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卡妹

    話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也成了中國的第一任皇帝,稱之為千古一帝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隨後因為秦始皇貪圖享樂,大搞工程建設,把國家折騰得千瘡百孔,結果秦國只存在了15年的時間就滅亡了。

    秦始皇一方面為了長生不老,令徐福等方士為他尋找靈丹妙藥。另一方面,秦始皇還在驪山花大本錢修建自己的陵墓。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的修建動用了當時70萬的民夫,耗費了40年的時間才把始皇陵修建完成。

    1974年春季,秦始皇陵墓被發現,可以說秦始皇陵作為現如今為止,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精巧奇特的一座陵墓之一。

    然而,到現在已經40多年過去了,令人納悶的是,其陵墓卻一直沒有開挖,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一是地宮大。其實,從衛星地圖上的位置看起來,從驕山到華山橫掃一條騰飛的巨龍,而驪山正位於龍眼的位置,其風水當然是絕佳。

    而如果走近驪山,其規模巨大,整體佔地面積達到了將近6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78個故宮大小。這麼大的規模,開挖起來難度很大。

    二是地宮深。據悉,秦始皇陵墓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而考古鑽探得出結論,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深度雖然沒有想象中那麼精深,但也是普通陵墓難以企及的。

    三是地宮懸。

    秦始皇陵地宮設計的十分巧妙,有數道門。據《史記》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

    地宮三道石門也是尋常手段難以破解的。

    四是地宮水。

    據悉,考古學家利用無人機進行了光譜掃描探測後,繪製出了一張比例尺為1:5000的完整影象。考古學家對秦始皇陵進行的核磁共振,發現了大秘密——秦始皇陵上有著不同尋常地熱異常,而秦始皇陵下的溫度非常低。原來當年秦始皇陵修建時,為了防止秦始皇被地表水破壞,修陵人就在封土堆的東南側修建了阻止地下水入侵的地下排水渠,正因為地下排水渠的水分揮發,帶走了較多的熱量,所以其陵墓地表溫度自然就很低了。

    如何處理好這些地宮水也是開挖前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五是地宮毒。

    秦始皇陵最令人膽寒就是水銀。據《史記》記載,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可見水銀之多。據現代地質學專多次到秦始皇陵取樣反覆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 “汞異常”,得出的結論是,其地下有大量水銀是事實。

    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同時,水銀還有“防盜”的功能。這也是不敢輕易開挖其陵墓的一個原因。

    其實秦始皇陵的發現,能夠揭開很多秦朝的謎團。秦始皇陵中,發現了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其中就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國家之所以一直沒有開挖,除了這些秦始皇這些的驚天內幕,還有就是對文化的保護技術還不成熟這個原因有也有關。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秦始皇陵幕內的真相了。

  • 2 # 西餐劉顯琨

    秦始皇陵墓發現多年,但是主墓群一直不進行大規模發掘,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1.國家規定

    中國對於身份地位比較重要的帝王墳墓的發掘,都是慎之又慎。

    除非是面臨嚴重毀壞,需要搶救性發掘,不然不主張大肆開挖。

    2.陪葬坑發掘文物確實有受損情況

    陪葬坑裡比較有名的就是那些兵馬俑了!

    但是那些兵馬俑其實本來都是上色的,絢麗多彩,惟妙惟肖。但突然從密閉的地宮裡出來,接觸到富氧環境,導致兵馬俑身上的彩漆迅速大面積脫離。

    就變成我們現在看的灰色陶俑了。

    而且在馬王堆發掘時,發現了一鍋千年蓮藕片,但是開蓋後短短几分鐘,就都“融化”成湯汁了!

    千年文物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裡,如果一旦開啟墓穴,文物大面積氧化,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那將會是考古歷史上極大的事故與損失。

    3.存在很多未知危險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中,以水銀為江河湖海,模擬中國山川大河。

    而且在初期土層勘探時,也發現了此地汞含量嚴重超標的事實。

    雖然已經過了千年,但是一旦貿然開地穴,水銀蒸汽湧出,那對於當地環境,將是不可挽回的大災難。

    所以總結來說

    在沒有完全探明情況,與足夠的技術支援的前提下,秦始皇主陵還是不能貿然發掘,以保持遠裝為好。

    如果這個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墓,由於貿然發掘被損壞,那就是全中國,全世界的巨大損失。

  • 3 # 你好仲文

    1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這是必須堅定不移執行的既定政策。2.因為秦始皇陵有機關。

    3.因為秦始皇陵內部有大量的水銀,水銀在皇陵內已有2000年之久,所形成的

    水銀氣體是有毒的。

    4.因為秦始皇陵記憶體在太多太多至今也沒有探測的東西,存在巨大的危險!

    5千古一帝 鎮壓氣運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這裡為自己修築皇陵,護佑中華千年。

  • 4 # 秦哥電影

    秦始王是中國第一個開山皇帝,

    先不講寶貝有多少,為什麼不敢挖?

    其實國家也很想,但是有些神秘比見光要有價值多得多。

  • 5 # 晚星曉塵

    首先,秦始皇陵為什麼不大規模發掘,這個話題這個疑問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都知道秦皇陵已經現世的部分已經足矣讓世界震驚,但是似乎所有人都清楚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能夠呈現給我們的震驚還遠遠不止於此。那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呢?以下參考部分史料,也僅代表一家之言。

    1.技術問題,這個問題或許也是最核心的問題,開掘古墓不像工程搬運這麼簡單,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細膩,既不能損壞文物,又要保證發掘完成以後能夠保持古墓最原始的形態。為什麼說是技術問題呢,大家要知道,2000多年前的東西如果能夠儲存尚且不易,更何況是發掘出來,舉個例,1956年在郭沫若同志的建議下對明萬曆年間朱翊鈞墓進行開掘的時候,當時取出一件豔麗的絲織品,正當大家欣喜若狂的時候,這件珍貴的文化化成了一堆飛灰,這就是歷史和時間留給我們的氧化,要知道萬曆距今也就400年,那大家可以想象2000多年前的東西該什麼樣。其實我以前看過的一個考古節目,裡面提到其實秦皇陵我們目前能看到的1.2.3號坑,當中有很多兵馬俑和戰車是有顏色的,出土之後不到多長時間就變成了土巴巴的顏色,這也算是經驗和教訓,現在大規模開發2000多年的古墓,無疑是在大肆破壞歷史。

    2.危險性,其實在考古工作中,不為人知的背後也有很多的事故,特別是針對古代身份地位極高的人的墓進行開掘的時候,帝王陵最基本的一點就是防盜,拒絕打擾,秦始皇這個一生追求長生不老的千古一帝也是如此,結束春秋戰國混亂局面,一統天下,武帝。車同軌,書同文,文帝。築長城,修林渠,焚書坑儒,這也是個狠角色,試問這樣的人的墓,不是機關重重? 目前可以得到證實的是秦皇陵裡面是有大量重金屬元素的,其中就是汞,據說裡面有水銀修成的江河,單單是這個原因,幾千年,空氣中的汙染物會有多少。貿然開掘,一是對考古人員生命威脅,二是破壞環境。還不加上其他的機關。

    3.國家和地方的保護,因為貿然開掘,可能連現有的部分都儲存不了,目前呈現給世人的部分一是可以讓我們瞭解歷史,窺視2000多年前的秘密,二是可以給陝西省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門票多貴大家都清楚,如果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開掘,我是陝西省我也不幹。我是國家我也不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規模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由誰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