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圈
-
2 # 刀鋒號
做為一名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在初學階段家長會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可到了孩子那就像跨不過的高山。家長甚至會大聲呵斥。
孩子在初學階段接收比較慢,讓家長感覺孩子很笨,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有一個過程,就比如寫一二三,孩子剛開始也要慢慢練習才會寫好。所以家長們在輔導孩子作業時,一定要有耐心,可以教孩子們一些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技巧。不是哪個孩子都是天才,所以只有和孩子共同努力,才會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
3 # 已惑先生
父母輔導孩子的作業,宜粗不宜細。個人不主張手把手的教,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將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不利於培養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良好習慣!我輔導孩子作業,要求女兒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剩下的時間,半小時朗讀,半小時練字,半小時英語聽說練習,完成任務的時間越早,剩下玩的時間越多,否則,拖到越晚,越不能玩!
-
4 # 稱心如意到永遠
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輔導到五年級,現在孩子上五年級了,之前一至三孩子特別聽話,做習題讀課文只要學習方面都特別認真,可是自從四年級開始就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在喜歡聽你的嘮叨,做題也開始應付,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叛逆,說出的話語讓我接受不了,真的很生氣,時常高八度的喊叫,自從輔導孩子都變得特暴躁,一點沒了過去的溫柔。只要檢查作業十九八九雞飛狗跳。
-
5 # 夜太魅39516186
相信有過孩子的父母,對給孩子輔導作業一點也不陌生,甚至有的時候會處於崩潰的邊緣,心太急,說兩遍不懂我就火了,尤其是數學。每次寫作業前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忍、再忍,最後還是沒忍住。發完火就後悔得不行,看著她那雙不知所措的眼神,覺得自己對孩子要求太高。
當孩子寫作業寫到心累,家長陪寫作業也陪到崩潰!隨著寫作業的時間變長,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在不斷縮短。
陪孩子做作業,咱們就不要邊玩手機邊陪了,找本書讀一讀,以身作則。你玩手機、看電視他也會心慌,找些理由來電視旁邊轉一轉,東摸西摸浪費了時間,你看著也心煩。專注力是兒童學習的法寶,而專注力是不用可以養成的,只需要保護。為一的保護方法就是:只做一件事。 輔導孩子作業並不是要陪做每一道題,只要是認真做了的作業,有錯你也別失控,總結他在學習中的毛病,探究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輔導的本質。
-
6 # 額日檣苳七
煎熬,發好多東西撿不起來了,真的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有些東西無法讓孩子理解思路與自己在一個頻道上,還有些知識點已經扔下多少年了,還得從頭拿起書本再啃一遍,簡直是再次讀一回書,並且孩子稍問點超綱的東西自己就不自信給的答案是否篤定,久而久之孩子都覺得爸媽的水平比自己也強不到哪去,傷自尊吶,還有的科目與我們當初上學時的內容大相徑庭,要求也比我們當初唸書時的不大一樣,幾次下來搞得都有些懷疑人生了,已經跟老婆商量好了,今後孩子的學習儘量你抓住大方向,成績中上即可,孩子有補課需求的話,我們當家長的做為後勤人員一定提供支援,但專業的事要找專業的人,我們會請專業的補課老師,並與孩子和學校交流,是不是能達到他的要求,沒辦法,孩奴啊
-
7 # Sunny茜妞
這個要因人而異了,總之要把握好最終目的,從最開始的輔導到慢慢放手,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
-
8 # 冊修改名
上學唸書對孩子來說,比家長上班,打工還累。
幼兒園時還好,天天唱歌跳舞,玩遊戲。她不累,你也輕鬆。下圖為二寶。
一年級時,孩子家長都挺累的。剛進入新環境,接觸新知識。孩子小自律差,做個作業你坐在邊上,都能神遊窗外。還能去見周公。急得心都到嗓子眼了。一學期下來我覺得少活十年也不為過。漸漸的也會好的。
慢慢的近入學習狀況,跟上學習進度。幫助她學懂,學會。會了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現在四年級了,自律性好多了(大寶)。
我覺得一定在一年級時,幫學懂,學會才不厭學(不要求有多好,不受拖就行)至於能不能考上大學。盡力就好,過分強求物急必反。一但大了,厭學了,急死你也沒用為了孩子,為了自已,各位爸爸,媽媽忍耐點
以上僅個人觀點
-
9 # 大風歌9
輔導孩子寫作業,收穫快樂和享受。
每天孩子放學之前,我會提前把該做的事情做完,孩子放學後,一心一意的陪孩子寫作業。
我會拿一本書或者一些手頭能做的活,坐在一旁冷眼旁觀。這樣幾方面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有效的監督了孩子。作業完成後,統一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有不認真的地方重點提醒,不規範的字要求多寫幾遍。
-
10 # 言午說
首先我是一名教師,所以給孩子輔導作業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再者,我是孩子的父親,所以也會經常為孩子輔導作業。因為我上班的地方離家較遠,所以當我回到家的時候,孩子的作業基本上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只有一些難題需要我講解。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知識的迷糊,尤其是數學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細緻的講解。有些時候一遍兩遍孩子還聽不懂,也會著急上火。但我從不對孩子發火。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解釋,當孩子學會了,明白了,也是蠻開心的。
-
11 # 王義君
我現在的情況是,有兩個孫子還小,尚處學前階段,現只好回憶自己在年輕時輔導孩子作業的體驗。首先,那時最多的感受就是孩子們的課本知識在內容上更新很快,有時遇到難題,我也要靠現查現找一些資料來完成。再一個體驗就是,“望子成龍”可能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普遍抱有的也很樸素的願望。但是,當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並無特異之處時,也就只好面對現實了。謝謝!
-
12 # 說點兒心裡話吧
我今天還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但是很愉快,因為作業不是教育的本質,不能捨本逐末,教育的根本是幫助孩子自我成長、自我實現,我們要關注的是孩子的心靈、大腦、情感、身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作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很多人把這很小的一部分過分放大了,所以一旦孩子做不出就全盤否定孩子,各種擔憂焦慮就轉化成對孩子的吼叫發洩。
尤其是對1-2年級孩子吼得最厲害,因為題簡單,家長都會,孩子不會。越往高年級家長吼得越少,因為越來越難家長不會了。而1-2年級的孩子才正是有著一顆幼小的心靈,須要我們去呵護啊。教育部明確規定不能給1-2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就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更須要心智的保護和培育,他們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更須要良好的親子溝通去開啟智慧,而目前中國的家長普遍教育觀念落 後,學校的老師也是不顧孩子的健康成長,不顧教育部的明文規定,仍然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佈置大量作業。殊不知,作業在逼迫下完成了,孩子卻得不到真正的情感、心智上的滋養。
當我們調侃“母慈子孝、雞飛狗跳”時,有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當我們覺得自己勞苦功高,輔導作業漚心瀝血心臟病都發作時,我們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所以該是認真思考下什麼才是教育這個問題了。
-
13 # 觸電保護391
哈哈,說起來好像我比較另類,但是,我認為我是對的。
我們夫妻基本沒有輔導過孩子寫作業,但是,我的孩子挺出色的。雖然,到了高中,我被我的孩子評為最不負責任的家長(包括不懂各種考試、手續等等)。
記得孩子上小學第一天放學,五點開始寫作業了,過了十分鐘,我就拿著籃球站在了他的屋門口,我說,嘿,快點行不行,要不我先去玩兒了,我的孩子一邊跟我喊著一邊寫作業,說,爸爸,等一下,我馬上完成。結果,第二天,老師在帶孩子排隊交接家長的時候,進行總結,老師拿著我孩子的作業,展示給家長們,這時,孩子的小眼睛偷偷的瞄著我,我在老師眼皮底下,從幸災樂禍之後,馬上嚴肅起來,也低下了頭。我在想,我是表率,得嚴肅認真的低下頭。
第二天,我們沒有被老師批評,好樣的!
上面的情景,我向孩子傳達了我的想法。
1.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我不操心。做事情的時候,誰都會做出選擇(要不認真,要不糊弄),誰都會受到干擾,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
2.做錯了,接受批評是自然的,怨誰都沒用,當然,裝一下也可以。(我倒是埋怨了他,是他連累了我,在眾人面前低頭挨說)
3.錯誤要自己改,誰也幫不上忙。
4.做事情、寫作業要有效率。
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對的,我就是這麼做的,所以我這樣薰陶孩子。這就是我作為家長應有的表率。
至於家長簽字問題,我跟孩子商量了一下,我的簽字採用哪種筆法,最後定為一種他接受的簽字筆法,他就能夠自己練練,自己簽字,一個星期之後,在我們反覆多次判斷之後,他被我允許代替我簽字了。
至於聽寫,就自己默寫挺好,落下的自己判作業的時候加上,為了真實,錯的他自己會按照老師要求寫幾遍,這樣效率很高。還得到家人的認可,他很有成就感。
我這麼說,應該不會誤導人,我認為,教孩子是治標,培養孩子是治本,所以,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我都沒有輔導過孩子寫作業,只是帶著他玩別的東西。
(雖然在家長會上,家長變成了學生,也開始做筆記,記錄各種題型,回家要求孩子,我在家長會上,就像安培開會的時候一樣)
不要以為我不配合老師工作,我的孩子在老師的教育下,一直是老師的驕傲。
我的孩子挺出色的,SAT1是1530分(滿分是1600分),SAT2是滿分(考的物理數學化學),並且,經過招生官面試和學校指定知名校友面試推薦,前年被美國專排第一的專業ED錄取。
所以,我認為我是對的。
-
14 # 數學老師愛講故事
何種感受,就要看你是站在什麼角度立足和看待孩子的作業了。
要是當自己是檢查作業的,那知道孩子什麼地方薄弱,哪些問題不明,轉述老師便罷了,感受無外孩子的真實水平跟自己預想之中存在差距,但可以接受,畢竟人無完人,有錯是正常現象。
但要是當自己是輔導作業的,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孩子在校已學過一遍相關知識,自己當下又結合題目再行了一遍教導,卻還是效果欠佳,甚至孩子還愈發糊塗、迷茫和混淆,這怎麼能忍,身為爹媽,咱的基因那是槓槓的,這小娃咋就沒遺傳到我們的天資卓絕,如此愁人,甚至惱人呢……
要再進一步,站在審查工作的領導角度來看待孩子的作業,那就更是直接到爆炸了,什麼玩意,老夫辛苦掙錢給學校教孩子,就教出來個這麼多錯,我都親自下場再講再教了,居然連天賦都被耽誤了,理解能力都下線了,這怎麼的了,不純純的誤人子弟嘛……
所以還能有什麼感受,無外一句話,“術業有專攻,鐵匠繡花自找無趣”罷了……
把作業一味推給家長的那不是好老師,找不準正確定位,盲目亂施力的那不是好家長,如此而已……
-
15 # 空中的燕兒
作為一個三年級男孩的媽媽,我來回答下我的經歷吧。簡直跟過山車一樣刺激,心臟不好的媽媽真要提前有個準備,新聞說的把手拍骨折、媽媽氣心梗住院,絕對是真是案例。
1.剛上學,各種小動作能氣死人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不會寫字。老師佈置作業記錄不下來,天天給教方法讓記錄作業,一個月了,一點進展沒有,肺要氣炸有沒有?
開始寫作業了,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要上廁所,一會橡皮又掉地上了,各種小動作,氣不氣人。
正兒八經寫作業了,媽媽,我8+7不會算啊?好,老孃耐心教,娃終於點頭說會了,一會回來一看,7+8就又寫錯了,感情剛才又白費功夫了。
2.到現在,各種跟你犟嘴
現在作業基本不用管,都能記錄也都能寫完了,這第一關終於過了。
“來,作業讓我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嚇一跳啊。
“你過來一下,你這句話什麼意思啊,什麼女子啊?”
“媽媽,那是好”。
“啊?哦!!!!”
硬生生經常將一個字寫成兩個,英語也是,寫的一個單詞像是寫了一行字母的感覺。
“你以後把字寫的好一些,你這都寫成兩個字了。”
“老師能看懂,看不懂我改就是了。”
總體來說,孩子大一些能好一些,少打罵,多鼓勵,你發現孩子的進步還是挺大的。
-
16 # 陳老師育兒小講堂
外甥女是一所重點初中的初一學生,因為剛進初中的緣故,各方面還不適應,因此學習方法、學習節奏都掌握不好,學習成績也跌落谷底,情緒異常低落。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她發現問題、重拾自信、重整旗鼓、絕地反擊,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外甥女是一所重點小學的畢業生,她媽媽一直對她的學習抓得比較緊,因此成績名列前茅,學習習慣、學習基礎挺好。我讓她先獨立完成作業,然後,對她的作業作了一個整體評估,基礎題做得不錯,準確率高,可見基本功不錯;稍有難度的題就開始犯錯,有的錯誤還比較低階,最後幾題乾脆就不做,可以看出自信心嚴重不足。
我把對她的作業情況分析跟她詳細說了一遍,重點強調了以下幾點:
第一、肯定她的學習基礎好,只是沒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第二、指出她的錯誤都不是大問題,只要把解題思路理清,就能一通百通了。
這樣說的目的就是要給她建立自信。接下來,我給她把每一類題做了詳細解析,先向她提問,再讓她思考解題思路,並對她的好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再次為她建立自信。就這樣,幾次輔導下來,解決了她很多問題,她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終於把孩子扶上了正軌!
-
17 # 探究教育
這麼看:
一是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感受,按理說應當是快樂、幸福的。伴隨著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不時地克服困難,不時地收穫,孩子逐漸成長起來,家長應當感到滿足,幸福滿滿。但是,實際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之中,家長感受與我們想象的應有的情況,差距太大啦……
二是為何家長輔導孩子會出現著急上火、非常難受的狀態呢?其根本是家長把自己的認知能力水平,轉嫁給了學生。家長自己的認知能力,就堅定的認為孩子也應當具有這樣的認知能力。學生做的磨蹭、出錯、走神……就會立即火冒三丈……家長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輔導的是一個高中的學生,甚至是大學的學生。家長還會這麼著急上火嗎?家長對題目就不會,自然就不會埋怨孩子,著急上火了……所以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強加給孩子,認為孩子也應當達到這個認知水平……實際上是非常錯誤的。應當慢悠悠地,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讓孩子自己鑽研,家長做好監督檢查及服務性工作就可以了。
三是核心培養孩子做作業的良好習慣。做作業浪費時間主要表現在……做作業的過程之中,精力不集中:一會兒玩具。一會兒橡皮,一會兒鉛筆,一會兒寫錯就改,一會兒又看其他的書……不能夠專心致志,聚精會神……這是最讓家長費心勞神的地方。
四是如何讓孩子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做作業呢?採取措施:1.把桌子收拾乾淨,只留需要做的作業的本子,課本和一支筆,其他一概不留。千萬不要把塗改液放到桌子上,那是一個玩具,把它放的遠遠的……做一本拿一本兒……讓孩子無法拿到另外的東西,只能做作業,這是客觀要求。還有對孩子的內在要求,孩子能夠對這門學科思想,思維特點掌握好。用這門學科的規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那你讓孩子玩他也不玩了(這是學霸的節奏)。這樣做作業的效率,就大大了提高……家長真要想享受到孩子做作業帶給的快樂啦……
五是孩子的性格特點,習慣各有不同。家長應當根據孩子自身特點,去採取一定的措施:性格慢的孩子,毛糙的孩子,愛著急的孩子,老牛破車似的孩子……採取不同的輔導方法。孩子本來是個急性子,就預防它容易出錯;孩子是個慢性子,最好要規定時間讓她完成,佈置少量的題,不要多,有個小目標……逐漸的加量不然,量大,慢性子孩子會受不了的……久之,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總之,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核心是培養孩子做作業的習慣。持之以恆,不急不躁。久之,家長就會享受到陪伴孩子做作業,帶給自己的歡樂,收穫,幸福……孩子也會步入學習的快車道……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
18 # 森琳媽媽愛說話
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嗎:不寫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寫起作業來雞飛狗跳。
對於多數家長來說,輔導作業的感受應該是五味雜陳,痛苦不堪,欲哭無淚。
五味雜陳:一說到孩子的作業,家長們肯定有說不完的痛苦經歷,連連搖頭,唉聲嘆氣。甚至前段時間刷爆網路的輔導作業影片更是讓很多家長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管孩子叫大哥,孩子是上天派來懲罰家長的小惡魔。痛苦不堪:明明簡單明瞭的題目,在孩子眼裡就是天書,簡單的乘法口訣在孩子眼裡就是過不去的“劫難”,簡單的幾句古詩愣是記住上句忘了下句,有的時候四年級了還把漢語拼音給忘了……欲哭無淚:心心念的孩子,從小到大看著小天使的長大入學,盼望著孩子有個優秀的成績,進來可以出人頭地。可到頭來,剛剛入學,在小學的時候似乎就遇到了各種絆腳石。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家長是一百萬個苦惱,無從下手,欲哭無淚。但是話又說回來,孩子是自己的,還是要自己管,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打擊謾罵。孩子終究是孩子,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想想我們自己,當年我們是否也會無師自通,我們是否也會門門功課100分。所以,作為家長,對待孩子,要有十足的耐心,也要放下自己的焦慮。
1、放下焦慮。不要看到孩子作業不會寫就發飆,家長的焦慮情緒是可以傳染給孩子的,家長焦慮,孩子會更加焦慮,在這種惡性迴圈的環境中,孩子不會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狀態。
2、足夠耐心成長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把孩子的幼小心靈扼殺在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裡。給孩子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優秀的孩子,等待著孩子的成長,你終究會看見孩子的大放異彩。
-
19 # 哎呦張小夢
有句話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作為一個10孩子的媽媽我是深有感受啊!
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我都快得心臟病了,一道題講半個點,到最後還是錯,讓我我都懷疑他的智商是不是低,有時真的事忍不住動手,就那種不由自主的就上手的那種。我現在對他基本放棄了,因為我發現你越讓他學越是不學,都有逆反心理了,班裡總得有個倒數第一吧!不是他就是別人,那就讓他弄個第一當當吧!
-
20 # 小甲同學的煩心事
陪孩子寫作業,輔導作業是我的工作,一直堅持到孩子高中畢業。
我的女兒智力一般,從小學開始,我就跟蹤輔導,初中親自教課,高中陪讀三年。
最辛苦的是高中階段。早上五點起床做早餐,五點四十叫孩子起床洗漱吃飯,這期間放聽力,鍛鍊孩子耳感。六點半都出發,她上學,我坐通勤車去六十里外的單位上班。
晚上下班進屋就做飯,孩子馬上回來吃飯不趕趟,她吃完走了,我開始做家務,收拾屋子,洗衣服,閒暇時間和鄰居聊聊天。
九點半,把吃的準備好,去接孩子下晚自習。孩子十點開始學習,我就是坐邊上陪著,沒有電腦,電視,不玩手機。她有不會的數學,我還懂一些,特別是圓的內容,都是我輔導的,語文背誦,我負責考,十二點準時睡覺。
週末是最幸福的,我白天可以休息兩天。這種狀態堅持孩子考上大學。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就像上班一樣。
有一部分父母陪孩子學習沒有耐性,容易激動,你想想孩子比你苦多了,你就不急了。
單位的老師都來我這取經,看不了孩子寫作業。我告訴他幾個字,理解,堅持,耐心。
理解__理解孩子的難處,一天在書山題海里遨遊,多累啊!
堅持__你一定要堅持住,你都堅持不住了,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
耐心__別總髮脾氣,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把他傷了,他就不聽你的了。
就這幾年,堅持到底,孩子成功了,你就省心了,怎麼算都划算,你說呢?
回覆列表
今天看了一個影片是輔導孩子,不是家長的事情,是老師的工作,但現在,老師佈置作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家長來輔助完成,很多的作業,不是孩子獨立能完成的,必須有家長的參與。
首先,抓狂型。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你束手無策,因為你講的東西,跟他理解的東西完全不一樣。不懂你說的是什麼?這個過程需要去,更好的幫助孩子,瞭解和提升他,只有真正的讓孩子明白了,就可以更好的,幫助他輔導。作業完成。
其次,和善型。其實輔導孩子的過程,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因為,你是去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去憤怒,抓狂!更好的幫助孩子去引導他把作業完成,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遇到任何問題不生氣,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把作業完成,而不是生氣,給著目的去完成。
第三,培養孩子一種好的習慣。首先是讓孩子,按時去完成作業。主動做作業。遇到問題,主動去思考。很多問題需要孩子多去探索,帶著求知慾,當把這種習慣培養完成以後,孩子就 逐漸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再去費力!
第四,束手無策型。很多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是,發育不一樣的。可能在這個階段,他的發育和認識,不能完全去理解尤其數學題不會做,這很正常,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會做,怎麼辦?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把他的基礎打牢,找到孩子的病結原因到底為什麼不會?建議這樣的孩子,去參加外部的這種,輔導學習。更好的幫助孩子提升。
對於,孩子的輔導作業,這個過程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自我提升的過程。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的情緒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度。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我們的情緒平穩,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愛上學習。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為什麼不會?也許你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會更理解孩子,能更好的去輔導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把作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