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
2 # 燈芯4736
寶寶們脾氣不同,說話有早晚,但是太晚肯定是不正常的,想要寶寶早開口,就要加強對寶寶的聽說訓練,多和寶寶交流。不能寶寶手一指,父母馬上就會意並馬上讓寶寶達到目的,最好給寶寶自行表達的機會。
-
3 # 奔跑八戒
孩子只要正常會動腦叫喚就沒問題,孩子說話不清楚的時候看他眼睛轉來轉去的話說明寶寶會動腦了,只是說不清楚而已,多給寶寶看一些動畫片,聽兒歌音樂慢慢的他就說話利索了。
-
4 # 哈爾濱培風幼兒園
教育之所以這麼複雜就是因為人是複雜的,每個人都不同,所以孩子說話早晚也不同。很多傑出人物都有說話晚的現象,因此家長不要過慮。但注意觀察說話晚一點的孩子,他的觸覺感受是否靈敏就行了。
-
5 # 叨姐說事兒
孩子說話晚大多數是撫養人的問題,而不是語言障礙,比如孩子一個小眼神兒你就知道他要什麼立刻張羅,那他還會那麼累的學說話嗎?直接肢體語言就夠用了啊!
下面的案情就很容易解釋:
淼淼從去年十月開始我一個人帶孩子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年的時間,11個月的時間裡淼淼從一個只會喊媽媽的baby變成現在能朗讀並背誦《憫農》的小行家!很是讓我欣慰。
可能有的朋友要笑我,覺得孩子本身的語言能力就是這段時間啊!所以有這樣的成績不足為奇。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淼淼八個月的時候,當時我母乳請長假帶孩子他已經會說簡單的“鞋子”等的片語,而後面因上班養家只能將孩子交付給老人帶,導致淼淼9個月到一歲半都只會說媽媽這一個單詞,其餘的都是咿咿呀呀。
對,將近10個月的時間詞彙量不增反降,從去年十月帶身邊快小半年他都還說不出個詞語時,周邊的鄰居、親戚都開始笑他,說比他小的孩子都會喊叔叔阿姨了!當時聽了真的很想哭!
這一年多的燒心讓我肯定了絕不能讓長輩全程帶孩子,那樣不僅是讓自己在今後的時間裡更加辛苦的改掉(甚至改不掉)他以前的惡習,更多的是讓他能在正常的環境中逐漸成長,至於激發他的潛能,有則美矣,沒有也不用太擔心,畢竟你是在用心帶孩子!下面就將基礎心得與大家分享:
出生至八月並沒有太多幹預他的語言,只是常常抱著他、陪他玩耍的時候與他多交流,也會唱歌或者用音樂吸引他的注意力,半歲之後多數會讓他說出來糖、飯、水等給他,而不是大人認為或者孩子用形體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到八個月時他已經偶爾能冒出兩個字的片語。
從去年十月接到身邊後每天晚上洗澡前二十分鐘到半小時的小遊戲(手指遊戲、蹦跳遊戲等)激發大腦活性,睡覺前半小時講繪本(以看圖說話的方式,而不是念繪本上的字),講繪本時多發問(問些簡單的,比如:這是什麼?這是誰?)並讓他多重複我的短語和回答簡單的問題(如:羊、吃飯等)!躺床上半小時至一小時的兒歌(純清唱,讓他聽清每一個字),他會漸漸適應兒歌美麗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語言。
值得強調的是孩子都有喜好(比如不喜歡的歌)應該讓他自己決定聽那首(這就要考驗媽媽的儲存量了,我一般是三十到四十首歌清唱迴圈播放)。在兩歲之後將兒歌換成唐詩(淼淼最喜歡的是《弟子規》)!雖然他可能聽不懂,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讀百遍也希望他其義自見[偷笑R]
如果有時間,平時多帶孩子去外面看蝴蝶、飛鳥等能激發孩子興趣的物體,帶他多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耍(廣場、遊樂園等),甚至多去親戚家和他們玩鬧都是一種鍛鍊自己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延續他自己必須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大人認為或者孩子用形體去表達。
所以這次我想分享的重要的一是最好自己帶孩子;二是孩子語言天賦在八個月時就已經解鎖,所以語遲的寶媽們還是應該注意一下;第三就是需要寶媽寶爸繪聲繪色的和孩子多講話,多交流情感,而且他自己必須讓他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大人認為或者孩子用形體表達,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我想有的寶媽又會問了,孩子教早了會不會影響他的頭腦發育(當然這個影響是負面的),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是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裡和他一起學習,這些問題大多不存在,而如果你在看手機打遊戲,而希望他背誦課本,背不好還要接受懲罰,讓他產生害怕、焦慮等情緒後,那我真的不能保證你是否真的會影響他的頭腦發育。
-
6 # 柒媽的育兒觀
人為什麼要說話?
說話時一種溝通,一種交流,是一種表達。所以我們從嬰兒開始就學說話。
嬰兒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如圖所示,但是如果推遲一兩個個月也是沒有問題的。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生長髮育節奏。
如果孩子有下面的情況,那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下了。
一歲還不能用身體語言交流。
兩歲還不能理解大人說話的意思,比如說叫她幫忙拿個垃圾,寶寶都不能完成,那就需要去醫院治療了。
“貴人語遲”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說法,不知道大家覺得寶寶說話遲是不是命貴呢?
如果大人覺得孩子說話遲了,可以透過下面的方法進行鍛鍊。多和寶寶交流,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平時大人也要沒話找話的和孩子說(這就是別人說的一孕傻三年),鍛鍊它的語言敏感能力。
多問,要經常問寶寶為什麼,促進她說話的慾望。
不要太過於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她學會表達。
回覆列表
孩子說話晚,如果整體語言能力表現落後較大,無論是不是語言障礙,都應該及早進行干預,哪怕是提前預防,對孩子來說也是好的。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早日開口說話?網上可以搜到上萬條答案,但是很多家長嘗試過,卻覺得無用。
有位媽媽對我們吐露心聲,說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孩子說話晚遲遲不開口講話,自己也學了很多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學習,怎麼教也沒有用!如果自己都教不了孩子,還能指望別人嗎?
對於正常的孩子來說,父母不刻意教,孩子也會開口說話,對於語言障礙孩子來說,怎麼教真的是個難題。
孩子的語言發育父母說的算?一群德華人推測,對於語言發育初期的幼兒來說,其語言的可塑性強,有很強的追趕效應,如果產生語言障礙,只要及時進行干預,那麼很快就會得到進步。他們預測,語言障礙如果能在3歲前被發現,並找出原因,及時跟進干預,那麼至少有50%的孩子,在一年內完全達到同齡正常水平,另外50%也會有極大的康復可能,只是會因為個體差異,需要更多時間罷了。
為此,他們做了一項測試,在一家婦產中心的檔案中,找出了很多同齡的新生兒,透過大量的走訪和測評,確定了一些3歲左右的語言障礙兒童,然後對這些孩子的父母進行了3個月的培訓,教他們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進行有效的語言干預訓練。
5個月後,進行統一測試,有35%的孩子,在父母的干預下,語言發音得到明顯改善,有45%的孩子語音和語言表達均出現明顯提升,僅有8%的孩子沒有得到語言方面的進步。
10個月後進行總體評估,有50%的孩子的語言表現達到同齡正常水平,45%的孩子還有待於進一步干預訓練,另外有5%的孩子依然沒有明顯的提升。
實驗結果有偏差,為什麼?雖然,結果與預期相差不大,充分體現了這個年齡階段語言干預的關鍵性,也突出了家庭語言訓練的必要性。但是為什麼有少數孩子始終無法得到干預進步呢?
經過多方面的分析,工作人員發現,差距可能來自2個方面:
1、這些父母本身的素質有差別,雖然他們都經過3個月的密集培訓,但是有的父母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強,有的父母則表現的很差,甚至對孩子缺乏一定的耐心。
2、另外一個原因,工作人員挑選這些同齡孩子時,只是根據語言障礙表現,卻忽略了語言障礙產生的原因,語言障礙原因不同,康復難度會有很大的差異。
語言障礙康復有難度這兩個原因到底哪個更重要呢?科研工作者們在爭論中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大部分人認為,還是要優先考慮語言障礙的病因,因為這將決定未來的語言訓練,採取什麼方式,制定那些方案,使用那些技術等等,實驗中少數沒有進步的孩子,恰恰是因為語言功能缺失導致的,而功能康復恰恰是短期內,這些父母無法精通,無法全面掌握的重要技巧。
在統一的康復訓練模式下,有些孩子因為干預的方案有缺陷,沒有解決語言障礙的根本問題,所以遲遲得不到明顯的進步。所以說這個錯誤不能歸咎於孩子的父母。
家庭康復和專業康復差距在哪裡反思:這些研究人員可能是育兒方面或教育行業的專家,如果實驗有語言病理學家參與,一定會設計的更加嚴謹,更加周到。
1、語言病理學從來都都不會忽略發育規律和語言障礙誘因,分析語言障礙從來不會脫離活生生的個體,面對多個語言障礙兒童,即使是同類別,同原因,同性別,也會有很多其他差別。所以選擇測試物件,要更加細緻的分析歸類,才會使得實驗資料具有可比性。
2、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實在某個特殊年齡階段,語言干預效果是否更加突出,變化是否更加明顯,是否更有緊迫性。如果僅此而已,那麼不妨針對每個孩子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使用最適合孩子的訓練技巧。不必糾結於訓練方法的統一性。甚至可以為每個孩子進行不同階段的效果評估,這樣既滿足群體的橫向對比,也增加了每個孩子本體的縱向對比,這樣分析資料時更加科學縝密。
3、為所有父母提供培訓,讓家長進行操作也有缺陷,因為家庭環境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不同,育兒撫養方式不同,這些都可能會帶來影響,畢竟幼兒語言發育受家庭語言環境左右,所以,科研人員也要增加對家長的評估,時刻監測父母對孩子的干預是否按計劃進行,是否出現偏差,而不是僅僅在5個月後,只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評估。
結語在語言矯正師眼裡,語言障礙康復訓練始終是一個動態的程序,從第一天接觸孩子開始,評估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每一次訓練開始都有一個目標,訓練結束後要評估進度和效果,下一次訓練開始前,還要考慮是否進行調整,對差異和不足處是否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