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幽幽的麻麻
-
2 # 使用者277327973
就是模仿小學課程,提前學習簡單的字母,數學,漢字,詩歌。這本來是小學才學的。上幼小銜接目的很多。
1、為了讓提前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基本都是在玩,學得少,而小學基本都是學習。怕孩子在學校不適應)
2、怕孩子上小學跟不上學習進度。
3、別人上我們也上,跟風唄。(大部分父母是屬於這類)
4、有的小學有入學考試,根據入學考試成績給學生分等級,分班級。(我們那邊好的小學進學校前要面試,老師面試時根據對學生第一印象在名字上備註優、良、普通然後把有名字的字條扔到對應的筐子,然後分班的時候,一個班優、良、普通筐子裡面各挑10個人。做完家長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孩子被標記的,還有就是怕老師對標記的學生區分對待)。
說個實列,我們小侄女沒上幼小銜接一年級的時候成績經常是一百分,平常也是九十幾分。隔壁上幼小銜接的平時也穿七八十分。
如果拋開第4個因素,因為1、2、3原因上幼小銜接的,個人覺得沒必要。當你一年級時比沒上幼小銜接班的學生成績好,因為提前你學過可以很輕鬆地學好,但是等二年級沒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和你的差距慢慢就縮小了,到了三年級可能人家就超過你了,因為人家的學習習慣還有自我學習能力一直在提升。但是上個幼小銜接班的開始覺得上學很輕鬆慢慢會覺得越來越吃力,有的就慢慢不愛學習。
其實小孩子學習問題1、基因問題,讀書讀得好的跟上幼小銜接班關係不大,讀書不好的或者不愛照樣學習不行,但可以發展其他興趣。
-
3 # 靈風飛舞80
目前,社會上很多幼小銜接班課程內容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變成了一個小學教育的提前學習了,這是違背教育部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要求的。給孩子也增加了很多負擔,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好的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學什麼呢?
一、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幫助孩子科學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
1.培養目標不同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培養的五大領域是指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它們是幼兒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領域,也是幼兒發展的最重要的內容。公立幼兒園更加著重於開展幼兒的啟蒙教育,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幼兒園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性格為主要目標,體現“教養並重”。小學教育培養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瞭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會常識,初步具有基本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小學的培養“以教為主”。
2.課堂形式不同幼兒園屬於綜合性的學習,小學是分科式的。幼兒園以遊戲作為主要教學形式,孩子在玩耍中增長知識。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形式是上課。
3.學習時間不同。幼兒園每天最多有兩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其他時間主要是遊戲、生活時間。小學是以課時為單位,每天有4——5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學習時間增長了,還會有考試,壓力也大了。
4.受照顧程度不同在幼兒園,隨時都有老師照顧,而上小學後,老師對孩子的照顧會很少。
二、好的幼小銜接注重學習以下內容:
1.培養孩子學會基本的數數、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運算,學會正確的坐、立、走、書寫的正確姿勢,能夠書寫簡單的漢字。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閱讀和他年紀相適應的繪本、書籍。
2.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夠整理收拾自己的文具、做簡單的家務。
3.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以便上小學後能夠適應小學生活。
4.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交新的朋友,與人溝通、與人交往的能力,以適應新的學校生活。
-
4 # 小數課代表
主要是針對幼兒園沒有接受的知識教育和思維能力的銜接!
一:知識銜接
‘主要是對孩子進行一些書本上的知識,還有一些數字之類的教學。
二:思維能力銜接
培養孩子的各項思維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三:學習習慣的銜接
鍛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將來的小學,初中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方式!
火花思維還挺適合孩子進行幼小銜接班的學習,是比較全面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運算能力的培養。
-
5 # 娜樣陪娃
幼小銜接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需要注意:第一,專注力的發展。孩子大班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最長不超過30分鐘,而且以遊戲為主,到了小學課堂,每節課45分鐘,上午四節課,每節課的資訊量也很大,所以需要很強的專注力。
第二,記憶力的發展。
上小學不僅知識點增多,還要求孩子能聽懂並且記住老師講的內容,甚至還有背誦的作業,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小得挑戰,所以記憶力也是很重要的內容。
第三,邏輯思維的發展。
學前兒童到六歲開始出現邏輯思維,但是發展水平很低,上小學後語文數學兩大科目都需要孩子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要掌握知識的內容,理解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絡,所以邏輯思維也需要訓練。
第四,交往能力的發展。
剛剛升入小學,孩子會遇到全新的環境,如何融入新的集體,是孩子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且小學的老師不像幼兒園老師全程陪同,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問題,所以孩子需要有較強的交往能力。
最後,要有上小學的角色適應。
應該讓孩子在上學之前多瞭解小學的資訊,讓孩子熟悉小學的環境,並且給孩子樹立自信心,讓他知道自己長大了,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了。降低孩子的入學焦慮。
-
6 # 藍音
這一時期的啟蒙與開覺應側重在家長自身獨立思考見解確定自家孩子早期<嬰幼兒>“入軌”。
這裡存有持不同觀點的人們會質疑,你家的孩子是否有早慧的潛質?
確有一些人士對嬰幼兒施教持不同關點,認為過早佈教於嬰幼兒,符合嬰幼兒的身心健康科學機理嗎?
首先畢竟神童少之又少……
別在弄巧成拙,開發強項卻疏漏弱項,弄你連社會起碼的常見的人情世故,常規常理生存生活自理能力和起碼的融匯能力皆無,而學無致用你學的那些又有什麼用?豈不是成了半途而廢的廢才嗎?
但本人支援早教的啟蒙<但不要生搬硬套別人家孩子,什麼3~4歲就涉讀多少多少史書精撰,又能背讀誦頌多少多少唐詩宋詞之類的總是想在 “人前顯勝傲禮多尊 ” 的顯擺自己孩子如何多聰明>,
確實有一些早慧的孩子,但你要要根據你家孩子的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
早期家長讓孩子在玩耍中引導,教會孩子一些詩,兒歌,欣賞畫作,圖文,音樂等等…
在對接孩子上幼小時一定是有益而無一害的這點大家誰都明白……
這裡要提醒一下你扒拉扒拉挑挑揀揀有幾個真正的神童。
讓“小傢伙”們在自然狀態下,在有責任心家長啟蒙,教授下,在幼兒園了老師的施教下成長在對接幼小時孩子才會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上好小學。
-
7 # 經典教育之家
幼兒在上學之前,我們應該充分開發孩子身上的內在潛能,比如體能,智慧,情緒反應等。
智慧,表現為語言能力、音樂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動手能力等。具體我們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流,多去不同的環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隨時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體能,表現為身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敏捷性、力量大小,以及由觸覺引發的各類反應。具體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玩耍,透過各類遊戲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同時注意調理孩子的飲食和休息。
-
8 # 睿文課堂
分享一點一年級小孩家長的心得吧。
在幼兒園時候儘量讓孩子多認識點字,到了一年級要是不識字哪做作業就有的你受了。還有就是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其他知識個人建議不要讓孩子學的太多,等到了小學之後上了一年看看寶貝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再針對性的補一下就可以了。
不要讓孩子在童真的時候承受與年齡不符的壓力。順其自然,幼小銜接可以上,也最好上,但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對待。
-
9 # 評論直擊痛點
先不說掌握多少知識,您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吧。還有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這兩項不好,孩子基本完蛋。還有提醒大家,現在都報班,但是別報了班就萬事大吉了。這個班的老師負不負責很關鍵。尤其幼小銜接。學一年半年的下來孩子學的東西就像狗熊掰棒子隨掰隨扔老師再不嚴,不負責,是錢白花,銜接的作用一點沒起到。選學校要對老師甄選好。有的嚴厲的老師對孩子是負責的。有的老師原來就是幼教的,那他對你的孩子的知識學習基本起不到作用。所以就三點,一是專注力,二是好的生活習慣,三是負責的老師嚴厲的老師。
-
10 # 一枝獨秀87
過來人經驗,孩子必須學會拼音,字母認識,幼小銜接學的,還有一年級要學的,都得差不多,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講的很快,所以幼兒園大班打不好底,一年級太費勁
-
11 # 壯壯的美好時光
家長們都會誤以為幼小銜接就是給孩子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我剛開始不瞭解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後來才發現,它更多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綜合能力。因為不同幼小銜接班學的東西不一樣,所以這裡只說我孩子去的那家吧。他那時候去的是卓越巧問,上的是入學綜合能力培養課程。這個課程有五個部分,分別是注意力訓練,閱讀啟蒙,數學思維,英語口語和綜合素能。我報班的時間比較晚,孩子在那裡只上了一個暑期的課。雖然說時間不長,但是在我這當媽的眼中,他的變化還是蠻大的,像是識字多了,現在都可以根據故事書上的拼音來給我讀故事了。而且自理那邊也好了,現在會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了。
-
12 # 四的生活點點滴滴
我兒子現在二年級了,接受能力還行。上小學之前是上公立學校的,簡單的學了聲母,韻母沒學,數學10以內加減都沒有學
-
13 # 伊可新6
老二還沒上學,也打算這樣管,因為是女孩,培養雙語閱讀,再給數學環境。我覺得這樣就可以了,我並沒有高要求,也不羨慕清華北大。像老大一樣學習沒壓力,小學9點睡覺,初中9點半,初三10點睡覺,高中不管,就行了。儘可能的給她自由時間。
-
14 # 無語智慧
不知道,我兒子6歲,我正好教1年級,我就帶著上一年級!上課他喜歡教室就去教室,不喜歡就在操場上玩!七歲正式上一年級,一,二年級都是雙百,三級有作文了,數學100語文99作文扣一分!,,,
-
15 # 爾雅休養札記
我家的小毛絨今年要“幼升小”了,由於疫情原因,幼兒園剛開學,家長們都表現得很焦慮,便有家長張羅著團購“幼小銜接班”,應者眾多。
我認真考慮了很久,又和毛絨爸商量了一下,決定順其自然,把小毛絨留在家裡,享受入學前“最美好的時光”。
“幼升小”真值得焦慮嗎?家長們都在焦慮些什麼?
➊ 小學拼音講得很快,孩子跟不上
由於口耳相傳,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學老師只用一個月左右教拼音,孩子基礎不好,很難跟得上,然後就會影響語文閱讀能力和考試讀題能力。
聽起來沒毛病,但是既然國家教育部這麼安排教學,肯定是絕大部分孩子都能跟上趟,除非你的孩子實在不用心。至於漢語拼讀,多讀幾遍字,自然就能熟悉並形成習慣。
小毛絨中班時有位同學年齡比較大,沒有上大班就直讀小學,那時候可是連拼音都不知道是什麼。
這孩子上了一年小學,雖然前期有些不適應,感覺學習很吃力,比不上同班的“雞娃”,但很快便趕了上去,這學期還獲得了“最快進步獎”。當然,這背後也離不開辛苦的老母親。
小毛絨在大班裡有了些拼音基礎,雖然拼音表背起來很順溜,但單獨挑出來就認不清了,經常把複韻母搞混。
我就把以前給小毛絨買的帶拼音的繪本翻出來,規定她每天獨立讀一本書(一本只有7、8頁而已,而且字很少),讓她形成拼讀習慣,還能順帶多識字。
➋ 數學很重要,打不好基礎很麻煩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長們肯定感覺很熟悉,毛絨媽也是在這句語錄的號召下,一路奔向了理科。
“一年級要學20以內的加減法,不會怎麼辦?”其實僅就數學這一科而言,幼兒園的先發優勢,最多持續一年就消失殆盡了(當然不包括個別牛娃)。
剛開始孩子的數學差也不用焦慮,誰讓我們的孩子不是天才,況且還有個“開竅期”,只要家長耐心陪伴引導,說不定孩子某天就小宇宙大爆發了。
數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字計算能力,而是數學思維能力,越是到了高年級,這種能力越重要。
從長遠來看,不要過分糾結加減法,更應該注重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理解數學是幹什麼的。其實,最基礎的加減法計算中也蘊含著思維技巧。
小毛絨在數字計算方面還可以,就是太大意,經常把加減號看錯。我每天給她佈置幾道加減法題,培養她的細緻和耐心,能保持不忘記就行。
在計算時,引導她思考有幾種方法可以得出結果,哪一種方法最便捷?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同時還鼓勵她給我出數學題,小毛絨每次學得都很開心,簡直停不下來。
➌ 識字量不夠,語文學不好
很多家長都以自家娃識字多為榮,感覺會識字便什麼都不是問題,而且帶出去曬娃也有面子。其實,超前識字可能會毀了孩子。
我有一個遠方表妹,爸媽都是80年代的研究生,她從一歲就開始學認字,三歲多的時候據說便認識了3000多字,被鄰里親朋稱為“神童”。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隨著她慢慢長大,這種先發優勢便逐漸消逝,如今早已泯然眾人矣。
爸爸媽媽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教孩子認字,在玩樂中學習。小毛絨很喜歡畫畫,我就在她畫的人物、動物或物品旁邊寫上名稱;小毛絨喜歡迪士尼動畫片,我就陪她讀迪士尼繪本。
當孩子的接受能力足夠了,並對學習保持興趣,趕超上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否則,花費大量時間,弄得人困馬乏,反倒事倍功半。
在幼小銜接的節點上,大家其實不必過分焦慮,既不要“超前教育”,也不能“坐以待斃”。
教育界有個 “三年級效應”的說法,就是孩子學前基礎打得好,一二年級覺得什麼都會,上課容易不專心聽講,到三年級以後成績就下滑得厲害。
如今,學校承擔教育主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家長們從幼小銜接開始,就得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畢竟娃是自己親生的。
回覆列表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做好心理、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準備來適應完全不同的學校生活。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調整好心態、調整好教育方法、提高對幼小銜接的認識與重視,加強對入小學所需孩子各方面習慣、能力、認知的培養與薰陶。(比如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獨立意識及學習適應能力等。)
幼兒園開學還需等待,如何在家做好幼小銜接
事實上,我們很多家長也已經為孩子上小學提供“實實在在”的準備,比如學拼音、做算術題等。就如我自己吧,我家孩子今年秋後即將上一年級了,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幼兒園遲遲不能開學,於是乎,我就啟動了居家教學模式,學習拼音,畢竟拼音是學好漢語的重要基礎。就像蓋高樓打好的地基,如果拼音學不好,基礎打不牢固,那以後語文就基本不用學了。
關於拼音學習:
小學語文開篇就是學拼音加識字。
認識漢字意味著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字音,並能與自己已掌握的口頭語言相聯絡,從而推知漢字元號的意義。
漢字音形分離,要想不依賴成人而瞭解字音,就得學習拼音。
拼音本身是一套具有表音功能、形式類似字母的符號系統。
孩子需要了解每個不同形態的符號所規定的讀音,掌握兩三個注音符號組合在一起的發音規則,更要能意識到這些符號的用途,這才算是真正“學會了拼音”,才可能利用拼音輔助自己實現獨立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圖、字、拼音一併呈現,就是想使拼音符號與它的意義一併呈現出來。
拼音是學習語文的一套工具。因此,家長在家裡切忌隨意教孩子學拼音,以免孩子形成錯誤的發音方法,進入小學後難以糾正;或者因為不瞭解拼音的意義,枯燥學習而造成對學習的厭倦與恐懼。
作為一名家長,我家孩子也即將上小學,在這特殊時期,老母親我下載了許多學拼音的APP,進行一一番比較,最終篩選出愛拼音APP,愛拼音由專業老師標準發音,系統學拼音,值得推薦。APP涵蓋:識字啟蒙、拼音學習、課堂同步、經典古詩、報刊亭、打字注音。內容覆蓋系統全面,每天十分鐘,高效學習!其實,只要家長願意付出時間,花些心思,在家也能帶孩子學好拼音,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