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牛說金融
-
2 # 李麒志
散戶中籤後一般捨不得賣。而機構或大戶有專用的交易通道,即大戶或機構要賣或者買都比散戶先到達交易所。
機構與大戶的交易系統是直接與交易所相連,而散戶都是透過券商的系統間接地與交易所相連,即多了一道中轉站。所以就會比大戶或機構的交易指令遲點到達交易所。而根據規則,相同價格的時間優先。這就是散戶交易的先天不足!
新股上市後沒有交易就不會有新的價格,怎麼辦?大戶們利用通道優勢,先優先搶佔時間掛漲停,然後少量的賣出,反正都是回到自家手中。而散戶看到漲停,且交易量稀少,更不會賣出。這樣自導自演連續N天漲停。
當達到大戶/機構的價位後,賣單會逐漸多起來。這個時候,賣出的反而是大戶機構,接盤的散戶。某天突然放大量,基本上是大戶機構拋完了,剩下的就是遊資與散戶搏奕了!
新股你掛在9:25分前差二分漲停,9:25分我掛漲停買入,當時賣一差一分漲停小單,賣二漲停大單,當賣一與買一所掛股數相同,9:30開盤漲停大單。直到收盤裡示我都不成交,當日查總成交手數,遠超9:25分末掛漲停的單,新股想搶單搶不到。就是這個原因
-
3 # 豔姐聊ETF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是籌碼的分佈情況。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模型。如果你持有一家公司所有的流通股票。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由於沒有拋盤,你基本上可以使這支股票想拉到多高就拉到多高。
新股上市流通盤非常小,並且我們說,散戶其實很難買到新股。這與認購額度有關,資金量大的投資者能夠獲得更多的籌碼,這樣就會造成新股一上市就是高控盤。高控盤的股票本身就很容易拉高。
A股相對來說,上市公司的上市要求較高,對持續盈利要求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所以A股中的上市公司質地相對較好。
再看看美國,很多達不到中國上市要求的股票都會選擇去美國上市。因為公司質地較優,所以市場對其的預期相對要好,給予較高的估值,所以在新上市的時候會多天漲停。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蠢貨水上焱
因為新股上市會有一堆投資機構做承銷商,也有相應的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
承銷商的收益跟發行人上市後的股價成正比的。這幾方合在一起一定會商量出來一個,發行人和承銷商都賺錢的定價和上市結構。
這個過程中發行人手中的股票大部分都是鎖定的,承銷商提前在上市路演中從發行人手中認購沒有鎖定期的股票,以及上市後優先認購和發行價路演價認購份額。
承銷商為了賺錢就必須來回的炒股,將股價拉起來他才有錢賺。
-
5 # 股票價值投資陳小賤
長話短說。
證券交易所對新股上市時股價有限制的,在基本面可支撐的範圍內,價格不會太貴,相對合理。新股對應的企業一般是中小企業,成長性比較好。也有部分新股上市會破發,也就是價格跌了。如果股民大眾不看好這支股票對應的企業,就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原因,股民盲目跟風。 -
6 # 普堤1
因為股市從不缺跟風追漲的人,羊群效應,我從不做新股和次新股。因為他們還未定準位,幾十元定位到幾元,是很普遍的事。
回覆列表
炒新股的風氣,是過去稽核製造成的。
主要邏輯支撐有三個,市盈率低、投資標的稀缺、短線資金投機。
1、市盈率23倍
過去的稽核制有個要求,那就是發行股價不可以高於23倍市盈率。也就是一個企業,他的利潤如果為1億元,他的上市估值不得高於23億。
這個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開盤價,就會出現一定的低谷。價值低估對於資本來說,就是無風險套利的機會。
在估值上,一般超過30倍就會有泡沫風險;低於10倍估值,就是價值低谷區域。在中國的上市企業,23倍估值的新股,就會存在一定的價值低谷。往往一些新股,會被炒到40倍以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炒新股的價值邏輯。
2、投資標的稀缺
稽核制背景下,企業在上市之前都會有靚麗的業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競爭出現變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出現一定的紕漏。為了保住殼子,會有一些公司配合作假,這個環境下就會埋下商譽減值的風險。
上市公司為了保住殼子,就會選擇鋌而走險,這樣的公司並不在少數。
所以就會有很多投資者開始懷疑相關資料,老的上市公司除非有比較好的基本面支撐,一般很難投資一些老的問題企業。
這些,也是炒新股的一個內在支撐。
3、短線資金投機
哪裡有利潤空間,哪裡就會有資金流入。
23倍市盈率,給了很多短線資金嗜血的嚮往。這些資金不會參與價值投資,他們要的是安全的無風險套利。而參與新股操作,他有周期短,見利快的特點。
一般短線資金都有持倉成本,比如私募資金需要利息融資,這些錢都是需要支付成本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回報,往往不能覆蓋資金成本。
所以短線炒新,就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一般炒新股,都是短線私募主導,散戶參與的較少。但是但股價上升到和本身價值背離嚴重,散戶卻會被一些故事迷惑,最後成了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