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壤大管家

    化肥在充分溶解到水裡以後,再衝施到土壤中效果很好。這樣大家都知道,越溶於水的肥料,越容易讓根系吸收。簡單點說,溶解度越好,效果越好,而且衝施的方法也很重要。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怎樣才效果更好呢?

    1.我們先來說說肥料吧,雖然都可以融化在水中,其實有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們現在補充養分,一般補充大量元素,主要是以複合肥和水溶肥兩種為主。水溶肥可以做到全部水溶,沒有雜質,而複合肥在溶解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雜質。這些雜質是不能被根系吸收的,是在生產時的填充料,沒有多大的用處,在使用時還是使用高效的水溶肥效果最好。

    2.同樣衝施施肥,方法也很重要。比如在稀釋以後,直接衝施到土壤與用滴灌滴入土壤中,是吸收是不一樣的。因為滴灌是緩慢的滴入土壤中,這時肥料都包圍在根系周圍,可以讓我根系直接迅速的吸收。直接衝施,肥料會散佈在整個棚內或者土壤中,這樣造成了浪費。肥料會隨著水流的移動而沉降到根系以下而無法吸收,所以滴灌,噴灌都比直接衝施效果要好。

    3.在衝施過程中,就是各種肥料的配合問題。衝施肥料一般多種肥料混合使用,也一定要注意各種元素中的拮抗和結合情況,要合理的使用肥料。比如磷肥和鈣肥就容易形成磷酸鈣沉澱。鈣肥和鉀肥就容易爭奪通道,造成吸收不足。磷鉀肥過量,就會造成氮肥吸收減少等等。冬天和夏天衝施的肥料就不一樣,因為在冬天地溫較低,溫度較低,根系不容易吸收養分,可以配合一些氨基酸類的肥料,生根的同時增加了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3.肥料衝施過程中的含量配比也很重要。在種植過程中,尤其是使用氮磷鉀的含量特別重要。比如苗期或者生長初期,建議用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在結果期或者盛果期,可以使用相對高鉀的水溶肥。

    綜上所述,在種植過程中,施肥的效果好不好,主要與肥料的選擇,使用的方法,使用的時間,使用的含量,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大家要合理施肥最為重要。

  • 2 # 汪祥熙

    對的,肥料只有稀釋到一定的濃度後植物才能更好的吸收,如果濃度過高,第一 容易燒根,第二植物體內外濃度剃度差太大,植物吸收不了,浪費肥料!

    以果樹為例,一般在學術上認為,在肥料稀釋200倍液的情況下對植物的吸收利用率最好,但是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可能達到這個稀釋濃度去操作,問題是什麼呢?主要是肥料量達不到樹體需求,還澆了很多水,白白浪費了抽肥力氣。所以在日常操作中我們很多農戶都會提前一天晚上用300斤左右的水泡150斤左右的複合肥,這個時候肥料的濃度相當大,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澆肥的那一澆肥圈基本上草都沒有了,說明殺傷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那如何操作呢?第一步:先把肥料泡好,充分溶解先,然後再透過過濾網抽出來,調節文丘裡閥門,讓水和肥混合,基本上濃度在60倍左右,肥澆完後,再開一會清水清洗下管子和再稀釋一下剛澆的肥料,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較簡單的自己用塑膠管澆肥的,在澆肥後要過一遍清水。目的有兩個,第一 再稀釋,第二 把肥料帶到地表下,如果肥料在露天沒有下去的話,太陽蒸發後,肥料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我們澆肥的話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因為肥料對植物來說,它吃飽後就不會再吃了,和埋肥不同,我們澆的水溶肥,植物不及時吸收,容易透過水經流到地底,浪費掉了。

  • 3 # 學農的強強

    我覺得有利有弊:

    一、利:

    1、化肥稀釋有利於防止燒苗現象的發生促進作物生長。

    2、化肥稀釋後可以控制化肥用量,有時候有的植株只需少許化肥即可,施多了反而得不償失。

    二、弊:

    1、容易產生邊際效應,導致田地邊緣作物長勢好於田地中央作物。

    2、如果在大晴天施稀釋農藥很可能會隨著水分蒸發而損失一部分農藥。

  • 4 # 祥雲家庭農場

    吸收效果是不是更好要看施肥時間和種植需要,如果是用基肥就不需要施用水肥,如果是追肥和施葉面肥是可以施用水肥的,據說效果不錯,我還沒有使用過,但是現在有好多大棚水肥種植技術,有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作物是透過吸收水溶液的方式來吸收溶解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如果說把化肥用水稀釋之後衝施到地裡,吸收效果時不時很好?我覺著不一定。

    農作物對土施肥料的吸收,主要是吸收根系附近的肥料溶液,這也是為什麼基肥、追肥都是將肥料施在根系附近的原因。因為農作物的根系生長情況是有限的,並不像一些朋友想象的那樣橫向、縱向都比較發達,更多的是縱向比橫向發達。而對於題主說的這個問題來說,並不能一概而論。

    1、緩釋或者控釋的複合肥不適合衝施。緩釋或者控釋的複合肥料,溶解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對於這類複合肥來說,可能放進水裡半個月還不能完全的溶解。都不能完全的溶解,該怎麼能完全的釋放出養分呢?所以,這類具有緩釋或者控釋成分的複合肥不適合衝施,也不會提高農作物的吸收效果。

    2、衝施的方式是否正確。正常情況下衝施一般是用在果樹以及蔬菜種植中使用。而且,果樹衝施比較有特點,都是在根系周圍附近培土,將肥水施入培土的範圍裡,減少肥料的損失。而蔬菜的衝施,一般是將肥料衝施在壟溝裡或者是對著根系附近衝施供蔬菜的養分吸收。但是在這兩種衝施的方式並不適合一些大田作物使用。如果對大田作物使用的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衝施肥料的特性。大部分的衝施肥料都是速效性的肥料,目的在於快速補充養分、提高長勢、有效的減輕缺素症狀。但是我們大田種植中應用的肥料大部分都是緩釋或者控釋以及肥效持續期相對長一些的肥料。如果使用肥料衝施,必然會造成很多的營養成分隨水分流失的情況發生。所以,大田使用的肥料特性和衝施肥料的特性是不同的,很多的大田作物應用的肥料並不適合衝施使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農人田園

    簡單說你的問題就是化肥稀釋後再施入地裡效果是不是比沒有稀釋的會更好。從表面看應該是稀釋後的化肥更容易吸收,因為一般肥料是隨水一起被吸收利用的,用水稀釋後的化肥隨水施入地下,可以隨水被植物吸收,那不是吸收會更容易,更快速嗎!而其實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肥料的種類繁多,各種肥料的特性不同,稀釋後的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不過大部分肥料稀釋後使用的確會更有利於吸收,但也有個別的肥料不明顯甚至會適得其反。

    首先,對於溶解性好的肥料,稀釋後再施入土壤由於水和土壤的接更為全面和緊密,肥料滲透的面積會更大,區域性濃度會降低,這就促進了根系的吸收,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化肥穴施造成的區域性濃度過高而引起的“燒根”現象。對於這類肥料來說稀釋後使用是促進吸收的,如果是進行追肥就可以使用稀釋後衝施或者滴灌等措施來追肥,如果是做底肥則應該考慮為了延長其肥效期,不適宜做稀釋後施用,因為稀釋後肥料充分溶解並分散在土壤中,易於被吸收利用同時也容易被土壤固定和隨水流失到深層土壤中,反而引起了肥料的浪費了。

    其次,對於難溶於水分的肥料,由於其溶解度很小,用水稀釋後溶解在水中的肥料有限,那麼這類肥料如果衝施到田中會很不均勻,造成低窪地方肥料多,地勢高的地方卻沒有肥料,施肥效果反而變差,這類肥料就不建議稀釋後使用了。而且這類肥料由於不能完全溶解,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造成管道堵塞,影響裝置的正常執行,所以,不建議使用這類肥料進行稀釋後衝施使用。比如大部分的有機肥都不溶於水,直接進行稀釋後衝施的話會造成施肥不勻甚至區域性肥害。

    最後,對於一些複合肥等新型肥料,如控釋肥、緩釋肥等,其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緩控釋因子,而這些因子往往是不溶於水的物質,若果把這類肥料進行稀釋使用,不但是破壞了其控釋因子的作用,還會因為不能完全溶解而引起施肥的不便,所以,建議這類肥料直接進行土壤根際施肥,而不採用稀釋後衝施的施肥方法。另外,還有一些肥料極容易被土壤固定,如磷、鐵、鈣等,如果稀釋後施入突然反而容易增加土壤的固定,這類肥料宜和其他肥料如有機肥混合使用,也可以進行葉面噴施,減少土壤固定,增加吸收利用率,而不能隨水衝施或者稀釋後衝施到地裡。

  • 7 # 四野的

    眾所周知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透過釋放電子與土壞和空氣中的碳元素結合生成各種養分供植物吸收,而這些“碳”元素即為有機質的蛋白質、氨基酸、纖維、脂肪、糖等,一句話:光合作用的電子釋放量強弱才是植物吸收養分的能力“效果”。

    化肥是掠奪有機質元素而才有它的“肥效”的,它掠奪的技能當然要靠水份的幫助,但過量的水會將化肥本身沖走減低掠奪有機質的能力,加速化肥膠質化沙化板結土壤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大量施放化肥耗消有機質的田地土壤一場大雨後突顯板結沙化之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 8 # 東東逗逗

    你得拉多少水去地裡,就算稀釋比例1:1,拉水進田地車子就陷裡面了,人工一桶一桶的拎進去能累死,化肥直接施肥是讓土地慢慢稀釋根系長期吸收,你稀釋後容易燒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款桑塔納和捷達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