但這些都還處於科幻階段,沒有真正的技術理論支撐。所以即便有一些防護,也只能防護小的撞擊,根本無法防護較大撞擊。高速航天器最主要的防範措施是預防,如提升航線監測水平和監測距離,讓飛船能夠提前規避。規避撞擊才是最主要的防範手段。

    3、宇宙中是十分空曠的,這種空曠出乎你的想象。

    我們在網路上常看到一些太陽系圖片,有一個密集的小行星主帶和柯伊伯帶,密密麻麻充滿了小行星;在遙遠1光年的太陽系邊際,還有密集的奧爾特雲彗星帶,據說這裡的彗星有萬億顆之多。這些圖片的小行星帶和奧爾特雲帶密不透風,把太陽系包裹起來。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看到繁星滿天的夜空,都在太陽系外,最近的恆星都有4光年以上,遠的天體有數百萬光年;而望遠鏡還可以看到數億甚至百億光年以外的天體,這些天體並沒有被什麼小行星帶、奧爾特雲帶遮蔽或干擾,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只有一個,宇宙是空曠的,根本不像那些圖片畫的那樣充滿了密集的天體碎片。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奧爾特雲帶彗星的平均密度。

    先按球面積來計算,球面積計算公式為:s=4πr^2。這裡s為球體表面面積,r為球體半徑。

    我們把太陽系邊緣假設為一個球體,其面積為:4x3.14x9460000000000km^2≈10^27km^2

    也就是說在我們太陽系1光年半徑的外圍球面有1000億億億平方千米的面積,假設那裡有10000億顆彗星,而且都在最邊緣的球面上的話,每顆彗星佔有的面積是:

    10^27/10^12=10^15km^2

    這就是說每顆彗星佔有的面積達到1000萬億平方千米,再開一個平方,每顆彗星之間平均相隔的距離就是約3162萬千米。事實上,奧爾特雲帶不併不是在最外面一層,而是存在於出了柯伊伯帶就開始的將近1光年的區域,這樣分佈在一個立方空間裡,就又稀釋了很多倍了,何況10000億顆彗星也是一個高估資料。

    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大致也是這種情況,因此宇宙的空曠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象。而一旦進入了恆星際空間,除了幾個粒子就什麼也沒有了,你想撞上一塊什麼東西都比中六合彩還要難上億萬倍。所以,人類飛行最遠的使者旅行者1號,早就飛入了柯伊伯帶了,依然暢通無阻,什麼都遇不到,只有孤獨包圍著它。

    結論:這種問題就是扯淡,毫無意義。

  • 8 # 超級粉絲啊

    星際航行是透過改變物質的頻率來實現的,改變頻率後,質量為零,不會再受到光速的限制,時間不再會流逝,也不會發生碰撞,此處即彼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克拉鑽戒多少錢?什麼鑽戒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