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文刀

    洗頭洗腳真講究

    古人“洗”頭嗎?

    這話真不能隨便講,古漢語考究的很:

    洗腳才叫“洗”,洗手稱為“澡”,洗頭應該叫“沐”。那麼洗澡呢?應當說“浴”。你要是穿越回去說“洗頭”,那簡直頭腳不分、粗鄙不堪了。

    《漢律》中就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上五天班就放一天假,回家洗頭去。到唐朝,這個福利被拉長到十天,也就是“每至旬假……與百僚休沐”

    至於洗頭用料,那才真叫一個講究:

    最早是用淘米水,後來慢慢有了皂莢(如上圖所示)、木槿葉、茶枯、豬膽、雞蛋清、草木灰等等,因人而異。覺得皂角氣味有點刺激?那你可以用味道清爽的木槿葉。覺得木槿葉不去油?那就選草木灰,乾爽吸油。乾性髮質容易瘙癢?那就用茶枯餅,也就是油茶籽榨油後的殘渣,殺菌潤髮……

    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乾脆有這樣的藥方:大米、桐樹葉、麻子仁,煮開五六滾,濾汁,每天一洗,可以治脫髮。天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得耗費多少糧食?

    洗頭之後的護理保養

    洗淨了頭不算完,還要打頭油,古時候叫“香澤”,又分為單方香澤跟合香。

    單方香澤是“純植物、無汙染”,像蘭草、鬱金香、薔薇、茉莉等等,都可取材。有的是將花朵浸油,在陰涼處放置一段後,擠壓提取,最著名的如桂花油,直到近代還多有使用;有的是上鍋蒸,如清代的廣東地區,“兒女以花蒸油,取液為面脂頭澤”

    合香就更復雜了,需要專業人士和專門工藝,製成香膠或者香膏,堪稱古代的時尚奢侈品。唐代文學家顏師古就描述過合香的做法,先“雜聚取眾芳”,然後“以膏煎之”。

    假如沒有功夫洗頭擦油,那經常梳梳頭,也是極好的。

    梳頭也是功夫活

    《黃帝內經》中就說:“一日三篦,發須稠密”。在古語中,梳齒稀疏,理順頭髮用的,叫“梳”;梳齒細密,清除髮間汙垢用的,就叫“篦”。放在今天,其實都是梳頭。

    隋代《諸病源侯議》中也說:“千過梳頭,發不白”。歷史名人中有據可查者,蘇軾同志早年罹患脫髮,就是堅持早晚梳頭,於是大有改觀。慈禧老佛爺早晚叫宮女太監們給梳頭,年逾古稀,還有不少黑髮。

    梳頭比起洗頭,確實省時間,但要講究起來,一點兒也不省錢。

    古人用的梳子,有金銀、玉石、玳瑁、象牙、犀角等等材質,放到今天,都不便宜,更別提各種名貴木材的梳子了。唐代宮廷貴婦就流行用“犀梳”,就是天然犀牛角做的梳子,據說可以清熱解毒,治療偏頭痛。平民百姓最多用一用牛羊角的梳子,溫潤不掛發。《本草綱目》還推薦黃楊木梳子,認為有涼血利溼之功效。

  • 2 # 胡說亂侃老歷史

    我小時候用皂角洗過頭,上初中了還用洗衣粉洗頭。都快20歲時才用洗髮水。

    古時候沒有磨面機,人們照樣有面粉吃。沒有避孕套,照樣有避孕方法。道理都是一樣的。

  • 3 # 詩詞書院

    先說幾句題外話,也挺有意思的。

    在先秦以前的古漢語中,大部份都是單音節詞,也就是說一個漢字便是一個詞,這是我們讀如《詩經》等文字時要特別注意的。

    例如洗、沐、浴這幾個字,便各有著不同的意思。

    洗,形聲字,從水,先聲。《說文》:洗,灑足也。即專指洗腳。

    浴,形聲字,從水,谷(yù)聲。《說文》:浴,灑身也。即專指洗身。

    沐,形聲字,從水,木聲。《說文》:沐,濯發也。即專指洗頭。

    例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雲:“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言歸正傳,那古人用什麼“沐”呢?

    最常見的是“潘沐”,也就是用淘米水洗頭髮。(注:潘,形聲字,從水,番聲,本義:淘米水)。其又分出“沐稷”(指用淘洗稷的汁水洗頭髮。)“沐粱”(指用淘洗粱的汁水洗頭髮。)

    《禮記·玉藻》曰:“沐稷而靧粱。”(筱靜注:靧,指洗臉)。

    而富貴人家,則還有以皂莢加上香草專門配製而成的洗髮水,謂之沐芳。還有專門用於護理頭髮的油脂,謂之膏沐。

    唐.李白 《沐浴子》詩:“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最後順便說說,古代的“洗頭”,是一種婚嫁禮俗,新娘九朝回門後,“以冠花、段疋、合食之類,送歸壻家,謂之洗頭”。

  • 4 # 娜娜32095

    1皂莢

    因為皂莢裡面含有大量皂苷類物質,所以可以使其柔順。洗衣物的話也可以使其不易褪色,不過不是哪兒都有的,其他的只能用豆科類的植物代替了。2這個應該是最物美價廉的東西了,因為裡面含有碳酸鉀,可以讓水變成鹼性,而且還有活性炭可以吸附髒東西,但是更多的用這個來做輔料。

    3純鹼,只不過是用古代的土方子製作的,講這個加入水中,水就會呈鹼性,起到去除油脂的效果。

  • 5 # 三藏談天聊地

    翻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人還是很講衛生的。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用淘米水洗頭,去汙能力很強,而且還有保健功能。

    到了先秦時期,就有記載,古人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

    漢朝官員有休沐假期,上五天班就可以休沐一天,專門放假去洗澡,真是福利好。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喜歡洗澡,寫了一本《沐浴經》,就是專門記載洗澡的書。

    也就是在南北朝時期,華人發現可以用皂莢洗頭洗澡,天然的肥皂,非常好用,當時市面上就要皂莢賣了。

    到了宋朝時期,就有了公共浴池,還有專門的搓澡工。

    明朝時期,公共浴池服務越來越多樣化,搓背、剃頭、修腳等,接近現代澡堂子了。皇宮內設“混堂司”,專門負責皇帝嬪妃 的洗澡。

    慢慢的,發現越來越多的洗浴用品,比如草木灰、茶枯、淘米水、皂莢、肥珠子、澡豆等等,都是很自然很健康的洗浴用品。如今有些想買都難買到。

    聽長輩說,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候沒有洗髮水,很多農村洗頭都是用草木灰和茶枯水的。那時候農村地區貧困,也不常洗頭,所以女生頭上會長蝨子,為了對付蝨子,古人發明了篦子,梳一下頭髮,篦子上都是蝨子,還會動。如今篦子已經很難找到了。

  • 6 # 菩菩香園

    古人洗不洗澡或者洗不洗頭,用什麼洗,這是一個問題~在古裝劇的迷之引導下,我們從小就被植入了一種思想:古人洗澡,都是撒花瓣的!一想到俊男美女沐浴在霧氣氤氳的花海之中……就忍不住心癢癢。幼年忍不住,摘光了陽臺上的胭脂花。可還沒來得及縱身躍進塑膠大澡盆子,媽媽就回來了。於是……

    那麼,古人洗澡或者洗頭到底用什麼?

    我來告訴你——

    01 不能喝的湯:蘭湯

    古人稱洗澡水為“湯”,所謂蘭湯,就是把蘭草和香料放到水中一起煮。這樣,蘭草中的香精才能釋放到水裡。香噴噴的洗澡水就出爐啦!

    上圖: 馬王堆出土植物香料戰國時,《楚辭》裡便有沐蘭湯:“浴蘭湯兮沐芳,華彩衣兮若英。”劃重點,我們現在熟知的“蘭花”,古人稱之為蘭蕙。而古人口中的“蘭草”,其實指的是佩蘭、澤蘭、華澤蘭等草本植物。上圖: 澤蘭 佩蘭 蘭蕙在古代,每年五月初五又被稱為“浴蘭節”。明代之後,因為“蘭湯不可得”,百姓們常常以煎蒲、艾草等香草代替。

    端午那天,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據說可以醫治面板病。

    古人還認為,蘭湯能驅邪護體,表達對神靈的虔敬。祭祀前都要用蘭湯沐浴。

    不僅如此,蘭湯還被引入宮廷,成為爭寵神器。《夢溪筆談》爆料,漢成帝為了偷看美女趙合德沐浴香湯,常用黃金餅賄賂她的侍女。“帝窺趙昭儀浴,多袖金餅以賜侍兒私俾。”

    os:我美嗎?02 不能吃的豆:澡豆

    南北朝時,古人發現蘭湯清潔力不夠,便發明澡豆來救急。

    據《千金方》所記,澡豆是用豬胰腺磨成糊狀,與豌豆粉、香料、藥粉混合,做成的豆子形狀。os:你看起來很好吃誒!外用可洗臉、淨手、浴身,內服可溶解脂肪。溶解脂肪,要減肥的妹子們,你們沒有看錯!不過,內服是現代醫學家發現的,梁靜茹並沒有給古人吃“沐浴露”的勇氣。《世說新語》就記載了一則吃澡豆的笑話:士族出身的王敦,剛娶了晉武帝的女兒,就去上老丈人的廁所。婢女舉著盛水的金澡盤,用琉璃碗盛著澡豆,本讓他洗手用的。沒想到,王敦一把將澡豆混入水中,一口乾了下去…“王敦初尚主,如廁……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瑠璃盌(wǎn)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飲之,謂是‘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os: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

    澡豆是古代高階的洗浴用品,宮廷專用。

    《千金方》記載,唐朝皇帝每逢臘八節,都要賜眾臣澡豆作為節日福利。這種奢侈品,普通人是用不上的。所以不要再笑新晉駙馬爺沒見過世面了哦。幸好時人發現綠豆和豌豆去汙力相近。本土綠豆便代替進口豌豆,製作了廉價版,澡豆這才洗進尋常百姓家。

    《千金翼方》中說人們離不了它:“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

    《千金要方》誇它:“洗面藥澡豆方,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淨如素。”《夢溪筆談》又爆出了王安石的黑歷史:王安石的臉黑得讓僕人都擔心了,便請醫生診治。醫生說:“是汗垢,不是病,叫他常用澡豆洗臉吧。”“公面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醫曰‘此垢汙,非疾也。進澡豆,令公頮(huì)面。’”03 肥皂的前世

    終於說到我們熟悉的“肥皂”同學了。

    它出生於宋代,名字源於“肥珠子”和“皂莢”的合體。肥珠子又名“無患子”,可以入藥,果皮中含有皂素,浸泡到水中能生泡沫,去汙極好。

    上圖:肥珠子莊綽就曾在《雞肋編》說:“浙中洗面洗衣皆用肥珠子。”《本草綱目》記載了肥皂的製作方法:把皂莢搗碎研細,和上白麵,加上香料,做成桔子大小的球狀……這就是肥皂最初的模樣。因其加了香料,又稱之為“香皂”。上圖:無患子+皂莢=香皂《金瓶梅》中,西門慶用茉莉花肥皂洗臉,潘金蓮說他,“怪不得你的臉比人家的屁股還白”。這個神比喻,為肥皂的美白功效打了一波好廣告。上圖:明 呂文英《貨郎圖》,貨郎擔上懸掛著“出賣真正香肥皂”的幌子,反映了香皂在明人生活中的普遍使用。

    清末,在西方生產的香皂傳入中國以前,本土香皂一直沿襲著宋代傳承的配方。

    04 古人的飄柔

    古人常用的皂莢洗頭,源自自然,綠色環保,無任何新增劑,堪稱最佳洗髮神器。

    上圖: 皂莢《酉陽雜俎》中記載:“鬼皂莢,生江南地,澤如皂莢,高一二尺,沐之長髮,葉去衣垢”。“鬼皂莢”是皂莢的一種,可用來洗頭,樹葉還能去汙,可用來洗衣。可見,皂莢的價效比很高,兼具洗髮水和洗衣粉雙重功效!至於芝麻葉,明朝郭晟在《家塾事親》裡這樣記載:“脂麻葉,湯浸涎出,婦人用梳頭沐發去蝨。”脂麻即芝麻,據中醫典籍記載,有使頭髮烏黑潤澤之效。上圖:芝麻葉芝麻葉還曾在《仙劍三》裡閃亮登場,景天就用它給雪見洗頭。他說,他孃親也喜歡用芝麻葉洗頭呢。

    簡直就是流傳千年的搭訕三部曲——

    我娘也愛穿紅色,你笑起來跟我娘年輕時一樣好看,好巧誒我娘也用芝麻葉洗頭!

  • 7 # 西府趙王爺

    嘿嘿,這個問題倒是挺有趣的,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咱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和古人是不一樣的。

    比如現代人洗漱的時候,比較講究,會用沐浴露這些東西,其實這些就是現代的化學技術發展的好了,才出現的。在古代,人們雖說沒有這些東西,但是也要洗頭髮洗澡,那咋辦呢?

    沒事兒,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東西。

    古人在洗頭髮和洗澡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所用到的東西一般是一樣的,分的沒咱們這麼清楚。特別是在那些比較貧窮的人家,更不會過的太精緻了。

    古人洗頭髮洗澡,主要有這些東西:

    第一樣東西就是泥土。現代人可能覺得泥土很髒,但是古人卻不一樣,所以古人在洗漱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泥土,畢竟選材比較方便,而且滿大街都是。這一般是窮人們,沒那麼多講究,可以把汙垢簡單得洗一下就行。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泥土去油性汙垢還是可以的,各位在野外如果洗手這些沒有清潔液,抓點泥巴搓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樣東西是紅潭水。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也想要過的更加的精緻,而且泥巴這些搞在臉上和頭上實在不舒服,於是就有了紅潭水。當時,人們會選擇比較暗的潭水,然後提煉出固體,進而使用。但是這些可不是一般百姓可以用的起的,那是百姓們大多還是使用泥土。

    第三樣東西就是植物。首先皂角(皂莢)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直到今天,一些古老的村落裡邊可能還會有人使用皂角。因為皂角有著一定的去汙能力,所以有的人選擇用它來洗澡和洗頭髮。有錢人家呢,還會加一些香草,有點洗髮水沐浴露的感覺了。

    當然,因為其去汙能力,人們還會用它來洗衣服。因為古代人們的衣服大多比較的粗糙,所以也不會擔心用皂角會不會損傷自己的衣服。當然,皂角在使用的時候也不是直接的往衣服或者是身上蹭,他們會選擇專門的容器,把皂角雜碎,然後再使用。

    除了皂莢,還有木槿葉,這是個好東西,具有藥性功效,清熱解毒。同時其含有大量的肥皂草素和肥皂草甙還有一些天然粘液,可以去除汙垢。拿來洗頭時再好不過了,其含有的藥用成分還可以達到滋養秀髮的作用,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看,當然了,誰不能太燙,溫水洗頭。

    第四樣就是淘米水了,這也是古代普通人家用得比較多的。

  • 8 # 識趣健康

    中國古代洗髮是很正式並且很繁瑣的。

    南朝梁人殷芸《殷芸小說》記載了一則洗頭的故事:

    史稱“性至孝”的太子司馬紹聽說父皇洗頭,專門上啟表示祝福,因為“吉日沐頭,老壽多宜”。

    (洗個頭都要專門慶祝!古代洗頭髮有多繁瑣,可見一斑。)

    晉元帝的回答是頭上“大垢臭”,故而要好好洗一洗。

    司馬紹又上啟說,聽說洗頭洗了很久,想必十分疲勞,不知父皇龍體如何。

    晉元帝回答:洗去垢膩感覺特別好,身子點不感到疲乏。洗頭舒服,溢於言表。

    (這得多久沒洗頭了才能這樣?)

    回到正題,古人把洗頭和洗澡分的很開,《說文解字》中下了專門的定義。

    洗,灑足也。澡,灑手也。浴,灑身也。

    而洗頭才是:

    沐,濯發也。

    由於古代無論男女均束髮覆巾,容易積累塵膩,所以必須勤洗頭。

    但古代這個勤洗頭的次數是多久一次呢?

    答曰:三天。

    放到現在來,三天洗頭屬於不愛衛生了。

    在秦漢之際,全社會性的沐浴習俗才形成,《儀禮聘禮》記載“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制度,漢代將洗頭作為“公務員”的法定假日固定下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沐浴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

    但是限於古代條件限制,其實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開頭我們提到的身為皇帝的司馬睿都沒有做到三日一洗頭。

    一般平民百姓要做到三日一洗頭,很不容易。

    而古代用什麼洗頭呢?

    由於條件限制,洗澡和洗頭用的道具是一樣的。

    起初,在周代時,人們就發現淘米水有清潔功能,並稱之為“潘”。

    同時也有人發現草木灰具有清潔功能,草木灰其實就是稻草、秸稈的灰燼。

    草木灰因為容易獲得,就成為了古代應用最廣泛的“洗髮露”了。

    而高檔一點的洗浴用品,在漢代,才出現了澡豆,實際上是豬胰腺、豆粉和香料的混合物。

    但是製作成本高,上層普遍使用,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

    後來,有平民發現了皂莢的清潔功能。

    皂莢的發現這才實現了中國古代洗頭屆的革命性“突破”。

    至於其他答案提到的土鹼類、木槿葉、茶籽、芝麻葉,有區域限制,部分地區的人們才有使用。

    參考文獻

    [1]古羅馬與兩漢洗浴文化比較研究 江南大學.周曉江.2004

    [2中西沐浴文化比較研究和中國沐浴發展趨勢探索 哈爾濱師範大學.許寧.2011

  • 9 # 鄧海春

    提及古人,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幻想——膚若凝脂的姑娘斜倚牆站在半開的門前,風吹過來,她寬大的衣袂似蝴蝶翻飛,風漸漸變大時,三千青絲也隨風而舞。這樣的畫面一定很美,可若是畫面裡的頭髮油膩成一團,還隱約能嗅見一些不太美妙的氣味,似乎就有些不雅了。這就不由讓人思考,古人也是人,也會和我們一樣有洗頭的需求,可古代也沒有現在的洗髮水,護髮素這些東西,那古人在沒有洗髮水的情況下,是怎麼洗頭的呢?且隨筆者一探究竟。

    其實呀,古人是很重視清潔的,在《說文解字》裡就提到過:“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古人也真的很聰明,他們善於從大自然的饋贈中尋找可用之材進行創造,他們在沒有洗髮水的情況下,琢磨出了不少替代品。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一,當然是知名度很高,甚至現在也還有人在使用的——皂角。那麼他們是怎麼用皂角洗頭的呢?第一步,將皂角清洗乾淨,再用滾水泡漲泡軟。第二步,將泡漲的皂角細細搗爛。第三步,摻水煮搗好的皂角,往裡面摻上一些紅糖,熬製粘稠熄火,儲存以備使用。當然也可以不這麼麻煩,直接把皂角弄碎,泡在水裡或者呈粉末狀後塗抹。古人用皂角洗頭,可以清除頭上的油漬,讓頭保持清潔。除了洗頭,皂角還能用來洗衣服,用皂角洗的衣服據說很柔順,也不容易褪色。

    二,利用草木灰。草木灰,最常見的還是燒秸稈產生的灰。別看它似乎就是團灰,充其量鋪在土地裡作為養分,其實它也能用來洗頭,不過不是直接倒在頭上,而是將它們倒進水中,攪拌再過濾,用那個濾液洗頭。這種方法,也可以達到去頭油的效果。

    三,木槿葉。相較皂角,木槿葉的味道要更好聞些。古人採集來木槿葉後,洗乾淨,再把這些葉子裡壞的,有蟲的擇出去,剩下的新鮮的葉子,會被剪碎,拿紗布把它們鬆鬆的包起來,放進溫水裡使勁搓擠,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久也比較消耗體力。木槿葉發揮的作用,更偏向如今的護髮素。

    四,淘米水。淘米水,在古代稱為“潘”,就現代來說,我們可以給出更科學的解釋,用淘米水洗頭,是因為淘米水中含有一些氨基酸和蛋白質,這些物質和頭髮接觸之後被頭髮吸收,頭髮會變得更柔順,達到又黑又亮的效果。當然,最後別忘了用溫水把頭髮衝乾淨。

    五,澡豆。這種物品主要盛行於宋以前。澡豆是一種乾粉劑,用豆粉添加藥品製成,它既可以洗手,還能洗臉,還能洗頭,洗澡,洗衣服,可以說非常全能了。孫思邈就在《千金翼方》記載道:“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足可見澡豆的受歡迎程度。澡豆有平價的做法,也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做法——譬如在其中摻上名貴香料。

    六,胰子。這是在澡豆的基礎上革新產生的,已經很像如今的肥皂了。人們把豬油、豬胰、砂糖、香料等按比例混雜一起研磨,再透過加熱讓它定型,從而就做出了“胰子”。胰子是利用動物胰臟裡含有的生物酶來分解脂肪,從而達到去汙的目的。

    古人的創造當然不止以上幾種,筆者不過擷取部分與君共賞,也許還有許多我們未嘗得知的方法,但不管怎麼說,古人於日常中發明創造的能力還是令我們驚歎,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處處留心皆學問吧”。

  • 10 # 我是小巢

    建議關注“剿巢商城”,潘紅妹米湯養髮系列,侗族侗布洗染黑系列,益母草精油,輔助治療富貴包,靜脈曲張等槓槓的,都是純中藥植物產品,上千年甚至幾千年歷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綠生活,值得分享。

  • 11 # 沅汰

    《紅樓夢》裡寫到過貴族之家內宅女眷洗頭的事兒。

    因為太妃薨逝,所以有爵之家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養優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發。賈府當初興建大觀園的時候有采買了十二個女孩子學唱戲,這時便要把這十二個女孩子都打發了。王夫人因為不喜歡學戲的女孩子說是“裝神弄鬼”,想著給予盤纏讓各自父母接了回去。但是因為有些女孩子怕回家再被父母賣掉,不願回去,所以就留下這些分配給主子使喚。這些留下來被分配使喚的有一個原來唱正旦的芳官,也叫耶律雄奴,被分到怡紅院使用。

    因為太妃的喪事,各府誥命都要隨朝從祭,然後送靈,賈母等要離家一月有餘,大觀園就鬧出事來了。怡紅院因為“洗頭”事件,上演一出全武行。起因就在芳官身上。芳官的乾孃是怡紅院的粗使婦人,這一天洗頭的日子,乾孃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先洗過了才讓芳官洗,於是芳官就翻臉痛斥乾孃。芳官說乾孃給她用剩水。估計洗頭用的東西也是剩的,所以罵乾孃沾她的光還偏心。

    寶玉有心護著芳官,於是讓襲人去調停。襲人也不願招人罵,便不只是叫芳官來,重新給她拿了洗頭用的物事,讓她自己去洗頭,不要再吵了。襲人給芳官拿的洗頭之物有:“一瓶花露油,雞蛋、香皂,頭繩之類”。洗頭為什麼要用到“雞蛋”?明代李時珍的《瀕湖集簡方》提到過,“婦女頭髮垢脂,雞子白塗之,少頃洗去”,也就是說,雞蛋清可以去油護髮。

    古代洗髮護髮的方法很多,比如說《詩經》裡提到的“膏沐”;《趙飛燕外傳》說的“膏九回沉水香”;五代的《宮詞》裡說“多把沉檀配龍麝,宮中掌浸十香油。”等等。在洗頭用的頭油里加入香料是個比較普遍的方法,比如在油里加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除了加香料,也有的直接加入花卉,比如桂花、素馨花。

    還有的用淘米水洗頭。《禮記*內則》裡有記載,清代《奩史》寫民間洗頭的方法也有記載。《史記》裡說漢文帝的夫人竇皇后少時家貧,就向鄰家討洗米水洗頭。

    或者直接用油脂洗頭。比如茶油果提取的茶油。還有用木槿花的葉子搓出汁來也可以洗頭。

  • 12 # 陳朝往史

    那麼古人洗澡時都是用什麼清潔用品的呢?在那個沒有清潔用品的時代,古人也充分發揮了他們聰明的大腦,最早的時候古人是用泥土進行清潔的,我們都知道泥土其實是有很高的清潔作用的,現在還有很多清潔用品都打著泥土的招牌。到了漢朝,人們從一些顏色發暗紅潭水中熬製出了一些晶狀物質,並且發現這種東西能更好的清理汙垢,這便是“鹼”。後面人們發現皂莢樹的果實皂角即實惠又高效,皂莢樹是落葉喬木,春季時才會開白色的花,結果呈帶狀,這種去汙用品極為高效實用,深受歷代人們喜愛,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汽有沒有計劃推出新一代B級轎車?來對標傳祺GA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