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志勇LZY

    天地物人之間真規律,

    古今中外事業正說文,

    基本適應溫度壓焓熵,

    一切政教錯誤不成立。

  • 2 # 奇文另解

    熵增定律是最偉大的定律。從熵增定律入手,很多問題可以得到統一解釋。問題很大很多,這裡簡單聊兩點。

    1.關於人類發展問題,我們知道一切封閉系統都將無可避免的走向無序,除非我像倒垃圾一樣把某個系統的增熵扔出去!龐大的人類社會從個體到群裡都可以看成一個個子系統,最後構成全體系統。我們每個系統都無時無刻不在倒垃圾,並鍥而不捨地吹著美妙的牛!比較明顯的就是,最近幾年大家喜歡追風口,為什麼呢?因為剛剛興起的風口少有人涉足,初期熵值不大,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賽道熵就會越來越大,可供榨取的資源就越來越少,不可避免的就會走向衰落,人們對土地也是一樣,從肥美之地榨取產生熵增,最後土地走向貧瘠,如果要再治理又會花費不少代價,而代價必然來自於非土地系統。你把每個行業看成一個系統,就知道我們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因為當初一個行業熵增以後,必須尋找新的處女地從而誕生的,這樣的結果就是細分行業與職業越來越多,這就是人類一直以來的發展模式,從來沒有變過!蒸汽機誕生的時候對人類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但是很快這個賽道的熵增變大,潛力用盡,走向消亡,於是石油和電力就開啟了新賽道了,本質模式沒有變化!前段時間很多人在談基礎科學沒有進步的問題,你如果把如今的發展瓶頸放在一起看就知道,基礎科學就是創造新賽道的根本工具,基礎科學沒有本質突破,人類現有的打完槍就換地方的發展方式就會有阻礙,所以整體社會機會就很難增多。這也是為什麼馬斯克要提移民火星的原因,因為地球這個根本賽道也被壓榨得很沉重了。

    二是,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的根本缺陷,也就是稀缺與消亡。正因為一切都無法回頭,除非有別處的代價!才會導致人類必須設立各種規則來博弈,既有鬥爭,也有合作,所以熵增定律揭示了人類痛苦的根源。在這裡是文理科學,宗教,藝術等大問題的根本統一!因為熵增的痛苦會不斷分散疊加到每個子系統,大家都會維持自身的有序而相互拋垃圾!人類創造的緩解這些痛苦的方式有很多,信仰,審美,科學藝術。有些是希望終極解脫,例如宗教,有些是活著尋求昇華,例如藝術審美,有的乾脆就既要搞清楚又要反抗實踐,例如科學。而我們普通人就是追求快樂幸福。所以,從這點來看,如果要成為宗教家,藝術家,或者是科學家,若沒有對熵增定律有深刻體會就是不可想象的!像我們目前社會一些所謂的藝術家,趾高氣昂的,對普通人的痛苦沒有悲憫之心,這種人,我說就是單純的技術人員而已!

  • 3 # 老崧

    我曾經到處找一個例子用來解釋道德經中<失道而後有德>這句話,沒想到題主送來了。

    德的字面本義,是眼睛看見的天體執行的軌跡,喻指單個的自然規律。道是包含所有相關德的系統。

    當我們不從系統中所有德的相互關係來看問題的時候,就只能從系統中的某個自然規律來看問題了。這個現象常常出現在西方科學者身上,逐漸在中國某些專家身上體現。

    熵增定律僅僅是封閉式系統中的一個環節,老子書中就說過,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熵增定律就是天之道的環節。

    我把人類文明系統分劃成六個迴圈相生的環節【仁義禮智和信】,其迴圈相生性與五行的迴圈相生類似。在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在【仁義禮智和信】中,信生和,和生智,智生禮,禮生義,義生仁,仁生信。

    智是系統搭建文明,仁是系統功能體現。仁字文明就是系統(天)之道,就是損有餘補不足,就是熵增定律。損誰的餘?補誰的不是?

    義就是中庸之道的中,就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就得集中力量辦這個大事,具體表現就是人之道中的損不足以濟有餘,就是把力量從不能解決問題的那兒拿走給能夠解決問題的所在,就是你有的讓你越有你缺的讓你更缺,就是從不在意的那兒拿走給在意的,就是努力爭取的終將得到而不努力爭取的隨時可能失去。

    庸就是把代表中的方法全面擴散到方法本身的客觀的定義域中。

    義成之後因慣性原理必超量,也就是成功後的有餘。代表天(系統)之道的損有餘就是損義成之後的有餘,這就是義生仁;而補不足就是補最廣大的底層,也就是系統的基礎,就是代表信字文明的群體,就是仁生信。

    在國家政治中,社會主義的國家福利相當於仁生信的大面積使用,資本主義國家的救濟金使用也相當於仁生信,都是天道的體現,都是熵增定律的使用。

    自古貪官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在於違背了天道的損有餘補不足,必將導致系統的崩潰。比如明末,闖王李自成佔領京城後搜出了七千萬兩銀子,他們卻不用來補不足,導致國家與人民都缺錢。從經濟學來看,就是阻礙了貨幣的流通與週轉,導致貨幣體系的價值失效。

    而中國歷史上的每次鼎革後,都有以國家力量發展民生的現象,這是天道的體現;更有江湖豪傑替天行道,就是劫富濟貧;包括幾千年來的貧窮的少數民族打劫中原的現象,這都是系統中的仁生信現象的表現。雖然這些現象中有的沒有儒家文化中的仁與信,我也僅僅用最美好的仁與信代表兩個系統要素之間的關係而已。

    一孔之愚,供君玩笑。

  • 4 # 乾衍334

    如果社會發展以資本主義為終結,那麼解釋了一切。但是,人是五成以上反自然的,尤其是科技作為反自然的工具,用好了嗎?

  • 5 # 望天犼2王大齊

    我不懂熱力學的熵增定律!但我認為有增就有減!單方面的增是相對的有限的,不可能適用一切系統的時空只有增減的對立統一相反而相成才可能適用一切系統!

  • 6 # 有智有勇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就是自然程序,即熵增原理。老子說“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是反自然程序,即逆熵原理。生命的誕生標誌著以往的自然規律被打破了,以往水往低處流,植物迫使水往高處流,以往能量不斷擴散趨於平均分佈,所有生命體都在收集能量製造新的不平衡。

    所以天之道則沒有人類歷史,人之道才有人類歷史。認清這一點,那麼人類社會永遠都會有等級差別,我們所追求的只能是平等。平等就是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就是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至於終點,那肯定有人拿冠軍,以及亞軍季軍,還有很多人沒名次。

  • 7 # 岐黃新問

    熵增定律適用於一切系統,個人也基本認同。而出現了"反例"時,就可以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去看。

    一時熵減不違背熵增定律。

    一方熵減不違背熵增定律。

    人類歷史的發展,在我們看來是"很長",但其實也只是"一時";在我們看來是"很廣",但其實只是"一方"。

    有人說:人類社會的劇烈熵減是建立在自然界的劇烈熵增的基礎上的。自然界的熵減無法繼續,人類就要移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野車哪家好?進口車一定比國產的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