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農鳴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和蔬菜由於生育期不同、生長結構的不同,對肥料的需求也不同。總得來說,水稻更偏向於長效型的氮磷鉀肥料,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偏低;蔬菜呢?生育期短,不要求肥料的長效型,除了對氮磷鉀的需求之外,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比較高。
1、對肥效持續期的需求不同。水稻的生育期明顯偏長,從移栽開始計算,5月末-6月底是返青、分櫱的階段;7月初-7月下旬是孕穗、抽穗、揚花的階段;7月末至9月中旬是灌漿成熟的階段。從移栽直至成熟,至少需要120天以上的時間。而且,在這120多天的時間裡還分成幾個生育階段,不同生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也不同。同時,每個階段都是較長時間的階段,需要肥料有一定的肥效持續期。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推廣複合肥種植的技術。
而對於蔬菜來講,生育期相對短,一般都不會超過3個月,大多在2-2.5個月左右的生長期就能收穫、結實。如果是在溫室種植,生育期更短。所以,蔬菜對於肥效持續期要求的不是很高。
2、對養分種類多樣性的需求不同。水稻是大田作物,對肥料需求最高的就是氮磷鉀。對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需求不是那麼強烈,在實際的種植中也很少出現明顯的中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狀以及因為缺少中微量元素而減產的情況。所以,水稻種植中即便是追肥,也是以氮磷鉀為主,中微量元素用量還是少。
反觀蔬菜種植,屬於經濟作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比較旺盛。特別是以茄子、柿子等果實類為主的蔬菜,在生殖生長期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比較高。一旦中微量元素供給不足,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缺素症狀,比如說西紅柿的頂部開裂,茄子的開裂等等,都是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所以,在肥料需求多樣性的角度來講,蔬菜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比水稻好很多。這也是為什麼種植蔬菜除了需要氮磷鉀之外,還需要施用一些中微量元素含量較高的水溶肥料的原因。
所以,水稻和蔬菜種植對肥料的需求方向和種類方面還是有著較大的差異。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3 # 河北農村小寧
底肥用含有機質的肥料或者鬆土肥,施肥應以增施有機肥為主,適當控制化肥施用量。鹽鹼地氮的揮發損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層施肥效果明顯好於淺表施肥。選用顆粒較大的肥料可以減少與土壤接觸表面積,改多次表施為80%作基肥或全層施肥,20%作為穗肥表施。
鹽鹼地施用化肥量不宜過多,可選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過磷酸鈣、硫酸銨等;含鹽量較高的稻田可施用中性肥料,以免加重土壤的次生鹽鹼化。鹽鹼地施用化肥應分次施用,少量多次。
增施磷肥,適當補鋅。磷與土壤酸鹼性有密切關係,在ph值6~7.5的範圍內速效態磷較多;ph值大於7.5或小於5.5時速效態磷量明顯降低。鹽鹼地種稻淹灌30~50天,土壤ph值由8降低到7.1~7.3,因而有效態磷量增加,但仍低於非鹽鹼地土壤淹灌後磷的含量,因此,要增加磷的施用量。鹽鹼稻區缺鋅現象較普遍,容易產生稻縮苗,可採用底肥施用或在插秧時蘸根的方法適當補鋅,並在水稻生長期間葉面噴施鋅肥。
-
4 # 科學興農
水稻專用肥是農業專家根據水稻的生長特點和需肥特性而設計的,可滿足水稻在整個生長期內對主要營養元素及其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說白了這種肥料有點類似於緩釋肥,也就是根據水稻對於肥料的需求規律在不同的時間點做到大量釋放肥效,從而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
而這些專用肥其實都是類似,都是結合作物的需肥特點製作而成的肥料,而冠名專用這兩個字之後似乎就能夠身價倍增。我們這裡來大致的談一下兩種肥料的區別,以蔬菜肥料來說,不同的蔬菜對於肥料的需求規律也是有區別的,如果統一的應用,可能會存在肥料浪費以及無法精準促進作物生長的目的。
以大白菜來說,其對於鈣的需求是特別的高的,如果將水稻專用肥用給大白菜,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燒心病”,因為水稻專用肥中雖說也同樣含有鈣,但是鈣的含量應對於白菜可能還是顯得不足。
從作物肥料需求的角度來說,氮磷鉀三大元素是所有作物不可缺少的,而諸多微量元素比如鐵、鎂、硫、鈣等各種元素的需求方面其實也是共有的,只是上述的這些肥料不同作物的需求方面有所區別。所謂的專用肥針對某一作物的肥料需求針對性可能比較強一些,但是並不意味著說其他作物就不能用。
回覆列表
水稻用的化肥和種菜的化肥有什麼區別?主要區別在於它們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對營養元素所需種類和所需量不一樣。下面我就詳細說說水稻用的化肥和種菜用的化肥有區別的原因所在。
一、作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我們都知道,作物想要正常的生長髮育,不管是水稻還是蔬菜,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有16種。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錳、銅、鉬、硼、氯。其中,碳、氫、氧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不需要我們額外補充 。剩餘的13種養分中,對氮、磷、鉀的需求量最大,我們稱之為大量元素;鈣、鎂、硫次之,被稱為重量元素;剩餘7種需求量最少被稱為微量元素,對這些營養元素,如果土壤中含量不足,我們就需要額外進行人為補充。
這些營養元素中,不是說需求量大就重要,需求量小就不重要,他們對於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都是同等重要的,區別在於需求量的多少。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種,作物都不能正常的生長髮育。因此,我們在實際施肥過程中 ,要將只注重氮、磷、鉀施用的觀念改正過來,要平衡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
二、不同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種類及量不同不同的作物,對營養元素的種類和需要量也是不同的。就拿題主說的水稻和蔬菜中的馬鈴薯對大量元素氮、磷、鉀的需求來舉例說明。研究表明,每生產100千克稻穀,需要吸收純氮(N)2千克左右、磷(P2O5)1千克左右、鉀(K2O)2.5千克左右,不同的土壤肥力,施肥量也應有所不同;每生產100千克的馬鈴薯,需要吸收(N)0.5千克左右、磷(P2O5)0.2千克左右、鉀(K2O)1.2千克左右。
從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 ,生產同等數量的水稻和同等數量的馬鈴薯,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是有區別的,這就反過來指導我們,在實際的栽培中,要根據作物的品種和對養分的需求規律來進行養分補充。
除了對養分的需求量不同外,不同的作物對養分種類的需求也有所側重,如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對微量元素鋅、硼就比較敏感,而馬鈴薯對硼、銅、鐵、鎂等比較敏感。
三、營養元素的存在形式前面我們說了,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如果從土壤中獲取的量不夠,就需要我們人為補充。在生產中,我們把人為補充的這部分營養物質稱作肥料,其中就包含有機肥和化肥。
有機肥的的養分含量比較低,一般單個營養元素的含量只有幾個百分點甚至更少,但是有機肥中養分比較全面而且由於有機肥中含有有機質,能夠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在實際的施肥中,一定不能忽視有機肥對改良土壤的功能,尤其是在當下土壤環境普遍惡化的情況下。
由於有機肥中的養分含量比較低,想要透過單純的施有機肥來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所需要的有機肥數量大的驚人,因此,在實際的生產環節不太現實。因此,補充作物所必須養分的重任就落在了化肥的身上。
化肥中養分含量相對較高,如以我們常見的3要素肥料為例,尿素的含氮量在46%,過磷酸鈣中有效磷含量在14%~20%左右,而氯化鉀中氧化鉀的含量則在60%左右,都要比有機肥高,因此作物生長所需的施用量也就相對要少的多。
總結: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知,水稻或者蔬菜要想能夠正常的生長髮育,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養分,而當無法完全從自然界中獲取的時候,就需要人為補充 ,人為補充的主要載體就是化肥,而由於化肥和蔬菜對養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我們所要施用的量和種類也就不同,總之,施肥所要把握的一個原則就是按照作物生長所需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