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餃子湯,骨頭湯,麵湯,原湯化原食怎麼回事?
6
回覆列表
  • 1 # 本草世界

    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依據的,在煮食麵粉類食物的時候,麵粉會散落在鍋裡,形成麵糊,麵粉中的維生素B也會用於麵湯之中,並且麵湯裡面還含有豐富的消化酶。因此,我們認為麵湯是能夠起到助消化的作用的,但這也只是指麵食這一類食物,像火鍋這樣的就完全不同了,火鍋鍋底裡面的油脂不光不能幫助消化還會加重胃腸的負擔。那麼原湯既然有助消化的作用,我們應該什麼時候喝呢?很多人習慣在飯後來喝湯,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在飯前喝才是最科學的。吃麵食前先喝幾口湯,不光能夠保護胃粘膜還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並且可以增加飽腹感,避免進食過多造成食積,所以也有“飯前喝湯,越喝越瘦”這樣的說法。

    不過這種說法也是有很多人反駁的,他們認為麵糊只是將澱粉變得更加容易吸收,並不能有助消化的作用,而真正能夠助消化的是澱粉酶,但是麵粉裡面並不含有這種物質,況且就算有,這種物質也是不耐高溫的,在鍋裡以煮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更談不上什麼助消化。還有維生素B,雖然麵粉裡面確實是含有這種物質的,但是含量非常少,想要靠著這一點微少的維生素起到助消化的作用,也是杯水車薪。

    雖然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同意哪一方也都不算錯,況且麵湯本身對身體也沒有壞處,跟白開水相比,多少也更有營養一些。很多老人喜歡喝,就喝一點也挺好。如果你確實覺得麵湯寡淡無味,對不上你的口味,也沒有必要鑽牛角尖,說什麼“原湯化原食”就一定要喝一點,畢竟吃東西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不然就算喝下去,也起不到助消化的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隨著澱粉類加工食品中的新增物越來越多,最好不要喝市售食品煮出來的“原湯”。如很多掛麵產品為了提高筋力,加入大量的鹽、鹼,使“原湯”成了鹹湯、鹼味湯。某些餃子、湯圓的餡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會融入湯中,不宜多喝。此外,餐館中的麵湯也含有較多的鹽,也應少喝。

  • 2 # 草莓愛跳舞

    你好! 在中國的飲食傳統中,就一直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老人們在吃完撈麵、水餃後,都要喝點原湯。營養師認為,“原湯化原食”這種說法,從營養學角度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化”有兩重含義 首先,“化”有“消化”的意思。營養師說,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攝氏度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麵湯中還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掉,也可以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上面提到的小故事,其實是因為西北的拉麵比較硬,不容易消化,造成腸梗阻。喝了湯後,原湯幫助麵條消化,所以腸子又蠕動起來了。 其次,喝原湯還有一定的補充作用。營養師說,麵粉中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很豐富,但在煮食的過程中,B族維生素會流失到湯裡。有報道稱,溶解在湯裡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佔原食物的50%,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食在烹調過程中流失的維生素。同樣道理,有的地區做米飯習慣用“撈飯”,也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所以我們主張“蒸米飯”,如果做撈飯的話,要將米湯喝掉。 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隨著加工、烹調很容易丟失。平時我們提倡淘米不用熱水,不過度搓洗,淘米次數也要控制在兩次以內,炒菜不宜加過多的水等原則,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道理與原湯化原食如出一轍。 什麼樣的湯能化原食 營養師說,“原食”,指的是澱粉類食物,而“原湯”,就是指煮這些食物的水。例如煮餃子、麵條、餛飩、湯圓的湯,還有米湯等。而火鍋的湯則不能同日而語,因為涮肉時會有很多油脂溶解出來,造成火鍋湯中油脂的含量太高,長期飲用會對健康不利。 還有,一定要講究是“原湯”,才能化原食。營養師說,西安著名的羊肉泡饃,使用的是燉羊肉的湯,然後把饃泡進去,這個湯就不是饃的原湯,因此沒有上述作用。 減肥飯前喝湯,胃不好飯後喝 原湯有這麼多好處,那麼,什麼時候喝最好呢?營養師說,理論上,多是飯後喝,就像大家喜歡在飯後喝點粥一樣,量多少沒有嚴格限制。營養師說,吃麵類食物不容易產生飽腹感,所以容易越吃越多,因此肥胖者應該在飯前喝,可以使人產生一定的飽腹感,放慢吃飯的速度,不至於吃得過多。這也是為什麼民間流行“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這條諺語的原因了。不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胃酸分泌較少,飯前喝湯會沖淡胃液,進一步影響食物的消化,所以不要在飯前喝太多的湯。 參考資料:營養指導:原湯化原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令人驕傲的國產軟體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