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微言

    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雖然人人不想直面死亡,但人人都不可避免。但問題是,誰都沒有真正死過,那麼,一個人的臨終到底會是個什麼樣的過程呢?我曾經的研究方向是生死問題,下面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一個人除非真的老了,老到身體各個器官全部衰竭,這個人才安詳地閉上眼睛。這樣的情況,在我的身邊,幾乎很少能看到,多數情況下,要麼是病死的,要麼是痛死的,要麼是病得進不了食而餓死的,要麼是出了什麼意外或事故而死的......

    對於這樣的臨終之人,作為我們活著的人,由於沒有那樣的生活體驗,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好臨終關懷,相反,有時還做出一些算得上“殘忍”的做法,被動地享受著這樣那樣的“待遇”。

    這些“待遇”主要分二大類,要麼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或傷者,即使在快要嚥氣的那一刻,還在接受著各種現代醫療技術的治療,各種儀器、管子插滿全身,各種療法輪番上陣,如電擊什麼的。要麼就是治療不足。在某些傷員或病人的最後時刻,他們也許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裝置卻並沒有減輕其痛苦,即使在其嚥氣的最後一刻,其身體的扭曲和麵容的痛苦一直定格到與世長辭而沒有得到緩解。

    對於這個方面,我們也不可能去責怪醫生,更不可能去責怪家屬,講實話,誰都沒有死過,面對這種情況,除了拼命地拿出各種手段搶救之外,可能也別無他法。

    那麼,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他們真正需要什麼?作為家屬,我們該做什麼?怎樣讓他們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臨終期一般約為10多天,有時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個階段,他們其實是有一些臨終表現的,作為家人,我們應當注意到這樣的細節。而對於醫院來講,醫生的主要工作應該從“搶救人員”改為“減輕痛苦”,而不是明知不可逆轉還是刀槍齊上陣,不嚥氣不罷休(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應家屬的請求)。

    那麼,臨終之人一般情況之下會有哪些感覺呢?第一,臨終之人會感覺到冷,這主要是因為血液迴圈緩慢所致,所以摸上去冰涼的。第二,臨終之人會感到呼吸困難,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輔之以氧氣罩或呼吸機,但即使這樣,他們仍然會感到呼吸困難,因為其身體機能已無法利用氧氣,所以即使供氧也無濟於事。第三,吞嚥困難,無法進食進水。對於這種情況,家屬一般都是想盡辦法給他們喂水和食物,有些甚至利用流管輔助。但其實此時臨終之人根本沒有飢餓之感,如強行餵食可能會嘔吐或窒息什麼的,反而加重其痛苦。

    其實,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臨終之人與家屬之間的話語交流會越來越少,但作為家屬不能就此不理不睬,還是得陪伴左右,因為其交流方式已發生根本改變,由話語交流變成了心靈深處的溝通,所謂日常陪伴即是,哪怕不說什麼話,哪怕是你們幾個人在旁邊說話,臨終之人都能聽得到或者感覺得到,只是其無法表達而已。

    隨著死亡臨近,其口腔肌肉變得越來越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一陣陣響聲,聽了令人不舒服。此時最好將其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瀕死之人還能發出嗚咽聲,此時可用如嗎啡之類的藥物,減少痛苦,或能清醒與家人交流,讓其靜靜地走向死亡。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無奈的是,多數情況下我們和臨終者無法溝通,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執念,有太多的不捨,但由於他們無法說出其想法和需求,所以大多情況下我們都是想當然地一意孤行。

    其實,我們所應該做的,只是靜靜地守著他們,不要有太多的行動,因為所做的都是徒勞。對於臨終者,我們所做的,儘量要避免不適當的、帶有創傷性的深度治療,尤其是那些不分青紅皂白、“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我想,對於臨終者而言是多麼的殘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臨終之人雖然說不出話、睜不開眼或者處於昏迷之中,但大自然沒有這麼絕情,為臨終之人與家人之間開了一個窗,那就是臨終之人的聽覺之門是最後才關閉的,所以,此時家人可以不斷呼喊,可以聽到家人的叮囑,所以此時不必沉默,該哭的就哭,該懺悔的就懺悔,他們在飄飄忽忽之間聽得見,他們是遺憾而去還是高興而歸,可能取決於身邊的家屬。

    但請活著之人記住,我們還是得知道一些臨終關懷的醫學常識,不要自作聰明地橫加干涉,不要讓親人的死亡變得痛苦而漫長。

    人總是要死的,說不定,另一個世界興許比這個世界並不差,就讓他們帶著輕鬆踏進另一個世界好了。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不錯;好好的生,好好的活,好好地走,挺好。

  • 2 # 路恆4114

    我看大部分的答主回答的都是醫療方面的,其實真正的臨終關懷是包括人文關懷、法律財產、醫療健康三個大方面的:

    人文關懷:

    中國已經越來越靠近日本社會學家所說的「多死社會」──少子化、高齡化成為趨勢,老年人口不斷增加,死亡人數逐年攀升。在高齡常態化的未來,面對死亡,是中國社會的必修課之一。

    在歐美和日本社會,思考死亡、預先打點身後事的觀念已經蔚為風潮。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最終歸宿,所謂的人文關懷,就是要讓老人從內心接受死亡,放下心中解不開的結,和“過去”和解,理解生命的意義。可以趁老人意識尚清醒,邀請老人的親朋故舊提前辦一場“生命告別儀式”。

    喪禮就像人生的畢業典禮。若能在生前親自出席,比身後再辦更有意義。所謂生命告別式,未必要舉辦地正式嚴肅,也可以是個簡單卻充滿情意交流的場合。

    法律財產:

    中國社會傳統上沒有立遺囑的習慣,老人的猝然離世經常造成家人之間的反目,家庭之間的對立。

    中國媒體上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說,北京的法院70%遺產繼承案件都是由於缺少遺囑而造成的,而在這些案件中,受到質疑的遺囑中有60%都是無效的。

    我15年為北京宣武門一家港資房產公司服務的時候,見到過幾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為了爭搶90多歲老母親遺留的房產,鬧得雞飛狗跳,最後連孫輩們都牽扯進來。大明星、富豪們的遺產糾紛也是頻頻見諸報端。

    所以立下合法合規的遺囑,讓子孫親朋滿意,讓自己離世後耳根清淨,不留遺憾。也是臨終關懷的一部分。

    建議:最好能辦理公證遺囑。指定2名以上見證人,在公證人面前口述遺囑,由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立遺囑人認可後,記明日期,由公證人、見證人和立遺囑人共同簽名。經公證程式訂立的遺囑,不僅在法律上有效,也是最少引起爭議的立遺囑方式。

    醫療健康:

    據衛生部資料:一個人一生健康投入的80%用於生命的最後一個月,意即臨終救護佔據中國醫療支出的最大份額。而在美國,用於臨終關懷的每1美元可節省1.52美元的醫療保險費用,節約來源是病人的治療費、藥費、住院費與護理費;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實行臨終關懷者比沒有施用者少用2737美元,在最後一個月少花費3192美元。

    對很多家庭來說,老人最後的幾個月時光可能每天都是幾萬幾萬的往醫院“扔錢”,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臨終關懷從醫療角度就是減輕老人病痛,減輕家人經濟壓力。

    臨終關懷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給病人增添痛苦的、或無意義的治療,但要求醫務人員以熟練的業務和良好的服務來控制病人的症狀。所以臨終關懷醫療方面主要對各種症狀的姑息治療,以減輕病人痛感和精神疏導治療為主,讓患者在死亡時獲得安寧、平靜、舒適。

  • 3 # 趙小明心理團隊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修煉的命題。如果沒有修過跟死亡有關的學分,那麼,當每個人在遇到自己與親人,面對死亡的這一個現實時,這時候往往是恐懼與慌亂的。

    在這個時候能夠做些什麼呢?他需要有一個能夠引導他的人,透過對這些話題進行深度的探討,並且專業地陪伴他度過慌亂期,否認期,抑鬱期,最後到一個覺醒時期。這個覺醒時期就是真正認識到死亡的含義。有很多方法都是有效的,有些人透過哲學領悟,有些人透過宗教儀式引導自己與他人,找到自己靈魂的居所。

    小明曾經和一個醫院合作,做臨終關懷的專案,用的是音樂治療的方法。

    第一個階段慌亂期,我們主要處理他的焦慮,恐懼問題。

    用處理焦慮和恐懼的音樂治療的方法來陪伴他度過這個過程。然後進入否認期,他的防禦機制出現了。這時候適度的引入從死亡的角度探討這個話題。

    這個音樂治療陪伴完成之後,接著是抑鬱期,接著是絕望期。這時候要處理好抑鬱的情緒問題。當然也是透過音樂治療來處理的。接下來會用音樂匯入宗教哲學存在主義的一些話題,然後跟他探討他怎麼樣去安放自己的靈魂。當他在心裡面給自己一個安放靈魂的方法之後,心裡安穩了,我們再透過音樂治療的方法來植入一個積極的信念。這個積極信念包括,我怎麼樣積極面對這一切。我還能做點什麼。我怎麼利用好時間。這些重要的話題都是透過音樂去體驗,討論完成的。

    當我們把上述工作全部完成之後,還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從事這項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和他的親人也要處理好由這件事引發的自己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問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更常見的情況是,很多心理諮詢師自己在陪伴來訪者的過程中,自己的死亡焦慮反而被喚醒了。讓自己陷入到情緒的泥沼裡無法自拔。

    這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是非常常見的。因為我們絕大多數心理諮詢師工作者都沒有處理過自己的死亡焦慮,也沒有處理過自己的關於死亡的生命態度和意義這樣重大話題。自己的靈魂在哪裡安放,很多人都沒有深入探討過。

    這些說完之後,大家可能就會覺得難度很大呀?怎麼去找到這麼合適的人呢?還有什麼辦法呢?簡單的做法就是陪他去一些宗教場所,前提是如果他能接受某些宗教。

    宗教場所一般都有一套流程,關於處理死亡焦慮的完整程式。但是我們要記住,死亡問題永遠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永遠都是一邊解決著,一邊承受著。死亡給人的啟發是,認真思考活著的時候如何安排好人生。

    這就是世界的真相,正是因為生命有限,正是因為死亡才讓一切變得更有意義。

  • 4 # 獻給父母的老人書

    一、臨終關懷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關懷,而不是以疾病治療為中心,正視接受死亡,但也要提升生存的質量,主要緩解症狀並舒服的治療,而不是根治病症。

    二、臨終關懷的原則:

    1、適度治療原則:正常適度治療,制止非正常的過度治療。

    2、舒緩治療原則:舒緩症狀、舒服治療,而不是根治。

    3、無疼痛治療原則:儘可能控制或消除病人的疼痛。

    4、心裡治療原則:強化心理治療,使其獲得心理安慰和平衡,正視現實、面對疾病。

    5、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中醫與西醫有機結合,取長補短。

    6、全面、深度護理原則: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高質量護理技術的實施。

    三、臨終關懷的任務:

    1、提供疼痛控制的臨床醫療服務。

    2、維護和尊重生命,把瀕死認作一個正常的過程。

    3、既不刻意加速死亡,也不拖延死亡。

    4、整合病人的精神心理和宗教的關懷為一體。

    5、提供支援系統以幫助病人儘可能以積極的態度活著直至死亡。

    6、幫助家屬正確對待患者的疾病過程以及喪事服務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推特賬號被封停了,他算不算是被禁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