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寶寶愛電影

    這你可真小看姜文了。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個關於崔健的紀錄片,作為好友和曾經的合作者(姜文電影《鬼子來了》的配樂是崔健做的),姜文也在被採訪者之列。我記得他當時是這麼說的:

    我跟崔健合作《鬼子來了》的經歷告訴我,崔健的音樂是好聽的——如果僅僅把「好聽」當成一個標準讓他去寫,他能寫得非常好聽,這對他來說不是個難事。

    同樣的評價也可以放在姜文自己身上:如果僅僅把簡單意義上的「好看」當作判斷電影好壞的重要標準,他能把電影拍得非常好看,這對他來說不是個難事。

    姜文曾經說過:《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送給觀眾的禮物。可見他心中的高下。

    《讓子彈飛》,無論姜文在裡面加了多少「私貨」,也無論大家從中解讀出了多少意義與思想,僅從敘事架構上看,它就是一個孤膽英雄(相對而言)深入敵後,智鬥實力幾倍於己的惡霸的故事——用姜文自己的話說:像西部片——它是一部符合商業電影敘事規律的電影。

    可是,以姜文的野心與才華,「符合」規律恐怕並非他之所願,「打破」規律才是。或許《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就是他在證明自己可以拍商業電影之後的「打破」規律之作,而非題主所謂的「江郎才盡」之作。

    所以,也可以說,那些把《讓子彈飛》奉為無上經典的觀眾,其實並不真正懂得姜文。

  • 2 # 檢票小哥

    姜文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他太浪費了。

    第一,他對藝術的堅持,比張藝謀更烈。

    不管什麼投資人,都不能讓他妥協到,嚴重影響自己片子的藝術品質。

    他現場改劇本的惡習,跟王家衛一般。(讓子彈飛裡有一段,大家在六子墳前說的話,精彩不精彩,經典不經典?那是臨場寫的。當時拍了一整天,這個場租的時候到了,第二天不能再用,姜文一直覺得味道還不夠對。就在景點關門前的幾十分鐘,他寫出了這些對白。)

    他的片子還被禁掉,乾脆上不了映,在《讓子彈飛》之前,更是拍一部賠一部。(據說有個投資人第一次來片場視察的時候,賓士車隊,保安環繞。最後一次來片場,自己一個人打了個車過來的。)

    第二,他對場景的要求極其苛責。

    姜文佈置起場面,從來都是改天換地,所有人都認為走到極致了,他的想法是,還能更好。

    劇組購來幾百只飛離走獸,稍不順眼,姜文親自理其羽翼,變其毛色。300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數十噸的鵝卵石和紅土以及來自8個城市的13節火車車廂,車載船輸,橫移幹裡,子立於外景地。

    他不僅要改天換地,也要求這天地之間的每一處都絲合縫,所謂有粗有細。

    所以,到《讓子彈飛》的時候,投資人表示你愛咋拍咋拍,觀眾能看懂就行。

    有這樣的創作自由度和創作前提,才有我們看到的《讓子彈飛》。

    而現在,你說還會不會有另外一部《讓子彈飛》?

    《邪不壓正》裡的彭于晏的肉體看到了沒?許晴的熟女風情看到了沒?

    當投資人對姜文導演的期待,不再是不賠本就行,而是把他當成票房保證的時候,創作就不可能完全自由。

    第三,電影,它得有滋味有嚼頭。

    與此同時,有了一部《讓子彈飛》,姜文就像另外一個陳凱歌,不管這部賺不賺錢,下一部一定有人投。

    他又不像馮小剛那樣簽了對賭協議(我覺得那相當於精神上的賣身契),沒有對票房的極度渴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指望他不顧自己的藝術追求,老老實實拍爽片給你看?

    從《邪不壓正》可以看出,姜文仍然是那個想要站著把錢給掙了的姜文。

    掙錢重要,但站著更重要。

    由此而來的擰巴,相信會在他餘生裡不斷重複。

    但不得不承認,姜文確實是一位有才華,特立獨行的好導演!

    編劇過士行說,他總想好上加好,把所有他能想到的好東西都端出來。正所謂“包餃子餵豬”,話雖有點兒粗,可態度是好的。

    再拍電影,姜文發狠再也不幹“包餃子餵豬"的事。但拿起導筒,他雄心萬丈,要用強勁的想象創造真實 : 要拍就拍來勁的電影。

    王朔說,姜文是一個有自己態度且旗幟鮮明的人,有他在,我們オ好說本大國電影也不都是行活兒。

  • 3 # 手機攝影藝術

    很難說。

    估計玄乎。

    本來,

    姜文是一個很令人期待的導演和演員。

    但是,

    看了《邪不壓正》之後,

    我完全失望了。

    故事,畫面,表演,等等,要什麼沒什麼?

    完全不像是姜文。

    那個曾經貢獻過《鬼子來了》《Sunny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的姜文,

    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即便是《太陽照常升起》,看的有點不明不白的,

    但還總算是有些想法。

    《邪不壓正》不能說沒有想法,

    但總覺得離電影很遠,找不著感覺。

    為什麼呢?

    這些年,

    隨著中國電影的不斷進步和年輕人的崛起,

    一個可悲的現象是,

    中國的幾個大一點的導演,一個個都衰落了。

    他們本來應該有所成就,應該有更大的成就,

    同時,在世界電影面前託舉起我們國家的電影。

    但是,他們一個一個都衰落了。

    張藝謀變成了只會排大型開幕式的形式藝術家,

    即便是拍電影,也都拍得和開幕式差不多。

    馮小剛就別說了,從沒文化到有點電影文化,

    結果,剛剛找著感覺不久,又栽倒在大師的陰影和道德、人性、法律的泥潭裡。

    賈樟柯一直堅持電影的藝術性,可最近一是有點動搖,再就是老師那個樣子,

    一點變化和進步,都不明顯,人們難免會不大買賬。

    陳凱歌本來很有文化感,但去年看了他的《妖貓傳》,也大失所望。

    所謂的歷史,所謂的文化,完全成了空殼。

    似乎在告訴我們,陳凱歌本人也差不多成了空殼。

    剩下的這個姜文呢,也讓人很難打起精神來。

    原因如下:

    一是大師情結嚴重。

    二是自我感覺過好。

    三是過度相信自己。《邪不壓正》姜文又是導演,又是編劇。

    四學習不夠。好萊塢,南韓,印度,審甚至伊朗,都沒好好學習。對那些大師沒好好學,對那些新秀,可能根本沒有在意。

    五閉門造車的多。拍一部電影,完全憑自己一拍腦袋,缺乏外界藝術因素介入。

    六藝術追求上有點走火入魔。本來拍得就怪,後來專門為怪而怪,哪有成功之理。

    七世界在變,而他已經固化。

    當然,話說回來,也不能完全否定了姜文,

    說不定哪天忽然開竅,那個另類的,有內涵的,獨特的

    ——姜文,會忽然再現呢?!

    也說不定。

  • 4 # 影視爛番茄

    我並不這樣認為。

    《讓子彈飛》是一部姜文“要站著把錢掙了的影片。”

    眾所周知,姜文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導演,《Sunny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前兩部被封為神作,卻因種種原因未能上映,還曾一度遭禁。

    而當姜文正打算憑藉《太陽照常升起》揚眉吐氣時,卻因電影太過文藝,雖然叫好,但票房卻異常的摻淡。

    所以姜文痛定思痛,打算拍一部,讓觀眾老爺看了就覺著爽的電影。

    才有了《讓子彈飛》。

    從《讓子彈飛》裡能看出姜文就是要爭回一口氣,不然開篇也不會把久石讓老師給《太陽照常升起》的同名主題曲,再用一次。

    《讓子彈飛》後,姜文拍了部《一步之遙》這是部屬於他自己的電影,原因很簡單,《子彈》讓他掙夠了錢,肆意揮霍下,把自己心裡的各種私貨放出來,看看這個市場有沒有同類人。

    最後打著《讓子彈飛》續作的名號,雖然票房尚可,但口碑兩極化,屬於一部不太討喜的個人電影。

    2018年姜文用小說《俠影》拍了部《邪不壓正》,這回姜文徹底玩嗨了,滿屏的荷爾蒙。

    他自己採訪時說,這是他拍給自己孩子的電影。

    咋說呢,《邪不壓正》姜文還是在玩票。

    姜文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我們應該多給他點時間,畢竟這老小子跟我們一樣,徹底玩嗨了之後,自然就會主動找回家的路。

    畢竟縱觀姜文導演的系列作品,正經上映的也不過三部。

    我們有理由期待姜文下一部作品或者下下部作品是咱們所期待姜文的電影。

  • 5 # 爾東飛影評

    我記得姜文好像是摩羯座的,與其從電影“評分”上了解姜文,不如從星座角度分析下姜文的電影為什麼會是這樣。他的性格與作品間又為何產生了這些張力和矛盾。

    別去看姜文說了哪些漂亮話或又做出什麼出格舉動,從魔羯座角度出發去理解,這些“不懂”十之八九都能說通。

    魔羯座的內心永遠藏著一個孩子。

    年紀越大,孩子的身影顯露得越明顯,而如果你見到的摩羯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那說明你們還不夠熟。越熟悉的人,摩羯越會放下高冷的姿態。

    摩羯的高冷可以說是被迫養成的。面對紛紜的人情社會,不懂變通、不會說話讓他們在這個世界處處碰壁,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感,他們選擇面無表情地沉默著,讓人誤以為很是成熟。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換種褒義的表達就是年輕人的害羞。

    等到他們年紀慢慢變大,閱歷逐漸加深,摩羯的好學本性和堅韌會幫助他們學會怎麼面對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極為漫長的。可能有個零界點,他開始顯露出與過往不同的玩鬧個性,好像戴著一副面具。而在內心深處,他仍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孩子。

    最典型的摩羯座的例子莫過於周杰倫。

    他二十歲出頭時創作的那些苦情歌,能把人聽出淚來,讓人誤以為這小夥子恐怕過於成熟了。再加上那副酷酷不說話的樣子,深沉、嚴肅得很。

    再看看姜文,很年輕的時候就創作出《Sunny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這樣的經典,以及《芙蓉鎮》、《紅高粱》等主演的電影,根本看不出他才二十來雖。這其實就是他在年輕的時候選擇用“深沉”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創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小時候的面具戴多了,他也就比很多人懂深沉,也比很多人了解人性。

    等到年紀大一些,看得多了,本性便開始“暴露”。對周杰倫來說,這個轉折點是專輯《我很忙》,《我很忙》與之前周杰倫發行的專輯最大的不同在於,創作心態變得年輕了,甚至開始“玩”音樂,歌詞也不再是一貫的周氏苦情歌套路,加入了許多活潑、可愛的元素。

    也是從這張專輯開始,周杰倫徹底轉變了曲風。許多人因此指責周杰倫“江郎才盡”,認為他的黃金時代停留在了《依然范特西》這張專輯(甚至更早,比如《十一月的肖邦》)。

    看看姜文呢?他的轉折就是那部《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之後不是就有好些人說他“江郎才盡”了麼?

    為什麼他後來在採訪中說《太陽》是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因為那裡面想表達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我的理解是一種“瘋狂”,一種不羈的孩子心態,只是放到電影中的“大人”身上後,很多人就開始過度解讀,從而忘卻本質了。

    當然,很多人說他的轉折是《一步之遙》,因為觀眾那部電影的罵聲似乎更多。但在我看來《一步之遙》是放得更開了(姜文更任性了),因而失去了一些電影應該具備的東西。當然,我主要的依據還是姜文自己更喜歡《太陽》來定的。

    所以,別看姜文講起話來一本正經,漂亮的話一抓一大把,滿螢幕北京爺們的陽剛氣都快溢位來了。我覺得他的內心其實還是個孩子。後者是本性,前者不過一副偽裝的面具。故作深沉的青年突然決定做自己,怎麼眾人就不能理解了呢?

    我們回過頭來看,如果一定要求姜文拍一部大家喜歡的電影,那麼他要麼回到那個“深沉”的年輕時代,要麼用好萊塢的製作方式(套路)繼續來一部《讓子彈飛》,他倒是“站著”掙了你們的錢,你們也爽了,但是你們很可能將一個人的真實潛力給框在“規則”底下,讓中國少了一部“姜文”作品!

  • 6 # 大大卷潛水艇

    人上了一個臺階,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找到往更高階的路,原地踏步也是退化。

    我只認真看過姜文的兩部作品《讓子彈飛》和《鬼子來了》。導演上,他擁有難能可貴的黑色幽默敘事情結,表演上,是個個人風格過於強烈的演員,姜文的任何角色都是姜文,戲霸的名頭不是空穴來風。

    既然肆意張揚個人風格,那麼就定下了自戀的基調。當然所有的人都應該有一點自戀感,只是或多或少,它代表了一種尊嚴。

    任何人放在姜文的立場上也難免過於自戀,特別是《讓子彈飛》之後,溢美之詞滿屏亂飛,就像一個天天在朝堂上聽奉承的帝王,如何去領會民間疾苦。

    《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就像是“何不食肉靡”的夢囈,在文藝和商業上都無法自處,口碑下降也是理所因當。

    說姜文江郎才盡也是不負責任的,姜文這樣的人,反抗意識很強烈,順風局打不好,擬風局倒是很順手。

    所以,給他一些壓力,未嘗不是好事。

  • 7 # 兔寶影視劇場

    他對藝術的堅持,比張藝謀更烈。不管什麼投資人,都不能讓他妥協到,嚴重影響自己片子的藝術品質。他現場改劇本的惡習,跟王家衛一般。(讓子彈飛裡有一段,大家在六子墳前說的話,精彩不精彩,經典不經典?那是臨場寫的。當時拍了一整天,這個場租的時候到了,第二天不能再用,姜文一直覺得味道還不夠對。就在景點關門前的幾十分鐘,他寫出了這些對白。)他的片子還被禁掉,乾脆上不了映,在《讓子彈飛》之前,更是拍一部賠一部。(據說有個投資人第一次來片場視察的時候,賓士車隊,保安環繞。最後一次來片場,自己一個人打了個車過來的。)在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投資人對片子要求頗多。要有美女,要有性,要有啥啥啥啥。姜文導演全都滿足了,然後片子出來,大家都說看不懂。所以,到《讓子彈飛》的時候,投資人表示你愛咋拍咋拍,觀眾能看懂就行。有這樣的創作自由度和創作前提,才有我們看到的《讓子彈飛》。而現在,你說還會不會有另外一部《讓子彈飛》?《邪不壓正》裡的彭于晏的肉體看到了沒?許晴的熟女風情看到了沒?當投資人對姜文導演的期待,不再是不賠本就行,而是把他當成票房保證的時候,創作就不可能完全自由。與此同時,有了一部《讓子彈飛》,姜文就像另外一個陳凱歌,不管這部賺不賺錢,下一部一定有人投。他又不像馮小剛那樣簽了對賭協議(我覺得那相當於精神上的賣身契),沒有對票房的極度渴望。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指望他不顧自己的藝術追求,老老實實拍爽片給你看?從《邪不壓正》可以看出,姜文仍然是那個想要站著把錢給掙了的姜文。掙錢重要,但站著更重要。由此而來的擰巴,相信會在他餘生裡不斷重複。

  • 8 # 光影派

    我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Sunny燦爛的日子》鋒芒畢露。

    《鬼子來了》才華橫溢。

    都是在影像表達的語境內對姜文的評價。

    《太陽照常升起》時的姜文像個詩人,像個站在夕陽下,滄海前的詩人。

    《讓子彈飛》時的得姜文像個米其林三星的廚子,弄一部無尿點、荷爾蒙狂飆的商業電影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食客拍手叫好,稱讚聲絡繹不絕,至於政治表達這次卻變得語焉不詳,學會了藏;或者說觀眾學會了牽強。

    《一步之遙》的姜文像個瘋了的詩人,沒那麼可愛了。

    《邪不壓正》的姜文像個在精神病院裡還沒有恢復的詩人。

    你問他還會不會拍出《讓子彈飛》一樣的作品,誰都說不好,誰也沒有料到《太陽》之後會有《子彈》,誰也料不到《邪不壓正》之後,會有什麼。

    傳聞馮小剛曾表示姜文拍商業片是對自己最大的威脅,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馮小剛的說法是真是假。

    姜文是一個不能按常理度之的人。因為他似乎並不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或者說,他營造的人設是不在乎外界評價,至於他是否會親手打破這種人設,或者直到隱退都維持這種人設,我也不得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擋車長下坡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