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留香仙居

    花生,又名落花生、地果、唐人豆等,為薔薇目豆科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花生種植中常發生的主要病害有花生青枯病、花生葉斑病、花生莖腐病、花生根腐病、花生黃花葉病毒病等。為此,本文對上述病害的發病症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進行了總結,以供花生種植戶參考。

    1 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又稱“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屬典型的維管束病害。該病在花生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以盛花期發生最嚴重。

    1. 發病症狀

    典型症狀是花生植株急性凋萎和維管束變色。感病初期通常是主莖頂端葉片首先失水萎蔫,隨後葉片從上而下急劇凋萎;3~5 d後整株枯萎,但仍呈青綠色,故名青枯病。拔起病株可見主根尖端變褐、溼腐,縱切根莖可見維管束變黑褐色,條紋狀。發病後期,病株髓部呈溼腐狀,擠壓切口處,能溢位白色菌膿。

    2 發病條件

    花生青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隨土壤的遷移、翻耕和流水、農具等傳播。該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6~32℃。一般久旱或陰雨連綿的高溫高溼天氣發病嚴重,連年種植的旱坡地發病嚴重,土層偏薄、質地偏酸、肥力偏差的土壤條件也會加重此病的發生。

    3 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一是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在播種前可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二是加強田間管理。深耕土壤,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早施氮肥;雨後及時排水;施用石灰降低酸性土壤的酸度;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間深埋,土壤用石灰消毒。

    2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可噴施72%農用鏈黴素,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在初花期噴施葉面肥或微量元素,以促進根系有益微生物活動,抑制病菌發展。

    2 花生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是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網斑病、焦斑病的統稱,主要有褐斑病和黑斑病2種,其中又以黑斑病發病廣泛、危害較重。黑斑病在花生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但其發病高峰多出現在花生生長中後期,因而有“晚斑病”之稱。

    2.1 發病症狀

    1 葉部。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均以危害葉片為主,植株下部葉片首先出現症狀,然後向上部蔓延。發病早期,發病部位均產生褐色小點,然後逐漸擴大,形狀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褐斑病和黑斑病病斑形態有以下差異:褐斑病病斑較大,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黑斑病病斑較小,病斑邊緣整齊,沒有明顯暈圈。潮溼環境中,病斑會擴充套件聯合,致使葉片乾枯。

    2 其他部位。葉柄、莖杆等部位發病時,輕則產生病斑,重則發病部位變黑枯死,花生產量大幅度下降。

    發病條件

    葉斑病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殘組織和種子上越冬。病菌主要靠氣流、風雨傳播,有時也靠昆蟲傳播。病菌生長髮育最適溫度為25~30℃,病害流行的適宜相對溼度在80%以上。因此,夏秋季節、多陰雨天氣時病害發生較重,乾旱少雨時病害發生較輕。

    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一是選用抗病品種,進行藥劑浸種;二是加強土壤耕作及田間栽培管理,清除田間病株,並及時翻耕,將病殘體翻入土中,減少田間初侵染源;三是採用甘薯、玉米、水稻等作物與花生輪作,以減輕病害發生程度;四是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化學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75%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 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噴霧防治。

    3 花生莖腐病

    花生莖腐病俗稱“爛脖子病”,是一種暴發性病害,一般年份病株率為15%~20%;發病嚴重的年份病株率高達60%以上,甚至連片死亡,造成絕產。

    發病症狀:病菌首先侵染花生子葉,導致子葉變黑腐爛;然後侵染莖基部或地下莖部,使植株逐漸失水出現萎蔫。在土壤潮溼時,病部表面呈黑色軟腐,內部組織變褐幹腐,莖部幹縮。

    發病條件

    莖腐病病菌主要在種子和土壤中的病殘株上越冬,在田間隨雨水、大風、農機具等傳播。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23~35℃。因此,花生苗期遇雨水多、土壤溼度大的條件時,病害發生較重。

    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與小麥、水稻、玉米或甘薯等作物進行合理輪作,避免重茬。

    2 化學防治。一是種子處理。可用25%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進行拌種或按種子量的0.5%~1.0%配成藥液浸種24 h後取出進行播種。二是噴霧防治。當植株苗期至初花期發病時,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750~1 125 kg/hm2噴霧防治。三是灌根防治。對病重植株,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處理。

    4 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俗稱“鼠尾”“爛根”,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花生各生育期均可發生,主要引起根腐死苗,造成缺株斷壟,甚至使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死亡。

    4.1 發病症狀

    花生出苗前染病,可出現爛種不出苗的現象;幼苗期受害,主根變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莖出現長條狀褐色凹陷病斑,根部腐爛易剝落,無側根或側根很少,根部形似鼠尾,從而導致地上部葉片逐漸脫落,最終根系腐爛直至死亡。

    4.2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隨流水、大風以及施肥等農事操作傳播。連作、地勢低窪、土層淺薄的地塊發病重;持續低溫陰雨或大雨驟晴、少雨乾旱的不良天氣也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4.3 防治方法

    4.3.1 農業防治。與小麥、水稻、玉米或甘薯等作物進行輪作,避免重茬。

    4.3.2 化學防治。一是播前曬種,擇優選種,並用種子重量0.3%的4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也可用高效甲霜靈拌種。二是發現病株後可選用三唑酮、多菌靈等進行防治,每隔10 d噴1次,連噴2次。注意交替使用藥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5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又稱花生花葉病,早期發病可顯著影響花生品質和產量,嚴重時可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

    5.1 發病症狀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是由黃瓜花葉病毒株系侵染花生引起的,明顯症狀是黃花葉。花生出苗後即可發病,發病初期,植株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黃斑,葉片捲曲;然後發展為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脈和綠色條紋等症狀。

    5.2 發生條件

    種子帶毒率直接影響病害的流行程度。帶毒率越高,發病越嚴重。田間主要依靠蚜蟲傳播。花生苗期降雨少、溫度高的年份,蚜蟲發生量大,病害流行嚴重;雨量多、溫度偏低的年份,蚜蟲發生量少,病害發生較輕。

    5.3 防治措施

    5.3.1 農業防治。與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間作,合理施肥,適當增施草木灰,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拔除病苗,以減少田間再侵染的發生;適時灌溉,雨後及時排水;及時防治蚜蟲,減少由蚜蟲引起的再侵染。

    5.3.2 化學防治。一是藥劑拌種。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既能有效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種子萌發吸脹功能,又能加強呼吸強度,從而降低花生黃花葉病的發病率,提高種子發芽率。二是噴霧防治。花生苗期使用植物病毒疫苗500倍液、32%核苷溴嗎啉胍8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600倍液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治花生黃花葉病毒病。

  • 2 # 田間壟上行

    花生青枯病在花生的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花期達到發病高峰期。

    花生青枯病的症狀:病株最初表現萎蔫,早上延遲開葉,午後提前合葉。通常是主莖頂梢第一、二片葉先表現症狀。1~2天后,全株葉片從上到下急劇凋萎,葉片暗淡。主根尖端呈褐色溼腐狀,根瘤墨綠色。初期維管束變褐色,後期變黑褐色。,在溼潤的條件下有混濁白色的細菌粘液,果柄和莢果呈黑褐色溼腐狀。

    防治方法:是土傳病害。

    1、病害嚴重的田塊進行合理輪作。

    2、增施有機肥。

    3、種植抗病品種。

    4、以前有過發病的田塊下年在種爭取提前預防,培育壯株,提高抗病能力。如果發病了在發病初期用防細菌性藥劑加入功能型特肥如:海思力加加上含鋅類微量元素營養製劑進行防治。

  • 3 # 農香365

    花生青枯病發病原因:

    連作地容易發病,高溫多雨,溼度大,時晴時雨的天氣更易發病。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沙壤土發病較少,貧瘠的砂質土發病較多。一般蔓生型花生品種有較強的抗病力,直立型品種容易感病。

    治療方法如下:

    方法一、進行合理輪作:

    青枯病主要靠存活在土壤中的病菌侵染為害,實行與非寄主作物合理輪作,如花生與水稻或玉米、高粱等輪作,可以消滅土壤中的病菌,能有效防止該病發生。

    方法二、對土壤進行改良,防止積水,科學施肥:

    基肥要增施石灰、草木灰和磷肥。每畝基肥要施石灰4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可促進花生生長健壯,提高植株抗病力。

    方法三、及時燒燬玉米病株:

    發現零星病株後,立即連根拔除集中燒燬,病穴撒上石灰粉,防止病菌蔓延傳播。

    方法四、採用藥劑進行防治:

    花生開花初期,每畝用克菌丹130克,兌水80公斤噴施土面根部,每隔7—8天噴一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達85%以上。發病初期也可用銅氨液防治,具體做法:用硫酸銅0·5公斤和硫酸銨3· 5公斤研碎後再加消石灰1公斤,加水500公斤稀釋使用,每蔸淋250克,效果較好。

  • 4 # 河北阿宵

    花生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從開花初期到飽果期均可發生,花期容易發病。病菌從根部維管束向上擴充套件至植株頂端,初期導管變成淺褐色,後期變黑呈環狀排列,維管束變成深褐色,在溼潤的條件下或用手捏壓時溢位渾濁的白色細菌膿液。你知道花生青枯病是怎麼發生的嘛?花生青枯病如何防治呢?我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花生青枯病概況

    花生青枯病在中國主要發生在南方和長江流域地區,河南南部、山東臨沂、日照等地也有發生。發病輕者減產20%~30%,重者減產50%~80%,甚至顆粒無收。

    二、花生青枯病發病症狀:

    花生青枯病是一種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變色軟腐,縱剖根莖部,可見根部及胚軸部組織溼腐變色,維管束變為深褐色,並從病部向植株上部擴充套件,直至植株頂部。花生一旦得了青枯病就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枯死,開始感病時往往不表現症狀,其之後症狀顯現,發病初期,主莖頂梢第1-2片葉首先表現症狀,失水軟垂凋萎,1到2天后,全株葉片從上到下急劇凋萎,葉色暗淡,呈綠色,這就是為什麼叫“青枯”的原因,從發病到枯死,快則1到2周,慢則3周以上。

    花生青枯病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能力。病根、病莖腐爛後,細菌散佈在土壤中,借流水、人畜、農具、昆蟲等傳播,青枯病在花生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花期達到高峰,普通叢生型品種發病嚴重,高溫有利於病菌發生。

    時晴時雨、雨後驟晴有利於病害流行,連作地、沙土地發病重,土層淺、有機質含量低、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塊發生嚴重。

    三、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中國培育出高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種並在生產上廣泛應用

    中花6號、中花21、遠雜9102、遠雜9307、濮花36、粵油256、粵油92、粵油200、粵油79、粵油114、泉花646、魯花3號、日照花1號、抗青28等。

    2.水旱輪作

    在有水源的地區進行水旱輪作可減少或消天菌源。南方花生產區由於實行水旱輪作,採用“花生一水稻一水稻”和“水稻-水稻一花生”的耕作制度,防治花生青枯病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水源條件較差的旱坡病地應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輕病地實行1~3年輪作,並注意避免流水傳播。輪作的作物南方以甘蔗好,輪作2年,發病率可以減輕到1%以下,其次是甘薯和十字花科作物;北方以甘薯、玉米、高粱和穀子等禾本科作物輪作,防病效果較好。

    3.加強栽培管理

    旱坡病地透過深耕深翻、平整土地、開溝作畦、排除積水、增施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力等措施,可以造成不利於病菌生存的生態環境條件,且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發病。

  • 5 # 木雨聽風

    謝謝邀請,花生屬於豆科類農作物,和大豆一樣,具有固定氮元素的根瘤菌。因此,像花生這樣的農作物具有較好的耐瘠薄能力,同樣的地塊其它非豆科農作物,由於不具備根瘤菌,不如花生的適應能力好,花生在種植當中,能節省農資的投入,因此很受種植者歡迎,但花生常年經過重茬種植,也會招致病蟲害的威脅,比如花生的青枯病就是一種,非常棘手的土傳病害,這種病害,主要發生在連年重茬種植的花生上面,土壤中農家肥施用不足,土壤中的養分失去平衡,在這種有機肥不足的土壤中生長,花生是極度的不適應,抗病抗逆的能力,明顯減弱,生長環境惡化,容易感染各種病害。

    花生青枯病屬於一種細菌性土傳病害,在花生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受病最嚴重的是花生的盛花期,花生一般首先發生在根莖部,受害的花生初期,在上部葉片有出現失水萎蔫,但葉片仍然呈現綠色,隨著病情的發展,全株出現失水狀態,切開植株發現,有變為黑褐色的維管束,越向根部,越明顯。在潮溼的狀態下,受病的維管束能擠壓出白色的菌膿。

    花生青枯病病菌,在土壤當中能存活的時間較長,因此,一般種植花生多年出現青枯病之後,至少要間隔3~5年,一般土壤越粘重,透氣性越差,發病越重。在實際種植過程當中,地勢低窪,容易出現水漬到田間發病重。據有關檢測,花生青枯病病菌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當中普遍存在,病菌能借助風雨,灌溉水,以及田間勞動,昆蟲等進行傳播。雨水頻繁,氣溫越高,越容易發生病蟲害。病菌可藉助地下害蟲造成的傷口入侵,引起整棵植株先從花生基部腐爛,滿足上外擴散的條件後,向外擴散侵染。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在花生主產區,新培育的花生種子有很多都是抗病能力非常強的,比如,魯花系列,抗青10號,中花2號,粵油22號等許多品種,淘汰掉種植時間過早的老品種,儘早完成更新換代。

    2,合理輪作,花生與豆科植物,茄科植物,芝麻等進行輪作,根本就起不到輪作的作用,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同樣懼怕這種病害。最好與禾本科農作物,或地下塊根農作物進行輪作,比如與玉米,水稻,紅薯等。一般能輪作進行3~5年,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3,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包括面很廣,透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大豆餅,菜籽餅,生物有機菌肥,各種樹的樹葉,綠肥,農作物秸稈等,都屬於有機肥。經過施用有機肥,能明顯的改善土壤中的有益菌,增加土壤的透氣能力,提高了有機質的含量,土壤變得疏鬆,能調節土壤中的PH值。然後配合適量的氮磷鉀複合肥,能明顯提高花生的抗病害能力。

    4,改良土壤,連年重茬種植,加上大量的使用化學肥料,容易使土壤過早的酸化,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導致花生苗極度的不適應。這時可進行撒施拱石灰,每畝地大約40公斤左右,均勻撒開後,進行旋耕,與土壤混合均勻,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5,化學藥劑防治,花生連年重茬,最好是倒茬,然後就是種植應加大藥品的投入,做好預防工作,一般可選用1000倍液中生菌素+300倍液辛菌胺醋酸鹽+蕓薹素內酯,從苗期就可進行噴灑,一般10至15天噴灑一次,有出現發病的花生苗,應間隔一週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三次,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 6 # 基層農人

    花生青枯病從幼苗到花生果成熟前都會發生,幼苗至發棵前由於枝葉短小,空間稀疏,通風透光,地面散溼程度好,發病率輕,特別是在植株發棵後至開花下針這期間,莖枝伸長增多、葉片增多增大,通風透光變差,田間鬱蔽,植株下部地表鬱悶潮溼,造成長時間的低溫多溼時,發病率最高,一旦染病,短期內會造成植株死亡,坐果後染病,會造成減產,坐果前染病,嚴重時甚止絕收。

    因此在種植當中,花生青枯病不容忽視,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的防治花生青枯病,首先就要知道青枯病是一種什麼病菌、發生的規律、侵染的途徑、發病後的症狀,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採取預防和防治措施,防止或降低青枯病害,力爭花生提高產量。

    一,青枯病病菌、發病規律、侵染途徑:

    青枯病病菌:花生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這種細菌屬茄科勞爾氏細菌,病菌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的浸染源,當第二年氣溫、溼度適宜時,就會侵染花生植株,侵染途徑:是從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植株體內,發病規律:是隨著雨季的到來和田間澆水,發病率上升,病情也逐漸擴充套件,發病的主要條件:是高溫多溼、或潮溼多雨,發生和流行的適宜溫度為22~24℃,相對溼度在70%以上,6~7月份花生開花下針期發病較普遍,重茬、黏土地、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發病較重。

    二,青枯病症狀:

    初染時,莖基部呈水浸狀鮮綠不規則病斑,逐漸變暗褐色,病株上部枝葉白天萎蔫下垂,早上和晚上恢復正常狀態,隨著病情惡化,莖基褐變部位用手捏壓,會有黃褐色或白色菌液排出,拔出植植觀觀察,根部正常,切開病部觀察,發現維管束變為褐色,嚴重時從上至下逐漸萎蔫,枝、葉青綠色狀枯萎,最後整株死亡。

    從以上病狀病變分析,原來是青枯病菌侵染後,破壞了莖基部的疏導組織,致使水分和養分輸送渠道斷阻,無法輸送,才造成植株從上至下逐漸萎蔫枯死,青枯病菌侵染髮病後,擴充套件也很快,嚴重時3~7天可造成整株死亡。

    三,青枯病防治措施:

    ①,土壤選擇及消毒:

    在土壤選擇上,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性好、黏性小的微酸至微鹼性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可避免低窪積水,土壤黏重和田間積水等引發花生青枯病發生,降低病害,同時避免重茬,可避免因重茬帶來的積累青枯病病菌數量,降低病蟲害,也可避免因重茬帶來的養分失衡,使植株生長良好,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病害。

    播種前對土壤消毒,可用甲霜惡黴靈600~800倍液噴霧,或用甲霜靈錳鋅120克拌毒土撒施於土表,都可有效預防青枯病發生。

    ②,種子選擇、種子:

    在播種前,應儘量挑選顆大、仁飽、皮殼色亮、成熟度高、的花生種子,剔除顆小、皮殼有黴變或秕仁的顆粒,同時在播種時可用福爾馬林100倍或0.1%的多菌靈對種子噴霧消毒,殺死種子所帶病菌蟲卵,預防青枯病。

    青枯病適宜生存的土壤屬偏性,偏酸性土壤發病重,因此,在播前結合施肥整地,可全地每畝撒施生石灰100千克左右,中和偏酸性土壤,改善土壤酸鹼性,施用化學肥料時,儘量不施酸性化肥如硫酸銨、磷二銨、硝酸銨等,避免偏施或超量施用氮肥,都可降低土壤酸化,減輕病害。

    ④,控制澆水量、遇雨及時排積:

    田間澆水,根據植株生長狀況和降雨多少,適時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澆水應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積水,造成積溼嚴重,同時引發徒長,降低抗性,引發青枯病發生,尤其在發棵後至開花下針這期間,要控制澆水量,開花下針時正遇高溫多雨季,遇大雨或連天陰雨後要及時排出積水,防止高溫多溼或潮溼多雨引發青枯病發生。

    ⑤,合理施肥增強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改善植株營養條件,足施腐熟優質農家有機肥,促進微生物活動,疏鬆土壤,適控氮肥,避免偏施氮肥或過施用,引發植株徒長和土壤板結,降低植株抗病性,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都可降低花生青枯病發生。

    ⑥,防治蟲害、精細農事工作,阻斷青枯細菌侵入途徑:

    播種前每畝可用甲基異柳磷250克加水2.5千克稀釋後,加細紗土30千克拌成毒沙土,撒施於播種溝內,可防止地下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害蟲,經常進行田間巡察,發現地上害蟲,應有針對性的及時噴藥滅除,田間澆水、鬆土、培土等農事工作時,儘量防止損傷植株,以上這些,都可防止或減少造成傷口,避免或降低病菌侵入途徑,可降低青枯病發生率。

    ⑦,藥劑防治:

    青枯病細菌侵染植株後,發病很快,如不及時防治,1周之內可造成植株整株枯死,發病初可用50%琥珀肥酸銅500倍液,或50%甲霜銅600倍液,或惡霜嘧銅菌酯25毫升兌1藥桶水(15千克)噴霧防治,較重病株應及時拔除遠離深埋,防止擴散傳染。

    總之來說,花生青枯細菌病,染病後發病很快,1周之內可造成整株死亡,因而此病應重點以預防為主,結合化學防治,就可將病害控制在萌生狀態,使病害降止最低程度。

  • 7 # 馬莊網

    花生青枯病會發生在整個生長期,最嚴重是花生期的盛花期,可用25%的敵枯雙配製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

  • 8 # 稼興農業

    花生青枯病也叫花生死藤病,在我們這裡種植戶叫花生死秧病,花生死頭病或花生瘟病,它是一種土傳細菌性病害。發病率一般為10%-20%,嚴重地區可達50%以上,有的地塊甚至整片枯死,一般在花生結莢前發病的損失高達100%,結莢後發病的損失達60%-70%,收穫前半個月發病的損失亦可達20%-30%,是一種嚴重威脅著花生生產的病害,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花生青枯病的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

    引起花生青枯病的病菌為青枯假單胞桿菌Ⅰ號小種的細菌,這種細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殘體及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成為來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在田間主要靠土壤、澆水、農事、農具操作以及人畜和昆蟲等傳播。在花生播種以後日平均氣溫在20度以上,5釐米深處的土壤地溫穩定在25度以上連續6一8天的時間開始發病,旬均氣溫高於25度,均均土溫30度進入發病盛期。病菌透過根部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透過皮層進入維管束,由導管向上蔓延,病菌還可以突破導管進入薄壁細胞,把中膠層溶解致皮層腐爛,腐爛後的根系病菌散落在土壤中,透過土壤流水侵染附近的花生植株,所以具有傳染性。

    引起花生青枯病的發病原因找到了,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種病害在田間發病時的表現症狀和發生特點。

    危害症狀:

    花生青枯病主要自花生根莖部開始發生,青枯細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變色軟腐,病菌從根部維管束向上擴充套件到植株頂端。在發病初期時通常是主莖頂梢葉片失水萎蔫,早晨葉片張開的晚,傍晚時提早閉合,主莖頂稍的第一、二個葉片先萎蔫,側枝頂葉暗淡萎垂,1-2天后全植株的葉片急劇凋萎,但葉片仍呈青綠色,這是青枯病與其它枯萎病區別的重要特徵。隨後病勢逐漸發展,全株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整個植株青枯死亡。主根尖端變褐溼腐,縱切根莖可見維管束變黑褐色,呈條紋狀,後期病株髓部呈溼腐狀,擠壓切口處會有白色的菌膿溢位,這也是鑑別青枯病的重要特徵。

    病害發生特點:

    青枯假單胞桿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力。連作使土壤中病菌數量逐年增多,導致青枯病加重發生。病害發生嚴重的田塊,可經常見到病毒沿流水方向擴充套件的跡象。當氣溫達列25度以上時,降雨的多少與遲早決定此病發生早晚與程度大小。一般時晴時雨,久旱驟雨或久雨驟晴時發生嚴重;土壤溫度與溼度驟變或地塊線蟲增多,造成根部受傷或腐爛時發病嚴重;低窪排水不良地塊發生嚴重;沙土、薄土層、保水、保肥差的地塊較壤土、肥沃的土壤發生嚴重;連作田較輪作田發生嚴重;酸性土壤較微鹼性土壤發生嚴重;花生青枯病在水旱輪作的田塊發生較少,在旱坡地發生較多。病情一但發現有傳播迅速,病株很快死亡的特點。

    防治措施:

    花生青枯病從苗期到開花期,直至收穫期,這段時間都有病害的發生,特別是盛花期最多,針對以上發病特點,可採取如下方法進行防治。

    1、要因地制宜選擇抗病品種,選擇適宜種植的肥沃壤土,進行水旱輪作或是花生與冬麥輪作,提昌3-4年以上輪作,以控制病菌基數。

    2、加強田間管理,深耕土壤,施用有機肥加生物菌劑,增施磷、鉀肥,早施氮肥;高畦栽培,適期播種,播種前可用熒光假單胞桿菌菌劑進行拌種處理,要合理密植,排水防澇。

    3、田間發現病株時,應立即拔除,並帶出田間深埋,病株穴用石灰進行消毒。花生收穫時及時消除病株與殘餘物,減少土壤病源。

    4、發病初期可用20%噻菌銅懸浮劑或20%噻森銅懸浮劑20g,兌水15kg噴霧防治,連噴2-3次,也可用14%絡氨銅水劑和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進行灌根處理,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 9 # 圖說農村事

    花生田裡,青青的花生秧突然就蔫巴、乾巴了!精耕細種的花生本來長的好好的,秧葉青綠、苗齊苗旺、長勢喜人,一派豐收的景象。可是不知怎的,都到了開花的時候了到花生地裡一看,總會發現有的花生秧萎蔫塌啦秧了,後來就慢慢枯死了,而且葉子還是青色的。

    這種情況,是花生得了青枯病了!

    一、花生是怎麼得的青枯病?有哪些症狀?這種病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的哪個階段?1、花生青枯病的病源及侵染途徑

    花生青枯病,是由一種叫做青枯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病害,而且是一種土傳性的細菌病害。這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比較長,五年內都具有致病能力。花生的這種青枯細菌生存能力比較強,能在土壤裡、花生植株的病殘體中以及沒有充分腐熟腐透的土雜肥中進行越冬,這些細菌就成為第二年種植的花生的致病菌。所以種過花生的地塊裡、施用了帶有青枯病菌而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的地塊裡、還有透過工具和畜蟲等將青枯病菌帶入的地塊裡,種上花生後就會發生青枯病。

    青枯細菌是透過花生根部的孔口侵入到植株內,然後上行繼續為害花生植株體內的組織。青枯細菌使花生根部腐爛後導致病菌分散到土層中,透過水流等再去侵染其他植株。

    2、花生青枯病的發病條件及易發階段

    花生青枯病的發病程度與環境溫度、溼度有很大的關係。當氣溫達到25℃左右時青枯病菌就開始活動引發病害,氣溫達到30℃以上時發病最嚴重。高溫季節如果降雨量大發病也會加重。土壤粘性大、地力差、容易內澇的地塊種植花生利於青枯病的發生。

    表現在花生生長髮育的階段,青枯病在花生的幼苗、初花、盛花、下針、結果等從苗期到收穫的整個生育期內都可以發病,但是花期是最易發病,也是發病最重的時期。

    3、花生青枯病的典型症狀及危害

    花生青枯病的特徵症狀是花生植株發生急性萎蔫、維管束變色並逐漸枯死,而且葉片的顏色仍保持著青綠色或者暗綠色,所以叫做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主要為害花生植株內的維管束組織,先從花生植株的根莖部位開始發病。在發病的初期,花生植株頂端的梢葉先出現失水而萎蔫,清早時其他葉片都開張了而失水的葉子還沒有張開,到傍晚時其他葉片還沒有閉合時失水的葉子先閉合了,失水葉片的萎蔫程度逐步加重,待三五天過後,整個葉片自上而下全部急性萎蔫但顏色仍為青綠色或者暗綠色,最後整個花生植株逐漸枯死。發病的植株很容易拔出來,拔出後會發現主根的尖端已變成褐色而且發生了腐爛,根瘤已成黑綠色。根莖中的維管束已變成黑褐色並呈現出條紋狀,擠壓會流出白色的菌膿物。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的常見病害之一,在花生主產區普遍發生。發病輕的地塊,只有零星的植株枯死,發病重的地塊可連片枯死造成減產,嚴重的可造成絕產。尤其是連作種植花生,發病會逐年加重,第二年發病率就可達到三至四成。

    二、怎樣防治花生青枯病?

    瞭解了花生青枯病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的特點和規律,就要有針對性地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

    1、選用抗病良種,避免重茬種植

    要選用在當地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高產、抗病花生良種進行種植。因花生青枯病是土傳細菌病害,要儘量不要重茬種植花生,防止地塊蓄積大量青枯細菌而加重病害。宜於禾本科農作物及瓜類作物進行輪作,忌與豆科、茄科作物連作。有條件的地塊最好與水田作物輪作以透過灌水殺滅大量青枯細菌。

    2、配方施用肥料,提高抗病效能

    酸性土壤有利於青枯病的發生,對於酸性土壤要施用熟石灰進行改良,否則要避免在酸性土質地塊種植花生以減輕青枯病的發生。在肥料施用上要按照花生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實行配方施肥,施用的農家肥要徹底腐熟,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適量控氮,增加施用磷、鉀肥以促進花生早發和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株

    要及時排水防止內澇,及時中耕除草促進根系下扎。一旦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並移出田間進行深埋。花生收穫後要將植株和殘餘物清理乾淨以盡是減少地塊中的病源遺留。

    4、實行藥劑防治,適時消滅病源

    青枯病是由青枯細菌引發的,許多農藥對這種細菌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即可噴灑,也可灌根。

    常用的噴灑藥劑有72%的農用鏈黴素、20%的葉枯唑、3%的中生菌素、20%的噻菌銅溶液等,可於發病初期進行噴灑防治,間隔一週連噴二至三次即可,以防病情蔓延。

    常用的灌根藥劑有77%的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72%的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14%的絡氨酮水劑300倍液等。每株灌藥劑250毫升左右,間隔10天灌一次,二至三次即可。

    總之,花生青枯病易發多發,雖然整個生長髮育期均可發病,但以花期發病最為嚴重。因是青枯細菌引起的,是土傳細菌病害,所以防治該病需要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採取農業措施進行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發病要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減少病源、抑菌滅菌是重點。

  • 10 # 新鮮水果最好吃

    花生田裡,青青的花生秧突然就蔫巴、乾巴了!精耕細種的花生本來長的好好的,秧葉青綠、苗齊苗旺、長勢喜人,一派豐收的景象。可是不知怎的,都到了開花的時候了到花生地裡一看,總會發現有的花生秧萎蔫塌啦秧了,後來就慢慢枯死了,而且葉子還是青色的。

    這種情況,是花生得了青枯病了!

    一、花生是怎麼得的青枯病?有哪些症狀?這種病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的哪個階段?1、花生青枯病的病源及侵染途徑

    花生青枯病,是由一種叫做青枯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病害,而且是一種土傳性的細菌病害。這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比較長,五年內都具有致病能力。花生的這種青枯細菌生存能力比較強,能在土壤裡、花生植株的病殘體中以及沒有充分腐熟腐透的土雜肥中進行越冬,這些細菌就成為第二年種植的花生的致病菌。所以種過花生的地塊裡、施用了帶有青枯病菌而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的地塊裡、還有透過工具和畜蟲等將青枯病菌帶入的地塊裡,種上花生後就會發生青枯病。

    青枯細菌是透過花生根部的孔口侵入到植株內,然後上行繼續為害花生植株體內的組織。青枯細菌使花生根部腐爛後導致病菌分散到土層中,透過水流等再去侵染其他植株。

    2、花生青枯病的發病條件及易發階段

    花生青枯病的發病程度與環境溫度、溼度有很大的關係。當氣溫達到25℃左右時青枯病菌就開始活動引發病害,氣溫達到30℃以上時發病最嚴重。高溫季節如果降雨量大發病也會加重。土壤粘性大、地力差、容易內澇的地塊種植花生利於青枯病的發生。

    表現在花生生長髮育的階段,青枯病在花生的幼苗、初花、盛花、下針、結果等從苗期到收穫的整個生育期內都可以發病,但是花期是最易發病,也是發病最重的時期。

    3、花生青枯病的典型症狀及危害

    花生青枯病的特徵症狀是花生植株發生急性萎蔫、維管束變色並逐漸枯死,而且葉片的顏色仍保持著青綠色或者暗綠色,所以叫做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主要為害花生植株內的維管束組織,先從花生植株的根莖部位開始發病。在發病的初期,花生植株頂端的梢葉先出現失水而萎蔫,清早時其他葉片都開張了而失水的葉子還沒有張開,到傍晚時其他葉片還沒有閉合時失水的葉子先閉合了,失水葉片的萎蔫程度逐步加重,待三五天過後,整個葉片自上而下全部急性萎蔫但顏色仍為青綠色或者暗綠色,最後整個花生植株逐漸枯死。發病的植株很容易拔出來,拔出後會發現主根的尖端已變成褐色而且發生了腐爛,根瘤已成黑綠色。根莖中的維管束已變成黑褐色並呈現出條紋狀,擠壓會流出白色的菌膿物。

    花生青枯病是花生的常見病害之一,在花生主產區普遍發生。發病輕的地塊,只有零星的植株枯死,發病重的地塊可連片枯死造成減產,嚴重的可造成絕產。尤其是連作種植花生,發病會逐年加重,第二年發病率就可達到三至四成。

    二、怎樣防治花生青枯病?

    瞭解了花生青枯病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的特點和規律,就要有針對性地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

    1、選用抗病良種,避免重茬種植

    要選用在當地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高產、抗病花生良種進行種植。因花生青枯病是土傳細菌病害,要儘量不要重茬種植花生,防止地塊蓄積大量青枯細菌而加重病害。宜於禾本科農作物及瓜類作物進行輪作,忌與豆科、茄科作物連作。有條件的地塊最好與水田作物輪作以透過灌水殺滅大量青枯細菌。

    2、配方施用肥料,提高抗病效能

    酸性土壤有利於青枯病的發生,對於酸性土壤要施用熟石灰進行改良,否則要避免在酸性土質地塊種植花生以減輕青枯病的發生。在肥料施用上要按照花生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實行配方施肥,施用的農家肥要徹底腐熟,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適量控氮,增加施用磷、鉀肥以促進花生早發和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株

    要及時排水防止內澇,及時中耕除草促進根系下扎。一旦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並移出田間進行深埋。花生收穫後要將植株和殘餘物清理乾淨以盡是減少地塊中的病源遺留。

    4、實行藥劑防治,適時消滅病源

    青枯病是由青枯細菌引發的,許多農藥對這種細菌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即可噴灑,也可灌根。

    常用的噴灑藥劑有72%的農用鏈黴素、20%的葉枯唑、3%的中生菌素、20%的噻菌銅溶液等,可於發病初期進行噴灑防治,間隔一週連噴二至三次即可,以防病情蔓延。

    常用的灌根藥劑有77%的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72%的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14%的絡氨酮水劑300倍液等。每株灌藥劑250毫升左右,間隔10天灌一次,二至三次即可

    總之,花生青枯病易發多發,雖然整個生長髮育期均可發病,但以花期發病最為嚴重。因是青枯細菌引起的,是土傳細菌病害,所以防治該病需要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採取農業措施進行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發病要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減少病源、抑菌滅菌是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稻田裡沒有魚和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