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技術種植
-
2 # 愛農幫
生薑的種植條件
1、溫度:姜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Sunny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效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或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溼的低窪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生薑的播種方法
1、播種時間: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霜前收穫。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選擇晴暖天氣播種。
2、優選種姜:應在前一年,從生長健壯、無病、高產的地塊上選留種姜。收穫後選擇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顏色鮮亮、無病蟲、無腐爛、無損傷、未受凍的姜塊做姜種貯藏。
3、曬姜困姜:播種前1個月左右,將姜種平鋪在室外地上晾曬1-2天,夜晚收進室內防霜凍。透過曬種,可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並減少姜塊中的水分,防止腐爛。曬種1-2天后,再把姜塊置於室內堆放3-4天,姜堆上蓋上草蓮,進行困姜,促進種姜內養分分解。經過2-3次反覆曬姜困姜後,便可催芽。在曬姜困姜的過程中,應嚴格淘汰乾癟、瘦弱、發軟、肉質變褐色的姜種。
4、催芽處理
①土炕催芽:就是利用農村的土炕進行催芽,先在炕上鋪一層麥秸,厚10釐米左右,麥秸上再鋪2-3層紙,將姜種一層一層地平放在紙上,堆放厚度60-80釐米。種姜排好後,讓其散散熱,然後再鋪一層10釐米厚的草,最上層加蓋棉被保溫。催芽溫度可透過土炕加熱或揭蓋覆蓋物來調節。
②溫室催芽:先在簍筐內四周鋪放3-5層紙,將姜種頭朝上一塊一塊擺放於蔞筐內,堆放3-4層,再蓋上3-4層紙,把蔞筐放入溫室內,保持適溫催芽。
5、掰分姜種: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塊掰成75-10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保留1個肥胖的幼芽。結合掰姜種,應再進行一次精選種芽,剔出芽基部發黑、或姜斷面變褐的姜塊。
6、澆水播種: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會影響出苗,因此一定要澆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澆水。底水滲下後即可排放姜種,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時,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豎播時,種芽一律向上播種。隨播種,隨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播完後覆土4釐米-5釐米厚。覆土太厚,地溫低,發芽慢,覆土太薄,則表土易乾燥,影響出苗。
7、播種密度:播種密度一般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每畝用種量為400千克-500千克。種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壯、產量越高。因此,種塊應儘量大些。
生薑的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
2、適時澆水: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溼度75%-80%。收穫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穫時姜塊上可帶潮溼泥土,有利於貯藏。
3、合理追肥: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應追一次“壯苗肥”,每畝隨水衝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後,姜苗處於“三股杈”階段,是生長的轉折期,也是吸肥量變化的轉折期,應追施“轉折肥”,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並配合施入三元複合肥15-20千克。9月上旬前後,姜的根莖進入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補充肥”,每畝施三元複合肥30千克。
4、及時培土:姜的根莖在土壤裡生長,要求黑暗、潮溼,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5、適時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②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6、留種貯藏: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曬後,貯藏作種。
生薑病蟲害防治
1、姜瘟病
【危害特徵】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地下莖或根部。一般在貼近地面的地下莖先染病。肉質莖受害,初成水漬狀,黃褐色、無光澤,後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僅留皮囊,擠壓病部可流出汙白色、米水狀、惡臭的汁液。根部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後黃褐色,最終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褐色,內部組織腐爛,僅留纖維。葉片受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農業措施】從無病田留種或精選姜種,因生薑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病的重要途徑,對已發病的地塊要間隔2-3年以上才可種姜,其前茬應為新茬或糧食作物或蔥蒜茬最好。而種過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特別是前茬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不宜種植生薑。
【種姜消毒】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浸種48小時後播種。
【藥劑防治】出現中心病株後,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溶性粉劑750倍液或50%代森銨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250毫升,隔10-15天一次,連續3-4次。
2、葉枯病
【危害特徵】姜葉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病葉上初生黃褐色病斑,逐漸向整個葉片擴充套件,病部生出黑色小粒點,嚴重時全葉變褐枯死。
【農業措施】與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1:200波樂多液噴灑姜株,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3、斑點病
【危害特徵】姜斑點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斑黃白色,稜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斑中部變薄,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佈,全葉似星星點點,故又名白星病。
【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複方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4、炭疽病
【危害特徵】姜炭疽病也屬真菌性病害,為害葉片,多先從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初為水漬狀褐色小玉斑,後向下、向內擴充套件橢圓形或稜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雲紋明顯或不明顯。數個病斑連合成斑塊,葉片變褐乾枯。潮溼時斑面呈現小黑點。
【農業措施】避免連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腐熟有機肥,收姜時,徹底清除病殘物。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複方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連續2-3次。
5、姜螟
【危害特徵】姜螟又叫鑽心蟲,其食性很雜,以幼蟲為害地上嫩莖為主,還可轉株為害。
【防治方法】可用52.25%農地樂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噴霧,10天一次,連續2-3次。
回覆列表
1、適時追肥。生薑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應及時追肥。發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釐米、發1-2個分枝時追1次壯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或硫酸鉀型複合肥30公斤,在生長旺盛期追轉折肥,畝施餅肥75公斤,複合肥50公斤,同時結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後結合澆水進行第2、3次培土。如果遇雨水較多,可以在下雨的時候,將各化學肥料均勻的放在姜窩旁,每株50-100克。
生薑苗期追肥以輕、淡肥為主;以後重追肥兩次,第一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時是孫姜旺長期,是生薑的吸肥高峰期,畝追施複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此時是生薑塊莖迅速膨大期,畝追施複合肥30公斤、氯化鉀10公斤。
2、適當遮蔭覆蓋。夏季氣溫高、日照強,對生薑越夏極為不利,做好遮蔭覆蓋十分必要。可在畦邊間套種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蔭。同時在姜行間覆蓋稻草,減少地面輻射,增加土壤溼度。
3、水分管理。生薑整個生長期間必須保持土壤溼潤,乾旱時要求灌“跑馬水”,畦溝漬水時要及時排清。
4、田間主要是除草培土,主要靠人工拔除雜草。為促進嫩姜根莖伸長,提高品質,根據生長情況中耕培土3-4次。生薑開始分櫱時,進行第一次除草培土,以後結合肥水管理進行多次。培土用挖溝土進行,每次培土後都同時將溝挖深,也利於排水透氣。姜生長要求溼潤環境,但也很忌田漬水。因此中耕培土要結合清溝。做到雨停溝幹,田間沒有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