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竹cyc
-
2 # 天數茫茫A
在我們曾經還是孩童時,農村的水田裡,經常會有許多的各種魚類。什麼鯉魚,鯽魚,草魚,麥穗魚,菩薩魚,泥鰍,黃鱔等應有盡有。而現在農村的水田裡,基本上很難看到魚蝦的身影,甚至隱藏在稀泥裡面的魚鰍,黃鱔等都難覓蹤跡。那為什麼現在稻田裡會沒有魚和蝦呢?
首先肯定是農藥與化肥的施用,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原因。現在的農藥化肥雖然非常的高效,但毒性也非常的高,一旦施用,生活在稻田中的動物,基本上都很難倖免。而現在的稻田,基本上都會施用農藥和化肥。因此現在稻田中的魚蝦,很難存活,基本上可以說都銷聲匿跡了。
其次,現在的生產模式已經出現了改變。原來種植水稻的稻田常年都有水,因此魚蝦等動物,在稻田中肯定能夠生存,而現在的水稻種植田,很多可能只是在秧苗期有水,其餘的時間大多情況下沒有水,特別是在收割期,可能還要故意將水放幹,水之不存,魚何能生。
此外,在以前很多地方都推行稻田養魚這種生產模式。因此很多家庭的稻田,可能都會放一些魚,這樣一來,一遇到下雨,洪水,可能到處都會有魚。當然,正是由於推行稻田養魚這種生產模式,那麼對稻田的管理,肯定也會截然不同,如果肯定會控制化肥農藥的用量,以及注意稻田的水管理等。而現在很多地方,都不推行稻田養魚,這種生產模式了,那麼稻田出現魚蝦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減少。
事實上,隨著現在生態環境的改變,不要說稻田中沒有了魚蝦,就連與稻田相鄰的河溝,溪流等水體裡面,也難覓魚蝦的蹤跡。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與汙染,生態鏈缺失等密切相關。可能再也回不到,"稻田底下魚蝦肥,夜來蛙聲一片"的那種場景了,這也許就是我們進步所付出的代價吧。
-
3 # 富國自駕遊
這個問題一下讓我回憶到兒時的記憶,那時在稻田啟溝的時候,有很多的泥鰍和黃鱔,過去沒有農藥和化肥,主要靠農機肥,說明了當時的田地是沒有汙染的,魚類才可以生存,現在的田地基本都是用了現代化農藥和化肥,產量大大的提高了,但沒有了魚蝦生存的環境,所以現在田地沒有了魚蝦。
-
4 # 三農問題探討者
不請自來!
不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現在的稻田裡沒有了魚和蝦!
記得在本人的孩童時期,也就是七十年代的中期,那時候農村還是生產隊時代,因我生活在平原地區,水域面積超過了陸地面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完全是用水泥船裝著八寸水泵和十二匹馬力柴油機抽水來灌溉的,所以在每個灌溉的位置,長期被抽水機所抽出來的水衝擊下,自然地就會被衝出來一個大坑。這些坑中在整個水稻生長過程中,都不會斷水!這就給各種小雜魚,在水稻田中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農民們給水稻施藥防治病蟲害時,它們也會集中躲避到大坑中,就這樣往返于田間和大坑中,等到水稻快成熟時,它們也能長到一二兩左右!但也有個別稍大點的,那是在梅雨季節水位上漲時,它們戲水到水稻田中,甩籽後沒有及時回到水塘之中的,而遺留在稻田裡的!
每當給正在生長髮育的水稻灌溉時,小魚小蝦們,就會剩著水流遊走在整個稻田裡,一邊尋找吃的,一邊嘻戲,而當稻田中的水分蒸發後,水位越來越低時,它們會再次遊入大坑中躲避缺水的危機。
那時候的我們,在進入夏秋季節後,剩著週末幾個發小就會結伴,帶上臉盆之類的工具,去尋找稍大一點的抽水坑,輪流把大坑中的水掏幹抓魚,大多數都是鯽魚和餐條,爾而也有黑魚,黃鱔,泥鰍等。最多的一個大坑能夠抓到七八斤各種小魚,最少也有二三斤左右!然後按大小數量,每個人都能分得一大碗魚回家,要知道在那個缺乏大魚大肉的時代,能夠有一碗小魚作為下飯菜,也是非常不錯的了!
但是現在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水稻田中再也沒有小魚小蝦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已經是,現代化種植水稻了,再也不用拍水機抽水了!田中也就沒有了可以讓小魚小蝦躲避災難的地方!如: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就算在梅雨季節能夠遊入田中一些魚,也在噴施農藥後,全被毒死了!所以就造成了田中無魚的現狀。二、現在有很多地方,水稻種植都是採用免耕旱苴播,在前段時間的田中,根本無須深水管理,就算正好遇上梅雨季節,因田中無須太多的水,閘口都是開著的,小魚兒上田遊玩了一回,也會剩著水流游回到河溝之中去了,所以田中就沒有魚蝦了……!現在回想起孩童時期的抓魚情景,真的是件愉快而興奮的事情!只能留給我們深深的回憶了!
-
5 # 使用者遼河人家
主要化學農藥所致,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農業要高效必捨棄一方,稻田有無魚蝦,也無關緊要,也創造不出效益。
回覆列表
在使用農家肥的年代,水稻田裡是有魚、有蝦、有蟹、有蛙的,由於化肥的過度使用,魚、蝦、蟹、蛙都在水稻田裡消失了。
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在水稻田裡除草,農民的孩子在田埂上撿蟹、捉青蛙……。宋朝著名詞人辛棄疾有一首詞中寫到:……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那時每年夏天青蛙的叫聲迴響在水稻田和田野、池塘、溝渠……。這種情景在大量使用化肥的年代很難再見到、再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