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又是春暖花開
-
2 # 吟風社
《魯濱遜漂流記》是丹尼爾·笛福於1719年4月25日首次出版的長篇小說。出版後非常暢銷,到同年8月份已經重印了4次。不久即傳播到歐洲各國,據不完全統計,到19世紀末,該書的不同印版、譯作、仿作以超過200種,其熱度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魯濱遜漂流記》如此暢銷呢?這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品特色。
1、《魯濱遜漂流記》是劃時代的長篇現實小說。
18世紀初的英國,工商資本階級蓬勃發展,產生了大量識字階層,他們有閱讀消遣的需求。當時除了報紙,英國流行的出版物是一種稱作“實話實說”的小冊子,是直抒胸臆的短篇文字。而《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長篇小說,人物形象較為豐滿,情節曲折離奇,又充滿真實感,對“實話實說”小冊子簡直是降維打擊。特別地,笛福在初版並未署名,在封面和序言中宣稱這是一部真人回憶錄式的彙編作品。這就滿足了識字階層的獵奇心理。
2、《魯濱遜漂流記》是航海-殖民故事,切中當時英國的時代精神。
當時的英國,航海和殖民事業方興未艾。而《魯濱遜漂流記》全書可以分為魯濱遜的四次航海經歷,其中28年荒島生活是第四次航海的“中途停靠點”。這四次航海,魯濱遜都是為了從航海貿易中獲得暴富,間或從殖民地事務中取得收益。而正是這樣一個冒險份子,經過28年荒島生活,出發前存留下的財產居然積累成了暴富。這不得不令當時的資產階級讀者垂涎三尺。
3、《魯濱遜漂流記》是對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頌歌,迎合了廣大資產階級讀者。
從觀念上,魯濱遜秉承當時資產階級的理論利器——理性主義。魯濱遜相信“理性是數學的實質和源頭,只要用理性去陳述和整合一切事情,對事情作出最理性的判斷,每個人就可以或遲或早地掌握任何一門工藝”。而且“憑著勞動、應用和設計發明”,魯濱遜認為自己“什麼也不缺,什麼都能做”。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魯濱遜漂流記》的開頭部分對資產階級有“過分”的溢美之詞,認為“中產階級/資產階級是最好的位置,對人的幸福來說最適宜的位置,既不會陷入體力勞動者的不幸與艱辛,勞累和苦難,也不會受累於上層階級的傲慢與奢侈,野心和妒嫉。”甚至連國王們都羨慕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地位。
又講“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有一切的美德和享受,平安和富足就如僕人一般,常伴著中產之家。節制、中庸、安寧、健康、合群,所有令人喜愛的消遣,人人渴望的樂趣,都是中產階級/資產階級可以享受到的福分。”
這無疑迎合的當時人數眾多的資產階級讀者。那麼這本吹捧資產階級的書,被資產階級讀者進行“口碑營銷”,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
3 # 曉飛畫文學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創作的第一部小說,於1719年4月15日首次出版,一下子引起巨大的轟動,僅一年之內就再版了三次,而且在之後的幾十年內一直居於暢銷榜上,成為繼《聖經》之後出版的英語讀物中閱讀最廣泛的書籍之一。
《魯濱遜漂流記》之所以在那個時代暢銷,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其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內容真實、接地氣,契合讀者的審美趣味。
首先,小說的主角魯濱遜由於意外流落到沒有現代文明的荒島上,並生活了二十八年才回到陸地上,無論在設定上還是整個故事情節都非常吸引人。
全書透過魯濱遜的歷險展開,從他離家出走去冒險,然後到逃脫海盜,流落荒島,再到他在環境惡劣的荒島上生存,最後到他離開荒島成為富翁並回到英國,整個故事線索脈絡清晰,結構緊湊又清晰。
整篇小說情節流暢又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峰迴路轉不斷,讀者的新隨著主角的經歷不斷地又上又下,十分抓人的眼球。
有一天魯濱遜突然聽到幾聲槍響,原來是一艘船正在經過。他趕緊生火傳遞訊號,沒想到大船卻觸礁沉沒。他回到大陸的希望再次破滅,只能繼續孤獨地生活在荒島上。
整個過程只有魯濱遜一人,但是讀起來一點兒也不枯燥,反而由於作家高超的手法,將整個過程寫得極為生動,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其次,《魯濱遜漂流記》是現實主義作品,真實地寫出了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細緻地描繪了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非常接地氣。
丹尼爾·笛福早年經營過內衣、菸酒、羊毛織品、制磚業等多種產業,並多次到歐洲大陸各國經商。他從事政治活動,曾因為出版大量的政治小冊子被捕。這些豐富的生活經歷,為他後來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魯濱遜漂流記》問世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和浮華空洞的文體風格一直佔據著英國文壇的主流地位,丹尼爾·笛福打破了這種窠臼。他透過自己務實而又力求真切的筆觸,描繪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面貌和風氣。
在他的筆下,魯濱遜是一個喜歡拼搏、冒險的資產階級形象,在自己的毫不退縮,不怕困難等精神的支撐下,透過自己的雙手與智慧賺下豐厚的財富。這個人物充滿了時代氣息,讓當時的讀者很有親切感。
寫到魯濱遜荒島生存時,他把主角的打獵、種植、製作陶器等細節描摹地清清楚楚。同時,他又透過魯濱遜的眼睛細緻真地描寫了天氣、動植物、地形等島上惡劣的生活環境。當讀者看到這些情節時,就好像真的看到主角在荒島上生存似的。
最後,魯濱遜的經歷充滿了傳奇,並且為自己掙得大量財富,躋身上流社會,娶妻生子,走上人生巔峰,非常契合當時讀者的喜好。
18世紀的英國正處於資本主義發展與對外殖民擴張時期,資產階級爭相出去冒險,為自己積累資本與財富。
魯濱遜出身小資產階級,不滿一成不變的生活,渴望富貴與冒險,便悄悄離家出走去追求財富。他雖然流落到荒島,依然沒有放棄,憑藉著自己掌握的知識,在島上紮根生存,並征服了一位土著人當作自己的僕人。後來他又緊緊抓住機會,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陸,重新呼吸到文明的空氣。
他雖然遇到過許多困難,幾經陷入絕境,但還是堅持下來,克服各種困難,讓壞事變好事,實現了自己的淘金夢。回到大陸後,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富裕。
魯濱遜的經歷無疑契合了當時資產階級的喜好,就像中國古人對千金小姐愛上窮書生的故事津津樂道,上個世紀人們對金庸武俠小說中傻小子一路開掛事業愛情雙豐收愛不釋手,現在網路小說中霸道Quattroporte愛上灰姑娘又大肆流行等,都抓住了讀者的核心需求。這樣的小說,很難不成為暢銷書。
-
4 # 北岸木子話文史
首先非常感謝能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給《魯濱遜漂流記》一個定位,它是歐洲啟蒙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它問世的時間正是資產階級上升的時期。魯濱遜可以說是新興資產階級英雄的化身,剛好迎合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需求。這是小說的時代特徵,也是它能夠暢銷的主要原因。
而笛福作為18世紀英國第1位重要的長篇小說家,他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所以在《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以後,他更加更加名聲大噪。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魯濱遜漂流記》本身的文學價值何在。《魯濱遜漂流記》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遭遇了風暴而流落荒島,過上與世隔絕生活的故事,最後經過28年兩個月零19天,他終於回到了故鄉。
這本書裡面最吸引讀者的地方是,魯濱遜在荒島上是一無所有的,卻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去求生。作者用非常細膩的文學描寫手法,將魯濱遜的生活立體直觀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種這種身臨其境的文字,彷彿讓讀者經歷了一次荒島求生,這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本身的文學魅力。
其實這本這本書裡面的人物非常簡單,沒有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閱讀起來障礙很小。主題鮮明,就是荒島求生,情節雖然不跌宕起伏,卻是一環扣一環,有著強烈的代入感。
除此之外,這本書讓每個年齡階層都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穫。比如說學生閱讀的時候會被魯濱遜荒島求生的經歷所吸引,而作為成年人則更多有體悟的地方是在於魯濱遜的執著和能力。以及在困難面前的能動性。人類學家在其中還可以看到人類進化的縮影,從採集狩獵到種植糧食,再到製造各種生產工具。
魯濱遜的精神是值得傳揚的,在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挫折後,魯濱遜獲得了信仰,他明白這不是上帝的懲罰,而是上帝的救贖。流落到這樣的境地是他的不幸,但是上帝依然眷顧著他,他能夠戰勝種種困難,在精神上找到依託點,這是他的自我成長,所以他感謝挫折。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生活過程中都會受到挫折的洗禮,或許我們遇到的挫折不像魯濱遜一樣是生死的考驗,是荒島上的孤獨求生。但在克服困難面前的勇氣、執著、果敢是有普世借鑑的價值和意義的。
回覆列表
書名裡漂流,遙遠的世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一定會有九死一生的曲折動人故事吧?再加上獵奇心理看一看他究競經歷了什麼,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帶著諸多疑問和探險必然的磨鍊,人們想知道他所經歷的一切險惡,這勢必都會引起本書的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