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宦官,尤其是比較有名氣的,一般都會被寫進“權閹”之流,而這些人也往往是一些壞事做絕,讓人生厭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宦官中也有很多“好人”。鄭和應該算一個好太監吧!
鄭和名字的由來
鄭和不是其本名,他本姓馬,原名文和,雲南昆陽人,因為在家裡排行老三,家裡人便叫他三保。明朝大將傅古德、藍玉率領大軍攻略雲南的時候,小三保被擄到軍中,並被施以宮刑。後來不知怎麼的輾轉進入了燕王府中,成為了燕王手下的一個小太監。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成為了皇帝。而在朱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三保隨其左右,出入戰陣,屢建奇功。因此當燕王成為皇帝后,三保也因有功被升為內功監太監。永樂二年(1404)明成祖賜三保姓“鄭”,從此馬文和就改名為鄭和,因其小字三保,因而有人也稱其“三保太監”。
鄭和下西洋
鄭和之所以被稱為大明朝的“海軍上將”,主要是與“下西洋”這件事息息相關的。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大事件。(所謂的“西洋”,是明朝人的地理概念,以婆羅洲為中心,以東的叫東洋,以西的叫西洋)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他的這一壯舉比起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而東來還要早80幾年。
鄭和是下西洋的正使,也稱“總兵”。在他的手底下,有都指揮二人,指揮就是三人,千戶104人,百戶403人,還有一幫總旗和小旗,最終加起來大約得有27000多兵將。而這兩萬多兵將都歸他這個“總兵”來管,因此說他是“海軍上將”一點錯也沒有。
提到宦官,尤其是比較有名氣的,一般都會被寫進“權閹”之流,而這些人也往往是一些壞事做絕,讓人生厭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宦官中也有很多“好人”。鄭和應該算一個好太監吧!
鄭和名字的由來
鄭和不是其本名,他本姓馬,原名文和,雲南昆陽人,因為在家裡排行老三,家裡人便叫他三保。明朝大將傅古德、藍玉率領大軍攻略雲南的時候,小三保被擄到軍中,並被施以宮刑。後來不知怎麼的輾轉進入了燕王府中,成為了燕王手下的一個小太監。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成為了皇帝。而在朱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三保隨其左右,出入戰陣,屢建奇功。因此當燕王成為皇帝后,三保也因有功被升為內功監太監。永樂二年(1404)明成祖賜三保姓“鄭”,從此馬文和就改名為鄭和,因其小字三保,因而有人也稱其“三保太監”。
鄭和下西洋
鄭和之所以被稱為大明朝的“海軍上將”,主要是與“下西洋”這件事息息相關的。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大事件。(所謂的“西洋”,是明朝人的地理概念,以婆羅洲為中心,以東的叫東洋,以西的叫西洋)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他的這一壯舉比起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而東來還要早80幾年。
鄭和是下西洋的正使,也稱“總兵”。在他的手底下,有都指揮二人,指揮就是三人,千戶104人,百戶403人,還有一幫總旗和小旗,最終加起來大約得有27000多兵將。而這兩萬多兵將都歸他這個“總兵”來管,因此說他是“海軍上將”一點錯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