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獸山
-
2 # 阿七精分啦
在中國經營24年的零售商業巨頭家樂福日前宣佈,在今年年底前,將其在華的八成業務出售給中國出售給蘇寧易購一家公司。專家表示,家樂福最終撤離中國,揭示出家樂福以及其它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市場面臨困境。
據6月24日報導,法國家樂福股價星期一急漲,上揚逾2.5%至17.44歐元,是法國CAC-40藍籌股指.FCHI成分股中漲幅最大的股票之一。這說明家樂福最終放棄虧損的中國業務受到投資者的認可,他們賺的錢可能比他們繼續留在中國長期盈利所賺得毛利估值還高,投資人覺得是增加公司價值的交易,公司決策贏得了投資人的信賴。
家樂福中國分公司公告說,由於受網際網路衝擊,該公司在中國的營業收入自2017年以來出現階段性下滑。
有專家分析家樂福退出中國的原因,一是網路電商對實體零售業的打擊。二是對未來繼續經營的前景擔憂。三是受到中國債務高漲、房地產泡沫化的影響以及中美貿易戰的衝擊,未來經濟增長會越來越減緩,作為跨國公司會覺得中國國內市場及經濟成長的幅度可能不如他們原本所預期的,會越來越小。
而近年來,早已有多家外資大型零售企業相繼撤離了中國,如2014年,英國樂購撤離;2016年,沃爾瑪出售網上零售業務;2018年底,法國歐尚將超市零售交由大潤發託管。
有網友調侃說,以後再不用抵制家樂福了。
可見家樂福的退步十分明顯,退出國內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不過其保留了賣個蘇寧後20%的股權。總的來看,家樂福的退出主要是沒有進行深度變革,從而導致轉型緩慢,無法適應新零售環境下的市場競爭,而其綜合能力也不如沃爾瑪。
一、家樂福的新零售轉型遲緩流失大量使用者,沃爾瑪數字化改革佈局較早從電商平臺重塑交易結構、改變商業模式和衝擊線下傳統零售開始,內外資零售品牌都遇到同樣的危機,這個過程大概有幾年的時間。由於國內零售品牌更加了解消費者,本土又是新零售的發源地,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和接受較快,因此有一些頭部品牌還是做出了改變。另外電商巨頭們與國內零售品牌合作或參股也更加方便。
這期間整體外資零售都比較木訥,基本處於觀望狀態,當電商B2C模式在提升零售效率時,對線下流量進行了大規模截留,導致傳統大賣場客流急劇下滑。而這期間家樂福幾乎沒有任何動作,雖然在後來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電商化,也對門店進行了升級改造,但並沒有深度的自我革命,只是對體驗式做了最佳化,然而這個處於顛覆式時代,門店改造並不能起死回生。
這期間沃爾瑪也同樣處於困境,不過沃爾瑪在外資品牌中較早地接入京東到家體系,並實現了與京東相互參股,最少是加入了某系的生態中,沒有拖得太久。雖然這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沃爾瑪開始了自己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雖然早期比較慢,但中後期效果顯現出來。
比如去年就已有了5000萬數字化顧客,其雙線全渠道銷售保持三位數增長,去年三季度實現五年來最好業績。雖然這些年關了不少店,但也開了不少新店,同時沃爾瑪未來5-7年還要再開500門店和雲倉。可見相較於家樂福的停滯不前,沃爾瑪改革力度和決心還是很大的,這說明其能力較強以及對國內市場的重視。
二、沃爾瑪的文化相較於家樂福包容性更強,家樂福供商關係是改革阻力之一外資零售品牌剛進入國內建立了一套執行機制,這就是平臺型零售模式。其核心是提供銷售平臺,品牌商和生產商繳納進場費和條碼費等通道費用,同時供應商品,零售商加價銷售,這期間基本不再投入費用即可實現多重盈利,而這也形成了一種灰色收入鏈條。
在這種生態中,由於家樂福是處長課長負責制,十分關注營業外收入,因此零供關係一直存在隱性問題,雖然這是一個零售時代的共同問題,但家樂福更為突出,而這些對轉型是有阻力的。一是平臺型零售賺錢曾經太容易,二是在線上平臺衝擊下,實體店壓力更大而對合作方的費用並未減,供應鏈也不願意更多投入,這也成為了改革的阻力之一。
沃爾瑪也是這種問題,但相對看起來沒有家樂福嚴重。沃爾瑪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雖然也有口號之嫌,在國內市場也有很多規則走形,但相對來說防損和風控體系還能好些。其文化相較於家樂福包容性好一些。
其實文化導致的供商關係並不是表象那麼簡單,因為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從合作、成本、促銷直到最後的具體運營,比如陳列位安排,每個環節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和損耗。本質上,各種利益糾葛也會阻滯其運營能力能否改善,加之平臺型零售模式也在影響其自我變革的能力。
三、沃爾瑪業務體系形成護城河能力,家樂福模式單一抵抗力較弱沃爾瑪和家樂福雖然都是基於國內市場,但也都有數十年積累十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尤其沃爾瑪每年還要從國內採購千億級的商品銷往全球,而其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又會透過國內外供應鏈渠道採購不少中高階商品進入國內。
山姆會員店是沃爾瑪的倉儲式會員模式,早期進入時與麥德龍一樣並不被接受,但隨著消費升級和中產階級的形成,會員店模式也逐漸被接受。重要的是,山姆會員店與沃爾瑪購物廣場、社群惠選超市共同構成了沃爾瑪的業務體系,在小社群、在大商圈、在深耕會員方面都有佈局,從而形成護城河能力。
家樂福主力業態一直是大賣場,早些年連鎖便利店開始發展,其也曾在上海佈局便利店業態,但兩個業態基因和模式完全不同。另外當時差異化競爭還不明顯,家樂福的投入感覺也不夠,因此並沒有構建成業務體系。
因為業態單一,在零售變革的時代難免被動,這就像疫情出現時,一個品牌線下渠道銷售下滑,但因為以前做過全渠道佈局,線上也可以賣貨並且賣得更多一個道理,而家樂福數字化轉型一直較慢,也加深了轉型的難度。
四、其他與總結本質上,家樂福退出賣給蘇寧,主要還是其傲慢的心態導致轉型緩慢,逐年的虧損已經沒有能力繼續運營下去,雖然虧得都是以前賺的錢。而沃爾瑪由於具有更多元的業務體系,加上戰略上更重視中國市場,而最終讓其全渠道和數字化改革動作付諸實施。
內部文化和運營體系雖然重要,但只是內因,主因還是外部大環境造成的。而在20年普遍物業合同到期後,沃爾瑪也對經營不好的門店進行了關停,但同時也開了不少新店,總體上門店數量並沒有太大變化。而未來除了新增500家門店和雲倉,沃爾瑪將會對原有購物廣場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山姆會員店的發展也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家樂福在被蘇寧收購後,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業務和組織的重組,以及全鏈條的數字化植入,並且家樂福在去年已經開始了盈利,這就是國內零售品牌更瞭解中國市場的體現。嚴格地說,家樂福並不沒有退出中國,而沃爾瑪之所以繼續經營,除了其戰略能力,還是因為中國市場太好了太大了,為什麼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