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客軍
-
2 # 家鄉農村
.傳播特點:豬瘟只有接觸才會傳播。非洲豬瘟透過接觸、昆蟲等傳播。
2.發病特點:豬瘟病毒的毒株差異直接決定病情的嚴重性。非洲豬瘟病毒毒株高時可導致患病的豬群一週內全部死亡。
3.發病症狀:感染豬瘟後,會出現精神低迷,體溫升高等症狀。非洲豬瘟潛伏期在1周左右,會出現咳嗽、流鼻涕等問題。
-
3 # 豬倌小生是董三少
沒有用,首先了解一下豬三聯都有什麼,它是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種病原組成的,只有豬瘟是病毒性疾病,其它兩種都是細菌性疾病,它們怎麼能夠防住非洲豬瘟病毒性疾病。裡面的豬瘟雖然和非洲豬瘟有點關係,但它們在課本一個叫假性豬瘟,一個叫真性豬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們從本質上有很大區別:1、病原基因測序時,它們之間序列差距很大,相似度不一樣;
2、傳播特點:豬瘟接觸才能傳播,在一定條件下才會感染;非洲豬瘟不僅會接觸傳播,而且還能透過各種媒介傳播;
3、發病特點:豬瘟現在是零性散發,只有發機體抵抗力下降是才會發病,發病時只要措施得當,基本不會傳染;非洲豬瘟傳播速度快,發病率幾乎百分之百,死亡率很高;
4、防治:非洲豬瘟沒有疫苗可防,也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措施;豬瘟有疫苗可防,而且疫苗注射後3-4天產生抗體,3-4周打到抗體高峰。
-
4 # 養殖諮詢師—李書亮
可以肯定的來說,沒有用,豬三聯都有什麼?它是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種組成的相容性聯合疫苗。豬瘟是病毒性疾病!豬丹毒和豬肺疫是細菌性疾病。豬瘟和非洲豬瘟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首先先對非洲豬瘟的一個認識
一、非瘟為什麼這麼厲害
首先,我們先看看非瘟的病原有哪些特殊性:
1、非瘟病毒是非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員;
2、非瘟病毒結構龐大而複雜,是一種具有20面體結構、帶囊膜的呈線性雙鏈DNA,基因組全長170-194kb,編碼200多種蛋白,這些蛋白超過一半功能至今未知(疫苗研製的障礙);
3、非瘟病毒至少有8個血清型;
4、抗原易變異,變異主要發生在結構蛋白P150、P14和P12上;
5、迄今唯一的蟲媒DNA病毒;
6、無論是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非瘟病毒均不產生典型的中和抗體(疫苗研製的障礙);
7、非瘟病毒能在體內單核巨噬細胞系統複製;
8、超強的體外生存能力,耐低溫,不耐高溫,耐ph值範圍廣,在血液、糞便和組織中可長期存活,凍肉中存活數年或數十年,未熟肉品、醃肉、泔水中可長時間存活;
9、非瘟流行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10、家豬感染非瘟病毒的潛伏期為15天,潛伏期越長,疫病越難控制;
11、主要透過接觸非瘟病毒感染豬或非瘟病毒汙染物(泔水、飼料、墊草、車輛等)傳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也可經鈍緣軟蜱等媒介昆蟲叮咬傳播;
12、家豬和歐亞野豬高度易感,無明顯的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疣豬和藪豬雖可感染,但不表現明顯臨床症狀。人和其它動物均不會感染非瘟;
13、高致死率,感染非瘟後死亡率100%,並且無藥可治。
非洲豬瘟沒有疫苗可防,這是個全球性問題,目前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措施!
-
5 # 小范開講
非洲豬瘟育苗快來了5月24日,據中國之聲報道,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分離了中國第一株非洲豬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細胞分離及培養系統和動物感染模型,創制了非洲豬瘟候選疫苗,實驗室階段研究證明,其中兩個候選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這意味著臨床前中試產品工藝研究初步完成。
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在疫苗實驗室階段研究進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試與臨床試驗,以及疫苗生產的各項研究工作。
那麼問題來了,候選疫苗創制出來是否意味著距離疫苗真正上市不遠了?非洲豬瘟是不是真的有救了?研發出候選疫苗的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有什麼背景?
-
6 # 棒棒娃
答案是肯定不能的!!!!!!!!!目前,國內外均沒有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主要由其病原生物學特性決定的。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別多,數量龐大,免疫逃逸機制複雜多樣,可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清除。現階段已研製的一些非洲豬瘟疫苗,雖然能誘導產生一定水平的抗體,但並不具備中和非洲豬瘟病毒的能力,無法達到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目的。
由於疫苗研發困難,基於國際非洲豬瘟防控經驗,當前首要任務依然是完善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措施,同時強化新型免疫技術攻關。
非洲豬瘟的治癒絕大多數還要考有關部門的隔離治療,不過治療還需要靠的是“一種防治非洲豬瘟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提取物、注射液和應用”這個發明專利技術。最近在8月9日當天國際智慧財產權局對外公佈了這一項專利,這項專利申請號為201910529164.6,專利權人為許啟太。這個專利對於非洲豬瘟的治療效果非常的好,而且還可以預防非洲豬瘟病毒,從根本上解決了非洲豬瘟病毒。
這個發明專利技術所涉及的藥物原料:靈芝10-30份、錦地羅4-12份、牛筋果4-12份、檳榔30-50份、裸花紫珠4-12份、地不容4-12份、豬籠草4-12份等,經過種種加工製作而成。它的藥效不是說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是由實際試驗得到的結果。
首先在前段時間內,各大養殖場出現了非洲豬瘟。而試驗團隊從某養殖場挑選了一批同樣大小同等年紀420頭豬,並且已經確診為感染非洲豬瘟。如果這批豬沒有藥物治療的話,待到第8天就會出現死亡。但是在注射過這藥物之後這批豬,存活率竟然高達90%,這些治癒的豬,恢復了食慾正常生長髮育。所以得出了結論,這個發明專利技術可應用於製備治療非洲豬瘟病毒的藥物
-
7 # 陳宇飛爸爸
豬三聯疫苗非洲豬瘟沒有用,非洲豬瘟疫苗尚在研製中。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目前沒任何疫苗可用於非洲豬瘟的預防,而且非洲豬瘟沒有藥可治。
-
8 # 濟寧電擊治療康復中心
不能,國內外均沒有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主要由其病原生物學特性決定的。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別多,數量龐大,免疫逃逸機制複雜多樣,可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清除。現階段已研製的一些非洲豬瘟疫苗,雖然能誘導產生一定水平的抗體,但並不具備中和非洲豬瘟病毒的能力,無法達到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目的。
由於疫苗研發困難,基於國際非洲豬瘟防控經驗,當前首要任務依然是完善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措施,同時強化新型免疫技術攻關。
非洲豬瘟的治癒絕大多數還要考有關部門的隔離治療,不過治療還需要靠的是“一種防治非洲豬瘟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提取物、注射液和應用”這個發明專利技術。最近在8月9日當天國際智慧財產權局對外公佈了這一項專利,這項專利申請號為201910529164.6,專利權人為許啟太。這個專利對於非洲豬瘟的治療效果非常的好,而且還可以預防非洲豬瘟病毒,從根本上解決了非洲豬瘟病毒。
這個發明專利技術所涉及的藥物原料:靈芝10-30份、錦地羅4-12份、牛筋果4-12份、檳榔30-50份、裸花紫珠4-12份、地不容4-12份、豬籠草4-12份等,經過種種加工製作而成。它的藥效不是說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是由實際試驗得到的結果。
首先在前段時間內,各大養殖場出現了非洲豬瘟。而試驗團隊從某養殖場挑選了一批同樣大小同等年紀420頭豬,並且已經確診為感染非洲豬瘟。如果這批豬沒有藥物治療的話,待到第8天就會出現死亡。但是在注射過這藥物之後這批豬,存活率竟然高達90%,這些治癒的豬,恢復了食慾正常生長髮育。所以得出了結論,這個發明專利技術可應用於製備治療非洲豬瘟病毒的藥物
回覆列表
豬三聯苗"是在中國養豬生產中使用最多和數量最大的疫苗,但我們發現不少地方使用這些疫苗後仍然效果不好,甚至免疫失敗,其主要原因是對疫病和疫苗的特點及其效能認識不足甚或誤識,再者是使用技術失誤,為保證免疫效果,現就其關鍵技術做如下闡述,以供在生產實踐中應用.
一/中國豬瘟疫苗的特點 中國的豬瘟疫苗是用中國系豬瘟兔化弱毒株(簡稱C株)生產的,它是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從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的患豬瘟的病豬中分離到的一株豬瘟強毒,稱為石門株,將該強毒株透過大耳白兔經歷4年多時間,傳代至430代,使毒力減弱成為疫苗株,即C株.
經多年試驗研究和在生產中大量使用證實,C株的基本特點是: ①免疫原性良好,經肌肉注射可產生堅強的免疫力,並可維持1~2年.
②免疫力產生快,48小時產生完全免疫力,96小時產生堅強免疫力.
④穩定性好,不變異,不散毒,不返祖.
C株疫苗早已是被世界公認的優秀疫苗,並在國內及其它國家廣泛應用獲得很高的評價.
二/豬瘟牛睪細胞疫苗存在的問題 C株毒用犢牛睪丸細胞生產疫苗時,它不引起細胞發生病變,C株毒只通過培養液傳播,或透過細胞間橋從細胞直接傳遞到細胞,成熟的病毒則釋放於培養液中,可以連續收毒製作疫苗,直到細胞老化.
用這種方法生產疫苗存在毒價偏低的問題,如中國現在用犢牛睪丸細胞培養所收穫的細胞毒,用5萬倍兔檢透過即為合格,但按國際標準則需要13萬倍兔檢透過,而臺灣標準需16萬倍兔檢透過才算合格,牛睪丸細胞顯然難以達到這一標準,這也是有些國家或地區不生產也不使用牛睪細胞疫苗的原因.
中國多年來規定的豬瘟弱毒疫苗的肌肉注射劑量每頭份為150RID(RID為兔體感染量或兔體反應量),而歐洲藥典規定用C株疫苗免疫時,肌肉注射劑量為100PD50(PD50為豬體半數保護數),摺合400RID,中國規定的150RID顯然劑量不足.
中國經多年試驗認為,將豬瘟牛睪細胞疫苗提高到4個頭份可達對豬瘟感染的有效保護,並經在生產中應用得到證實,所以在生產中使用豬瘟疫苗時常常增加為4個頭份的劑量來解決免疫劑量不足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中牧股份"的疫苗生產廠家,已將C株牛睪細胞苗的每頭份病毒的含量提高到不低於或等於1050個RID,這已相當原來每頭份150個RID的7倍,所以不需要再增加劑量使用.
由於C株牛睪細胞疫苗的安全性很好,有人給一頭豬注射幾十個頭份甚至上百個頭份,也未見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所以有注射量多多益善或多了比少了好的誤識,這樣不僅浪費了疫苗,另外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是否會影響豬瘟病毒的生態變化或影響正常免疫力的產生等問題,都值得慎重考慮.
豬瘟活疫苗的生產過程,有時會發生被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汙染的情況,這會使疫苗的免疫效能下降,甚至免疫失敗,這也是豬瘟牛睪細胞苗存在的問題之一.
三/豬瘟細胞苗和豬瘟組織苗的正確使用 豬瘟細胞苗便於工廠化大量生產,且成本較低.
在每次免疫劑量不低於750RID的情況下,已可達到既能防止臨床發病,又能保護不發生亞臨床感染,所謂達到了"雙保護"的水平,所以使用豬瘟細胞苗免疫在一般情況下即可以滿足需要.
但是,細胞苗降解速度較快,如經稀釋後在15℃時6小時失效,在20℃~27℃時約3小時失效.
豬瘟組織苗毒價高,而且含有非特異性組織,可幫助免疫力的加強.
同時降解速度較慢,如組織苗經稀釋後在8℃~14℃時72小時/26℃~32℃時48小時仍然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所以在豬瘟發生較嚴重的地區或豬群,可考慮使用組織苗,但是有時某些或某個批次的組織苗引起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較細胞苗高得多.
中國現今生產的豬瘟活疫苗瓶上標明為豬瘟活疫苗 (Ⅰ)的是組織苗,它包括有牛體反應苗/淋脾苗/乳兔苗.
在瓶簽上標明為豬瘟活疫苗(Ⅱ)的是細胞苗,現在生產的是牛睪細胞苗.
四/正確使用"豬三聯苗" "豬三聯苗"是指含有豬瘟/豬丹毒/豬多殺性巴氏桿菌三種免疫原聯合的疫苗,按照"中牧股份"的新近標準,每頭份"豬三聯苗"中應含有豬瘟兔化弱毒≥1050個家兔感染量(RID),豬丹毒G4T10(或GC42)弱毒活菌數≥5億(或7億),豬多殺性巴氏桿菌(EO630)弱毒菌≥3億.
"豬三聯苗"的組合基本是合理的,它針對中國常發生的豬傳染病同時免疫可減少注射次數,尤其方便於中小養豬場和散養豬戶,但是這三種疫病及所對應的疫苗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三者難以同時兼顧,所以應注意合理使用.
從免疫時間上來說,"豬三聯苗"不要用於斷奶前的仔豬,更不能用於"超前免疫".
對於豬瘟免疫來說,第一次應使用單獨的豬瘟疫苗免疫,以後可用"豬三聯苗"做第二次加強免疫.
如對斷奶以後的豬第一次用"豬三聯苗"免疫,則應在3~6周後再用"豬三聯苗"加強免疫一次.
使用"豬三聯苗"時,不可任意加大劑量,以免引起嚴重反應.
豬瘟可發生於各種日齡的豬,免疫日齡應不晚於25~30日齡,而豬丹毒則多發生於生長育肥豬,免疫時間以60日齡左右為好.
"豬三聯苗"中所含的豬丹毒桿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在遇到抗菌類藥物時會被殺死而致疫苗失效,所以在用"豬三聯苗"免疫的前7天及注射後的10天之內,不能注射或飼餵任何抗菌藥物和含抗菌藥物的飼料.
"豬三聯苗"經稀釋後應在2小時內用完.
五/如何正確計算豬瘟疫苗和"豬三聯苗"的有效期 豬瘟疫苗和"豬三聯苗"中可使豬產生相應免疫力的物質是弱的活病毒或活細菌,在不利於它們生存的情況下如在溫度較高等條件時可使免疫原性減弱甚至使疫苗完全失效,所以在製造疫苗時給它創造了真空狀態並必須低溫儲存,以延長它的有效期.
但在計算疫苗的儲存有效期時,應把所使用的疫苗儲存溫度累積起來計算,以豬瘟疫苗為例,它的有效期從製成之日起計算,在零下15℃可儲存一年;在0℃~8℃可儲存6個月;在10℃~25℃儲存不超過10天.
如有一批豬瘟疫苗在零下15℃儲存了半年,又經20℃的途中運輸一天,則所剩餘的有效時間只有在0℃~8℃兩個月,或者在10℃~25℃已不超過4天的有效時間了.
累積計算疫苗在不同溫度的貯藏時間,才能準確地反映出疫苗的真實有效期,才可避免使用已失效的疫苗而造成免疫失敗.
六/正確選擇/使用疫苗稀釋液 疫苗的稀釋液是關乎到疫苗效果的關鍵問題,所以絕不能忽視,因使用的疫苗起到免疫作用的物質是抗原,也就是疫苗中活的弱毒病毒或弱毒細菌,在使用不合適的稀釋液時這些活的病毒或細菌可致死亡或被滅活而致免疫效力降低或失效,如有的用蒸餾水或"涼開水"等做稀釋液使用,但疫苗中的細胞/活病毒或活細菌遇到蒸餾水或"涼開水"時,會加速它的崩解或滅活,尤其是病毒大多存在於細胞中,細胞遇到這種滲透壓不同的稀釋液時會遭到破壞,致使病毒粒子被暴露而加速了疫苗的失效,尤其是"涼開水"在製作和使用過程中還有被外界微生物汙染和混入雜質的機會很多,常使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失敗,所以必須正確使用稀釋液.
在稀釋豬瘟疫苗時應使用滅菌生理鹽水(0.9%氯化鈉溶液),在稀釋"豬三聯苗"時如側重於豬瘟的免疫可使用生理鹽水作稀釋液;它對豬瘟的免疫效果和豬瘟單苗相一致,但豬肺疫和豬丹毒的免疫效果會受到一定影響.
但如側重於豬丹毒和豬肺疫的免疫時,則應使用20%鋁膠生理鹽水(20%氧化鋁生理鹽水)稀釋,而豬瘟的免疫效果則會受到一定干擾.
鋁膠生理鹽水可減輕注苗所引起的全身反應,延緩疫苗的吸收,延長豬丹毒和豬肺疫的免疫期,但鋁膠生理鹽水對豬瘟免疫力的產生速度和抗體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七/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 免疫時間及免疫劑量的安排最好在測定被免疫豬的抗體水平後來決定,在測定抗體水平有困難時可參考以下的免疫程式.
豬瘟的免疫:仔豬斷奶時及60日齡左右各一次;在豬瘟發病較重的地區,可進行"超前免疫",以後還應在25~30日齡及65~70日齡時再各免疫一次.
繁殖母豬於每次仔豬斷奶時免疫一次.
後備母豬於配種前21天免疫一次.
種公豬每年免疫兩次.
免疫劑量在仔豬及青年豬為1頭份(每頭份含量≥1050個RID),其它豬每次2頭份.
"豬三聯苗"第一次在仔豬斷奶時使用,於50~70日齡時注射第二次,但根據中國豬瘟發生流行較為嚴重的現實,第一次免疫最好用豬瘟單苗,或在第一次用"豬三聯苗"時用生理鹽水稀釋,以提高對豬瘟的免疫力.
在制定這三種病的免疫程式時還應注意: ①儘量避免豬在配種和懷孕期間注射豬瘟疫苗或"豬三聯苗".
許多研究證明,豬瘟強病毒株或疫苗毒株都可以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其中有些研究者認為疫苗毒株對胎兒無不良影響,強毒株可造成嚴重的繁殖障礙,但也有研究者認為疫苗毒株對胎兒也有不良影響,同時給豬懷孕時注射豬瘟疫苗所分娩的仔豬,在接種豬瘟疫苗時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增加,再者,根據免疫的情況,並無理由必須在母豬配種或懷孕時接種豬瘟疫苗,所以不要在配種或豬懷孕期間注射豬瘟疫苗.
②"中牧股份"所屬廠家生產的豬瘟疫苗已將每頭份含毒量提高到1050RID,這已相當過去每頭份150個RID的7倍,所以沒有必要將每頭份含1050個RID的疫苗再提高4倍量使用.
④種公豬及母豬患豬丹毒和豬肺疫的機率很低,所以一般可不用"豬三聯苗"免疫.
⑤各豬場(群)由於豬的母源抗體和殘留抗體等基本情況的不一致,所以應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場的個性化免疫程式,也即科學的免疫程式,切忌按其它場的免疫程式死搬硬套.
⑥注射豬瘟疫苗時應避免與藍耳病(PRRS)/偽狂犬病(PR)/細小病毒(PPV)等病的弱毒苗同時使用;最少應間隔一週以上,以防止產生干擾而致免疫失敗.
八/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養豬生產中使用疫苗時還有些常見的易被忽略或不正確的使用方法,主要應該做好: ①每瓶疫苗在使用前,都要做是否真空狀態的檢查,即將吸有3~5ml稀釋液的注射器,從瓶蓋刺入疫苗瓶中,此時稀釋液應自動地被吸入疫苗瓶中,否則是已失去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
②所使用的注射器和針頭在使用前應徹底檢查清洗,然後加水煮沸消毒10~15分鐘,所用的水應是軟水或涼開水,或在煮鍋中放一塊紗布以吸取沉澱物質.
④必須堅持每注射一頭豬(哺乳仔豬一窩)換一個煮沸消毒過的針頭,以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⑤疫苗應注射於肌肉或皮下,如果注射到皮下的脂肪層內則起不到免疫作用.
⑥注射區域性用75%酒精塗擦消毒,待酒精揮發至干時再刺入注射疫苗;避免用5%碘酊做區域性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