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建企通

    資質改革對中小建築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相關資料顯示,民營建築企業佔中國建築企業的80%以上,持有特級資質的僅佔1/3,多數建築企業都是持二、三級資質的中小型民營企業,長期徘徊在低端建築市場。在憑資質定英雄的建築市場上,競爭優劣一目瞭然,更是一度形成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中小建築企業被壓制到無法翻身的地步。

    為了解決建築行業不均衡發展,2014年以來,資質改革一直在淡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比如:

    1、取消了特級資質和一級資質標準中承包下限的限制。

    2、勞務分包資質全國試點,多地取消了勞務資質。

    3、深入推進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修訂完善企業資質標準,科學設定考核指標,減少資質數量。

    4、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

    細看資質改革的相關政策,就會發現一方面在淡化專業資質,一方面不斷地在強化總包資質,總包資質升級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導致行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資質改革對中小建築企業來說,形成了一個怪圈:沒有業績,就沒有資質;沒有資質,就接不到工程,何談業績。

    建築資質改革是好事還是壞事

    資質改革就是為了改變現階段建築市場弱肉強食的現狀,但是對於已經擁有多個一級、特級資質的大型建築企業來說,淡化資質不等於取消資質。資質改革後更是抬高了總承包資質的門檻,當總包資質越來越難申報,就會造成物以稀為貴的局面。

    總包工程在招投標時,光是資質方面就能刷下去一大批中小企業,還沒開始就能猜到結局,中小企業在沒有資質接專案的情況下,只能被迫擠出建築市場,數量超80%的企業受到衝擊難以發展。

    當然,對還沒有進入建築行業的那一部分民營企業來說,淡化了專業資質即“小資質”,也意味著進入門檻的變低。

    資質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具體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築企業的困局,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

  • 2 # 流雲

    中小建築企業特別是民營有以下特點(僅指大部份);1.安全投入較少。把安全費用當利潤點。這種情況國企也有,但出事後國企相對民企有承擔,民企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雖有坐牢失信等措施亦無助於人民幣的解決。2.民企只選好乾的幹,有如順豐不送西藏農村一樣(郵政可以)。比如西部扶貧公益他們怎不去?3.民企小眾專業人員配備相對國企不全。他絕不會去養小眾專業的人員。到時要用的時候又去滿世界找國企。4.與民企談研發(不要說土木就不用研發,那他怎麼不去修港珠澳大橋)無異於緣木求魚。民企說費那事幹嘛?高薪招一個就行了,專案結束了就哥們走好不送。如果沒有國企的穩定培養民企上哪找去。5.民企在建築方面吃相太難看。雖有捐款但好多帶有功利性。深入後會發現目的不純。綜上,資質是有用的。

  • 3 # 中先

    縱觀近兩年的政策,住建部一面是要求淡化企業資質,另一面又在強化大型企業特級資質的“壟斷”地位,似乎總承包資質慢慢演變成了“總壟斷”,競爭壓力變得更大,而對那些大型建築央企、國企則影響不大,市場會將那些中小建築企業拒之於千里之外,“沒活幹等死、有活幹找死”,尤其是民營企業和新生企業的存活機會更加渺茫。市場就是建築企業的根本,而那些被擠出市場之外的中小民企,政策的出臺本質都是為了規範建築市場,使之向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但實際的發展卻並非我們預想的那樣,淡化資質使得民企經營多年艱難爭取的資質彷彿成了一場空,而隨後又出臺政策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一時間又在強化央企、國企的統治地位,中小企業逐漸成為弱勢群體,為求生存結果就是不惜一切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熟馬鈴薯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的關鍵要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