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崔語軒

    方臘是施耐庵《水滸傳》中的人物,故事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最後死於武松之手。金庸在《射鵰英雄傳》已點到的方式,將郭勝和楊再興提及,在《倚天屠龍記》也只是點到為止:在提及了方臘,餘婆,張三槍等歷任教主的名字,與主題無關的枝枝蔓蔓,實在沒必要。象《蜀山劍俠傳》那樣的枝蔓叢生,讀起來好累。

  • 2 # 我是個教授

    明教教主方臘武功應該和陽頂天類似,手下的幾員大將也都得是逍遙二仙四大法王級別的,梁山上盧俊義當時號稱天下第一絕對是張無忌般的存在,能高過盧俊義的就是已經退隱了的張三丰級別的周侗,梁山五虎八彪魯智深武松孫立也都是四大法王武當七俠級別的,扈三娘瓊英也得是滅絕師太這個水平,史文恭 方瓊 瓊延納妖 阿里奇得是玄冥二老級別的,象歐鵬,黃信 ,等地煞降將也得是五散人 何太沖 華山二老 這個水準,如果不是這樣的對比 梁山怎麼可能滅的了高手如雲的明教呢!

  • 3 # 韋格蒂烏斯

    按照金庸的故事線,怕不是被黃裳一個人把明教核心的雙使四王全都給斃了,就算是高手,撞上黃裳這種武道級的高手也翻不起花來。

  • 4 # 搬不動的小強

    明教的篇幅主要是在倚天屠龍記中,後來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據說也是明教演化而來……因為魔教的官稱“日月神教”,日月合起來也就是明教……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和明朝得國於明,但得國後又覺得明教太危險所以千方百計取締和絞殺之……

    方臘是明教教主的說法,源自於倚天中楊逍的敘述,而方臘是活躍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的起義領袖,這正好也是金庸武俠世界中的空窗期……而金庸是在幾部大部頭之間的寫意和大留白,體現了其超卓的想象和文字駕馭能力……但是在射鵰中有驚鴻一瞥、留下了蛛絲馬跡……草蛇灰線,伏行千里……

    天龍八部的時間是北宋中後期神宗哲宗期間,哲宗1093年即位,應該也是那一兩年裡天龍終局,蕭峰自殺。而方臘起義則是徽宗當政期間的事,宣和二年(1120年)起事,一年後被平定。前後差了大概30年……這期間可能會有交叉,但不在天龍中出現應該是比較符合情理的……畢竟這是小說不是武林史,適當的留白更合理。

    在射鵰中,沒有出現方臘,但卻出現了明教的影子……周伯通在講述九陰真經來歷時提到“黃裳跟明教”的衝突……而有意思的是,黃裳也正好是道君皇帝徽宗時的人物……他與明教的衝突,很有可能正好是方臘教主的時期……這麼一想,方臘的乾坤大挪移碰上黃裳的九陰真經……也是夠有意思的……

  • 5 # 老黑雜談

    方臘在金庸的江湖裡確實算不上高手,頂天也就是江南七怪的水平。

    金庸在寫《射鵰英雄傳》時,使用了一些《水滸傳》的設定。

    比如郭靖,就是梁山好漢郭盛的後人。

    郭盛,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畫戟,外號“賽仁貴”,意思是武功賽過薛仁貴。梁山排名五十五,上應地佑星。

    既然金庸採用了《水滸傳》的設定,那方臘就是被魯智深所擒獲的。

    魯智深在《水滸傳》中有著萬夫不當之勇。

    但把他放到《射鵰》的世界裡,也就是個三流高手而已。做個簡單的比較。

    《水滸》的世界中,能打死一隻老虎,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就像武松,景陽岡打死老虎,被天下英雄所敬仰。

    而老虎,在武俠世界中,就是大俠們的寵物和糧食而已。《神鵰》中,楊過一聲長嘯就能把百獸震倒,單手抓起老虎當兵器使用(可能是小老虎,原著中說那老虎也就一百多斤)。就連雕兄也能一扇翅膀,就把獅虎放翻。

    由此可見,和金庸的武俠比起來,《水滸》就是一個低武世界。

    能被三流高手抓住的方臘,擁有什麼樣的實力,大家還用想嗎?

    另外,在《射鵰英雄傳》第十六章中,老頑童周伯通對郭靖敘述九陰真經的來歷時,我們也能發現,那時的明教真的不怎麼的,也沒什麼高手。而方臘能當上教主,也完全是因為明教高手,幾乎死絕了的原因。

    《九陰真經》是黃裳所創。

    這黃裳和蕭峰是同時代的人,比蕭峰還要大幾歲。蕭峰自刎之時,黃裳還是一個半點武功都不會的文官。

    宋徽宗繼位後,遍搜天下道家之書,雕版印行,稱為《萬壽道藏》。宋徽宗委派刻書之人,就是黃裳。這時的黃裳已經快六十歲了。

    黃裳通讀道藏,竟然無師自通,修煉出一身武功。

    後來,宋徽宗命令黃裳去剿滅明教。黃裳帶著官兵去打仗,結果被打的大敗而回。黃裳不服,就單槍匹馬的去明教挑戰,一口氣殺了明教好幾個法王、使者,只憑一己之力,就幾乎滅了明教。而這時的黃裳,卻只是一個沒練過幾年武功,缺少實戰的糟老頭子而已。

    那些被黃裳殺掉的人,都是背景深厚的名門正派弟子。明教沒能力報仇,他們那些名門正派的親戚朋友可不幹了。這些人也不講道義,抓不住黃裳,就殺了黃裳全家洩憤。

    黃裳為報仇,隱居三十年,創出了《九陰真經》。

    從老頑童的敘述我們可以發現,那時明教高手被黃裳殺了個乾淨,想報仇還要透過外人來解決。

    因此,我猜測,方臘能當上明教教主,完全就是因為運氣好而已。沒辦法,山中的老虎都被殺乾淨了,只好讓他這個猴子當大王了。

    方臘雖然不是高手,但他沒能出現在《天龍》和《射鵰》的主要原因,還是他所在的年代兩邊都夠不上。

    方臘造反是1120年,而蕭峰自殺是1093年,中間差了好二三十年。蕭峰縱橫天下之時,方臘還只是一個小娃娃而已。而《射鵰》開始時,已經是南宋慶元五年也就是公元1199年,中間差了好一百年了。

  • 6 # 小炁圓寶兒

    方臘是在宋徽宗年間。

    射鵰已經是岳飛死後的事了。

    天龍八部早太多。

    其實這個只要看過書的人都知道

  • 7 # 天命蜉蝣

    天龍時期方臘還沒有出生,射鵰時期方臘早就死了,而且方臘戰敗導致明教敗退,遠赴西域,對明教來說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教主,甚至嚴格來說他屬於明教的罪人,所以明教不提他很正常,至於其他江湖中人對明教更不清楚,因為明教在謝遜大肆殘害正道門派高手前一直跟江湖門派井水不犯河水,明教弟子很少跟江湖中人打交道

  • 8 # 天行健or酸菜魚

    武松單臂擒方臘,武松比方臘厲害多了,金庸也沒寫武松的事呀。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水滸世界武藝在一流的有盧俊義,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金先生卻只提到了郭勝,這也算是給了水滸足夠的尊重了。

  • 9 # 閒庭信步可當車

    這個觀點讓我非常不舒服。不能拿著歷史上血淋淋的事實,來和小說上的那些東西來比較!一個是人頭落地,一個是寫書掙錢。覺得總不能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能以今度古!

    雖然目前是和諧社會,建議這些類比,少點為好。設論根本不成立。

    歷史一些東西啊,我也不知道那麼深切!更不知深淺!無意爭論,心靜為好!

  • 10 # 龍天一馬

    明教其實就是波斯拜火教,小明王的死讓明教分裂,朱洪武是個天才利用教派力量但又不被宗教左右,最後朱洪武的大清洗是洗白自己是教徒的事實,結果把明和拜火教有一點關係的人都殺絕了,大部分人都認為朱洪武是為孫子殺的,但真實原因是朱元璋要把在中華的明教消滅,王權一定要在教權之上,或者滅了它李善長的死是最好的看出洪武用心,滅教派火種王權至上,朱洪武將所有威脅都解決了讓小孫子上位,可惜永樂讓他會從墳墓彈起來,洪武只是個無聊老頭殺人狂,最後還是漢矇混血洪武最不喜歡的永樂拿下大明江山

  • 11 # 浪子與俠客

    明教和方臘都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就是以這個真實的歷史原型來創作加工的。

    但是方臘在書裡沒有出現過,這個我們要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一,歷史時代。

    《天龍八部》的歷史年代在北宋宋哲宗時期,而方臘起義是在宋微宗時期。

    射鵰英雄傳發生的歷史年代要晚於天龍八部,是南宋末年,這個時候方臘早就死了。

    從歷史時間上來看,方臘沒有趕上天龍時代,又在射鵰發生前逝世。

    所以,在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裡面,方臘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

    二,小說創作。

    文學的創作,常常是以某段歷史中發生的事情,或者以某一個歷史人物為藍本來進行創作,但是會此在基礎上進行加工。

    武俠小說主要的切入口是描繪武林江湖中的恩怨情仇,雖然也有時代背景的帶入,甚至會交代武林人士和朝廷的一些恩怨,但是主要視角還是武俠江湖,天龍如此,射鵰也是如此。

    這兩部書裡面絕大多數的人物都是虛構的,是歷史上不復存在的,蕭峰,虛竹,郭靖,五絕……

    其實明教僅僅在金庸的兩本書裡面出現,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自己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然而這兩個之間並沒有什麼聯絡。

    倚天中對明教不乏濃墨重彩的描寫,可以明教的發展史貫穿了整部書,這是因為主角襯托。

    方臘在歷史上是以為農民起義領袖,起義必然會產生戰爭,大規模的戰爭中,是個體武林高手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像是郭靖那樣的蓋世高手守護襄陽不也最終城破身亡嗎。

    在倚天中,朱元璋還是張無忌的下屬呢,也沒見描寫朱元璋武功多厲害是不是?

    真實的方臘是否武力高強,這已經不是武俠小說探討的範疇了。

    反正,他怎麼都比不上第三時代教主張無忌。除了他,明教的所有教主誰能把乾坤大挪移練到第六層?

  • 12 # pegasus1

    金庸最開始寫射鵰英雄傳時,根本不可能考慮到日後寫成三部曲,並且給第三部中提到的人物預留位置。

    都不用說從整個三部曲看,即使是同一部書,設定前後矛盾,或是照應不周,都是正常現象。就拿射鵰英雄傳舉個栗子來說,曲靈風居然死在牛家村的客棧,就不是原始設定。

    從射鵰英雄傳本身的佈局看,大背景已是南宋後期,金朝被滅,成吉思汗立國的時代。郭楊兩家的背景都已無法影響到他們生活的寒微——楊家近世祖先是楊再興,也是南宋初年的勇將。

    所以金庸在寫到歷史人物和事件時,必然只會從南宋來著手,從書中來看,取材於宋朝的歷史重要人物只有一個已故的岳飛。早已是明日黃花的方臘,根本不太可能進入金庸的視線。再說郭靖祖上是梁山好漢,如果安排了方臘後人,怎麼安排他的立場?是拋棄前嫌還是世代為仇?而且如果安排了方臘後人,梁山其他人的後代寫不寫?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世界觀,基本上凡是漢人(包括歷史上是金人的王重陽及其門人),天然立場就是扶保南宋,你寫個方臘後人,是讓他當漢奸還是和南宋政權盡釋前嫌?不管怎麼寫都需要大量筆墨。而且前者和楊康有重疊嫌疑,後者怎麼讓人信服?三男主麼?

    金庸小說的結構,一直是男主一枝獨秀,所以天龍八部三男主就各有專傳,射鵰英雄傳雙男主也就讓楊康徹底黑化,所以如果再加上一個方臘後人,雞肋都是好的,沒準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就是金庸想到了方臘,除非把男二楊康改成方臘後人,否則只能捨棄這一構思。而從全書來看,楊康的設定顯然比方臘後人更討喜。

    金庸後來修改時,肯定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黃裳故事裡提了一下明教,算是對這個不算瑕疵的遺憾做了補救。

    認為大背景下面面俱到,那只有在梁羽生的天山系列還有一點可能,但那是因為整個系列是從七劍下天山輻射而出,看似前代,其實是後做,所以才能照應更合理,即使照顧不到,也可能寫一個專傳來補白。再說梁書一向英才倍出,敵我不定也不乏先例,多安排一個有背景的故事沒什麼難度。

    金庸小說完全沒有這個思路,所以也就不可能照顧周全了。

  • 13 # 瘦瘦影片君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天龍八步》的背景都是發生在南宋的時期,有人說南宋我們中國歷史上比較發達的時期,四大發明一個誕生在北宋時期,兩個誕生在南宋時期。比如北宋的《清明和上圖》,畫中描述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當年的繁榮。

    那麼,如此發達的宋朝時期,所謂的“江湖門派”那肯定是少不了了。

    真實的門派應該有青城、峨眉、南北少林、崆峒、丐幫、武當、全真、崑崙、桃花島等,

    小說裡面也許也會有一些虛構的門派,至今無跡可尋的,比如唐門,金剛門、雙子們等等。

    這就導致了在南宋時期,江湖上武俠門派繁多,且強大。一位網友描述說“雙鵰和天龍好比史前世界,有全真教和各種恐龍級別的生物在,哺乳動物的少林明教等只能求自保,蒙古就像小行星撞擊滅了恐龍級別的生物,於是這些哺乳動物開始統治世界”

    所以說,方臘也許在這個時期武功不錯,但是這南宋時期那是人才濟濟,高手如雲啊,方臘屬於反派人物,明教時期殘害同門和江湖人士,並且天龍時方臘還沒有出生,射鵰時方臘早就死了。金庸沒有寫進去應該實屬正常,畢竟只是根據部分歷史來寫的小說,小說會刪減虛構內容等。

  • 14 # 鬼針陰行斷血流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首先,方臘,生卒年是1076~1121,但是1120才起事,在《水滸傳》一書中也是1121年被梁山剿滅,自己為魯智深所擒(民間有傳武松)。金庸《天龍八部》的主線時間是1092(段譽到無量山)~1095(蕭峰自殺雁門關)。兩者的時間線是錯開的。

    其次,方臘為睦州清溪人,眾所周知,睦州城是鄧元覺身死之地,而清溪縣則是秦明戰死之地。接近於方臘老巢,位於今杭州境內,而天龍故事主線也集中在中原(少林寺),西北(靈鷲宮),北方(契丹)和西方(西夏)以及西南大理等。很少涉足長江流域。所以兩者的活動地點又是錯開的。

    最後,順便說一句,有很多人說乾坤大挪移是斗轉星移的衍生或者復刻版。其實不然,乾坤大挪移傳自波斯總教,明教乃是山中老人霍山於公元3世紀創立,聖火令武功也為其所創,而乾坤大挪移的撰寫者則眾說紛紜,但流傳最廣的說法也是霍山所創。斗轉星移則是五代至宋初(公元10世紀)的慕容龍城所創。這期間相距700年,同時乾坤大挪移與斗轉星移也大不相同,前者集九大功能,後者只是借力打力還施彼身之技。明教歷史上,最厲害的教主練到第五層乾坤大挪移便即身死,方臘多半不如陽頂天(四層),張無忌身兼九陽乾坤大成,放到天龍尚且有虛竹段譽可以匹敵。換作是方臘,武功必定在四絕之下,介於遊坦之和段延慶之間水。高於慕容復丁春秋等人。當然這些都無足輕重,畢竟方臘不可能出現在天龍世界裡。

  • 15 # 忠肝義膽嶽老三

    金庸最開始提到明教,卻是藉助老頑童之口。

    在桃花島上,郭靖偶然遇到被囚禁十五年的老頑童,二人一老一少竟然聊的極為投機,老頑童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說話之人,就將《九陰真經》的來龍去脈全部告訴郭靖。

    原來《九陰真經》創作人是徽宗時期的文官黃裳,正是他總結道家群書,竟然無師自通練成一身武藝。後來,皇帝派遣他去剿滅勢力正在崛起的明教,於是他與明教結仇,導致黃裳一家全部被殺,他為了復仇就躲進深山老林,參悟武學之道,最終武功大成。

    所以,明教最開始是在老頑童描述《九陰真經》的來歷時提到。

    由此可見,明教在徽宗時期也是聲勢浩大,這才引發徽宗的警惕。

    後來,在《倚天屠龍記》中,對明教的描述更加全面。畢竟此時的明教在江湖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而張無忌也成為了明教教主。

    此時張無忌剛剛化解六大門派圍攻之危機,繼任新一任明教教主。在光明頂,明教眾人向張無忌介紹明教的歷程以及行為處事。

    張無忌才知曉徽宗時期與梁山水泊同時間造反起義的方臘也是明教教主。當時他領導明教也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只可惜實力有限,未能成功。

    但是,方臘此舉也足以在歷史上留下轟轟烈烈的一筆。

    方臘的事蹟只是在後人口中有所提及,但是方臘本人並未在金庸作品中正面出現過。這其中的原因是金庸的作品時間段跳過了方臘所處的時代。

    《天龍八部》處於宋哲宗時期,離還沒有到宋徽宗,而徽宗皇帝在位也有二十六年。也就是說,天龍結束離徽宗後期也有將近二三十年的時間,方臘還沒有任何的起色,估計還是一個毛頭小子。

    《射鵰英雄傳》基本上已經到了南宋中期,岳飛已經遇害,可見與北宋徽宗時期也隔了數十年。這中間也很難再與方臘聯絡的上,故而射鵰時代也沒有方臘的事蹟。

    也就是說,方臘出現的時期恰恰就是天龍時代和射鵰時代這中間空白的一百年,這期間也有許多的故事,但只是一些隻言片語,需要去揣摩。

    譬如,這個時代出現頂級高手黃裳,他與明教結仇,黃裳的經歷恰恰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九陰真經》。

    如果黃裳沒有與明教結仇,可能後世就不會出現《九陰真經》,那麼後世人為之爭的頭破血流的事情就不會出現,江湖就顯得過於平靜。

    再說,這個時代極有可能也是獨孤求敗的時代,他影響了楊過,可是他的故事竟然沒有一人知曉,然而金庸的隻字片語卻讓獨孤求敗這個人物光芒四射,讓人拍案叫絕。

    所以說,金庸對這個時期著墨不多,雖然沒有明寫方臘,但是也讓人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其實,在這兩部作品裡面沒有提到方臘,很大程度上還是與兩部作品所宣揚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

    金庸先寫的《射鵰英雄傳》,後來寫的《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早期作品,所以對於名族正統這一方面強調的很明顯,所以他塑造的郭靖,正是一個把民族大義看的比一切都重,他雖然成長在蒙古大漠,可是他內心始終都屬於漢人。在得知成吉思汗要揮師南下時,他毫不猶豫放棄在蒙古大軍中的地位權勢,選擇南下保衛大宋對抗蒙古大軍。這就是金庸早期的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方臘卻是造反起義,反抗大宋朝廷,這與郭靖的所捍衛的完全相悖,所以金庸也沒有正面的去提及方臘。

    而到了《倚天屠龍記》中,當權者卻不是漢人,而是蒙古人,所以此時漢人為了恢復自己的江山,就一直對抗朝廷。所以,此時起義造反的卻成為正義,朝廷就是大逆不道。明教所做的一切就代表著千千萬漢人的利益,故而就是名族大義。此時,在提及方臘,就顯得理所當然,毫不違和。

    《天龍八部》裡面雖然金庸的名族價值觀有很大的改變,沒有絕對的正統,譬如蕭峰本是契丹人,可是一心維護著大宋的利益。但實際上,金庸更同情黎民百姓,不管是遼人,漢人,抑或西夏人,吐蕃人,都是百姓,都是無辜的,他絕不希望發生任何戰亂,導致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當然,起義這種形式也不是他所倡導的,因為這也會導致血流成河。

    所以說,金庸的價值觀也讓方臘的事蹟不能出現在這些作品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是因為什麼理由分開的,有想過挽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