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停
-
2 # 徐利東
總是很焦慮治療上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者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對於焦慮症以抗焦慮藥物或者是具有抗焦慮作用的抗抑鬱症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心理治療在臨床上主要採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特別是放鬆訓練等行為治療的方法。物理治療在臨床上主要選擇多引數生物反饋治療或者是經顱磁刺激治療。
-
3 # 梅洛哥
走出焦慮的科學方法——以積極心理學來戰勝我們的消極心理,以Sunny、燦爛的心態去消除冬天的寒冷。
積極是人的天性,我們不是靠動物本能戰勝野獸——我們不如它們野蠻,不如它們兇狠,不如它們跑得快,力氣不如它們大,甚至我們的繁殖能力都不如它們。但是,為什麼幾千萬年的進化歷史,選擇了人類成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首?因為我們人有動物沒有的本領,人性。
在上個世紀90年代,著名心理學教授Antonio Damasio重新定義了情感與理智的關係:
1. 情感不只是一種感覺,它更是演化出來,幫助我們生存下去的重要的心理機制。
這意味著我們人可以有很多的理性,但是如果沒有感情的話,理性無法產生行動力、決斷力與召喚力。
所以,理性即使想的再清楚,沒有感情,也是做不到的。
運用“五施”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著名經濟學家,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Edmund S Phelps提出,我們應該提倡心花怒放,Flourishing的精神。怎樣做到Flourshing呢?積極心態的知行合一“五施模型”,即顏施、身施、言施、心施、眼施。
顏施,露出你的魚尾紋
顏施就是要學會給自己、給別人笑臉,笑是人類天生的本領。小孩生下來四個星期,就會自發地露出笑臉,不需要學,不需要模仿別人的笑臉才會去做。即使是盲童,什麼笑臉都沒有看過,到了四個星期也會自然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如何去做呢?迪香式微笑。所謂迪香式微笑,就是人臉部的嘴角肌、顴骨肌和眼角肌三塊肌肉共同“配合”,展現出的最美笑容。具體表現在當嘴角肌上揚時,我們會露出牙齒,同時壓迫顴骨肌,使面頰提高,顴骨肌又壓迫了眼角肌,使眼角肌微笑的時候露出魚尾紋。
只有發自內心微笑的時候,眼角肌才會露出魚尾紋。我們經常講皮笑肉不笑,其實是不科學的。真正科學的說法叫皮笑眼不笑。所以,有時候當你看一個美女微笑卻得不到感染,感受不到她的魅力,是因為她的笑不自然,是裝出來的笑臉。
那麼,真笑與假笑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Harker,L和Keltner,D曾在Mills College做過一個實驗,對1960年畢業同學的畢業照片進行分析,研究者發現,習慣以迪香式微笑上鏡頭的女同學,在27歲時結婚的比例要高一些,婚姻生活要快樂一些,跟丈夫吵架要少一些,離婚的比例要低一些,自我評估的幸福指數要高一些。
所以,我建議所有女孩,你的微笑是一種魅力,微笑的人嫁人也嫁的比別人早一些。你不笑的話,你條件再怎麼好,別人也是很難喜歡的。正如中國佛教所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以微笑待人,生活也會回饋給你微笑。
身施,心動不如行動
那麼,怎樣做可以使我們保持積極心態?行動。人天生是愛動的,心動不如行動。
運動激發活力。運動是我們人類的天性。運動可以產生神經化學遞質,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分泌內啡肽,類似於嗎啡,能夠緩解肌肉的疲勞。但內啡肽只有在運動到一定階段後才能產生,也就是說,當你跑步跑到高潮期,馬上要跑不動了,這時候,如果你咬牙堅持一下,大腦就會分泌出內啡肽,使你心情舒爽。
言施,愛的傳遞
人類是唯一會說話的生物,所以溝通交流所傳遞的不僅僅是資訊,還有感情的傳遞、意念的傳遞、思想的傳遞,以及未來友好關係的傳遞。
美國心理學家Losda透過調查美國成功的企業發現,成功的團隊採用5:1比例,即5句好話配1句批評建議的話。團隊成員之間不能總是頌揚你很偉大、很優秀、很卓越,頭一天聽你會很開心,第二天習慣了,第三天就會很厭倦。作為領導,要時不時提出一句批評或建議的話,使員工有所行動,有所改變。但也不能全是批評、挑剔、指責,這會使人感到恐懼、緊張、憤怒、不滿。
所以,既有春光明媚,亦有陰風怒號,關鍵是比例得當。
心施,物我兩忘
著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透過對各行各業成功人士十五年(1960-1975)的研究發現,這些成功者並不是智商出眾、情商比別人高、學歷比別人優秀,而是這些人都曾體會過心流的狀態,這個狀態讓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物我兩忘、如痴如醉、酣暢淋漓。心流英文Flow,是一種幸福流的狀態。
-
4 # 精神科胡紹雲醫生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焦慮的原因,這樣的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平常當自己很焦慮的時候可以嘗試深呼吸,平緩自己的心情,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平常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放鬆自己焦慮的情緒。當自己焦慮的時候可以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生活上注意補充高營養,保證足夠的睡眠,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我的建議!
-
5 # 媽媽休息室
如果要緩解,首先你需要了解什麼是焦慮。什麼是焦慮,以及他的特點哈。焦慮是人們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他的特點是:緊張感、未來感和不具有具體指向性。人為什麼會焦慮?焦慮是人類進化留下來的:原始社會焦慮可以把幫助人們避免野獸襲擊等危險。*遺傳因素:如果父母很容易焦慮,那麼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比較容易焦慮。*完美主義者更容易焦慮。*低自尊的人更容易焦慮。*控制慾非常強的人更容易焦慮。焦慮的好處焦慮可以一定程度的幫助人避免未來發生的問題,可以做好提前規劃。緩解焦慮四步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有些難)。第一步:改變認知;第二步:改變自尊體系,使其處於較為合適的水平。第三步:學會正確的身體放鬆方法;第四步:學習到對應的技能與方法,並不斷操練。最好是有一群夥伴的支援。
-
6 # 王普通
焦慮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為什麼不自信呢,就是因受到了周圍大環境的趨勢,為了更加親和的融入這個大環境中,你就會慢慢然後焦慮,然後就會發現自己很多的不足,然後把自己的缺乏過度放大話,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反而其實對你有一的好處,這足以證明你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呢不必慌張,我的建議就是越怕什麼就越去幹什麼,比如你害怕高空彈跳,那你就逼著自己去高空彈跳,你害怕獅子,你就經常去動物園看,你害怕在鏡頭前說話,你就多參見露臉的活動,久而久之,你就會越來越自信,面對問題第一件想到的事,不是說自己怎麼怎麼哪裡不好,哪裡不足,而是直接面對,尋找解決思路,人的自信不是天生的,都是後天天一步一步變得優秀,等你努力優秀過後,你會發現,自信其實很簡單,焦慮也會在你優秀的過程中漸漸離你而去!
-
7 # 閒下來的清涼油
回溯歷史,千千萬萬的人都在面對著焦慮,探索著焦慮,對於焦慮這一狀態、這一疾病,人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有社會學家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神經症狀,不僅僅源於個人偶然的生活經歷,也源於我們所處的特定文化環境。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倍增,大環境也不容樂觀。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受到不同類別的焦慮症折磨的美華人約有 4000萬,佔到美國全部人口的 1/ 7;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展,我們已經在大腦工作機制領域中探索到了焦慮的原因。
現在讓我們回望古希臘時期,在大哲學家柏拉圖看來,醫生也許可以為輕度的精神問題提供解決辦法,但深層的情緒問題,只有哲學家能夠解決。
焦慮和其他的心理不適,並非來自生理學上的不平衡,而是來自心靈的不和諧。
所以,情緒的康復需要更深的自我認識、更好的自我控制,以及由哲學指引的生活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師的先驅斯賓諾莎說:“困擾人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他相信焦慮僅僅是個邏輯問題,錯誤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產生恐懼。
無論你認為的焦慮是什麼,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不焦慮的人生。
都得去面對它。
“所以戰勝焦慮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正確地直面焦慮。”
“焦慮,是對未來的苦難的憂懼,對難以承受卻無望預防的災難,充滿害怕的期待。”
歸根結底,焦慮是一種訊號,意味著自我想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用藥物驅除焦慮,而不是傾聽它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可能不是我們希望成為最好的自我所需要的合適的做法。
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輔助,但千萬別忘記,焦慮是一種代表需要做出改變的訊號,比如,我們是時候改變自己的人生了
最近 30年裡的許多研究表明,嬰兒和童年時期的不安全型依戀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成年後會出現情感障礙。
社會學家菲利普·斯雷特說:“相比歷史上的任何人,當下的人每天都被迫要做更多的選擇,但他們已知的事實更少,標準更模糊,環境穩定性更差,社會結構的支援也更少。”
選擇的自由,導致了巨大的焦慮。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稱之為“選擇的悖論”:
即當選擇的自由增加時,焦慮也隨之增加。
焦慮是永恆狀態,忙碌是最好的解藥
伯頓列舉了數百種關於焦慮和抑鬱的理論,最終他強調的治療方法可以歸結為定期鍛鍊、下棋、沐浴、閱讀、聽音樂、服用瀉藥、合理膳食,而最為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忙碌。
“引起憂鬱症的最大原因就是閒散,忙碌是最好的靈藥。”
“如果人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嘗試,那麼他們應該會過上滿足的生活,同時學著瞭解自己會限制他們的野心;他們接著會意識到自然的就是足夠的,不需要追求那些額外的、沒有好處的事物,那隻會給他們帶來不幸和妨害。”
可能就是那一句老話:“知足者常樂”吧!
焦慮很可能與藝術和創造密切相關,艾略特等文學家、達爾文等科學家的成就都伴隨著焦慮症狀。
有焦慮氣質的人通常更有責任感,在工作中更具優勢,是得力干將和貼心朋友,這一切都啟示我們嘗試駕馭自己的焦慮氣質。
學習到這裡,你的心情可能已經慢慢放鬆下來。焦慮的症狀雖然千差萬別,普及率雖然十分廣泛,治癒雖然極為困難,但焦慮並不完全是阻礙我們人生的惡魔,它還有可能是提供靈感、提供安全等功能
-
8 # 刺蝟的優雅ml
焦慮,想的多怎麼辦?
首先,要清楚焦慮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普遍情緒。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的巨大壓力下,人的焦慮情緒會表現的愈發頻繁。無論是奮戰在各個崗位的上班族,還是埋頭苦讀的大中小學生們,在家辛勤帶孩子的寶爸、寶媽,孤獨的空巢老人……等等,都不可避免的會患上焦慮症。正如,人人都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而焦慮呢就雷同於憂。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不是聖人,更不可能做到佛教說的那樣:“四大皆空”。所以,當自己感覺到被焦慮困擾時,不要太過憂慮,這是一種處於社會中的人的正常情緒。要以積極,樂觀,正確的態度面對焦慮,不要一味的逃避。
其次,要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患上了焦慮。焦慮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令人防不勝防。也許是生活中不經意間的很細微的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也許是遭遇了巨大的坎坷,給心靈造成了似乎不可磨滅的創傷。或許,你會覺得高三的學生,在高考、老師、家人的沉重壓力下,肯定會有很多的焦慮。是的,的確高三的學生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產生焦慮是很常見的,作為一個高三過來人來說,他們的煩惱、焦慮,我感同身受。為什麼會頻繁出現高中生跳樓事件呢,正是因為他們平時內心積累的負面情緒過多,焦慮過重,不能及時正確疏導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其實,不僅是高中生,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小焦慮,比如:惹事了,爸爸媽媽回來會打我嗎;我和好朋友吵架了,還會和好嗎:被老師叫上講臺做題,不會怎麼辦……等。有焦慮情緒了不要一味消沉,找出原因很重要。
最後,要全力以赴,迎戰焦慮。當感到自己的焦慮情緒已由剛開始的萌芽狀態,發展到漸漸不可憑一己之力消除時,切不可繼續獨自一味的消沉下去,過多的焦慮情緒可能會突變到重度抑鬱症。眾所周知,抑鬱症也是當今人們較為普遍的一種症狀。抑鬱症比患焦慮症可怕的多,不知有多人淪為抑鬱的奴隸,任由其擺佈,甚至是會失去生命,內心也會如流水一樣平靜,沒有任何掙扎的動力和慾望。因此,有焦慮不要怕,焦慮過多時,要想辦法及時的修復。焦慮莫非就是一些小的生活壓力,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或擔心一些什麼事。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鬱,我們都不需要一味的折磨自己,一味的讓自己想不開。我們可以找人傾訴,愛人、親人、朋友、老師,更有甚者找網上不認識的人,都可以。把自己心裡想不開,焦慮的事說出來,會好很多,即使別人幫不到你,也會安慰你,幫你想辦法解決。我不認為這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什麼相違背的,焦慮的並不是自己都不想要的,正是因為在乎,所以才會焦慮吧。更何況,如果能當一個焦慮情緒者的傾聽者,我覺得是足夠的善良,足夠的情誼,因為他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唯獨的你。
如果,不想把自己的焦慮告訴別人的話,可以去幹點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讓自己閒下來,不要讓自己有時間去想那些焦慮的事。“轉移注意力”法是一個挺不錯的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和陌生人交流,都有可能減輕焦慮,甚者在和別的交流中,你會獲得新生,豁然開朗。
其他的,類似於聽歌,跑步,追劇,都是減輕焦慮的好方法。只不過,要是太過焦慮,我想即使這些,也都不想去做,也不會有多大的用處。總而言之,生活要開開心心的,有輕微的焦慮不要擔心,要儘早的去調整它,扼殺它於萌芽狀態。焦慮想的太多時,最重要的還是要與人分享,學會傾訴真的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藉助別人,可以獲得新生的力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9 # 華仔心靈
大家點點關注哈 焦慮症患者常伴有顯著的功能缺損和生活質量下降,主要透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或者兩者結合治療效果更佳,但需要透過反覆試驗以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這是焦慮症患者心理治療最有效的形式。焦慮症患者容易出現兩種錯誤邏輯:其一是過高地估計不好事情出現的可能性;其二是過分戲劇化或災難化地想象事件的結果。
焦慮症患者對事物的歪曲認知是造成疾病長期不愈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幫助患者改變不良認知,進行認知重建,以達到治療目的。
支援性心理治療
透過心理教育向患者解釋有關疾病的知識,降低患者對疾病的繼發焦慮,透過傾聽、鼓勵、支援等技巧向患者傳遞積極情緒,增進治療依從性。
其他治療
此外,部分患者可透過生物反饋治療、鬆弛訓練和呼吸控制訓練,幫助緩解焦慮症狀!大家點點關注哈
-
10 # 中醫客服武洲怡
焦慮症患者容易出現兩種錯誤邏輯:其一是過高地估計不好事情出現的可能性;其二是過分戲劇化或災難化地想象事件的結果。
-
11 # 看文有道
對未來事件的擔憂接近於人的直覺反應,就像對危險的直覺一樣刻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基因裡。也因此,我們不可以不對未來種種考慮全面。
但事實上,總有事情出乎我們的意料,所以我們固執的把那些事情加到我們的窮舉列表中,我們告訴自己,下次再出現就可以提前想好解決辦法了。這樣分析看來,對於未來的擔憂似乎沒有什麼壞處,我們想的面面俱到,也確實涵蓋大部分可能出現的場景。
可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思考並不是一件無成本的事情。在思考這些可能性的過程中,我們在想象中體驗著歡欣、懇切、溫暖、著急、緊張、窘迫、勞累等各種各樣的感受。這些體驗與思考也在無形中消耗著我們的能量,並且因為我們無法窮盡所有的可能性或者沉浸在某一種可能性上,我們精力的耗費也就沒有盡頭。
如果可以停止這些耗費,那我的“第二天”又會是什麼樣呢?一定會出糗嗎?會完不成任務嗎?還是真的會損害自己的形象呢?我們好像沒有人試過。我們固執地堅持著這份擔憂,也固執地著力於減輕這份擔憂。但是我們好像一直沒有想過這份擔憂的實際價值是多少。
我們的擔憂並不能切實改變情景歸因的特殊事件,而且甚至連自我歸因的事件都沒法有合情合理的解決方法。我們彷彿更怕的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們總覺得,如果我提前想到了,即使真正發生了,我好像也不怕了。
尤其過往給我們的經驗就是預料不到才會無所適從。但是讀者,上次意料之外的出糗或者沒完成任務對你造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又或者更大一點的事情,沒有預想到的投資失敗或者遭辭退之後自己的心境又是如何。好像一但過去,想來便沒有那麼糟。再試想,如果當時沒有出糗並且很好地完成任務的結果跟現在到底有沒有肉眼可見的差距,而更大一點的事情是否繼續對現階段的你掀起波瀾。
好像當時的“沒想到”還成就了現在,那麼對於每一件事情窮舉性預測的價值似乎拿到更長的時間裡像是沒有收穫的付出。
既然焦慮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因,那麼能讓每一份擔憂產生它的價值而非憑空消耗我們的能量——才是焦慮刻在我們基因序列裡的價值。
回覆列表
我總是很焦慮怎麼辦?
我是80後程序員,逼近程式設計師退休年齡35歲。在北京無房,無車,需要養家。在老家買了商品房,所以需要還房貸。每月支出,老家房貸,北京租房房租,每月2人還要生活。扣除這些之後工資所剩無幾,基本月光。
和愛人戀愛3年,結婚3年,不敢要小孩。
焦慮,沒有安全感,想哭,感嘆人生太難,都沒有意義。
1、理財
基金定投,股票等等(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不太適合小白使用者,嗯。。我是小白。
2、開店
淘寶,京東,拼多多無貨源店鋪,透過註冊空店鋪,賣別人店鋪的產品,自己充當一個客服的角色,賺點差價。
3、內容運營
4、消減開支
自己做飯;把老家房子賣了,在北京買個小的,省下房租。
結合自己的情況,我分析了一下:
1、理財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的不會玩,只能長線投資,收益慢,慢慢做;
2、開店相當於做客服,一份時間一份收穫。可惜還要上班,沒時間去做;
3、內容運營:這個可以做,我也喜歡寫作,這個要做起來;
4、消減開支:來北京還不到5年,買不了房,也沒錢買,小的首付也要一兩百萬;
做飯也不太現實,工作壓力大,天天加班,9115的生活,真心沒時間做。
現在想想,我的焦慮其實是源於自身安全感不足,對當下的不滿和對未來的迷茫,找到原因之後,去解決它,那麼有什麼可焦慮呢。
你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