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華夏說歷史
日本呢,他的太平洋戰線是比較長的,而且日軍大和民族的戰鬥動能和德國日耳曼戰車的思維方式是不一致的。希特勒是戰爭狂人,但是國內很多反對勢力,包括後期戰爭不利的形勢下,高階指揮官就有很多明確反戰,所以德國國內不是鐵板一塊,投降是應該比較好達成一致的,人心所向。
但日本不一樣,德國投降以後,他依舊在太平洋沿線奮力抵抗,在美軍和日軍在沖繩島決戰時,美軍巴克納中將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這是美國二戰中陣亡的最高軍銜的軍官。
清剿殘餘日軍的程序可想而知的艱難,沖繩島戰役結束後,通往日本的門戶被完全開啟 至此日本本土才完全暴露在盟軍的控制之下,但是慘重的傷亡代價,讓美國當初準備用150萬傷亡,死亡50萬人攻打日本本土的目標動搖起來,此時日本不僅沒有投降,更是喊出了,"一億玉碎,保護本土"的誓言,怎麼說,日本民族的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那種心態表露出來了,直至美國動用原子彈,摧毀了日軍抵抗的最後防線,再不投降,整個日本都要燃燒了,可能為了最後儲存日本才投降的吧。也有很多軍國主義者選擇了自殺迴應這次選擇,怎麼說,亞洲人其實比歐洲人意志力是更強的。
-
3 # 驕然
二戰德國投降時,日本也想投降,我不知道你的這個訊息是聽誰說的,從我獲得的資料上看,日本根本就不打算投降,甚至日本想和美國同歸於盡,是日本天皇看到敗局已定,無奈之下向全國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很多日本人失聲痛哭,他們所哭的並不是自己的國家戰敗,而是自己的國家投降,他們覺得這是最大的恥辱。在日本天皇是老百姓心目當中的神,是不可侵犯的,老百姓雖然對天皇宣佈投降並不接受,但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預設,日本人對天皇的效忠是無條件的,以至於美國在進攻日本本土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采取斬首行動,先消滅日本天皇,考慮的也是這一點,假如先把日本天皇消滅了,日本的國民將垂死掙扎,屆時美國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我認為,你所說的日本也想投降,純屬無稽之談,他們也並沒有又堅持了三個月,而是垂死掙扎了三個月,最後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否則小日本還會繼續掙扎下去,在日本人眼中最高貴的是天皇,最不值錢的是他們自己的生命,日本人可以以不惜一切代價,可以以自殺的方式和美國同歸於盡,但絕不允許天皇受辱,這就是另類的小日本。
-
4 # 鐵琴書生
首先這個問題的描述就是錯誤的,德國投降時,日本根本沒有投降的打算,雖然日本戰敗已經成為必然,但是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們都沒有投降的打算,而是打算玉石俱焚,甚至還有全民皆兵的計劃,就算傾全國之力也要和美國周旋到底,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一下子就把日本玉石俱焚的勇氣炸的體無完膚,最終日本被迫不得不宣佈無條件投降。德國投降時,日本之所以不投降,書生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德國戰敗時,日本尚有雄厚的軍事實力日本雖然是小國寡民,但是在二戰末期的總武裝力量卻達到了722萬人,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即便是今天如此強盛的中國,也僅僅只有230萬正規軍,但是當時的日本卻擁有高達720萬的兵力,可以說是全民皆兵也不為過。
雖然有這麼多的軍事力量,但是侵略中國的部隊卻只有105萬隻有日本總兵力的15%不到,另外還有60萬關東軍和蘇聯作戰,東南亞地區二十多萬部隊可以忽略不計,其餘的兵力都投放在了太平洋戰場以及守衛日本本土,所以即便是到了二戰末期,軸心國敗局已定,日本仍然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守衛本土。
所以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們認為,即便是美軍登上了日本國土,日本也可以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其周旋,而且日本狹長多山,是進行遊擊戰的最好地區。所以那時候的日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和美軍在日本國土上進行拉鋸戰,但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美華人不講武德,竟然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這種恐怖的武器。
其實,當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投放到日本廣島的時候,日本人並沒有放棄掙扎,他們甚至幻想美華人只有這一顆原子彈,如果他們堅決不投降,美華人也會沒有辦法,但是,事實並不如他們所料,當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胖子”投放到長崎的時候,日本人徹底蒙了,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心被這種恐怖的武器徹底擊垮了,所以裕仁天皇不得不宣佈無條件投降。
第二,日本人近乎瘋狂的武士道精神在近代日本人為了侵略中國,進而稱霸亞洲做了很長時間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國民進行洗腦運動,日本人大肆宣揚武士道精神,強化日本天皇的統治作用和影響力,所以在二戰時期,所有的日本士兵都以效忠日本天皇為榮,即便是死也要為國盡忠,為天皇而死讓日本人感到光榮,所以在這樣一種精神的支撐下,無條件投降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的,這也是為什麼當許多侵華日軍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後剖腹自殺的重要原因。
由於日本近代以來大肆宣揚武士道精神,所以導致日本國民對此深信不疑,其實日本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勇敢,對於許多日本軍人而言,死並不可怕,如果讓他投降,並且侮辱他,那比讓他去死還要難受。正是因為這種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讓日本人在二戰末期軸心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仍然死不悔改,堅持不投降。因為日本當時的領導者們知道,如果日本政府一旦投降,那麼他們信仰了多年的武士道精神就會瞬間崩塌,正所謂兵敗如山倒,精神一旦崩塌,那麼就再也沒有覆盤的機會了,日本近一百多年來苦心謀劃終會成泡影,所以在二戰末期,每個人都知道日本敗局已定,但是上至日本天皇,下至普通士兵都沒有一個人願意投降。
綜上所述,二戰末期,日本之所以不投降的原因就是一個面子問題,投降了面子上掛不住,天皇也會被拉下神壇。但是日本再怎麼努力,也擺脫不了戰敗的命運,畢竟歷史總是站在正確的一邊,非正義性的戰爭必然會失敗。
-
5 # 歷史堆中的胖子
日本早就知道戰敗是唯一的結局,只不過日本一直堅持有條件的投降,而盟國則堅持必須無條件投降,所以日本才又挺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投降。
說的更直白點,在德國投降之後,日本全國上下都知道戰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日本人就是硬挺著,因為他們想有條件的停戰,也就是保住一定的利益情況下雙方停戰。比如說日本想留下東北,至少也要保住北韓半島和臺灣。
然而盟國方面表示日本必須是投降,不存在停戰這種說法,更不存在有條件的停戰,必須是無條件投降,然後接受盟國的處理。
日本看盟國態度那麼強硬,於是就喊出了“一億國民玉碎”的口號,意思就是要學德國打到低。
美國看這小日本還想頑抗,於是直接就扔了兩顆原子彈,直接就把日本人給炸蒙了,畢竟這種大殺器他們是真沒見過。而蘇聯一看美國有這麼個玩意,也趕緊對日本宣戰。
日本看到蘇聯打了過來,知道東北和北韓半島必然保不住,於是就只能認命投降。
-
6 # 送歷史個放大鏡
老規矩,先上個我的答案:德國投降之後,全球的法西斯陣容中就只有日本在負隅頑抗,甚至還叫囂著本土作戰計劃,日本早知道很可能國家會被攻滅,但是卻不想和德國一樣無條件投降,他們更想的是講和,其次是有條件地投降,為此目的他們寧願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只不過在美國兩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面前,他們明白了自己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於是才選擇了無條件投降。而左右這一切的就是裕仁天皇。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當時日本面臨的的危機非常嚴峻,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主導權,東南亞的駐軍逐漸被美軍剷除,資源被封鎖,美軍正在集結兵力準備攻打日本。更可怕的是,在德國戰場上勝利的蘇聯軍隊終於緩過神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出兵中國東北,跟日本滿洲兵直接對上,在海岸的另一邊虎視眈眈。
作為法西斯的國家,一旦投降將會面臨著嚴峻的制裁,尤其是作為國家元首。在以前來說,日本天皇是神聖的,是全日本人必須敬仰和效忠的,是可以為了天皇犧牲自己一切的(這種觀念非常可怕)。
當時的天皇也是深知這一點,日本高層為了能給天皇開脫罪名,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贏得盟軍好感,畢竟戰爭不是談判,盟軍想要是整個日本的屈服。
日本的自信
1945年上半年,日本製定了令人恐怖的“本土作戰計劃”,從其他戰場不斷地抽調部隊迴歸本土以及中國北方,同時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軍隊實力,其中四個月時間就增加了200萬軍隊。在5月,總兵力就達到了700多萬,其中大部分在日本本土。同時還號稱擁有一支2800多萬人組成的國民英勇戰鬥隊,隨時支援前線。
日本後期有一個特別的戰鬥隊伍,叫“神風敢死隊”,說白了就是各種不怕死的人組成的隊伍,搭載各種有去無回的飛機、水雷、飛艇、水上摩托車、人體炸彈等,載滿炸藥衝向敵軍的部隊。這支隊伍給在海戰中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為了給日本爭取最後一線生機,他們認為最後的堡壘就是東京,只有東京被攻破了才投降。日本本身就建設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加上各種敢死隊,以及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大片的山地可以持續作戰,日本本身就很擅長島嶼防禦戰。
日本當時還有一個令世人都非常的害怕的部隊:731部隊。這個臭名昭著的部隊研究出了很多的毒氣和危險化學物品,這些也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對登陸作戰的盟軍使用。
面對強悍的盟軍,日本高層還有一定想法的。只要臣民一心,堅守的住,那麼民族將會再一次浴火重生。可惜最後還是被美軍的兩顆原子彈徹底放棄了所有的念頭,我們來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吧。
廣島是日本的自衛隊第二總軍所在地,和長崎一樣都是日本的軍事重鎮,同時也是重要的武器生產基地,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當場就讓7萬多人喪命,受到輻射的很多人逐漸是在後面的20年內去世的;長崎那顆原子彈威力更加可怕,當日就有6萬多人死亡,60%以上的建築直接摧毀。這兩次的攻擊震驚了整個日本,在第一次投放的原子彈的時候,日本還以為盟軍不會再放第二顆,畢竟這種武器殺傷力太恐怖了,如果直接投放一顆到東京,那麼基本上就直接被摧毀。美國倒是沒有理會這些,3天后又進行了第二顆原子彈轟炸長崎。
面對國民的震驚和害怕,以及美軍的原子彈實在太過於駭人驚聞,日本天皇經過難於抉擇的“聖斷”,一週後,即1945年8月15號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之後,日本軍部和高層極力為天皇脫罪,當然最後在麥克阿瑟的堅持努力下,作為戰爭禍首的日本天皇無罪。
麥克阿瑟很清楚知道,如果將天皇逼死了,那麼日本人的反抗性還是會再次起來。到時候再來一波敢死隊,盟軍又會接受新一輪的傷亡,於是他也選擇合作。
我始終認為,日本之所以再繼續堅守的原因主要是天皇的意志決定的,只要他不投降,那麼日本軍屆的人就會選擇頑抗到底。軍部之所以選擇繼續作戰,就是想保護天皇。這也是為什麼在二戰之後,天皇沒有獲罪的原因。
-
7 # 音速蝸牛
因為畢竟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戰敗不僅在精神上是可恥無法忍受,而且在戰後還要承擔戰敗國的枷鎖,對於後續國家恢復也是極其負面,所以每一個戰敗國都必須反抗到最後一刻,但這種堅持並不是強弩之末,而是為了爭取在談判時獲得戰勝國一定程度上的妥協,也就是那個時候經常提到的有條件談判。
二戰之前的歷次世界大戰,基本上都屬於有條件停戰,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反法同盟等,基本上戰敗國也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條件。可是二戰卻不同,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這種正義之戰並不存在什麼有條件談判。要麼就執行無條件談判,要麼就繼續打直到打服為止。
可是當局者明白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其實都在提著一口氣,就看誰先繃不住。如果戰勝國先繃不住提出談判要求,那麼戰敗國就會有尊嚴的投降。早在德國戰敗之前,德國軍界就發動了很多次針對希特勒的暗殺活動,就是希望希特勒死後軍界得到對國家的控制權,然後開始執行有條件投降事宜,只可惜事宜願為。
相反日本也是相同的道理,要不是因為兩顆原子彈的投放,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必將進行,而美國將會採取圍而不打的封鎖策略。面對饑荒以及天上的燃燒轟炸攻擊,日本最起碼也得再死一億國民才會真正投降。
-
8 # 鄭說豫見
1945年5月,二戰德國投降時,日本戰敗的結局已定,但日本又堅持了3個月。三個月期間,日本的廣島和長期遭受了兩個原子彈的打擊,蘇聯又對日宣戰,日本徹底堅持不住了,才不得不投降。
其實日本也想早點結束戰爭,如果日本早點投降, 死的人會更少,損失也少的多,為何非要多做無謂的犧牲呢?主要日本不甘心無條件投降,一方面困獸猶鬥,讓敵手知難而退,一方面透過外交努力,希望體面結束戰爭。
敗局已定長期的戰爭,日本確實也頂不住了。二戰中,日本戰死軍人200萬,投降時還有將近800萬,日本幾乎所有的成年男性都當兵了,連十四五歲的未成年人都參戰了,這對一個人口不到一億的國家來說,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了。
日本的鋼鐵也不足,甚至在佔領區開始搜刮門環、鐵釘等鋼鐵,生產的轟炸機竟然使用木頭作為機身。
1942年以後,日本本土也不斷受到轟炸,工業能力、重要設施甚被毀,東京等重要城市也被無差別轟炸,日本的戰爭潛力已經被大大削弱。
太平洋戰場,雖然一開始偷襲珍珠港美國遭受重大損失,但隨後的中途島海戰日本失利,美軍採用蛙跳戰術不斷奪取太平洋的戰略島嶼,經過瓜島、菲律賓等一系列海戰,日本的海軍、空軍力量基本被消滅,日本一批批的陸軍也投入太平洋,又一批批的被消滅。
其實美國參戰以後,就決定了日本失敗的命運。1945年5月德國投降,日本敗局已定,就看日本死的難看程度了。
困獸猶鬥日本敗局已定,但仍不願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命運,仍然困獸猶鬥,叫囂著一億玉碎,甚至祭出神風自殺飛機撞軍艦的變態手段,誰都知道這是最後的瘋狂。
日本的激烈抵抗仍然給美軍重大殺傷,比如著名的硫磺島戰役中,美軍的傷亡竟然超過了日軍的傷亡。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傷亡2.8萬人,日軍傷亡2.3萬人。美軍估計,要攻下日本本土,完全打敗日本,美軍還需要傷亡100萬人,這是美軍無法承受的。
美國急於結束戰爭,減少美軍損失,為了進一步瓦解日本的抵抗意志,不得不使用最新制造的大殺器——核武器。
8月6日,日本廣島投放了一枚核武器,看日本沒什麼反應,8月9日又在長崎投放一枚,短時間內兩枚原子彈毀滅了兩個城市,日本死傷了數十萬人,日本徹底精神崩潰,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
蘇聯參戰二戰四大盟國中,蘇聯和日本1941年4月簽訂有蘇日中立條約,為期5年。日本與中、美、英等國處於戰爭狀態,但蘇聯是中立。
蘇聯嚴守中立,四大盟國之間舉行會議,在開羅協調對日作戰,蘇聯不參加。雖然在1945年4月歐戰定局的情況下,在盟國的要求下,蘇聯宣告蘇日中立條約到期後不再續簽,但仍未向日本宣戰。
甚至歐戰結束後的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對日最後通牒的波茨坦公告,蘇聯都沒有參加。雖然美國希望蘇聯儘快對日宣戰,儘快結束東亞的對日戰爭。
日本一邊抵抗,一邊透過瑞典、瑞士和蘇聯做橋樑,與同盟國談判停戰的條件。日本寄希望蘇聯能協調停戰,至少不要攻擊日本。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官也在莫斯科,希望蘇聯對日宣戰,包括美國也希望蘇聯在歐戰結束三個月內對日本宣戰。
斯大林暗地裡大規模向遠東調動軍隊,但一直不露底牌。直到到8月7日,蘇聯得知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彈,認為再不參戰就無法分享勝利果實了,8月8日決定對對日宣戰,給日本最後一擊!
蘇聯對日本的六日戰爭收益巨大,其實日本當時已經決定要投降了,但直到最後,1945年8月15日,死要面子的日本天皇釋出的也是所謂的終戰詔書,並沒有說出無條件投降,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
9 # 劉傑大局乾貨
屁股決定腦袋而不是理智!
日本想投降,與德國義大利投降無關,與原子彈爆炸也無關。其實中途島之戰後,太平洋戰爭已經勝利無望;武漢會戰後,中國戰場已經無法獲勝。但戰爭不能停,因為戰爭中的既得利益者不肯停。它們的利益高於一切,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又算得了什麼?
一戰後的巴黎一一華盛頓體系將中國變成歐美日共同的半殖民地。當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日本政府和軍部想裁汰關東軍。石原莞爾等人冒險一博,獨佔東北。石原莞爾不想戰爭擴大化。但日本全國軍民都想侵略華北乃至全中國來獲利,抗戰全面爆發。美國為了自己的在華利益,十年後終於制裁日本。山本五十六反對挑戰美國,但整個日本已經瘋狂了。
中途島之戰後,日本敗局定。此時投降是最划算的。南庫頁島、千島群島、北韓、臺灣和菲律賓以北的一些島嶼都可能保留。但利益集團怎麼辦?戰爭責任怎麼辦?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年是一年。再長遠考慮,大家還都會死呢。
當天皇得到私下承諾不會追究它的戰爭責任時,天皇終於肯投降了一一與原子彈爆炸無關。即使此刻,也還有死硬分子反對投降,要決戰到底一一都是利益在作崇。
屁股決定腦袋而不是理智!
-
10 # 平安讀歷史
因為長期的軍國主義教育已經造成了一大批軍國主義的死忠,這些人是不會輕易投降的。事實上加上軍方強硬派的那些人,他們肯定也知道日本敗局已定,但是一旦真的無條件投降的話,他們那些人肯定會首先遭到清算,所以即使知道敗局已定,他們也不得不繼續堅持下去。
理論上從美國開始參戰的時候,日本就已經半虛擬論,只不過起初的時候,日本的形勢還一片大好,但是等到了1944年的時候,日本的海軍已經完全無法同美國海軍相拼。這個時候日本戰敗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尤其是到了1945年5月份的時候,德國戰敗投降,希特勒自殺,日本已經沒有絲毫倖免的可能性了。
在德國戰敗投降之前,美國已經兵臨日本本土,並且在1945年3月份對東京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那一次大規模轟炸就至少炸死了日本10萬人。那個時候日本還在嘴硬,但是日本的高層包括天皇在內,事實上已經開始探討投降的可能性,只不過因為軍方強硬派的實力太大,他們一時之間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那麼來。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日本的軍方是這次戰爭的直接責任者,如果無條件投降的話,他們的命運肯定是最悲慘的,所以他們絕對不同意無條件投降。為了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他們甚至搞出了1億玉碎,神風敢死隊之類的東西,就是為了負隅頑抗。本來他們還指望給美國造成大量殺傷,從而使得美國不敢在日本本土登陸。
只不過原子彈投下之後,再強硬的軍方也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了,因為這種大殺傷性武器足以讓日本全部完蛋,所以日本最後只能無條件投降。
-
1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日本到最後都並沒有想投降,準確的說把控日本陸軍內閣的陸軍中高階層的軍官。還試圖抵抗對天皇釋出的詔令,並試圖發動軍事政變,控制日本天皇,讓日本繼續抵抗下去。只不過這場日本投降,前期由陸軍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所以也才有了後面日本政府投降的。一旦日本陸軍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成功,並且控制日本挺好,那麼日本真的很有可能再繼續抵抗下去和日本抵抗下去的後果大家估計也能猜到。
自1936年,陸軍發動226兵變之後,將主張延緩對美對華開戰的海軍內閣成員殺害,從海軍手中奪取政府的權利,所以自那以後,日本的內閣政府便由陸軍把控。而日本陸軍的野心則非常大,不僅主張北上攻打蘇聯,而且還有南下奪取中國,連中國繼續南下奪取東南亞的石油資源。這就是日本所謂的大東亞紅圈,即在日本完全掌控東亞地區的情況為前提。不過那時候的日本並沒有吞併東亞的實力,就連日本認為最弱的中國都沒能在預定的時間拿下。
不過日本的侵華戰略是稱霸東亞的重中之重,所以從甲午時期就開始經營,從北韓進入中國東北,由中國東北染指華北,此後猶如滿清入關以及解放戰爭那般南下奪取整個中國。在日本的設想中,如果奪取了中國之後,打通中國內陸的交通線,繼續奪取東南亞,將東南亞的石油資源從陸路運回日本。所以日本才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過直到1945年8戰爭結束,日本都沒有完全實現打通大陸交通線的目標。
而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後,日本已經走上了這條不歸的道路,所有資源都優先為戰爭服務,但經過兩年的戰爭,日本並沒有達成預定的戰略目標,但國內的資源幾乎已經耗盡。所以日本就必須在沒有拿下中國的前提下,繼續奪取東南亞的油田、橡膠等資源。而這樣的話日本就得兩線開戰,經過3年多的太平洋戰爭,日本陸海兩軍損失殆盡,所以在戰爭後期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在1945年德國投降之前,日本都沒有投降的打算,雖然德國投降之後國際環境對日本極其不利,但日本都沒有想過投降,而日本想過的是終戰,意思是雙方平等結束戰爭,而不是無條件投降。
-
12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賭徒心態,在他們沒有將所有的籌碼都輸光之前,都是瘋狂的,在他們的下意識裡也許下一次,就在下一次有翻盤的可能。
說道這裡估計有很多小夥伴要問了:“難道他們還認為自己還能贏?”
贏?你快拉倒吧,槍口都杵眼窩上了,美華人沒事天天的用轟炸機丟燃燒彈,日本那小島上他就沒有什麼城市是完好的。
別的不說,單說東京大轟炸,除了他們家那天皇住的地還湊活,其他都炸成了廢墟,只要美華人樂意,他們不介意他們家天皇抱著一塊磚頭當枕頭去睡覺。就是感覺他還有點用,沒炸他而已。
就這局面就算是個瞎子都能猜到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區別只是輸的好看,或者輸的難看一些而已。
所以日本人其實琢磨的只有一點,有條件投降和無條件投降。
無條件投降,日本人就要學會閉嘴,人家咋說他們就咋幹,一個大耳瓜子糊臉上,也得來個九十度低頭,鏗鏘有力的喊一聲:“嗨!”。
有條件投降,就是人家說啥,他們可以說不,會頂嘴而不捱揍的那種,指不定還能保留一點,二戰期間擴張出來的地盤。
當然最低限度,也得要保證發動二戰的那幫子日本高層的性命。您要知道日本高層,他是一個比一個慫,一個比一個怕死。
咱別的不說,二戰期間,這些個始作俑者的日本高層,天天喊著玉碎玉碎的,為此他們還在軍隊中教導士兵或者低階軍官什麼《戰陣訓》的玩意。
說什麼“不受生而為囚虜之辱”,整的文縐縐的,其實意思很簡單,就是面對失敗要勇於自殺,艦艇沉了,你也不要想著什麼求生,一塊和艦艇沉了就完事了。
別的不說,當年諾門罕戰役失敗之後,日本就親自鼓動那些個衝在第一線結果損失慘重的低階軍官自殺的,說什麼要謝罪啥的。
其實他們自己呢?高層有幾個自殺的?
你回頭看看,東京審判的時候,有多少個裝瘋賣傻的,他們怎麼不去弄個剖腹啥的,再不濟把槍口頂到太陽穴上來一槍,這不就和他們給下層士兵提倡的《戰陣訓》一樣了?這種有始有終的事,他們可沒有幹。
最搞笑的是,東條英機剖腹吧,怕疼,畢竟這肚皮上的脂肪太厚,不容易死了,就選擇了開槍。
你開槍到是開呀,居然打偏了,這就有點尷尬了,但凡你塞嘴巴里頭,頂著個太陽穴,也不會這樣啊!
得,沒死成,傷好了,接著受審,所以這幫人但凡有一點活著的機會,就不會放棄的。
回頭你瞅瞅德華人,希特勒直接吞槍自殺了,戈培爾親手來了滅滿門,戈林整了一口毒藥,利利索索的,沒那麼多死皮賴臉的。
日本人前腳忽悠著自己家計程車兵擱前頭送死,自己到是想著法的琢磨怎麼活下來。
只不過讓日本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無條件投降,迎來了高高大大,很喜歡和記者攝像頭為伍的麥克阿瑟,這位日本太上皇。在麥克阿瑟的維護下,很多的日本高層,躲過了審判,安安靜靜的等著死亡,很多人都安詳的享受了兒孫繞膝的晚年生活,從而讓日本到現在軍國主義還在荼毒日本的政壇。
至於被吊死的,也僅僅是走了個過場,不得不死而已!
但最開始的時候,日本高層並不知道,他們在無條件投降之後,會受到何等待遇,所以就吼出了一億玉碎。
天天鼓動他們計程車兵,玩玉碎,整出了神風這呀,神風那呀的,開著飛機和潛艇,把自己當導彈那導航系統的使喚,玩命的撞擊美國的軍艦。
尤其是那自殺式潛艇,當時把美華人都整的相當驚奇,日本人居然有這麼好的導航系統,結果揭開蓋子的時候,一臉的嫌棄,什麼玩意?姥姥!
所以美華人當時越是接近日本本土,戰鬥他就越激烈,日本人高層他想著法的求活啊!
那麼大傢伙就看到了,在德華人都無條件投降了,日本人還在堅持,這就是原因。當美華人給日本人種下第一顆蘑菇的時候,日本人是震驚了,但他們存在著僥倖的心裡,認為美華人只有一顆,抗下來就沒事了,可以接著玉碎,畢竟原子彈這玩意,可不是什麼量產的東西。
您要知道日本人在這之前,整個李梅火攻計劃當中死去的人數,可比原子彈炸死的多,日本人都能撐的住,這一顆原子彈而已。
結果美華人一瞅,來勁啊!又給他來一顆。
這回日本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玩意美華人不會還有吧,妥妥的投降了,而且是無條件的。
那麼為嘛日本人在原子彈面前投降了呢?
其實也簡單,轟炸機轟炸他還有個目標呢?非目標區域,咋也能繞開,炸不著你,東京大轟炸日本天皇的家沒有受到騷擾就是一個例子。
可原子彈不同啊,這玩意沒長眼睛,丟到一個城市當中,他就能吹趴下所有的建造,所以他們慌了。
這傢伙一口氣人都能給你吹沒了,那麼粗的鋼筋吹成麻花也就是一口氣的事。
所以日本人再堅持三個月之後才投降了。
其實要是日本人不投降的話,他要堅持一億玉碎,就算是沒有原子彈,他也堅持不下去了。
因為美國計劃用半年的時間,有空就給日本人來個李梅火攻,而日本的糧食壓根就撐不了半年,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
您自己想想結果是什麼?一樣的!而且更慘!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看到這個結果,俺還有點……
哎!俺本來很善良的,人哪!咋就這麼善變呢?
-
13 # 如此武裝
可以說日本從來沒有真正投降過,軍國主義在日本深入人心,到現在還在蠢蠢欲動,沒有和平憲法的話早就成軍事大國了!
之所以沒投降,就是已經魔怔的那些將軍還在夢想著反敗為勝,即使美國天天用燃燒彈轟炸,如果不是美國研製成了原子彈,給日本用上,美國還得死上幾萬人才能打垮日本,可以說現在軍國主義復活是必然發生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死過!
-
14 # 如此武裝
可以說日本從來沒有真正投降過,軍國主義在日本深入人心,到現在還在蠢蠢欲動,沒有和平憲法的話早就成軍事大國了!
之所以沒投降,就是已經魔怔的那些將軍還在夢想著反敗為勝,即使美國天天用燃燒彈轟炸,如果不是美國研製成了原子彈,給日本用上,美國還得死上幾萬人才能打垮日本,可以說現在軍國主義復活是必然發生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死過!
-
15 # 閒不住的70後
首要因素是日本錯誤偷襲美國珍珠港,導致美國發射了分別發射了一枚原子彈到日本廣島,長崎這兩處比較多軍事基地的城市,直接摧毀了日本後續軍事力量,而且原子彈帶來的輻射傷害遠遠不止這些,原子彈爆炸之處至今寸草不生,人民很多患上癌症和白血病,日本自顧不暇,自然乖乖投降。望採納
-
16 # 閒不住的70後
首要因素是日本錯誤偷襲美國珍珠港,導致美國發射了分別發射了一枚原子彈到日本廣島,長崎這兩處比較多軍事基地的城市,直接摧毀了日本後續軍事力量,而且原子彈帶來的輻射傷害遠遠不止這些,原子彈爆炸之處至今寸草不生,人民很多患上癌症和白血病,日本自顧不暇,自然乖乖投降。望採納
-
17 # 果園村達人
你說什麼?當年日本也想投降?這是你的臆想吧!
頑固不化。這四個字,就是對當年日本政府的最貼切形容。
聞名於世的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就是宣告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讓日本投降,同時作出了戰後對日本處理方式的決定。
但是,波茲坦公告後,萬惡的日本政府卻對公告置之不理,繼續頑固不化,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
為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叫“小男孩”的鈾彈,造成廣島市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廣島遭受到核攻擊後,日本政府仍然拒絕同意波茨坦公告,盟軍認為:應進一步攻擊摧毀日本抵抗決。
於是,三天後的8月9日,美軍又出動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
所以說,從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間相隔了20多天。
然後,又過了半個多月,日本才正式簽署投降書。
-
18 # 果園村達人
你說什麼?當年日本也想投降?這是你的臆想吧!
頑固不化。這四個字,就是對當年日本政府的最貼切形容。
聞名於世的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就是宣告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讓日本投降,同時作出了戰後對日本處理方式的決定。
但是,波茲坦公告後,萬惡的日本政府卻對公告置之不理,繼續頑固不化,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
為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叫“小男孩”的鈾彈,造成廣島市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廣島遭受到核攻擊後,日本政府仍然拒絕同意波茨坦公告,盟軍認為:應進一步攻擊摧毀日本抵抗決。
於是,三天後的8月9日,美軍又出動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
所以說,從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間相隔了20多天。
然後,又過了半個多月,日本才正式簽署投降書。
-
19 # 潮哥帶你看世界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華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透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
20 # 潮哥帶你看世界
日本當時還未被真正打痛,是不甘心於失敗!
當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毒害下,全國陷入狂熱狀態,很多人懷著對天皇的無比信仰及忠誠,源源不斷地走上戰場,四處征戰。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在面對實力遠超自己的美國時,紛紛選擇就算打不過,寧願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頑強抵抗精神。
在當時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各個島嶼中,甚至出現整島的日本平民在失敗後選擇跳崖自殺的悲慘事件。
中途島大海戰中,日本人成立狂風敢死隊,突破美軍的火力封鎖線,紛紛駕機撞向美艦,妄圖用自殺式的行為阻止美國的進攻。這對美華人也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震撼!
為了摧毀日本人這種全民皆兵,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信念,也為了避免美軍與這班癲子作無謂的苦戰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美軍將最新研發出來而從未驗證過威力的大殺器-原子彈搬了出來,分別投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市,將此兩地硬生生從地球上抹掉。
如未日般無比慘烈的爆炸場景,透過報紙、電訊、電視等通訊手段呈現在所有日本人時,才令日本天皇及日本人民猶如一盆冷水淋頭,從頭涼到腳,徹底澆熄了那狂熱的念頭,動搖了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
所以,日本天皇在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下才痛醒,才認清形勢決定投降。
日本人這種狂妄的民族,只有被人打過而且必須打痛了才會聽話才能制服,而且倒過來還非常的乖順。
回覆列表
不要說日本,即便是德國也是如此。
在柏林戰役最後階段,希特勒已經自殺,戈培爾擔任總理。
戈培爾派將軍去談判,那個德國將軍說的第一句話是“德國不會無條件投降”。
而朱可夫說的第一句話是“德國必須宣佈無條件投降”。
德國將軍在討價還價的時候,朱可夫說“將軍,如果你是我,你會同意你的要求嗎?如果你們不投降,我們就堅決將你們消滅”。
當時蘇軍距離總理府僅有幾百米,德國仍然拒絕無條件投降。
其實,任何一個政府只有要一些籌碼,就不會隨便投降,讓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德國是1945年4月投降的時候,日本還在沖繩和美軍激烈戰鬥。
雙方鏖戰到6月21日才結束,日本守軍12萬全軍覆沒。
但美軍參戰的55萬人,也有接近10萬人傷亡。
可見,此時日本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此刻開始,日本大量使用自殺性的神風特工隊,造成盟軍很大麻煩。日軍共出動1900架自殺飛機,擊沉數十艘盟軍艦艇及令超過5000名美軍水手陣亡,而己方損失了1465架神風飛機。
沖繩戰役持續了2個月,而守軍只有10萬。
日本本土還有三四百萬部隊,必要時候還可以拿出數百萬民兵。
而日本除了東京附近是平原以外,基本都是山地,易守難攻。如果日本使用幾百萬在本土死守,可能會對登陸的美軍造成巨大傷亡,被迫放棄登陸作戰,從而進行和談。
這就是日本的如意算盤。
只是,他們沒有算到美國有原子彈。
但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在吃了第一顆原子彈以後並沒有立即投降,還期望美國只有一顆。
在第二顆原子彈投下,日本才被迫投降,不然本土大城市都要成為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