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林鹿
-
2 # 三維觀時空
1、”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和語法都沒有錯,現代人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2、不管那個朝代,為加強統治,總要假以天意來提高權威性和神秘色彩。白話文無非是"奉上天的旨意,法人代表皇帝下達命令……。"3、八字聯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的讀法可能存在過,但是因為古代詔書沒有斷句,所有根據語法、習慣的推測只是旁證,沒有強有力的史料直接證明。有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斷句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到了清末,就演變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了。
-
3 # 魔鬼冷知識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宮廷戲裡大家耳熟能詳,那麼,它的源頭在哪裡呢?
若說源頭,還要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談起。他稱雄天下,於是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了,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
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就是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
而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佈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奉天承運皇帝”這稱號再加上“詔曰”這兩個字,重新斷句,漸漸就演變成了現在電視劇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
4 # 夢露居士
我們先看一張聖旨的圖片:
很多人看了這張圖片,會認為斷句是“奉 天承運 皇帝敕曰”。
但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途中“天”和“皇帝”另起一行頂格寫,並不是為了斷句,而是抬頭。
所謂抬頭,指的是在信件公文中,寫到一些名稱,如天、皇帝、孔子、收信人及其長輩等,為表示尊敬,另起一行書寫,有平抬、單抬、雙抬、三抬等。
圖中就是雙抬,即另起一行高兩格書寫“天”和“皇帝”。
至於到底應該怎麼斷句,可以參考偽滿洲國溥儀的登基詔書:
這份詔書沒有抬頭,可以認為斷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但是這隻能說明清末人們是這麼斷句的。朱元璋發明這個稱呼時,是不是這麼斷句,誰也不知道。
我猜測最早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後來的人讀順了嘴,變成四字一句了。
當然現在你讀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肯定不算錯,因為有溥儀詔書為證。
-
5 # HuiNanHistory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要斷句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當然,也可以帝、詔也可以不斷開。
但不管是哪種斷句的方式,奉天承運和皇帝之間都是不能斷開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其實是始於明太祖朱元璋。
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在洪武元年(1368)的正月,朱元璋釋出了一道命令,據稱:
上以元時詔書首語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謂天之眷佑人主,故能若此,未盡謙卑奉順之意,命易為“奉天承運”。
這裡說得很清楚:
1、“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創;
2、奉天承運的前身,其實是元朝的“上天眷命”。
那麼,元朝的“上天眷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句話原本是蒙古語。
根據史料記載,元時“以國語(蒙古語)訓敕者曰聖旨,史臣代言者曰詔書”。
那麼,蒙古語的“上天眷命”要如何理解呢?
我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張照片。
照片的內容是《法源寺聖旨碑》,它記載了一道延祐四年(1318年)的蒙古聖旨:
其中,涉及“上天眷命”的部分,蒙古語是這麼書寫的:
möngke tngri-yin küčün-dür. yeke suu ǰali-yin ibegen-dür. qaγan ǰarliγ manu.
以下是我的個人翻譯:
賴著長生天的氣力,託著大福廕的護助,俺合罕(大汗)的聖旨。
其中,“上天眷命”對應於“賴著長生天的氣力,託著大福廕的護助”。
朱元璋由此提出了“奉天承運”的說法。
總而言之,“奉天承運”和“皇帝”之間不可斷開,你要把這句話理解成是“奉天承運的皇帝”,才是符合了原本的意思。
回覆列表
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教曰、敕曰、制曰)。
古代沒有逗號,用句讀斷句也不在聖旨上斷,所以判斷從哪裡拆這一句略麻煩。但也不是沒辦法,做學術考證,可以引旁證來做的。
《全明文》第1冊收錄朱元璋洪武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諭西番罕都必喇等詔》,因為是寫給外族人的,所以用的口語白話比較多。先錄原文如下:
奉天承運的皇帝,教說與西番地面裡應有的土官每(通“們”)知道者:
俺將一切強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裡坐地有。為這般上頭諸處里人都來,我行見了。俺與了賞賜名分,教他依舊本地面裡快活去了。似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都必喇拜桑他每這夥人,為什麼不將差發來,又不與俺馬匹牛羊?
今使差人將俺的言語去,開與西番每知道,若將合納的差發認了,送將來時,便不徵他;若不差人將差發來呵,俺著人馬往那裡行也者!教西番每知道!
俺聽得說你每釋迦佛根前、和尚每根前好生多與佈施。麼道那的是十分好的勾當,你每做了者,那的便是修那再生的福有;俺如今掌管著眼前的禍福哩!你西番每怕也那不怕?你若怕時節呵,俺每禮拜著將差發敬將來者,俺便教你每快活者,不著軍馬到你地面裡來。你眾西番每知道者!
————————
奉天承運的皇帝,教說XXXX——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
明中後期也有大臣在著作裡提到這事。正德、嘉靖年間大學士楊廷和的《楊文忠三錄》卷2:“(太祖)創業垂統,以‘奉天承運皇帝’六字傳之聖子神孫,未聞有此等號也!今日誰其改之!’《萬曆野獲編》卷2:“以至臣下誥、敕命中,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可見“奉天承運皇帝”才是一個片語,後面跟著則有”制曰“”敕曰“等多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