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留人
-
2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是中國古代蒙學入門讀本《千字文》的名句,如果翻譯成白話就是
對人要仁愛,要有同情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而仁、義、智、信這四種品德,即使顛沛流離也不能有所虧損。
這四句話放在一起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所謂的五常之德。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理論與具體表現。
01、仁慈隱惻,造次弗離。“仁慈”說的是仁德,仁是體,慈是用,說的是愛心。不講條件的博愛就是“慈”,“慈”實際上就是仁。
在儒家的學說中,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我們讀的《論語》裡就有一篇專門談仁的體和用學問的“里仁”這一篇。
仁作為儒家學說的重要概念,要有理論與具體的實踐。孔子舉例說:“仁者愛人”,也就是有愛心、能愛人就是仁,這是一種通俗的講解,但是概況不了仁的全部。唐朝韓愈就說:“博愛謂之仁”,愛的物件就不僅僅是人。
“隱惻”我們當下稱為惻隱,意思是對遭遇不幸的人心有不忍 ,是仁慈之心的具體表現,所謂“惻隱憐人謂之慈”,把 這兩個字分開:
“痛之深是為隱,傷之切是為惻”
孟子講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這個道理。“仁慈隱惻”也就是“仁”的基本理論與具體表現。
“造次”一詞我們現在不常用,但是在古典小說和經典電視劇中,經常聽到訓斥人會說“不得造次”,聽語氣似乎與“不得放肆”同義。
實際上,造次的意思本義應該是“匆忙”,引申出來就是“草率”。不得造次也就是不得草率的意思。
“造次弗離”說的是我們在慌亂匆忙的時候,對“仁”的態度也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02、節義廉退,顛沛匪虧。這四句話講的是五常的概念,重心放在了首已“仁”上面,那麼“節義廉退,顛沛匪虧”的意思講的就是仁 之外的“義禮智信”。
首先就是,有“仁”德才能生髮出“義禮智信”四德,所以仁是最重要的,也就是非常強調的。
所謂“節”就像竹節,引申做“不彎曲、不屈服”也就是 節氣、操守的意思,節也就是“信”的含義。
“義”是孟子學說的核心,“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們華人對“大義凜然”精神的嚮往和崇敬就是源自於儒家的“義”。
“廉”實際上就是字面意思,代指“智”。
“退”是禮讓、謙遜的意思,如“孔融讓梨”的美德就是“退”,代表的是“禮”的含義。
《論語·里仁》中就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顛沛”一詞很好理解,也就是說人的生活困頓動盪 ,所謂 顛沛流離指的就是這種狀態。
結語“仁義禮智信”作為五德,廣為我們華人所熟知,但是具體含義卻很少有人願意探究,熟讀千字文,對五德 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所以《千字文》作為啟蒙讀本,可以非常有效的理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
3 # 一起快樂人生
出自《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意思是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
我們每個人的人性裡就存在著仁慈之心,也存在著正義和謙讓之心,這些美德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古語有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樣的話語。這是人的基本道德體現。
一、惻隱之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壞境裡,每個人在努力上進時都會有不同的困難和問題出現,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在別人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可以伸以援手,不能等之。例如:當我們行走之時,看到有人跌倒,我們不能袖手旁邊,積極的去幫助他。雖然現在的社會出現了一些不良的現象,碰瓷、訛詐之類的事情,我們害怕就不管不顧,缺少了我們人起碼的仁義和惻隱之心。我們看到這些更應該去幫助,我們要用行動來喚醒和阻止這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二、謙讓之心
社會在發展,人性不能淪落,我們時刻在生活中保持的謙虛和禮讓。因為比我們有能力和才華的人太多,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謙虛只能讓我們有更大的空間來施展我們的才能,不能為了一些腐朽的東西,讓我們變成魔鬼,那就失去了人性。人與人交往中,我們的德行會使對方更加的信服。俗話說的好:敬我一尺,我敬一丈。生活就是如此,不能事事斤斤計較,多一些禮讓我們的這個社會,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美好。
這些人性基本道德,社會不管變化成什麼樣的,我們都不可以丟棄,我們因這些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是我們會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這也是我們修身立命的根本。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對得起上天賜予我們的生命。
回覆列表
語出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的《千字文》 ,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意思是:仁義、慈愛以及同情心,在倉促意外的情況下也不能丟失。節氣、正義、清廉、謙遜這些高尚品德,在窮困潦倒、流離顛沛的時候也不能缺少。
簡單地說,就是在任何情況下,“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都要遵守,不能拋棄。
在我看來,這句話說得過於真實而且富有哲理,許多人在順境的情況下都能做到道德二字,而身處逆境就做不到了。
有幾個人能真正地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之時,做出偷盜之事;嚴刑拷打之下,出賣自己的國家;金錢美女的誘惑,讓你無惡不作。這些都是沒有做到真正的道德。
蘇武牧羊的故事,我不必多說。 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也不必多講。這些都是真正的做到了“造次弗離,顛沛匪虧”,實屬令人欽佩。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你覺得別人不道德,其實是對你的誘惑及籌碼不夠多,給你一百萬出賣公司機密,你沒有做,但是出到了一個億,您可能就出賣了公司。所以真正的道德太難,我們只能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