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水滸傳》這部小說是一部以男性主義為題材的小說,在這部作品當中為大家刻畫了太多血淋淋的無奈章節。武松快意恩仇,本來有報國之志,但是因為給武大郎報仇,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至此正道武松已經沒有辦法走下去了,所以他才落草為寇的;宋江跟武松完全不一樣,宋江之所以會選擇上梁山,是因為他審時度勢,再加上當時朝廷已經給他判了死刑,如果這個時候他不加入梁山大軍的話,對於他而言只有死這一條路了。但是即便宋江上了梁山,他的心裡面也沒有放棄報國的志向。他在等梁山漸漸強大,羽翼豐滿之後,然後向朝廷投誠,即便有那麼多的梁山好漢,不同意招安,宋江還是要走招安這條路,最終因為招安導致很多梁山好漢魂歸他鄉,很多人不禁想如果當初這些梁山好漢們沒有跟隨宋江的話,最終也不會落得這樣的結局。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假如宋江堅持不接受招安的話,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呢?接著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羨慕梁山好漢們在梁山上無憂無慮的日子,這108位綠林好漢們打家劫色,稱兄道弟,這樣的生活十分逍遙。但是前期他們的生活有多麼快樂,就代表了他們的結局多麼的悲慘,對於梁山好漢們的結局,大家無盡的嘆息。 在接受了招安之後,他們為朝廷不斷的東征西討,疲於奔命,最終在討伐方臘的時候,損兵折將,剩下的人在勝利拜師回朝之後,也遭到了高太尉等人的迫害,梁山好漢們很少有人能夠善終的,宋江也被朝廷賜了毒酒。 看到這樣的悲慘結局,相信很多人對於宋江接受招安這樣的選擇非常的不理解,當時梁山好漢們明明一個個都是武藝高強,兵強馬壯的,為什麼要向朝廷妥協呢?為什麼不能像李逵所說的那樣子直殺東京,然後讓宋江當皇帝呢?其實在那樣的時局之下,招安是必然的選擇。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好好的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如果宋江當初不接受詔安的話,那麼梁山又會是怎樣的局面? 首先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人口問題,當初梁山軍隊的組成是各個地方的草寇,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戶的莊客。可以說梁山好漢的隊伍裡面魚龍混雜,他們有的是來自於窮苦的農民家庭,很多都是不學無術的混混或者是因為犯事而逃走的犯人。這一群人就靠著洗劫周圍村落,打劫過路的行人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一開始這樣一支部隊只有六七百人,大家生活倒也勉強維持的下去。 可是到了後來梁山大聚義的時候,雖然在文章裡面並沒有明確的提出梁山人馬到底有多少,可是當時高太衛帶領13萬軍馬都被梁山好漢們打得鎩羽而歸,再從宋江對軍隊的部署分析以及梁山人數進行盤點,我們可以發現當時梁山至少也有10萬人,這麼多的人,到底要靠什麼來維持他們的生活呢?要知道這是一個日益龐大的消耗呢。為了維持大傢伙的生活,他們只能攻城拔寨,不斷的掠奪其他人的資源,宋江養活了這麼多人,目標也變得越來越大,他們先是攻打祝家莊,後面又掠奪了曾頭市和青州,他們不斷的掠奪都是為了錢財和糧食而已,而且他們當時都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所攻打的也都是惹到了梁山的集團和勢力。 後來把威脅到自己的集團和勢力都掠奪乾淨了之後,還得繼續要養活梁山上的大批人馬,沒有辦法他們只能抓鬮決定,然後去掠奪大戶人家。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禁想,為了自己的生存增加了戰亂,讓百姓受到了巨大的痛苦,這樣的做法真的符合替天行道的名義嗎?梁山好漢這樣的做法經年累月的也會慢慢失去了民心,這樣他們再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援。 各自上梁山的目的也大相徑庭 還有當時梁山除了少數頭領帶著家眷上山以外,大部分的人都是沒有娶妻生子的,這讓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呢?梁山又怎樣去承擔兄弟們的養老問題呢?所以在當時招安是最好的安排,只要接受招安,朝廷就會承擔這筆款項。 當時在梁山面對招安的這個問題,大家的意見都是不一樣的,像武松,魯智深這些人對於朝廷是深惡痛絕的,他們所渴望的是逍遙自在的生活;而宋江一輩子都想要一個功名;像楊志,關勝這些人本身就是軍官出身,他們心裡面自然也有想要回歸朝廷的想法。所以說當朝廷派遣使臣來招安的時候,如果宋江三番五次拒絕的話,肯定也會有很多內部人員不滿意的,這樣也會導致梁山的分崩離析。 雖然說當時《水滸傳》這部小說打著的是官逼民反的主旋律,但是其實在那個時候宋朝也是一個極為富庶的年代,宋朝也是難得的沒有內憂外患的王朝,哪怕是作亂也只是在少數地區而已,所以當時的梁山好漢們並沒有什麼群眾基礎,所以如果他們最後不接受招安的話,下場也只會是死。要麼就是梁山上的眾多英雄好漢們,因個人志向不合分崩離析,要麼因為他們不斷的打家劫舍,引起了民眾的不滿被官兵剿滅。在真實的歷史上面確實也有宋江這號人物,在1121年的時候,他帶著山東的農民起義,卻在一年之後被打敗,最後只能夠服軟。後來他捲土重來再次起義,可是這一次朝廷沒有再給他苟延殘喘的機會,他後來被鎮壓並且遭到了殺害。

    所以從上面幾點看,倘若不接受招安,硬碰硬,下場就兩個字——滅亡,但是如果接受招安的話,或許就不一樣了,說不定給大家謀一份官職,結束草民的生活,能有吃的有穿的也不錯,所以宋江接受招安還是帶著一些希望的。 在那個時代,對於梁山好漢們來說,其實除了招安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所以說他們的悲劇也是必然的,因為無論招安與否,他們都沒有辦法把這種快樂的生活一直延續下去。梁山好漢的悲劇已經成為了過去,施耐庵也是想借這本名著來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有的事情看似有多種選擇,其實無論你往哪一條路走,最後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如果你是宋江,你會接受招安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 2 # 小溪一釣叟

    百分之九十九被朝廷剿滅。

    百分之一造反成功,宋江登基,除了管宴席的、醫生、秘書、馬伕,其餘有功將領一壺御酒賜之……

  • 3 # 文齋堂

    (一)最終瓦解。與政府軍不斷血戰,但在政府軍強大實力下,梁山實力肯定會不斷得到削弱,也避免不了好漢們會一個個在反圍剿中獻出生命。直到最後一刻堅持不住,或者被迫投降,或者被捉俘虜,或者全軍覆沒,或者化整為零。不管怎麼樣,最後結果肯定不如意,因為政府不可能讓這股“土匪”長期存在。就如招納宋江他們後南征北戰剿滅其他起義軍一樣。

    (二)割據一方。以梁山天險與一幫好漢的能力,也有可能與政府軍形成長期拉鋸戰,政府軍無法徹底剿滅梁山,可能最後默許梁山的存在,讓其在有限的範圍內活動。

    (三)內部分解。在政府軍長期的高壓打擊下,梁山好漢們內部肯定會出現分化。因為108條好漢來自不同領域,背景各不相同,志趣各不相同,意志各不相同。在政府長期征剿封鎖的情況下,內部肯定會出現分化,甚至不排除會出現“叛徒”,最後也會造成梁山的分崩滅亡。

  • 4 # 椰之風骨

    水泊梁山自始至終都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只是一干被朝庭遺棄的大小官員以及生活在主流以外的能人的聚義之所。他們慕宋江之名以水泊梁山為臨時避難之所,而非真正為某個政治信仰而誠心投奔的,所以,眾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被逼和自願行為具有本質區別,說明這一干人等對水泊梁山以外的世界抱有不滅的幻想。最後,能隨宋江被招安也在情理之中,是遂了眾人之願。

    宋江的政治意願是反貪官不反皇帝,他本質上是忠君的,他上梁山也是被逼的。他著了梁山好漢設的陷阱,被他老婆閻婆惜拿住了他私通梁山的證據,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殺了閻婆惜,上了梁山。

    從通本《水滸傳》裡,讀者可以看到他對貪官汙吏的痛恨,卻看不到他說皇帝不是的隻言片語。

    宋江是在世界觀形成後才上的梁山,所以,就算他最後堅持不受詔安,從整個水泊梁山的形勢看,也不具有能跟朝庭長期對抗的條件。最後還是會被剿滅。

    水泊梁山是一群被朝庭的黑暗吞噬了希望的一群人的聚義之所,和他們同時期的方臘農民義軍是有本質區別的。最後他們又代表朝庭剿滅了方臘。從根本上,本書作者的立場也是站在朝庭一邊的,這是作為封建社會讀書人的階級立場的侷限性決定的。他們從本質上痛恨腐敗,仇視貪官汙吏,從另一方面他們對皇帝又抱有終極希望。

    一個沒有堅定立場的抗爭,最終會因為患得患失而流於失敗,而這場失敗是先天早就註定的。

  • 5 # 我說無名

    下場會很慘,逃脫不了覆滅的下場。這是因為一,隊伍不行。單說梁山一百單八條好漢,吳用宋江除外,一個個都是殺人、放火、逞強、鬥狠的角色,這些人匹夫之怒,流血五步,打架拼命還行,但爭奪政權絕不是拼命,不是靠拼命就能解決問題,它需要從戰鬥到戰略,從戰爭到政治的總體謀化,而這些,是草寇們做不到的。二,人心不行。梁山好漢,魚龍混雜,官吏、武將、盜賊、學究、販夫走卒,各色人等都有,出身不同,想法各異,單靠一個義字,根本就無法凝聚和統一,想打天下,坐天下,難!三,力量不行。水泊梁山,在大宋朝的版圖上太小太小,一兩次小規模的戰鬥能贏,但一旦引起朝廷重視,大兵壓境,以梁山之力根本無法抗衡。所以,我們現在評水滸,責備宋江投降,責備宋江害了眾兄弟,這是從道義上說話,與梁山水泊的結局無關。

  • 6 # 紅塵彌勒

    就如題主所言的不招安、不受降,那他的下場和真實的自己沒什麼兩樣,同樣會被剿滅和鎮壓。

    宋江造反的故事,最早見於《大宋宣和遺事》,是確有其事的記載。

    但宋江的下場卻不那麼好。他糾合了三十六位好漢,嘯聚梁山泊,還沒成其大事,就被張叔夜設伏全殲,自己也被推上了斷頭臺。

    而受詔歸順朝廷,是白話小說《水滸傳》的敘述,這裡邊多有穿鑿和想象,還有諸多民間傳說,是一部集合體小說。

    我想,題主所問的,是書中的宋江招安投降一事。

    書中的梁山泊,糾結上將一百零八員,彙集十萬虎狼之眾,佔據八百里浩淼水泊,征討州府,替天行道,威服四海,震驚朝廷。後來卻一心歸順趙宋官家,成了南征北戰的朝廷鷹犬。

    宋江本來是個刀筆小吏,沒什麼本事,卻一貫樂善好施,仗義抒困,人送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

    如果宋江不率眾招安,那唯一的路徑就是與朝廷抗衡,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但畢竟只是蝸居一隅之地,滿目都是趙氏天下,輪番進剿,鮮有不成的道理。到那時,宋公明就會像方臘一樣,被縛進京,千刀萬剮。

    宋江三十六,興起在山東。殘油若燈火,或可睹明滅。

  • 7 # 青蛙的幻想512

    首先《水滸傳》這部書首先只是小說而不是史實。在這裡我們假設它是史實來探討一下如何宋江拒不接受招安最後會怎樣?

    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首先,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要提出明確的政治綱領,也即是口號,也即是杏黃大旗。而《水滸傳》中沒有,直到最後才有“替天行道”的旗幟。而從這句“替天行道”中也能看出他們的政治主張:反貪官,不反皇帝。當然這是作者作為封建文人的劣根性所決定的,註定了宋江等人的歸宿。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拒不接受招安,那麼最終也就是兩種結果:成功和失敗

    1成功也不過是諸候一方,朝廷會限制其勢力範圍,默許他在一定範圍內活動。

    2失敗。最終就像書中徵方臘一樣成為歷史,曇花一現。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從未真正成功過。所以其成功與失敗的機率各為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

  • 8 # 佔禮雜談

    如果宋江當年堅決不投降,梁山的下場會怎如何?

    宋江如果不投降,他的後果取決於他的所做所為。梁山泊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如果宋江只是佔據梁山泊,不繼續擴大地盤,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騷擾州郡的話,以當時宋朝的態勢,割據一方的可能性要高一些。畢竟朝廷不可能為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持續加大兵力,朝廷還有更大的事要做。比如防備北方大遼國的入侵,進剿勢力更加龐大的方臘等等。這是其一。

    二,宋江持續不斷地對周邊府郡進行騷擾,不斷的擴大地盤。那麼朝廷一定會進行大規模清剿的。以當時梁山的戰鬥力,還有梁山將領的組成成分的之複雜,被剿滅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徹底覆滅的可能性卻不大。他們一定分崩離析擴散潛伏到附近山頭和地區,不過他們再也成不了氣候。

    有沒有他們推翻朝廷,改朝換代的可能性呢?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出現的。但需要梁山泊對自己的軍隊體制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只用一個“義”字是難以治軍的。還需要有紀律和行動方向。

    總之,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內訌,包括投降。畢竟梁山將領成分太複雜了,上山的動機也不一樣,出現任何一種可能性都不能算意外。

  • 9 # 商傑JACK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當然也只是演義小說。在小說中描寫了各懷絕技的一百零八將。可是最後由宋江掌權的梁山卻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麼,有人問如果宋江帶領著梁山好漢不接受招安又會怎樣呢?

    其實,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無非三種結果。一是朝廷派大軍來圍剿,最後抵擋不住宋軍的圍剿而兵敗,成為階下囚亦或是戰死沙場。而這種結果我認為是不現實的,因為當時宋軍正竭力對抗金國,並沒有多少的兵力來圍剿農民的起義軍;另外,就算是可以去圍剿的話,由於宋朝特殊的軍隊制度,中央軍隊強而地方軍隊弱的局面,恐怕也不是梁山的對手。所以,宋江不接受招安的話,有很大可能是會成功的。

    那麼第二種結果就是梁山的勢力越來越大,最後起義朝廷,推翻朝廷。然而這種結果是不可能的,因為宋朝皇帝和朝中人士是不會任其做大做強的,就算在當時成為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那麼還有其他零零落落的各地的農民起義,一旦起義軍開始有所起色,或是有所苗頭,那麼軍中的規矩是要有的,軍人是要受到約束的,而農民只是為了活下去,解決眼前的溫飽問題,沒有很長遠的眼界,軍中的規矩自然是會屢屢衝破,最會會失去人心而失敗。另外,等起義軍變得強大起來,各地各方的勢力就會形成相互的制約,也就沒有最初的動力啦。

    最後,就是梁山好漢受不了軍中的限制和種種制約,不得不一一撤出,再尋求出處,另處謀生。

    當然,以宋江來說,他是忠義之士,他的心中裝滿了報效朝廷的大志,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大願,所以,最後梁山接受招安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也許是宋江為了實現自己為朝廷效力,報效朝廷,實現自己忠君愛國的理想罷了。自然,他的手下將士和梁山眾弟兄成為了他理想之路上的一塊攀雲梯。

  • 10 # 載酒

    答案是,只會更慘,如果堅持對抗下去,等待他們的就倆字:滅亡。

    很多人只看到了梁山好漢如何的聲勢浩大,卻沒有看到,當時他們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來自朝廷方面,而是來自內部的生存壓力。說白了,他們所佔據的水泊梁山,雖然是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卻沒有能夠讓好漢們長期踞守在這裡的資本。好漢們其實也是凡夫俗子,也要受到衣食住行方面的困惑。為此也不難理解,為何那些攜帶家財上山的兄弟,會受到宋江的格外青睞,畢竟這才是山寨最稀缺的東西。

    除此之外,梁山還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威脅,那自然就是朝廷的官兵。如果熟悉宋朝歷史的話,就知道他們駐守在邊關的軍隊,並沒有什麼戰鬥力,反而是皇帝手裡掌握的那些精銳——80萬禁軍!

    單從武力上分析,宋朝自太祖以來,實行的是外鬆內緊政策,全國最精銳的軍隊是拱衛京師的禁軍,而非地方武裝。梁山好漢之所以能混得風生水起,全賴水泊梁山的特殊地形和宋朝地方軍隊的疲弱,一但朝廷下定決心從中央抽調精銳平叛,梁山是討不到好處的。事實上朝廷當時根本沒有把宋江放在眼裡,在皇帝看來,聲勢更為浩大的方臘,才是朝廷當時所要除掉的首要目標。當時之所以朝廷派去的官兵,屢次栽在梁山手裡,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梁山的實力有多麼的強悍,而是朝廷根本沒有引起重視,所派出的官兵實力也就可想而知。可以預見,在宋朝的統治根基沒有動搖之前,梁山的起義註定是不能成功的,拒絕招安,下場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滅亡一途,真是進也是死退也是死,徒呼奈何。

  • 11 # 文化一家人

    如果不接受招安,《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自然還要執行晁蓋執政時的政治綱領——義薄雲天,替天行道。至於梁山好漢們的結局會怎麼樣,那就要分幾種情況來論證了。

    一、繼續過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的快活日子

    晁蓋從一個草莽英雄起家,率領一群江湖好漢劫取生辰綱起家,走上了嘯聚山林佔山為王的道路。他在火拼王倫當上寨主那天起,就建起聚義廳,樹起杏黃色替天行道大旗,用義氣二字把江湖英雄們聚在一起,過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的快活日子。沒吃的喝的就下山去攻城掠地,殺貪官汙吏,搶來生活用品和武器彈藥,為長期據守做準備。至於今後的出路,他們是不去想的。用直白的話說,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是和非。其政治綱領就是要和朝庭死抗到底,

    二、朝綱腐敗,奸臣當道,朝庭在短期內奈何不得水泊梁山

    從三山聚義打青州,三打祝家莊,掃平曾頭市,到智取大名府,元夜鬧東京,一直到三敗高太尉,把這個頭號大奸臣活捉上山。所有這些戰役足以證明,梁山既有攻堅中小型城市的能力,也有水陸兩棲據守山寨的能力,朝庭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打敗水泊梁山的。起碼現有108位好漢在世這個歷史階段,水泊梁山的杏黃大旗不會倒。從書中的招安節點可以看到,梁山是處在鼎盛時期接受的招安,換句話說,梁山並不是日落西山不得不接受招安,而是在蒸蒸日上的形勢下,主動撤出。所以,不接受招安,憑梁山的實力,完全可以和朝庭抗衡。

    三、幾十年後,前途渺茫,日薄西山是必然的結局

    既然只圖眼前的快活,不想過苦日子,不想為子後代著想,那麼,梁山在幾十年後,可想而知是沒有前途的。從書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沒有一個武將的後代繼承了他們的衣缽,顯而易見是後繼無人。年輕有為身強力壯時,可以由義字當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可是當108將衰老之日,也就是水泊梁山衰落之時。到了那時,朝庭再來攻打,憑一群老弱病殘之軀,怎能抵擋住朝庭的大軍,被朝庭剿滅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四、分崩離析,各奔西東,作鳥獸散,一敗塗地

    《水滸傳》是一部文學作品,水泊梁山這108將,是作者施耐庵一個人成立的武裝集團。但是,從歷史史實上看,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農民起義軍,已經推翻了大明王朝,逼得那個勤政又廉政的崇禎皇帝上了吊。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經建立起太平天國,他本人也當上了天王。可都是轉眼之間又灰飛煙滅。其根源無非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政治綱領。這樣的隊伍一旦掌握了政權,垮臺就是眨眼之間的事。——水泊梁山這夥人,又怎麼能逃脫歷史的規律。

    但,若問梁山好漢都是什麼結局,肯定也會大不相同的。

    1、以公孫勝為首的文官們,包括什麼神醫安道全,聖手書生蕭讓,神運算元蔣敬,玉壁匠金大堅,獸醫皇甫端,通臂猿候健,鐵扇子宋清,管蓋房子的李雲,鐵叫子樂和,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等人,都發揮自己的專長,該幹啥幹啥去啦!之所以把公孫勝這個坐第四把交椅的領導層打入第一批,是因為平時這個道長也沒在山上正兒八經地住幾天,不是探母就是尋道,他這第四把交椅也沒什麼存在感。更何況,書中徵方臘大軍起步時,他就已逃之夭夭了。

    2、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之上上策。朝庭進攻前,肯定要先行瓦解梁山隊伍。而在大勢已去的形勢下,最易策反的肯定是原有的朝庭軍官們。策反的方略也極簡單,只用八個字既可成功:官復原職,既往不咎。像大刀關勝,金槍將徐寧,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霹靂火秦明,病尉遲孫立,鎮三山黃信等人,肯定要響應朝庭招喚,那就不叫招安,而叫反正義士或浪子回頭。他們武功超強,能力超群,如果要走,抱起團來誰也不敢阻攔。否則,勢必形成火拼局面,如果形成那種局面,就成了兩敗俱傷自取滅亡,反而讓朝庭更加高興。

    3、剩下宋江吳用盧俊義等頭領,到那時已經成了榜上有名的戰犯,想投降都找不著門。和他們抱成團的,只能是李逵和智取生辰綱那夥死硬分子,包括阮氏三雄和赤發鬼劉唐等人。至於魯智深,武松,史進,楊雄,石秀等來自江湖上的好漢們,他們出身低卑,骨子裡就不願和朝庭奸臣們為伍,朝庭對他們也不會感興趣,其下場只能和宋江他們陪葬了。

    最可憐的是林沖。別人是被騙上山,被俘上山,自願上山,只有他是純粹意義上的被逼上山。他和大奸臣高俅有血海深仇。而高俅還身居高位,掌握著生殺大權。與狼為伍,是林沖不可能願意的。可不為伍又能怎樣?弄不好,林沖只有自己了斷,才能一死解百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你的城市哪種牛奶最適合做奶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