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個人比較喜文更灑脫有靈氣的硬筆書法,能否闡述一下關鍵性的方法技巧?
10
回覆列表
  • 1 # 林夕堂小朱老師

    首先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中性筆再好也不可能將書法的古法用筆表達出來,只是相對而言。但也有一些比較好的硬筆作品可以做到在結體上不失古意而已。下面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淺見:

    1,正統中國書法和繪畫都是和毛筆有關,(這裡不是說其他工具就不能畫畫了),這是一個關鍵核心,“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兆頁在《定武蘭亭跋》中寫下的一段話。這裡指的用筆就是毛筆的筆。是因為只有毛筆才能充分的表達書法的意趣。

    2,中性筆因為其方便,大眾隨手就可以書寫,所以傳播極為廣泛,應用場景也比較廣,所以這幾年硬筆書法變成了一個單獨的門類,也有些老師開始單獨研究硬筆書法了,這是一個極好的現象,因為不論是中性筆還是鋼筆好的書家總是會回到正常的道路上來。最後取法古之名家,最後融匯貫通。

    3,硬筆書法雖然不能完全窺見書法本身的全貌,但可喜的是卻可以做為一個書法入門的工具,有些寫的好的老師自然而然就進入到書法的學習過成中來了。

    所以綜上所述,硬筆書法因其工具的限制本身是完成不了對於書法古法的學習的,但卻因廣泛普遍的實用性卻可以做為入門書法的工具。

  • 2 # 秋水長天124534196

    用0.7或1.0中性筆,紙下面墊上毛氈,運筆時採用類似毛筆的筆法有較好的提按動作,多練習找感覺,熟能生巧,長此以往堅持不懈,終成。

  • 3 # 鐵面人Art

    個人的理解:自然,就是融匯貫通,書寫與自己的意識融為一體,信手拈來,無需做作。不失古意,就是傳承,臨帖讀帖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而不失古意,就是用古人的方法寫出有自己個性的字,以上。

  • 4 # 飛越黎明

    中性筆,中性墨水圓珠筆的簡稱,兼具自來水筆和油性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水性和油性之間。

    近年來很多人用它來寫硬筆書法,效果不錯,中性筆楷書比普通的鋼筆和圓珠筆楷書表現力更靈活一些,寫出的字具有層次感和厚重感。

    用中性筆寫行書作品,需要較高的熟練程度和控制技巧。鑑於中性筆的表現能力,我們還是要從最基本的熟練入手。

    只有熟練,熟能生巧,寫出的字才能自然,自然生成之後,要去求險絕,這就要求多臨習古代的碑帖,多觀多摹,從中找尋出險絕的筆意去體會,掌握了險絕,書法就似乎有了靈性,就能走的更遠,也會有了古意。

    . 多臨習古代的行書碑帖,我們都是從古代的行書碑帖臨起,不要認為它很古缺少現代的氣息,任何成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掌握了險絕的時候,你就可以自由的發揮,就能把中性筆的層次感表現出來了,再配合上章法,就能是一幅不錯的作品。

    險絕也不能用的過度,過猶不及,險絕過後,還是要回歸到平正自然上來。所以首先還是熟練,自然,不滯澀,不生硬。

  • 5 # 壹庸方室

    壹庸飄過,一陣雲霧。

    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不到之處,還望指點。

    1.對於中性筆而言,想要完美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必須全方位掌握這個書寫工具,中性筆和鋼筆鉛筆之類都屬於硬筆的範疇,但是特性是不相同的,要掌握好面的使用,角度的切換,提按的應用,這個特性完全掌握才能更好的發揮。

    2.對於臨帖而言,不同目標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寫的一手好字,都不需要大量臨帖,掌握基本技術就可以,當然,你要是想深入書法,那就去臨習字帖,並且臨摹只是動作,內涵在會臨上邊。不要臨了十來年,發現根本就不會讀貼,這就有點過頭了。

    3.古意的追求主要透過筆法和字法來體現,在總比上追求樸拙古意,多從篆隸筆法中找找感覺。想要在結字中有一定的進展,就和我們選貼臨帖有很大的關係,最好從漢字根源學起,反覆臨帖,反覆從貼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足矣。

  • 6 # 滑州華安

    朋友我給你推薦鉛筆,馬利牌的,2B4B都行,軟硬合適,粗細變化豐富,頓挫使轉牽絲比較自然,寫出來的效果近似毛筆,而且投資少見效快,潔淨,個人覺得比中性筆要好,但更難掌握一點。下面是我用鉛筆粉筆寫的字,您看如何?

  • 7 # 抱庸詩書

    錐穎兄所指還是靈氣的問題。靈性不簡單,至少我自己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但談及既不失古意又流暢自然,抱庸確有一些粗淺的看法。

    不失古意,就是以古人碑帖入字,法古人法,效古人技,工古人巧,這都需要大量的臨摩與讀悟。常看到有些朋友問及書法有無捷徑可走,當人有,那就是過人的天賦――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明察秋毫的觀察力,高度精準的摩仿力,舉一反三的貫通力,睿智天縱的創新力,這些你有嗎?我想99.99%的人都不會有。所以,要寫出古意,必須以古為師,按古人的門道來寫字,只有透過臨帖與讀帖這兩個方法來實現。

    流暢自然,以技法嫻熟為基礎。這個需要書寫強度量度以及時間的積累,很多學書法時間不長的朋友在創作時,流暢自然是通病,因為此時的創作實質上仍是“集字背臨”,沒有脫盡臨摹的影子。“無他,惟手熟耳”。不管是學唐法還是學宋意,不管是求妍還是取拙,自然流暢都取決於熟練度。

    至於靈氣,上篇文章已作淺述。靈氣必須有充分的個性元素,且不能悖離基本法度任性胡來。從研學角度講,靈氣需要勤奮加天賦;從技法角度講,靈氣需要繼承和創新,或者叫融塑,這個技巧的源頭還是要在筆墨章法上下苦功夫。

    抱庸淺談,僅供參考。

  • 8 # 楊軍108398491

    中性筆寫硬筆行書,怎樣才能看起來即自然又不失古意?

    首先你要將中性筆應用的得心應手,控筆能力掌握的好才行。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表現硬筆行書書法中的一些用筆技法,使其寫出來儘可能的與毛筆相似。我們知道,中性筆寫硬筆行書書法,寫出來字的線條沒有毛筆字表現力豐富細膩變化多端。但是,如果我們透過用中性筆大量地臨帖練習古代的優秀行書字帖,對字帖中字的結體強化訓練,對一些行書中的筆畫多做練習,再加上中性筆行筆中的輕重緩急的練習,能表現出來毛筆行書中的一些特點,也不是不可以的。

    這樣一來,經過對古帖的大量臨習,掌握其結體運筆技巧,中性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應用駕輕就熟,那麼,寫出來的硬筆行書,自然會自然,又不失古意!

    由於自個練中性筆臨帖才三年,都是自己練習感悟。說的不妥的地方,請書友指正……下面附上幾張自己臨習的圖片。

  • 9 # 中和之水

    中性筆,是我們寫字用筆家族的一個新寵。在我們日常文字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一種用筆了。可以說,幾乎替代了鋼筆和圓球油筆。用這種筆寫出自然而又有古意的硬筆書法作品有一定的難度,而一旦攻克了這個難關,則硬筆書法則有了一個新的天地。

    中性筆,是中性墨水圓珠筆的簡稱,據說是日本人對筆的改造而成。這種筆按筆頭型別、油墨色彩、結構等又可分為不同型別的中性筆。中性筆兼具自來水筆和油性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並增加容易潤滑的物質,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水性和油性之間,因而比普通油性圓珠筆更加順滑,是油性圓珠筆的升級換代產品。中性筆筆尖尺寸大致分為1.0mm和0.5mm,最粗的可以達到1.2。硬筆書法,寫出來很有骨感度的筆畫是很容易的,而要寫出來象毛筆字的那樣有一定厚重感是很難的。所以,在用中性筆時,筆尖粗的才能體現出來毛筆的一些特性。

    書法中的古意,一般是指有一定的古代書法審美定式的風範、典則。正如我們千百年來形成的道德規範,是歷代社會幾千年來不斷的積累約定俗成的。生活在社會上的人們都要遵守,不按這個規矩行事,就會受到社會和大多數人的譴責;書法的書寫規則也是這樣,行筆之間,體現出的筆法,結構和氣韻讓人感到了離我們年代的久遠和古雅。當今一些國展上,有人用了黃黃的紙,散淡的墨色以體現出看似有古意。但細細看看,他寫出的那些作品,卻沒有古代的那些優秀作品的筆意。那麼怎麼才能寫出古意呢?

    “涉筆即古”,“饒有古意”。是眾多的書法家一生的追求。要寫出古意來,真不是那麼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理解古人的筆法和墨法。最好找幾本古代的優秀法帖,認真地看細心的讀。我們寫硬筆,相應的可以找一些名家的小楷進行研究。如魏鍾繇《墓田丙舍》,這個字帖用筆嫻雅,字型風流,古意濃濃。趙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寫於延估七年(1320年)的《漢汲黯傳》。這是趙孟頫在67歲那年,書寫的。看他寫的從容不迫、一氣呵成,風骨秀逸,平和簡靜。趙孟頫自稱,他的書法“有唐人之遺風”“彷彿得其筆意”。其次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臨摹,在書寫的技法上進行刻苦的訓練。在實踐中深入體會領悟書寫之道和自然之道。具體的臨帖過程應該是:一是摹帖。現在有許多的“摹帖”習這本,就是用透明的薄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按底樣描下來。書店有許多這樣的摹帖本,買來自己認真的摹寫。千萬不要小看這過程,這是很重要的。摹寫一段時間就會體會到原字型的古韻。二是對臨。即面對著古代書法,按照作品的筆、墨、設色、章法,一絲不苟地照樣寫下來。三是意臨。為求所學法帖的古意,不要求酷似,只取筆法,取其風格,追求神似。

  • 10 # 知哉書法

    這裡有三個關鍵點

    不失古意

    首先,要多臨習古帖,得其神與形。楷書可臨《靈飛經》《陰符經》《樂毅論》等,行書可臨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等大家。

    自然

    要想做到自然,必須要嫻熟,多寫通篇作品,做到心中有數,落筆成文,則就自然了。

    中性筆

    至於用筆,中性筆在寫作上,要注意輕重變化,轉折提按等。

  • 11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硬筆行書,自然不失古意不容易。

    行書自然不是古意,需要較強的控筆能力,你的硬筆楷書絕對要好。

    說在前面:硬筆不只是中性筆,絕對達到不到毛筆書寫漢字的效果。自然不失古意是一種感受,硬筆有硬筆的極限。

    如果真的想要用硬筆寫行書自然有古意,那絕對絕對要把硬筆楷書寫得非常誇張。因為需要較強的控筆能力。

    田英章的硬筆就不要跟著練了,他的硬筆非常自然,沒有古意。

    而且田英章寫硬筆以結構為主,不刻意追求筆畫質量,這一點我個人也是認同的。但是如果要追求古意和自然,就要硬筆追求筆畫質量。

    那麼就要學習趙賀新這樣用中性筆,練習書法。

    上圖是趙賀新使用中性筆寫楷書的圖片,只有硬筆控筆能力到了這樣的時候,才有可能用硬筆寫行書有古意。

    可是看看趙賀新的硬筆行書呢?

    用中性筆寫楷書能夠控制筆畫粗細變化的人,用硬筆寫行書也並沒有多麼的讓人覺得好。

    硬筆有硬筆的極限,尤其是字寫快了,硬筆的變化相對於毛筆少很多很多。

    一人有感

    我個人覺得硬筆沒有必要思考那麼多。

    1、硬筆字寫快一點,每個字的筆畫粗細轉折變化就少了。不管哪一種硬筆都有這個限制。

    2、硬筆可以在一定範圍之內,練成筆畫的變化。花費的時間也很多,不如考慮直接練毛筆。

    自然有古意這些是修飾詞,自然有古意是感覺感受,沒有硬性標準。中性筆或者其他硬筆寫的字,真的能夠用自然有古意來形容嗎?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12 # 追韻堂

    要想寫的有古韻,就要多寫毛筆行書字帖,跟用什麼筆沒有關係,練現代人的字是寫不出古韻的。

    發兩張我臨的行書,一張是鋼筆臨的王羲之《蘭亭序》,一張是0.5中性筆臨的趙孟頫《洛神賦》。

  • 13 # 翰墨今香

    硬筆書法要有古意而又要自然、有靈氣,這確實是硬筆書法的發展方向,那麼如何能做到呢?

    硬筆行書取法要古

    很多人學習硬筆行書,多是臨摹今人的硬筆字帖,因此看起來很多人的硬筆行書似乎挺好看,但缺乏古意,甚至雷同者甚多。這樣的硬筆書法其實都不能算是書法,應該屬於實用字書寫範疇。

    那麼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向古人取法,向毛筆書法取法。例如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行書大家,他們的行書作品用硬筆書法來表現一樣非常的美感,而且看起來很有古意。

    上面兩幅硬筆書法作品,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曹寶麟先生的作品,曹寶麟先生行書取法米芾,從這兩幅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非常強烈的米芾的風格。

    上圖這幅作品,是某硬筆書法大賽的獲獎作品,用筆、結字和章法都取法楊凝式的《韭花帖》,蕭散、飄逸很有古意。

    學習硬筆行書,趙孟頫是很好的一個取法物件,可以以趙孟頫的行書作品作為入門。為何我要推薦趙孟頫呢?一是因為趙孟頫是一個開宗立派的書法宗師,他的書法作品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後世稱他的書法為“趙體”;二是,趙孟頫的行書作品多是小字行書,字的尺寸不大,與硬筆字相差不大,非常適合拿來作硬筆書法字帖;三是,趙孟頫的傳世作品非常的多,有的我們好學了。

    要學趙孟頫的行書,推薦《洛神賦》、《前後赤壁賦》、《秋聲賦》、《秋興賦》、《與山巨源絕交書》等。

    硬筆行書如何才能看起來自然

    自然書寫是古人一直推崇的一種書法態度,北宋的蘇軾就提出過“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的論調。

    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明白,自然書寫一定是建立在有很強功力的基礎上的,對基本功要求必須熟練。另外自然書寫不代表就是亂寫,還要合乎書法之法度。

    因此如何想讓你的行書看起來很自然,那麼就需要你在臨摹古帖的時候要用功,不但能臨的像,而且還能脫帖。因為很多人對照著字帖還能寫的挺好,離開字帖就寫不好了,這就是臨帖還不到家的表現。

    雖然我們是硬筆寫行書,但是還要跟毛筆書法學習對於書寫節奏的把握,不是一味地求快,需要有快慢、輕重等節奏的變化。這一點可以多去看看一些毛筆書法高手寫行書,看看他們的書寫節奏,什麼時候快、什麼時候慢等等。

    如何讓自己的硬筆書法看起來有靈氣?

    我覺得這個“靈氣”就是毛筆書法裡說的“神采”的問題,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這個神采是書法作品的靈魂。

    這個神采靠什麼呢?靠的是字外功夫,書家的個人修養、學識、性情等。要想讓自己的硬筆書法有靈氣,那麼就需要在臨帖之外,加強個人文化的修養,多看看一些書法史,多去讀帖,歷代名家經典法帖,經常去看,自然會表現在書法上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斯拉充好電,停在車位裡不開,時間久了,會不會虧電?